首页>古诗文>长相思诗的诗意(实用7篇)

长相思诗的诗意(实用7篇)

时间:2023-08-18 13:46:12 古诗文

长相思诗的诗意篇1

时光匆匆,几年时间都过去了。她已由当初的少妇变成了成熟的独立门户的一家之主。但对丈夫的思念依然如故。只是她已经渐渐长大,为他支撑起家里的门户,承担起赡养父母的责任,她要用这种方式寄托自己对丈夫的爱和思念。但日落时分,月明之夜,还是难以抑制思念的苦楚……

“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如素愁不眠。”

以前,他非常喜欢听她弹琴。每每闲来无事,她会轻抚琴弦,用纤纤玉手弹奏出美妙动听的音乐,时而对他嫣然一笑,她把自己对他的倾慕、爱恋都融进了乐声里,她知道,他能懂得她的心。可如今,她合着眼泪弹奏出鸳鸯曲,他能不能听得到?这是她弹给你一个人听的,这世间再也没有人听得懂,也没有人能替她把这曲子传达给心爱的丈夫,她希望春风能够了解她的心意,能把她的相思带到遥远的燕山

“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鸯弦。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

忆君迢迢隔青天!”

郎君,知道吗?这么多年过去了,我的双眼已经不再明亮,当年向你传达绵绵情意的眼睛,现在只是眼泪的源泉。

“昔时横波目,今作流泪泉。”

郎君,我们都已经老去了!在长久的思念中,我已经变得枯槁,憔悴,再也没有了昔日的如花美艳。已经很久都不敢照镜子,我害怕你看到我现在的容颜。但是你还是回来吧,我要让你知道我对你的感情,我要让你知道我对你的忠贞!憔悴的容颜更能证明我对你的情意有多么深重!

“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

全诗寥寥数语,把一个痴情女子思念丈夫的深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其一中,寒、绝、叹层层递进,立体式展示了相思之苦;隔云端,天各一方,遥遥无期。远在天边,有多远,连梦魂都难以到达。二中,思念依然在延续,但已经有了生活的沧桑,用琴声寄托情思,隔着迢迢青天。因为时间太久了,如花容颜已枯萎不堪,但对郎君的这份情意,依然如初!你不信吗?到镜前看看因苦苦相思而憔悴的容颜!

最喜欢的就是这句:“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那是一个痴情女子内心深处的爱情呐喊,哀婉凄楚却惊心动魄,让人不禁想起了“冬雷阵阵,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的千古誓言。

长相思诗的诗意篇2

故事发生在长安。主人公是一对新婚不久的'夫妻,两个人情投意合,多才多艺。都受到过良好的教育,不求仕途发达,只愿能够长相厮守,恩爱永远。但战乱爆发,丈夫只得抛却娇妻,远赴边关为国征战。长安的家中,只剩下苦苦思念丈夫的妻子……

“长相思,在长安。”

他已经走了很久,从春到夏,从夏到秋。听啊,蟋蟀在井边悲戚地叫着,它是不是也在苦苦等待自己的爱人?天气渐渐凉了,晚间的寒气把竹席浸得冷硬,没有你在身边,我独自一人怎么能抵挡这蚀骨的凄凉?

“络维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夜深了,全无睡意。屋内孤灯不明,照得满室清冷无比,只觉得更加形单影只。每当这时候,就会更加思念你,悲伤欲绝。窗外有月光透入,干脆拉开窗帘,抬头仰望明月。远在天边的你,是不是也在凝望月亮,思念着我?但我们无法相见,只有徒劳地叹息!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记得吗?我们曾经吟诗作对、踏春赏花。在那片桃林,你我山盟海誓永不分离,你还说我美丽如花,可你如今却在遥远的天边,连帮我整理一下云鬓都不能!

“美人如花隔云端。”

我想去找你,可远隔千山万水,长路漫漫!

“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绿水之波澜。”

是什么把我们隔得这么远?你到底在多么遥远的地方,为什么连魂魄也难以抵达?

“天长地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日思夜想,我的心都碎了!

“长相思,摧心肝。”

长相思诗的诗意篇3

原文

长相思·山一程

清代: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译文

我扈驾赴辽东巡视,随行的千军万马一路跋山涉水,浩浩荡荡,向山海关进发。入夜,营帐中灯火辉煌,宏伟壮丽。

夜已经深,帐篷外面风雪交加,阵阵风雪声搅得人无法入睡。诗人思乡心切,孤单落寞,不由得生出怨恼之意:家乡怎么没有那么烦乱的声音呢?

注释

走过一条条山路,走过一条条水路,正向榆关那边走去。夜深了,人们在帐篷里点灯。晚上又刮风又下雪,声音嘈杂打碎了思乡的梦,家乡没有这样的声音。

长相思诗的诗意篇4

长相思

其一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

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

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高天,

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苦,

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注释】

⑴长相思:属乐府《杂曲歌辞》,常以“长相思”三字开头和结尾。

⑵络纬:昆虫名,又名莎鸡,俗称纺织娘。金井阑:精美的井栏。

⑶簟:供坐卧用的竹席。

⑷渌:清澈。

⑸关山难:关山难渡。

【白话译文】

日日夜夜地思念啊,我思念的人在长安。

秋夜里纺织娘在井栏啼鸣,

微霜浸透了竹席分外清寒。

孤灯昏暗暗思情无限浓烈,

卷起窗帘望明月仰天长叹。

亲爱的人相隔在九天云端。

上面有长空一片渺渺茫茫,

下面有清水卷起万丈波澜。

天长地远日夜跋涉多艰苦,

梦魂也难飞越这重重关山。

日日夜夜地思念啊,相思之情痛断心肝。

【创作背景】

《长相思》的创作时间一般认为是在李白被“赐金还山”之后,大约是他被排挤离开长安后于沉思中回忆过往情绪之作。

【赏析】

其一

这首诗大致可分两段。第一段从篇首至“美人如花隔云端”,写诗中人“在长安”的相思苦情。诗中描绘的是一个孤栖幽独者的形象。他(或她)居处非不华贵──这从“金井阑”可以窥见,但内心却感到寂寞和空虚。作者是通过环境气氛层层渲染的手法,来表现这一人物的感情的。先写所闻──阶下纺织娘凄切地鸣叫。虫鸣则岁时将晚,孤栖者的落寞之感可知。其次写肌肤所感,正是“霜送晓寒侵被”时候,他更不能成眠了。“微霜凄凄”当是通过逼人寒气感觉到的。而“簟色寒”更暗示出其人已不眠而起。眼前是“罗帐灯昏”,益增愁思。一个“孤”字不仅写灯,也是人物心理写照,从而引起一番思念。“思欲绝”(犹言想煞人)可见其情之苦。于是进而写卷帷所见,那是一轮可望而不可即的明月呵,诗人心中想起什么呢,他发出了无可奈何的一声长叹。这就逼出诗中关键的一语:“美人如花隔云端。”“长相思”的题意到此方才具体表明。这个为诗中人想念的如花美人似乎很近,近在眼前;却到底很远,远隔云端。与月儿一样,可望而不可即。由此可知他何以要“空长叹”了。值得注意的是,这句是诗中唯一的单句(独立句),给读者的印象也就特别突出,可见这一形象正是诗人要强调的。

以下直到篇末便是第二段,紧承“美人如花隔云端”句,写一场梦游式的追求。这颇类屈原《离骚》中那“求女”的一幕。在诗人浪漫的.幻想中,诗中人梦魂飞扬,要去寻找他所思念的人儿。然而“天长地远”,上有幽远难极的高天,下有波澜动荡的渌水,还有重重关山,尽管追求不已,还是“两处茫茫皆不见”。这里,诗人的想象诚然奇妙飞动,而诗句的音情也配合极好。“青冥”与“高天”本是一回事,写“波澜”似亦不必兼用“渌水”,写成“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颇有犯复之嫌。然而,如径作“上有高天,下有波澜”(歌行中可杂用短句),却大为减色,怎么读也不够味。而原来带“之”字、有重复的诗句却显得音调曼长好听,且能形成咏叹的语感,正《诗大序》所谓“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即拉长声调歌唱),能传达无限感慨。这种句式,为李白特别乐用,它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等等,句中“之难”、“之日”、“之水”从文意看不必有,而从音情上看断不可无,而音情于诗是至关紧要的。再看下两句,从语意看,词序似应作:天长路远关山难(度),梦魂不到(所以)魂飞苦。写作“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不仅是为趁韵,且运用连珠格形式,通过绵延不断之声音以状关山迢递之愁情,可谓辞清意婉,十分动人。由于这个追求是没有结果的,于是诗以沉重的一叹作结:“长相思,摧心肝!”“长相思”三字回应篇首,而“摧心肝”则是“思欲绝”在情绪上进一步的发展。结句短促有力,给人以执着之感,诗情虽则悲恸,但绝无萎靡之态。

此诗形式匀称,“美人如花隔云端”这个独立句把全诗分为篇幅均衡的两部分。前面由两个三言句发端,四个七言句拓展;后面由四个七言句叙写,两个三言句作结。全诗从“长相思”展开抒情,又于“长相思”一语收拢。在形式上颇具对称整饬之美,韵律感极强,大有助于抒情。诗中反复抒写的似乎只是男女相思,把这种相思苦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但是,“美人如花隔云端”就不象实际生活的写照,而显有托兴意味。何况我国古典诗歌又具有以“美人”喻所追求的理想人物的传统,如《楚辞》“恐美人之迟暮”。而“长安”这个特定地点更暗示这里是一种政治的托寓,表明此诗的意旨在抒写诗人追求政治理想不能实现的苦闷。就此而言,此诗诗意又深含于形象之中,隐然不露,具备一种蕴藉的风度。

诗人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长相思诗的诗意篇5

长相思

李白

日色欲尽花含烟,

月明如素愁不眠。

赵瑟初停凤凰柱,

蜀琴欲奏鸳鸯玄。

此曲有意无人传,

愿随春风寄燕然,

忆君迢迢隔青天。

昔时横波目,

今作流泪泉。

不信妾肠断,

归来看取明镜前。

李白诗鉴赏

《长相思》是乐府古题,宋人郭茂倩《乐府诗集》将它归入《杂曲歌辞》,题下所收,从汉代的古诗到六朝文人之作,大都是抒写行人久旅或久戍不归,闺中人的思念之情。这种诗都是以女子口吻用代言体写成。李白这首《长相思》,内容和写法都遵循了古题的规范,当属闺情诗,亦即爱情诗。

“长相思”之意,共有四层,即昼夜思念,琴瑟传情、随风寄意、泪涌肠断。这四层意思次第展开,紧相连属,绵密无间。

起渲染哀戚情愫:“日色欲尽”,传达了白昼时光难捱的感受;又缀以“花含烟”三字,一方面渲染了暮色的迷茫,另一方面,又以暮色笼罩中的娇柔的花,暗喻着闺中之人。夜幕降临,明月初升,空中弥漫着皎洁的清辉,在这宁静的月夜,闺中人的思念更深了,以至愁不能寐。既不能成寐,就得寻找排遣和寄托,因此她催玄拂柱,以琴瑟传情,在月光下奏起了相思之曲。三、四句对仗工整,设辞华丽,很合女主人的身分。凤凰柱、鸳鸯玄既描写了琴的精美,又传递着相思的信息:凤凰,使人想起萧史、弄玉结成仙侣的故事;鸳鸯更是比翼伉俪的化身。在这里,它们都是乐曲情绪的象征。“初停”、“欲奏”,表明一曲未了,又接续着一曲,不尽的琴声正如人的思绪一样绵长。

然而,这曲中情意该如何传送到亲人身边去呢?故而又有了“愿随春风寄燕然”的遐想。燕然,唐诗习用语,指代边地,暗指行人在极远处。接着缀一单句“忆君迢迢隔青天”,将心事道破,形成一个突兀的感情高峰,也是全诗的抒情中心。诗末四句作断肠之辞,“昔时横波目”的甜蜜回忆,更加剧了“今作流泪泉”的痛苦思念,末了向“迢迢隔青天”的亲人呈上自己诚挚的心;你若不能体会我的断肠之情,等你归来时就请这明镜作证吧,我的泪容,将永久地停驻在这面镜中!武则天有《如意娘》诗,诗中有句:“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李白诗的结尾二句当由此化出。泪洒裙上,必会留下痕迹,而镜中人面却是不能长留的。诗说“归来看取明镜前”,将不可为之事说得那样斩截,这正是诗人主观感情的强烈表现。

这首诗或许是李白借了乐府古题来表达自己对于妻子的思念。李白于青年时代与故相许圉师的孙女结褵,夫妻生活十分恩爱。但因李白长年漫游在外,聚少离多,双方自不免相思之苦。诗人将这种情思以代言体写出,不但想象了妻子对自己的思念,自己对妻子的思念也含在其中了。

以前读李白的《长相思》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只是惊叹诗仙惊人的才华和浪漫的情怀。在经历了长长的人生后,重读这首诗,细细品味,被诗中的意境深深打动,更加深切地理解李白所要表达的那份最真挚的感情,理解那个情深意切的爱情故事……

长相思诗的诗意篇6

长相思

九月西风兴,月冷霜华凝。

思君秋夜长,一夜魂九升。

二月东风来,草坼花心开。

思君春日迟,一夜肠九回。

妾住洛桥北,君住洛桥南。

十五即相识,今年二十三。

有如女萝草,生在松之侧。

蔓短枝苦高,萦回上不得。

人言人有愿,愿至天必成。

愿作远方兽,步步比肩行。

愿作深山木,枝枝连理生。

译文

九月刮起了阵阵西风,月色阴冷霜花已凝成。

思念你更觉秋夜漫长,一夜里梦魂多次飞升。

二月里春风徐徐吹来,春草发芽春花儿开放。

思念你更觉春日迟迟,一天里几次回转愁肠。

我住在这洛桥的北面,你住在那洛桥的南边。

十五岁那年认识了你,可我今年已经二十三。

好像是那女萝草一样,它生长在松树的旁边。

蔓儿短又苦松树太高,盘旋往复够不到上面。

人们说人要有了心愿,心愿至诚老天必成全。

心甘情愿变作远方兽,寸步不离并肩走向前。

情愿变成深山的大树,异根而生却枝枝相连。

创作背景

《长相思》是乐府旧题,宋人郭茂倩《乐府诗集》将其列入《杂曲歌辞》。南朝至唐代诗人多用此题写男女或朋友久别相思之情,通常以“长相思”开头,通篇句式长短不一。白居易的这一首,则全用五言句式。此诗大约作于唐德宗贞元十六年(800),从诗中所写恋情来看,可能与诗人早年的恋爱经历有关。建中三年(782),因避家乡战乱,白居易举家迁至父亲白季庚任官所在地符离(今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在那里,他与比他小四岁的邻居女子湘灵青梅竹马,朝夕不离,后来二人坠入情网。贞元十四年(798),白居易离开符离去往江南叔父处。贞元十六年(800)初,白居易考中进士,回符离住了近十个月,而母亲则以门第不般配为由拒绝了他与湘灵的结婚要求。此诗即是在这种情形下创作的。

赏析

这首诗描写的是一位女子对所爱慕的`人的相思之情。她从十五岁就认识并且爱上了一个男子,直到“今年二十三”还爱着他。如今这个男子不在她身边,但她却口口声声喊“君”,对他倾诉深情思念和愿作“比肩兽”“连理枝”的渴望。

“九月西风兴,月冷霜华凝。思君秋夜长,一夜魂九升”写的是秋夜相思之苦。西风、冷月、霜露这些词语所造成的意象有力衬托了相思之苦。“二月东风来,草坼花心开。思君春日迟,一夜肠九回”表明自秋至春相思之情不减,春、秋两季如此,夏、冬两季如何相思,也就不言可知了。《长恨歌》中的“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所说是春与秋,笔法正相同,都是表明无时无刻不在思念,不管是温暖的春天花开之日,还是寒冷的霜风秋雨的月夜之时,梦魂萦绕辗转反侧,相思之情深切。诗人运用了以景写情、情景交融的手法。“九月西风兴”“二月东风来”,既是写时间、气候的变化,也是为写少女相思渲染气氛。“月冷霜花凝”“草坼花心开”,既是写景,又是烘托少女相思之心,其中有比喻的因素。以上八句,四句写秋夜的相思,四句写春日的相思,情韵缠绵,感人肺腑。

在描绘了相思之情的深远久长之后,主人公便以更明确的口吻作自我身世介绍:“妾住洛桥北,君住洛桥南。”这里洛桥难以指实,亦不必指实,只是表明这位女子与君住得不远。“十五即相识,今年二十三。”不仅住处相近,相识亦很早,已有八年之久,但是二人没有结合,至今还在苦苦相思。接下去的“有如女萝草,生在松之侧。蔓短枝苦高,萦回上不得”交代了原因,原来是门第身份差别太悬殊,就像松树下的女萝草,虽然有心攀援缠绕而上,但可惜“蔓短”而松树枝又很高,“萦回上不得”。以形象的比喻点出了二人不能结合的原因。

主人公没有就此罢休,仍然从秋夜到春日在长相思,而且还发出了充满一片痴情的祝愿:“人言人有愿,愿至天必成。”听人说人要是有一个美好愿望,只要这个愿望真诚至极,就会感动上天,上天就能成全,使之成功,所以她才长相思,并且发出“愿作远方兽,步步比肩行。愿作深山木,枝枝连理生”的美好心愿。这很容易使人联想到《长恨歌》中的“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二者几乎雷同,不过是把“比翼鸟”换成“比肩兽”罢了。诗人以“步步比肩行”的“远方兽”及“枝枝连理生”的“深山木”为喻写女子的心愿,具体形象地写出了抽象的感情。

此诗以通俗畅达的语句描绘了长相思的女子形象,也表现了诗人对纯真爱情的追求与向往。诗中有不少数量词,如“一夜”“九”“十五”“二十三”等,大多两两相对,如“九月”对“二月”。这些数量词与其它词的巧妙搭配,使语言更加通俗,别具一格。前八句和后四句又用了隔对法。“九月”四句用蒸韵,与“二月”四句用灰韵,句句隔对,交错回环;后四句是隔句对,既是排句,又是比喻。这些手法的运用,使诗思丰富深刻,情感缠绵俳恻,情调凄婉哀怨,更能激荡读者的心灵。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后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后因上表请求严缉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宝历初年任苏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书。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其诗语言通俗,相传老妪也能听懂。与元稹常唱和,世称“元白”。有《白氏长庆集》。

长相思诗的诗意篇7

《长相思》

林逋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

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

注释:

(1)长相思:又名相思令。

(2)相送迎:又作相对迎。

(3)谁知离别情:又作争忍有离情。

(4)吴山:在杭州钱塘江北岸。

(5)越山:在杭州钱塘江的南岸。

(6)罗带:丝织的带子。古人常把罗带打成 结,比喻同心相爱。

[译文]:

青翠的吴山,清秀的越山。钱塘江两岸秀美的青山整天在为离别的人们送行,可这山山水水懂得离别之情吗?

离别的人儿泪眼相对,哽咽无语。有情人未能成眷属,潮水已涨满,船儿就要出发了,留给他的是一生相伴的“长相思”!

[译文二]:

钱塘江北青翠的吴山,钱塘江南清秀的越山,成天价俯看着征帆归舟,似在殷勤送迎,好生有情。可此际,一对有情人儿正依依江岸,难分难舍,那山却依旧招呼着行人归客,全不管他俩的离情别绪,真个是无情透了。钱塘江水似乎也是无情,这对有情人,同心结子还未打成、定情之期还未说妥,它却涨起大潮,催着行舟早发。可是,当他俩泪水盈眶之时,它也把潮头悄悄涨到与岸齐平;似乎只等着泪珠夺眶而出,它也要让潮水温向四野一般。

赏析:

此词采用民歌中常见的复沓形式,以回旋往复、一唱三叹的节奏和清新优美的语言,托为一个女子声口,抒写了她因爱情生活受到破坏,被迫与心上人江边诀别的悲怀。

上片起首两句,用民歌传统的起兴手法,叠下两个“青”字,色彩鲜明地描画出钱塘江两岸山明水秀的江南胜景。接下来两句,以拟人化手法移情寄怨,借青山无情反衬离人有恨,深切道出了有情人诀别时的痛苦。

过片两句由写景转入抒情。写行者与送者。临别之际,泪眼相对,哽咽无语。结拍两句含蓄点出了他们悲苦难言的底蕴,并以分别后的一江恨水抒写有情人的离情别绪。古代男女定情时,往往用丝绸带打成一个心形的结,叫做“同心结”。“结未成”,喻示他们爱情生活横遭不幸。不知是什么力量,使他们心心相印而难成眷属,只能各自带着心头的累累创伤,来此洒泪而别。这两句以景语作结,创造出一个隽永空茫、余味无穷的艺境。

点评

彭孙遹《金粟词话》:林处士妻梅子鹤可称千古高风。乃其《长相思》惜别词云云,何等风致。闲情一赋,讵必玉瑕珠颣耶。王方俊《唐宋词赏析》:这首短词,寓情于景,将送行妇女的离愁别恨融于对山水无情的怨意之中,别具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