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古诗文>《雨雪曲》古诗阅读及答案(6篇)

《雨雪曲》古诗阅读及答案(6篇)

时间:2023-11-28 13:14:16 古诗文

《雨雪曲》古诗阅读及答案 第1篇

关于《雨雪曲 江总》阅读附答案

雨 雪 曲

江 总①

雨雪隔榆溪②,从军度陇西③。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

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

[注] ①江总(518-590):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历仕梁、陈、隋三朝。②榆溪:指边塞。③陇西:在今甘肃东部。

8. 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末句中的“别路”是什么意思?(4分)

9. 诗人把“旗彩坏”、“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地暗”之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8. 这首诗描写了边地雨雪交加(1分)、荒凉苦寒(1分)的环境。“别路”的意思是戍卒离别家乡到边关的路。(2分)(第二问答出“离别的路”仅1分,答出“路”有“离开家乡”+“从军”两个信息点可得2分)

9. 这样写的好处是:①点明了边塞“天寒”、“地暗”的环境,(1分)②真实生动地透露出戍卒在这种环境中产生的“旗彩坏”、“鼓声低”的心理感受,(1分)表现了戍卒身处辽远而艰苦的边塞的思乡之情。(2分)(此问实际上是一道作用题。答题要点可以扣住“内容”“情感”两个角度来回答。也可以从“坏”“低”这样的用字特色以及“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这个表现手法的.角度来加以补充回答。需要注意的是,答情感时,不能只简单地回答“表现了戍卒的思乡之情”,“思乡之情”前面的定语同样十分重要。)

【知识链接】

“雨雪曲”是乐府横吹曲辞其中的一曲。横吹曲辞是乐府,来源却是胡曲,本是军中之乐。以鼓角为伴奏,因此叫做“横吹”。角这种乐器,渐渐不再流传了,姜夔道“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则其声悲咽可知。后来广为流传的横吹曲辞却是李延年所作。《乐府解题》中说:“汉横吹曲,二十八解,李延年造。魏、晋已来,唯传十曲:一曰《黄鹄》,二曰《陇头》,三曰《出关》,四曰《入关》,五曰《出塞》,六曰《入塞》,七曰《折杨柳》,八曰《黄覃子》,九曰《赤之扬》,十曰《望行人》。后又有《关山月》《洛阳道》《长安道》《梅花落》《紫骝马》《骢马》《雨雪》《刘生》八曲,合十八曲。”

《雨雪曲》古诗阅读及答案 第2篇

雨雪隔榆溪②,从军度陇西③。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

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

【注】 ①江总(518-590):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历仕梁、陈、隋三朝。②榆溪:指边塞。③陇西:在今甘肃东部。

8.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末句中的“别路”是什么意思?

9.诗人把“旗彩坏”“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地暗”之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首诗表现了戍卒什么样的情感?(6分)

答案:

8.这首诗描写了边地雨雪交加、荒凉苦寒的`环境。“别路”的意思是戍卒离别家乡到边关的路。

9.这样写的好处是,不仅点明了边塞“天寒”“地暗”的环境,也真实生动地透露出戍卒在这种环境中产生的“旗彩坏”“鼓声低”的心理感受。这首诗表现了戍卒身处辽远而艰苦的边塞的思乡之情。

【赏析】

江总今存征戍诗五首:《陇头水二首》《关山月》《骢马驱》《雨雪曲》,皆为乐府横吹曲辞,多描写边塞之荒僻与离人之忧愁,尤值一提是《雨雪曲》。起句“雨雪”点题,“榆溪”乃边关之溪,“陇西”乃边关要塞,可见戍地之寒远。“天寒旗彩坏”虽未如“风擎红旗冻不翻”形象,却异曲同工。诗末回首遥望来时路,无限思乡之愁起。《乐府诗鉴赏辞典》称此诗“苍凉劲直,颇有气骨”。

江总(519-594),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东)人,南朝陈大臣。幼聪敏,有文才。年十八,为宣惠武陵王府法曹参军,迁尚书殿中郎。所作诗篇,深受梁武帝赏识,遂擢为侍郎,后更官至太子中舍人。张缵、王筠、刘之遴,乃一时高才学士,皆对江总雅相推重,与之为忘年友。侯景反,台城陷,辗转避难,流寓岭南。陈文帝天嘉四年(563年)还为中书侍郎。后主即位,历任尚书仆射、尚书令,世称“江令”。江总虽身为宰相,但不理政务,终日与陈暄、孔范等陪侍陈后主,游宴后宫,吟作艳诗,荒唐无度,当时谓之狎客。入隋,为秦王文学,卒于江都。有集三十卷,已亡佚,明人辑有《江令君集》。江总是宫体诗重要作家,今存诗近百首,浮艳靡丽,内容贫弱,多是一些为统治者淫乐助兴之作。

《雨雪曲》古诗阅读及答案 第3篇

苑外江头坐不归,水精宫殿转霏微②。

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

纵饮久判③人共弃,懒朝真与世相违。

吏情更觉沧州④远,老大徒伤未拂衣⑤。

【注】①这首诗写于乾元元年(758)春,是诗人最后留住长安时的作品。此时诗人虽仍任拾遗,但有名无实,不受重用。②霏微,迷濛的样子。③判,读pān,甘愿的意思。④沧洲,水边绿洲,古时常用来指隐士的居处。⑤拂衣:振衣而去。指归隐。《新五代史一行郑遨传》:见天下已乱,有拂衣远去之意。

1.杜甫,字子美,其诗作被称作 。(1分)

2.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是一首咏史诗,首联转字写出时过境迁的意味。

B.颔联不仅上下句对仗,而且还有当句对,格律严谨。

C.颈联正话反说,尾联使用了沧州、拂衣等典故。

D.全诗感情浓烈,运思深刻,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

3. 诗的第三句原作桃花欲共杨花语,后来杜甫自以淡笔改三字(胡仔《苕溪渔隐丛话》),深得后人赞誉。联系全诗,谈谈你的看法。(4分)

《雨雪曲》古诗阅读及答案 第4篇

曲江二首其一的阅读训练附答案

【原文】:

曲江二首(其一)

一片花飞减却春, 风飘万点正愁人。

且看欲尽花经眼②,莫厌伤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③,苑边高冢卧麒麟④。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

【阅读训练】:

(1)首联主要意象是什么?写的`是何时之景?(2分)

(2)请自选角度赏析颈联。(3分)

(3)诗中 “物理”的含义是什么?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

【参考答案】:

(1)飞花(答出“飞花”或 “飞花”和“风”给满分,只答出“花”或“风”不给分)

暮春(只答“春”不给分)(共2分)

(2)① 以小见大,以景物写人事。②承上启下,为下文直抒胸臆,寄寓感慨做铺垫。③练字:巢 卧 ④ 以实写虚 以动写静

(手法1分,解析2分,如写“对偶”最高给2分;写对一角度并赏析即可得满分)

提示:

① 此联实写景,虚写时世,

②以小见大。诗人“且看欲尽花经眼”,目光随着那“风飘万点”在移动:落到江上,就看见原来住人的小堂如今却巢着翡翠──翡翠鸟筑起了窝,何等荒凉;落到苑边,就看见原来雄踞高冢之前的石雕墓饰麒麟倒卧在地,不胜寂寞。经过安史之乱,曲江往日的盛况远没有恢复;

③承上启下,为下文直抒胸臆,寄寓感慨做铺垫。

(3)这里的“物理”指的是“事理”,也就是事情发展变化的规律、宇宙万物的道理。(意思对即可。1分)

①惜春伤春之情;

②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兴衰的感慨;

③凝结了诗人对自身命运的反思。(写对两点即可得2分)

《雨雪曲》古诗阅读及答案 第5篇

《雨雪曲》阅读练习附参考答案

雨雪曲

雨雪隔榆溪,从军度陇西。

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

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

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

【注】 江总(518-590):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历仕梁、陈、隋三朝。榆溪:指边塞。陇西:在今甘肃东部。

(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末句中的“别路”是什么意思?

(2)诗人把“旗彩坏”“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地暗”之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首诗表现了戍卒什么样的情感?(6分)

(1)这首诗描写了边地雨雪交加、荒凉苦寒的.环境。“别路”的意思是戍卒离别家乡到边关的路。

(2)这样写的好处是,不仅点明了边塞“天寒”“地暗”的环境,也真实生动地透露出戍卒在这种环境中产生的“旗彩坏”“鼓声低”的心理感受。这首诗表现了戍卒身处辽远而艰苦的边塞的思乡之情。

《雨雪曲》这首诗描写了边地雨雪交加、荒凉苦寒的环境。该诗通过描写塞外阴沉的自然气氛,反映了戍卒远离故土身处边陲茫茫然失落的郁闷心结,表现了戍卒身处辽远而艰苦的边塞的思乡之情。

《雨雪曲》古诗阅读及答案 第6篇

《曲江》诗歌赏析附答案

曲江①对雨②

城上春云覆苑墙,江亭晚色静年芳。

林花著雨胭脂湿,水荇牵风翠带长。

龙武新军深驻辇,芙蓉别殿谩焚香。

何时诏此金钱会③,暂醉佳人锦瑟旁。

【注】:①曲江又名曲江池,位于长安城南朱雀桥之东,是唐代长安城最大的名胜风景区;玄宗、杨贵妃经常来此春游。②本诗写于乾元元年(758年)暮春。杜甫时任左拾遗,此时安史之乱还在继续。③金钱会,唐玄宗开元时,宴王公百寮於承天门 ,令左右於楼下撒金钱。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首联描绘了春云遮断苑墙的景象,营造出沉重压抑的氛围,覆为全诗诗眼。

B.林花著雨胭脂湿景中含情,即描绘出桃林著雨之态,也有触景伤情之感。

C.诗人不说风吹水荇,却言水荇牵风,赋予水荇人格化动作,可谓用笔精妙。

D.本诗先景后情,从雨前、雨中写到雨后,细腻地表现了诗人曲江所见所思所感。

E.本诗多处用典,暗含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抚今追昔中有深沉的感慨。

15、本诗表现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4.AE(5分)

15.(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