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古诗文>杜甫绝句原文翻译及赏析(通用11篇)

杜甫绝句原文翻译及赏析(通用11篇)

时间:2024-01-07 12:16:31 古诗文

xxx绝句原文翻译及赏析 第1篇

寄语东山窈窕娘,好将幽梦恼襄王。

禅心已作沾泥絮,不逐春风上下狂。

翻译

寄语东山那位窈窕的姑娘,总喜欢用幽梦去烦恼襄王。

禅心早已化作沾泥的xxx,不会再随着春风上下颠狂。

注释

口占:指即兴作诗词,随口吟诵出来。

东山:各地称东山者甚多,xxx指,此处当为艺妓的居处。

窈窕:美好貌。

幽梦:隐秘的梦幻。

恼:撩拨,使人烦恼。

襄王:战国xxx的国君。

禅心:从佛修行之心。

絮:柳絮。

狂:疯狂地飘舞飞扬。

创作背景

xxxxxx十年(1077)至元丰二年(1079)任徐州太守,道潜曾由杭州前往探访。xxx设盛宴为之接风。宴席上,一个年轻貌美的艺妓向道潜求诗,且不断地挑逗撩拨,道潜即兴吟出这首诗。

赏析

题目是“口占”,名符其实,通篇以口语出之,从“寄语”之下,都是答辞。首句点出对方身份——歌妓。“好将幽梦恼襄王”出自宋玉《高唐赋》。这二句意在告诉对方不要来纠缠我,还是找别人去吧。由此可见,道潜之信守佛戒,不近女色,并非是意志力克制的结果,而是已人定界,此心已死。

“禅心已作沾泥絮,不逐春风上下狂。”后二句解释原因:“我”潜心修禅,心无余物,就像沾染了泥的柳絮,沉于地面,不可能随风飘浮了,“我”也不会因你的挑逗而动凡心。这句以柳絮沾泥后不再飘飞,比喻心情沉寂不复波动。柳絮轻飘于天,随风逐舞,犹如人之浮于世;絮之沾泥,犹如人之出于世。

这就是佛家的禅心之所在,佛家有“放心”之说,盖指心猿意马;柳絮沾泥不再飘浮,喻禅心已定,心如止水,“放心”已“收”。诗人之不为声色所动,不是有意识地恪守佛门戒律,刻意约束自己,而是心已入定,形如死灰,春风吹不起半点涟漪。佛门说法,本重比喻,道潜以佛徒身分而用之于诗,可谓不忘其本。而此喻之妙,犹有可说者。春风飘絮,本是自然现象,春天最容易引起感情的波动,柳絮也常以其“轻浮”之质,被赋予男女感情的色彩。这里,不仅柳絮沾泥,风吹不起为人们所习见,因而颇能引起会心的感受,而且,在禅心观照下,以轻质为重质,化喧为寂,设想也颇为别出心裁。

xxx绝句原文翻译及赏析 第2篇

铜官山醉后绝句

我爱铜官乐,千年未拟还。

应须回舞袖,拂尽五松山。

翻译

我爱铜官山,这里乐无穷,住它千年也不想离开。

我要天天长xxx,拂遍五松山的山山水水。

注释

铜官:铜官山,在今铜凌市,盛产铜及其它有色金属矿藏,为中国有色金属矿的重要基地之一。铜官山矿历史悠久,唐以前就开采,xxx在此设置“铜官冶”、“铜官场”,铜官山由此而得名。

拟:欲。

未拟还:言留恋铜官山,不想离开。

要须:需要,必当。

鉴赏

这首诗虽只是短短的五言绝句,但其间诗人思想情感高强度的抒发和艺术夸张手法的大胆使用让人们拍案叫“绝”。

“我爱铜官乐”,诗中首句就开门见山点出全诗主旨。这里诗人直抒胸臆,豪爽坦荡,用侠人直语引出诗人对铜陵深沉爱的情感,夸张之源正在于此。爱铜陵之情,诗人先从眷恋不舍之情写起——“千年未拟还”。“千年”从时间上极度夸张,引出了诗人对铜陵爱的延绵,从时间(数字)的夸张,引出情感的夸张,表现诗人情感的真挚。诗人置酒铜官山,宴饮谈笑,xxx征壮志的长剑助兴,拂动帘大的衣袖歌舞长啸,使读者羡慕其乐。由宴饮歌舞之乐,诗人又用夸张把情感推向高潮。

三、四两句即言诗人对铜官山欢宴之乐还嫌不足以表达自己的爱意,尚须一回舞袖,拂尽秀色可餐的五松山。五松山山秀木荣,山上岗峦泉洞、花草树木,不可能教“舞袖”“拂尽”,这是浪漫色彩行为的空间上的夸张,表现了诗人对铜陵山山水水的深情蜜意,“拂尽”二字,表现了诗人内心似水柔情。诗中用的两处夸张,方式虽属相同,皆属于扩大夸张,即故意把一般事物往大(多、快、高、长、强……)处说(前者把时间往长处说,后者把空间往大处说),但细加斟酌,二者尚萌不同。前一夸张写得较虚较略,后一夸张写得较详较实,两者从时间、空间的不同角度烘云托月,在造成色彩强烈的艺术境界中,让诗人“我爱铜官乐“感情的积聚爆发。

由此可见,在抒情诗里,夸张能把诗人的情感强烈鲜明地抒发出来。夸张的“失真”和悖理,诗情的真实和感人,二者反映了艺术真实和生活真实的差异和联系。而正如艺术真实离不开生活真实一样,夸张当然也离不开诗人郁积的深沉强烈的思想感情。无此,夸张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无法拨动读者情感共鸣的心弦。xxx这首诗中夸张手法的成功就在于有雄厚的思想情感基础作后盾。

创作背景

xxx绝句原文翻译及赏析 第3篇

原文

绝句漫兴九首其一

隔户xxx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

谓谁朝来不作意,狂风挽断最长条。

绝句漫兴九首其二

手种桃李非无主,野老墙低还似家。

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

熟知xxx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绝句漫兴九首其四

二月已破三月来,渐老逢春能几回。

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

绝句漫兴九首其五

肠断江春欲尽头,杖藜xxx芳洲。

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

绝句漫兴九首其六

懒慢无堪不出村,呼儿日在掩柴门。

苍苔浊酒林中静,碧水春风野外昏。

绝句漫兴九首其七

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

笋根稚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

绝句漫兴九首其八

舍西柔桑叶可拈,江畔细麦复纤纤。

人生几何春已夏,不放xxx蜜甜。

绝句漫兴九首其九

眼见客愁愁不醒,无赖春色到江亭。

即遣花开深造次,便觉莺语太xxx。

古诗简介

《绝句漫兴九首》是唐代伟大诗人xxx创作的组诗作品。这组绝句写在xxx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题作“漫兴”,有兴之所到随手写出之意。不求写尽,不求写全,也不是同一时成之。从九首诗的内容看,当为由春至夏相率写出,亦有次第可寻。

翻译/译文

绝句漫兴九首其一:

隔着门墙外面的杨柳树,那柔弱细长的枝条,就好像那十五岁少女纤柔美好的细腰。古代女子十五岁正当青春,体态最为婀娜多姿,妩媚而动人。是谁说她早晨的时候不称意,不舒展自己的身姿呢?原来是被狂风折断了枝条。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

江上的燕子都明白我的茅屋过于低小,因此常常飞到这里筑巢。燕子衔来筑巢的泥弄脏了我的琴和书,它们还不停地追逐飞虫碰着了人。

绝句漫兴九首其四:

二月已经过去三月来到,渐渐老去的人遇到春天还能有几次?不要想身外无数的事情,先饮尽眼前的不多的杯中物。

绝句漫兴九首其五:

都说春江xxx妍,而三春欲尽,怎么会不感到伤感呢?拄着拐杖漫步江头,站在芳洲上,只看见柳絮如颠似狂,肆无忌惮地随风飞舞,轻薄不自重的桃花追逐流水而去。

绝句漫兴九首其七:

飘落在小路上的杨花碎片,就像铺开的白毡子,点缀在溪上的嫩荷,像青铜钱似的一个叠着一个。竹林里笋根旁才破土而出的嫩笋,还没有人注重它们,刚刚孵出的小水鸭子,在沙滩上依偎着母鸭甜甜地睡着。

注释

(1)漫兴:xxx所至,信笔写来。

(2)芳洲:长满花草的水中陆地。

(3)颠狂:本指精神失常,引申为放荡不羁。

赏析/鉴赏

绝句漫兴九首其一:

此诗上两句是在写xxx美,下两句是借xxx何不展身姿是因为被狂风折断了枝条来指代诗人自己的不得志。诗人虽不在朝廷,但是时时关心国计民生。自己像那不能舒展身姿的杨柳一样,是因为被社会的现实击打得无法去拯救苍生,自己为官不得重用,壮志难酬啊。

绝句漫兴九首其二:

组诗第一首总述客愁恼春,这第二首便承接第一首而来,借埋怨春风欺花来发牢骚。前两句说桃李有主,而且是在自家的花园之中,“非”、“还”二字加强语气,强调感情色彩。后两句说,春色催花,已是“深造次”,而春风竟又来欺凌,一夜之间居然吹折数枝鲜花!“恰似”即“正是”。“得”,是xxx口语,语助词。诗人寓情xxx,造成情与景的对立气氛。在诗人眼中,春风折花,便是有意欺主。在诗人笔下,春风与桃李都人格化了。明明是诗人恼春,却写成春风欺人。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

这首诗写频频飞入草堂书斋里的燕子扰人的情景。首句说xxx的极度低矮狭窄,“熟知”,乃就燕子言。连江上的燕子都非常熟悉这xxx的低小,大概是更宜于筑巢吧!所以第二句接着说“故来频”。燕子频频而来,自然要引起主人的烦恼。三、四两句就细致地描写了燕子在层内的活动:筑巢衔泥点污了琴书不算,还要追捕飞虫甚至碰着了人。诗人以明白如话的口语,作了细腻生动的刻画,给人以亲切逼真的实感;而且透过实感,使人联想到这低小的xxx,由于xxx的频频进扰,使主人也难以容身了。从而写出了草堂困居,诗人心境诸多烦扰的情态。明代王嗣《杜臆》就此诗云:“远客孤居,一时遭遇,多有不可人意者。”这种不可人意,还是由客愁生发,借燕子引出禽鸟亦若欺人的感慨。

xxx之在《xxx诗话》中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xxx这首诗也是善xxx中含情的一例。全诗俱从xxxxxx着笔,三、四两句更是描写燕子动作的景语,就在这“点污琴书”、“打着人”的精细描写中,包蕴着远客孤居的诸多烦扰和心绪不宁的神情,体物缘情,神物妙合。“不可人意”的心情,诗句中虽不著一字,却全都在景物描绘中表现出来了。全诗富有韵味,耐人咀嚼。

这首诗景中含情。诗人从燕子落笔,细腻逼真地描写了它们频频飞入草堂书斋,“点污琴书”、“打着人”等活动。这些描写既凸现了燕子的可爱之态,又生动传神地表现出燕子对草堂书斋的喜爱,以及对诗人的亲昵。全诗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自然、亲切之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在草堂安定生活的喜悦和悠闲之情。

这首诗的主旨也可以理解为诗人通过对燕子频频飞入草堂书斋扰人情景的生动描写,借燕子引出禽鸟也好像欺负人的感慨,表现出诗人远客孤居的诸多烦恼和心绪不宁的神情。

绝句漫兴九首其五:

这组绝句写在xxx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即代宗上元二年(761)。题作“漫兴”,有兴之所到随手写出之意。不求写尽,不求写全,也不是同一时成之。从九首诗的内容看,当为由春至夏相率写出,亦有次第可寻。

xxx草堂周围的景色很秀丽,他在那儿的生活也比较安定。然而饱尝乱离之苦的诗人并没有忘记国难未除,故园难归;尽管眼前繁花簇簇,家国的愁思还时时萦绕在心头。其本意是写景抒情,并未有批判女子作风的意思,但因为其中两句所用意象“柳”“桃花”也用来形容女子,所谓残花败柳,面若桃花等。且诗中极尽其轻浮的状态,所以常被后人用来暗指女子作风的轻佻,放荡不羁。

绝句漫兴九首其七:

这一首《漫兴》是写初夏的景色。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景中状物,而景物相间相融,各得其妙。

诗中展现了一幅美丽的初夏风景图:漫天飞舞的杨花撒落在小径上,好像铺上了一层白毡;xxx中片片青绿的荷叶点染其间,又好像层叠在水面上的圆圆青钱。诗人掉转目光,忽然发现:那一只只幼雉隐伏在竹丛笋根旁边,真不易为人所见。那岸边沙滩上,小凫雏们亲昵地偎依在母凫身边安然入睡。首句中的“糁径”,是形容杨花纷散落于路面,词语精炼而富有形象感。第二句中的“点”、“叠”二词,把荷叶在溪水中的状态写得十分生动传神,使全句活了起来。后两句xxx在《读杜心解》中说它“微寓xxx儿之感”,我们从全诗看,“微寓萧寂”或许有之,“怜儿”之感,则未免过于深求。

xxx绝句原文翻译及赏析 第4篇

xxx(712~770),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世称xxx。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xxx并称“xxx。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xxx绝句原文翻译及赏析 第5篇

初入淮河四绝句·其三原文

宋代:xxx里

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

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译文及注释

两岸舟船各背驰(chí),波痕交涉亦难为。

淮河两岸舟船背驰、波痕接触也难以做到。

只余鸥鹭(lù)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只能看到鸥鹭无拘无束无人管束,自在地在南北之间飞翔。

鸥鹭:鸥鸟和鹭鸟的统称。

译文

淮河两岸舟船背驰、波痕接触也难以做到。

只能看到鸥鹭无拘无束无人管束,自在的在南北之间飞翔。

赏析

xxx绝句原文翻译及赏析 第6篇

煎盐绝句

白头灶户低草房,六月煎盐烈火旁。

走出门前炎日里,偷闲一刻是乘凉。

注释

灶户:旧时称熬盐为业的人家为灶户。每户熬得的盐须向官府缴纳,折合充赋税。

低草房:灶户居处。

注释

①灶户:旧时称熬盐为业的人家为灶户。每户熬得的盐须向官府缴纳,折合充赋税。

②低草房:灶户居处。

赏析

这首诗所写的是烧盐工人的生活和劳动的惨状。诗人自己曾从事过烧盐的劳动。入清以后,诗人居于海滨,多与烧盐工人相往来,目睹了他们的悲惨生活,也深深了解官吏与盐商对工人的重利盘剥,因此对烧盐工人诗人给予深切的同情。此诗只是截取了灶户煎盐的一个场景,来反映他们悲惨的境遇。诗的前两句交代了煎盐工人的工作条件,由此烘托出工人的艰苦处境:六月酷暑,在低矮的草房劳作在烈火旁。

xxx绝句原文翻译及赏析 第7篇

这首《绝句》是诗人住在成都浣花溪草堂时写的,描写了草堂周围xxx丽的春天景色。

诗歌以一幅富有生机的自然美景切入,给人营造出一种清新轻松的情调氛围。前两句,诗人以不同的角度对这副美景进行了细微的刻画。翠是新绿,是初春时节万物复苏,萌发生机时的颜色。“两”和“一”相对;一横一纵,就展开了一个非常明媚的自然景色。这句诗中以“鸣”字最为传神,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xxx描写的更加生动活泼,鸟儿成双成对,构成了一幅具有喜庆气息的生机勃勃的画面。而xxx居xxx鸣,这是在静中寓动的生机,下句则以更明显的动势写大自然的生气,白鹭在这个清新的天际中飞翔,这不仅是一种自由自在的舒适,还有一种向上的奋发。再者,首句写xxx居xxx鸣,与下句写白鹭飞翔上天,空间开阔了不少,由下而上,由近而远,使诗人所能看到的、所能感受到的生机充盈着整个环境,这样就再从另一角度显出早春生机之盛。

第三句“窗含西岭千秋雪”,写诗人凭窗远眺,因早春空气清新,晴天丽日,所以能看见西岭雪山。上两句已点明,当时正是早春之际,冬季的秋雪欲融未融,这就给读者一种湿润的感受,此句“窗”与“雪”间着一“含” 字,表现出积雪初融之际湿气润泽了冬冻过的窗棂,这更能写出诗人对那种带着湿气的早春生机的感受。而“西岭”,正是诗人看到窗前初融的冰雪而想起草堂近旁的西岭,想到西岭山上的长久积雪,以西岭上的千秋积雪代替窗上的残雪,这就使所表达的意境更为广远。另外,诗人从少年时就怀有报国的志向,在历经数十年的重重阻扼之后终于有重展的机会,多年战乱得以平定,这与诗人看到窗前的融雪而想到西岭,并以岭上千年雪代窗上残雪,进而给诗人以顽雪消融之感正好相联系。

全诗看起来一句一景,是四幅独立的图景,但诗人的内在情感使其内容一以贯之,以清新轻快的景色寄托诗人内心复杂的情绪,构成一个统一的意境。一开始表现出草堂的春色,诗人的情绪是xxx的,而随着视线的游移、景物的转换,江船的出现,便触动了他的乡情。表面上表现的是生机盎然的画面,而在欢快明亮的景象内,却寄托着诗人对时光流逝,孤独而无聊的失落之意,更写出了诗人在重有一线希望之时的复杂心绪,在那希望之外,更多的是诗人对失望的感伤。

xxx绝句原文翻译及赏析 第8篇

原文:

人生无百岁,百岁复如何?

古来英雄士,各已归山河。

注释:

复:又。

山河:山曲。指坟墓所在。

翻译:

人生是活不到百岁的,就算活到又如何?

古往今来的英雄壮士,现在都化为尘土洒落在江河之中。

赏析:

此诗写志士的愤慨。xxx潜评曰:“悲咽。”第一句从《古诗十九首》的“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化出。接着说“百岁复如何”,用诘问名式,深入一层,增强了人生感慨的表达力量。后半首申足前意。著名的xxx《前赤壁赋》有一段绝妙好辞说:“‘月明星稀,xxx飞’,此非xxx(操)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xxx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xxx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xxx,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这诗后半,形象地概括了xxx的赋意。特别是xxx基本人,就是辅佐xxx扫荡群雄成就统一大业的“英雄士”,在这里抒发的悲概,便不是一般文人的无病而呻吟了。

xxx绝句原文翻译及赏析 第9篇

原文:

两个xxx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注释:

西岭:西岭雪山。

千秋雪:指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

泊:停泊。

东吴:古时候吴国的领地。

万里船:xxx万里开来的船只。

翻译:

两只xxx在柳枝上鸣叫,

一行白鹭在天空中飞翔。

窗口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

门口停泊着从东吴万里迢迢开来的船只。

赏析:

“两个xxx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两个xxx在鸣,这就有声音了。“一行白鹭上青天”,这就有一个行为、一个行动。一横一纵,“两”和“一”相对;一横一纵,就展开了一个非常明媚的自然景色。这句诗中以“鸣”字最为传神,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xxx描写的更加生动活泼。那么接下来xxx又讲到“窗含西岭千秋雪”,我的窗子里包含了岷山千万年累积的雪,西面的岷山,是千年的积雪的一个岷山。“门泊东吴万里船”我的门口停着长万里的船只。这样就形成了一迎一送,迎这个积雪的山头来进入你的视野,送这个船到下游去。那么这个“万里船”能够通行,也说明这个“安史之乱”已经进入了尾声了,已经接近要平定了,这个时候那航船也可以通行了,做生意的人可以在这条江上来来往往了。那么这么一首诗,它本身是非常有修饰之美的,在加之它四句都是对仗的。从六朝开始就有绝句,到了唐代以后绝句就形成了非常圆熟的一种艺术,我们很多著名的诗都用绝句。绝句就是四句,四句往往或者四句都不对仗,或者四句前面两句写景对仗后面两句抒情不对仗,或者是前面两句不对仗后面两句对仗,那么现在他这首诗四句都对仗,可以说是一首非常工整的、写得非常认真的一首诗。xxx有一个写诗的时候让人“语不惊人誓不休”,所以他就把这首诗千锤百炼。

xxx绝句原文翻译及赏析 第10篇

绝句·药条药甲润青青

药条药甲润青青,色过棕亭入草亭。

苗满空山惭取誉,根居隙地怯成形。

古诗简介

《绝句四首》是唐代大诗人xxx的组诗作品。此诗作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诗人经过一段较长时的东川漂流,因严武再次镇蜀而重返成都草堂,此时他的心情特别舒畅,面对一派生机的春景,xxx然命笔,将所见所感,随意收入诗篇,四首绝句一挥而就,是xxx中寓情xxx的佳作。其中第三首最为著名,曾作为唐诗名篇选入了小学语文教科书中。

翻译/译文

药草的枝叶长得郁郁青青,青青的颜色越过棕亭蔓入草亭。“苗满空山”的美誉我愧不敢当,只怕它们根居干裂的土中成不了形。

注释

药条、药甲:指种植的药材。xxx《杜臆》说:“公常多病,所至必种药,故有“种药扶衰病”之句。

棕亭、草亭:言药圃之大。xxx患多种疾病。故所到之处需种药以疗疾。

隙地:千裂的土地。

成形:指药材之根所成的形状,如人参成人形,茯苓成禽兽形,等等。

赏析/鉴赏

第四首诗为药圃而赋。xxx《杜臆》说:“公常多病,所至必种药,故有‘种药扶衰病,之句。”(《xxx详注》卷十三引)。今影印本《杜臆》元,xxx(仇兆鳌)当另有所据。”前两句写药圃景色,种药在两亭之间,青色叠映,临窗望去,油然而喜。后两句虽也是写药物的生长情状,与前两句写药物出土,发苗及枝柯的生长过程相连,对一药物生长于隙地的根部的形状作了描绘,足见诗人对药用植物形态学的认识;但就药寄慨,与首章淡泊之意略同,却不是一般的咏物诗,更绝非某些赏花玩月的作品可比。仇兆鳌注:“彼苗长荒山者,不能遍识其名,此隙地所栽者,又恐日浅术及成形身。”xxx亦说:“空山隙地,萧间寂寞之滨也,亦无取于见知矣。”可以参看,以见xxx虽因严武再镇而重返草堂,但仍担心着“不测风云”,总是把自己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的。他毕竟不是那种忘乎一切的趋炎附势之人。

xxx绝句原文翻译及赏析 第11篇

原文

竹影和诗瘦,xxx梦香。

可怜今夜月,不肯下西厢。

翻译

前两句一从视觉、一从嗅觉的角度来描写诗人居处的清幽境界。“竹”和“诗”,一为自然之物,一为社会之物,二者本无从比较,但诗人用一个“瘦”字把二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xxx清瘦的形象,诗具有清瘦的风格。“瘦”字用得生新,为全诗定下了清瘦的意境氛围。而“入梦香”则将现实与梦境联系起来,xxx间在月光的朗照下也喷出清香,已不同凡响,而这香气还伴着诗人进入梦乡,则香气之浓郁、之悠长可以想见。将竹与梅这样的自然物象与诗与梦这样的人为之物炼在一句之中,这就构成了情在景中、景在情中,情景混融莫分的高妙意境。前两句字面上完全没有“月”,但透过竹影和xxx,我们可以感受到“月”自在其中。在后两句中,诗人便将“月”和盘托出。可怜者,可爱也。当诗人信步庭院时,月光与竹影、xxx是那样的和谐;而回到西厢房时,这月光却不能“下西厢”,这多么地令人遗憾!诗中透露出一股月与人不能互通情愫的遗憾或幽怨的情绪。诗人遗憾或幽怨的是什么?也许是有情人天各一方,不能互通情怀;也许是君臣阻隔,上下无法沟通;也许什么都不是,只是诗人置身此时此景之中的一种朦朦胧胧的感受而已。

赏析

前两句一从视觉、一从嗅觉的角度来描写诗人居处的清幽境界。“竹”和“诗”,一为自然之物,一为社会之物,二者本无从比较,但诗人用一个“瘦”字把二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xxx清瘦的形象,诗具有清瘦的风格。“瘦”字用得生新,为全诗定下了清瘦的意境氛围。而“入梦香”则将现实与梦境联系起来,xxx间在月光的朗照下也喷出清香,已不同凡响,而这香气还伴着诗人进入梦乡,则香气之浓郁、之悠长可以想见。将竹与梅这样的自然物象与诗与梦这样的人为之物炼在一句之中,这就构成了情在景中、景在情中,情景混融莫分的高妙意境。前两句字面上完全没有“月”,但透过竹影和xxx,我们可以感受到“月”自在其中。在后两句中,诗人便将“月”和盘托出。可怜者,可爱也。当诗人信步庭院时,月光与竹影、xxx是那样的和谐;而回到西厢房时,这月光却不能“下西厢”,这多么地令人遗憾!诗中透露出一股月与人不能互通情愫的遗憾或幽怨的情绪。诗人遗憾或幽怨的是什么?也许是有情人天各一方,不能互通情怀;也许是君臣阻隔,上下无法沟通;也许什么都不是,只是诗人置身此时此景之中的一种朦朦胧胧的感受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