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录>金刚经经典语录(91句)

金刚经经典语录(91句)

时间:2023-09-10 08:19:43 语录

金刚经经典语录1

1. 金刚经中佛说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佛教导我们修学本经和正法的人,如果被人欺负侮辱,我们本来前世造的罪业,应该堕落恶道,由于被人欺负侮辱的原因,前世所造的罪业,即刻消灭,并且很快就成佛。故修学金刚经就会得到,能净业障的功德利益。

2. 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金刚经经典语录40句)。

3. 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

4. 经题

5. 持诵本经得感应传说多。

6. 如来说有我者,则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为有我。

7. 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

8. 唯有当你不判断,你才能够爱。

9. 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希有。

10.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做如是观。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应生无所住心。

11. 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

12. 应无所住处生其心!

13. 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

14.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15. 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

16. 这五句话肯定了自性的重要,一切万法,不离自性,五祖知道惠能已经了悟了本心自性,当即授予衣钵。

17. 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而此福德胜前福德。

18. 一直都来得很突然,它依你的情况而定。但是到了那个时候「你」就不复存在了:成道是,而你不是,神存在,而你不存在。

19.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20. 金刚经中佛于其城中,次第乞已,佛教导我们对一切众生要平等慈悲,不管贫富贵贱都同样看待,令他们离苦得乐。故修学金刚经就会得到,一切人爱护和恭敬的功德利益。

21. 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

22. 所谓的佛法,其本性并非实有,如果你有一个佛法的观念存在,你已经著相了,佛法不一定在佛经上,世间皆是佛法。

23. 为了让人脱离无尽的苦的折磨,佛陀让人先去保持心无所住的状态,意思即是“假装”你现在就是如来,已经认识到了所有的相都是假象。

24. 三般若

25. 人生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

26. 金刚经中佛令无量众生入无余涅盘而灭度之,而不执着已经度脱无量众生得证圣果之功。佛教导我们有广大胸怀,以及不居高功。故修学金刚经就会得到,积蓄无量阴德的功德利益。

27. 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

28. 学者用头脑知道,他坚定不移地抓住他的知识,他依仗着他的知识而形成很强的自我,他是坚硬的,他无法融解,他不是敞开的,他是封闭的,他所有的窗户和门都被他的知识和他所累积的经典所堵塞。

29. 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

30. 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

31. 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32. 唐三藏法师玄奘译

33. 隋代达磨笈多译之金刚能断般若波罗蜜经(略称金刚能断经)。

金刚经经典语录2

1. 离相修善

2. 南怀瑾:真正的清净心,不是有个光,有个境界,而是不住色,不住声香味触法,他说真正的修行,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应该随时随地无所住,坦坦然,物来则应,过去不留。

3. 禅对性没有什么态度,那就是禅的美。具有某种态度意味着你仍然执着于这个方式或那个方式。个性意味着某种东西已经固定在你里面,个性意味着你的过去,个性意味着制约和培养。

4. 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5. 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6. 金刚经中持经功德分,书写、受持、读诵、为人解说。佛教导我们要经常印发、受持、读诵、为人解说,不要间断。如是人等,则为荷担如来家业,都是得成不可思议功德。故修学金刚经就会得到,无法计数的功德利益。

7. 若作是言,我当灭度无量众生,即不名菩萨。

8. 一迷为心,决定惑为色身之内,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譬如澄清百千大海,弃之,唯认一浮沤体,目为全潮,穷尽瀛渤,汝等即是迷中倍人。--《楞严经》

9. 念起即觉,觉即不随。

10. 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

11. 在佛陀看来,人所做的一切,都是在梦中、在虚幻中“演戏”。到了梦醒的时候,梦中的一切什么都不会存在。但是人还会继续吃苦。

12. 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

13. 神继续洒落在你身上,但是你却封闭在你的过去里,你几乎是待在一种坟墓里,你已经变得不敏感,因为你怯懦的缘故,你已经丧失了你的敏感度。

14. 古今中外,凡是讲修养、学圣人、学佛,碰到的都是这个问题。

15. 是法平等,无有高下。

16. 头脑是一个制约的现象,它是某些因的果。你无法直接摧毁那个果,你必须找出因。你无法只是籍着切断一棵树的树枝和树叶而摧毁一棵树,你必须找到树根,而树根隐藏在地底下。

17. 佛陀是非压抑的。如果你发现佛教的和尚是压抑的,那表示他们根本就没有了解佛陀,他们将他们自己的病态带进了他的教导。

18. 学者用头脑知道,他坚定不移地抓住他的知识,他依仗着他的知识而形成很强的自我,他是坚硬的,他无法融解,他不是敞开的,他是封闭的,他所有的窗户与门都被他的知识与他所累积的经典所堵塞。

19. 中道方法:

20. 金刚经中佛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佛教导我们世界上一切都不常住,转眼成空。不要念念计较,要康惠大众。并且要借假修真,得证法身。故修学金刚经就会得到,常住永乐的功德利益。

21. 若世界实有者,即是一合相。

22. 舌能尝味,能言说一切诸法;意根静默,一切诸法无所不包,所谓只有做不到,没有想不到。

23.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复有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甚多。

24. 欲望就是那个燃料。思想之所以存在是因为欲望存在。除非你了解欲望而抛弃欲望,否则你将无法抛弃思想,因为思想是副产物。

25. 抛弃是不能够有所帮助的,了解才能够有所帮助。抛弃世界无法带领你到任何地方去,你必须了解。抛弃是一种愚蠢的努力。只有愚蠢的人才抛弃,聪明的人会试着去了解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26. 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

27. 事实上,在表面上你跟全部是分开的,事实上,在表面上你是孤独的,因为你跟全部分开。在深处,当你消失,在你与全部之间就没有区分。全部就是一,你已经不复存在,只有单独存在。

28. 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29. 什么叫念?一呼一吸之间叫做一念。照佛学的解释,人的一念就有八万四千烦恼。烦恼不一定是痛苦,但是心里很烦。

30. 金刚经中佛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佛教导我们世间变迁,不要执着眼前烦恼,自得心安。故修学金刚经就会得到,身心安宁的功德利益。

31. 金刚经中佛说,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其福德甚多。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当然,无量财宝送与贫苦而救苦救难,福德甚多,这是因。于此经中能够受持、体解一切法空、更能够为他人说广度众生,当然以是圣贤境界,这是果。佛教导我们,为他人宣言本经和正法的功德无量。故修学金刚经就会得到,福德的功德利益。

32. 第10段开始到32段末尾,金刚经,开始唯心地阐明对世界的看法了。

33. 小引

34. 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

35. 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

36. 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37. 唐代义净译之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略称能断金刚经)。本经普遍流传於中国。

38. 对于那个永恒的,你只能够是女性化的,你不可以成为一个做者,你必须处于一种不活动和被动的状态,你必须耐心地等待。成为平凡的,然后等待。

39. 涅盘并不是一个目标,它只是你的空。当你抛弃了一切你所累积的,当你不再聚藏,当你不再是一个吝啬者或是一个执着的人,那么那个空就会突然迸出来,它一直都在那里。

金刚经经典语录3

1. 金刚经中佛说若复有人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佛教导我们要学会忍耐、忍辱、忍苦的力量,因为一切法得成于忍。故修学金刚经就会得到,无生法忍的功德利益。

2. 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

3. 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希有。

4. 如来者,即诸法如义。

5. 佛曰:爱别离,怨憎会,撒手西归,全无是类。不过是满眼空花,一片虚幻。

6. 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7. 那就是一个佛或一个如来的情况;一个已经知道他内在天空的人现在知道说每一个人都是那个天空,但是每一个人都被云遮住,而那些云是虚假的、想象的。如果那些云是虚假的、想象的,那么就没有实质存在。

8. 所作福德,不应贪著。

9. 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

10. 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

11. 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静,即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

12. 无有定法,如来可说。

13. 事实上,在表面上你跟全部是分开的,事实上,在表面上你是孤独的,因为你跟全部分开。在深处,当你消失,在你和全部之间就没有区分。全部就是一,你已经不复存在,只有单独存在。

14. 一个人必须到达一个没有什么东西可看的点。当没有什么东西可看,那个看者也消失了,那是必须记住的点,它很难去了解。

15. 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16. 对于那个永恒的,你只能够是女性化的,你不可以成为一个做者,你必须处于一种不活动与被动的状态,你必须耐心地等待。成为平凡的`,然后等待。

17. 真理并不是新的,真理就是你的本质,你必须变觉知,并不是你必须变得更博学多闻,事实上,你变得越博学多闻,你就越不觉知,你越认为你知道,你就越被无知所覆盖。

18. 真相从来不会令人挫折,真相永远都是令人满足的。挫折的产生是因为我们将我们的幻象强加在真相之上。

19. 布施无相,度生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