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总结报告>早教课程总结(热门5篇)

早教课程总结(热门5篇)

时间:2024-01-28 11:14:15 总结报告

早教课程总结 第1篇

[论文摘要]:目前幼儿园已经出现多样化的低幼儿童教育形式,彰显社会对低幼儿童教育的需求十分旺盛,但幼儿园尚无足够数量与质量的低幼儿童教育师资。政府应将低幼儿童教育纳入国家教育发展规划,增加投入,加大监管力度,建立相应师资准入制度,并在大中专师范院校开设早教专业等,以缓解社会需求与教育资源供应之间的矛盾,推动幼儿园低幼儿童教育事业健康稳步发展。

目前,越来越多的家长要求孩子3岁前入园,这不仅标志着社会教育理念的发展,也反映了人们在生活水平提高后对高质量学前教育需求的扩大。按照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总体战略,“普九”任务基本完成后,基础教育将向两极延伸,即向上延伸到高中阶段,向下延伸到0~6岁。目前,很多省市根据本地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需要提出建立0--6岁完整的早期教育体系,反映了政府对社会早期教育需求的关注与重视。

一、幼儿园低幼儿童教育社会需求现状

(一)幼儿园出现了多样化的低幼儿童教育形式 目前不少幼儿园应家长要求,开始开办托班(一般招收岁至不满3周岁的低幼儿童)、亲子班(一般招收几个月至不满3周岁的低幼儿童及其家长共同参与各种游戏活动)和随小班就读(一般是岁至不足3周岁的低幼儿童被编到幼儿园小班生活和学习)等多种形式的低幼儿童教育。从笔者调查的103所幼儿园情况看,开办托班的幼儿园占被调查幼儿园总数的;开展随小班就读教育形式的幼儿园占被调查幼儿园总数的,这说明随小班就读和托班是幼儿园两种主要的低幼儿童教育形式,其次是开设亲子班,占被调查幼儿园总数的;同时开办亲子班和托班的幼儿园也占有一定比例.为

(二)随小班就读现象突出

调查发现,虽然随小班就读的低幼儿童数量在单个幼儿园不是很多,但这种现象却较为普遍,许多幼儿园教师把“随小班就读”现象称为“中国特色早期教育形式”。从前面提到的数据来看,几乎半数的幼儿园存在随小班就读现象。因此,笔者采取问卷和访谈形式对其开办原因做了进一步调查,结果发现:幼儿园不开设托班是低幼儿童随小班就读的重要原因,占被调查幼儿园总数的;因为缺乏专门的低幼儿童教育师资而让低幼儿童随小班就读的占被调查幼儿园总数的;幼儿园受设施场地限制只能开展随小班就读教育形式的占被调查幼儿园总数的;其他原因(如不少家长托关系,想让孩子尽早人园)占(注:回答此问题时,被调查幼儿园可以进行多项选择)。

笔者在此调查中还发现,低幼儿童随小班就读现象大都集中在办园时间长、不愁生源的公办幼儿园,它们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一是幼儿园没有合格的设施与充足的场地。众所周知,目前幼儿园的硬件设施基本上都是按照幼儿的发展水平来设计的,低幼儿童无法使用其中的很多设施,如在幼儿园配备的厕所里,便坑的蹲距是为幼儿设计的,低幼儿童的肌肉骨骼发育尚未成熟,加之自立能力差,不小心就会掉人便坑而可能引发生命危险。在访谈过程中,不少园长为目前没有资金投人,改建、扩建园舍,以适应低幼儿童身心发展需要而流露出焦急的情绪;二是幼儿园没有合格的低幼儿童教育师资。由于低幼儿童与幼儿在生理、心理、动作、自立自理能力等诸多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其师资标准与规格、工作程序及要求等相应地有较大差异。而目前我国尚无正规的早教师资培养机构,一般的师范院校与幼儿师范院校没有开设相关专业,只有一些民营培训机构看准商机在开展早教师资培训。这些私立培训机构通常缺乏规范,而且大都只提供短期培训,因此不可能培养出胜任低幼儿童教育的合格师资;兰是幼儿园没有相应的政策支持。由于目前国家还没有把0~3岁儿童早期教育纳人正规的学前教育系列加以规划和管理,也就没有对这一年龄阶段的收费做出明确规定,公办幼儿园招收低幼儿童开办托班时只能以幼儿班的收费为参考,但在教师配备上却不能参照幼儿班,因为低幼儿童自制力特别差,言语表达能力低,许多孩子还没有养成自己大小便的习惯,经常会拉尿在身上,配备的教师少了根本应付不过来,这致使公办幼儿园开办托班的效益受到较大限制,因此影响了公办幼儿园招生向下延伸。

(三)幼儿园托班与亲子班有着巨大的潜在生源

笔者对部分尚未开办托班与亲子班的幼儿园进行了低幼儿童生源预期调查,结果表明,在被调查的103所幼儿园中,回答“肯定有”的占被调查幼儿园总数的;回答“可能有”的占被调查幼儿园总数的;回答“说xxx”的只占被调查幼儿园总数的 %。为了证实幼儿园低幼儿童生源预测情况,笔者还走访了一些私立的儿童早教训练中心,发现其生源的年龄大都在1~2岁之间,其中最小的8个月,最大的2岁9个月,当问及家长为什么不送幼儿园时,接受访谈的家长大都回答孩子年龄小幼儿园不要。从其生源的地域分布来看,主要来自附近的社区,也有路程较远的其他社区。如笔者在调查过程中就曾见到一位年纪大约50岁的老奶奶,她家距离孩子上的早教中心大概有15公里左右,需要换乘两次公交车。当问及为什么带孩子到这么远的地方来学习时,她说早期教育这么重要,付出些辛苦也是应该的,居住小区的幼儿园只招收2岁以上的孩子,而她的孙子1岁半了,找关系托门子,小区里的幼儿园就是不接收。类似的j情况不胜枚举,从这些家长的语气和表情中可以看出他们对幼儿园不招收低幼儿童感觉很无奈。这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幼儿园开设托班或亲子班的潜在生源的确很充足,社会对低幼儿童教育的需求已经十分强烈。

(四)家长希望孩子尽早接受早期教育已是大势所趋

笔者就家长希望低幼儿童进人幼儿园的原因进行了专项调查,结果表明,除了的家长说xxx原因外,家长希望孩子尽早接受教育是主要原因,占被调查家长总数的;其次主要是因为家长太忙无暇顾及孩子,此类情况占,说明社会节奏的加快对家庭的教育功能提出了挑战;再次是因为孩子不好管,希望儿童人园接受教育以改变在家形成的一些坏习惯,此类情况占(注:对此问题的回答,家长可以进行多项选择)。通过对部分家长的访谈,笔者还了解到家长认为送孩子人园是其理想的选择,xxx不仅开支较大,而且多数保姆文化层次较低,不懂幼教。这说明幼儿园教育在家长们心目中的信誉和地位还是比较高的。

早教课程总结 第2篇

中班半日开放活动总结一

为了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生活情况,帮助家长不断获取新的教育理念,增进幼儿园、教师、家长之间的联系与沟通,更好地达到家园共育目的。xx年4月4日,我园举行了本学期家长开放日活动,邀请家长走进幼儿园,参与各项活动。

本次活动,教师们以早操律动、教学展示、角色游戏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向家长展示了幼儿在园的学习生活状况。活动中,教师们注重以问题情境化的形式吸引幼儿,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探索、合作、学习。活动寓教于乐,充分体现了孩子的主体参与性。同时把尊重、相信孩子、充分给予孩子操作探索的机会等宝贵经验和教育观念传递给了家长。家长们在观摩和参与幼儿集体活动与游戏活动的过程中,增进了对幼儿园工作的感性认识,同时也让孩子们在家园互动的氛围中体验到了无尽的欢乐,加深了亲子间的情感。同时幼儿园还设计了“家长意见反馈表”,请每一位家长参与评价教师的工作,以及对幼儿园教育管理的意见和建议。家长们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态度、师德等方面进行了客观评价。

本次家长开放日活动,是家长、老师、幼儿间的一次亲密接触,不仅让家长们了解到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同时也增进了“家园”之间的沟通力度,拉近了幼儿园与家长的距离,统一了教育思想,为家园共育搭建起了交流的平台。

中班半日开放活动总结二

为了实现“三圆化”加强幼儿园、教师、家长之间的沟通,让家长走进幼儿园,走进活动室,使家长了解园内的管理与发展趋势,传达我园教育理念,配合我班的各项工作,我班于6月28日即周四上午进行了家长开放日半日活动。本次活动的目的是通过家长开放日活动,使家长亲眼看见孩子在幼儿园的具体表现,了解幼儿在园的基本情况,从而与家长达成教育共识,共同指导幼儿的发展。现将本次家长开放日活动总结如下:

一、 出勤情况

我们班幼儿人数为24人,共有23位家长前来参加,大部分是妈妈来参加的,只有2个小朋友是爸爸来参加,也有的家长因有事,在看完第一个教学活动后就离开了。只有谭米家1个小朋友因生病未能参加此次活动,并已向老师请假说明情况。

二、活动组织情况

本次家长开放日活动按计划照常进行,从早上7:40开始,一直到中午12:00结束。家长从入园开始,观看了孩子的晨间活动(晨练、早唱),8:30进入活动室后幼儿用早餐。xxx老师向家长交代了一些注意事项,例如:手机调振动、不要影响孩子的进餐与正常活动;向家长介绍了我们的区域活动,每个区角的作用以及幼儿进行区域活动的表现,同时感谢家长的配合为我们提供的一些区域材料。9:00进行了第一个教学活动——语言活动《快乐的小乐队》,活动中教师语言生动、形象,教具准备充分,能充分调动幼儿积极性,通过乐器与故事相结合让幼儿掌握了几个象声词如:咚咚咚、当当当、滴哩哩、叮铃铃、轰隆隆等,最后还让幼儿与家长进行乐器互动,圆满的结束第一个活动。早操活动以后是一个亲子活动《穿大鞋》,活动中家长与幼儿都积极参与,虽然活动中有家长与幼儿摔倒,但活动还是进行的很顺利。家长们看到幼儿园的环境和育儿设施建设非常完备,老师耐心细致的教育,自己孩子在园的良好的表现,纷纷表示都挺满意的。

本次活动的每个环节(包括上厕所、喝水、排队等)安排都很紧凑、有序,每个老师都有明确的分工并且责任到人。教师的组织与应变能力很强,幼儿也能积极的配合,但活动中也有欠缺考虑的地方。例如亲子游戏《穿大鞋》,首先在场地布置上采用的软垫未能考虑到防滑的效果,导致几位家长和幼儿摔倒;其次有的幼儿家长因有事先回去导致有的幼儿不能与家长进行游戏,导致有的幼儿情绪低落并且哭泣,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在下次组织活动时还要考虑更周全一些。

三、幼儿总体表现情况

早教课程总结 第3篇

以北京科技大学幼儿园为例,1953年建园,2003年被认定为北京市“一级一类”幼儿园,2007年被认定为海淀区示范幼儿园。现有12个教学班,3个社区固定流动站,6个周末早教指导班。全园职工总数60人,带班教师学前大专以上学历现为。拥有各种适合于0-6岁有利于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各种大型运动器械和教育设施及图书音像,教育环境安全、和谐、温馨。在建设和谐园所的过程中,以规范促建设,用特色创品牌,注重探索培育科学领域办园特色,不断推进幼儿园内涵发展。

一、创新管理理念,注重师资培养

(一)以人为本,目标管理与量化管理相结合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营造温馨和谐校园文化的前提。教育管理工作中,应注重通过情感触发、文化浸润等方式,从内心激发教师工作的主动性、创新性。在坚持依法办园的管理过程中,北科大幼儿园进一步尝试利用目标管理和量化管理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完善内部管理机制。把琐碎的管理、教学、后勤保健工作等细化为可以量化监测的目标,规划到每个教职员工的日常工作当中。在管理方式上则采取制度管理与以人为本的管理相并举的管理模式,积极营造和谐发展的文化氛围。

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不是单纯的用金钱和奖励来驱使,而是注重教师归属、自我实现的需要,要以重视和满足职工的社会和心理需要为激励手段,通过沟通、谈心、帮扶、培训等工作中、生活上的关心,减轻教师工作的压力和厌倦,真正享受职业的快乐。作为幼儿园管理者,还要注重身教重于言教、肯定重于否定、激励重于控制,要坚持xxx而异、刚柔并济的原则。目前,北科大幼儿园的做法是:职工每月个人工作质量量化考核坚持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班级工作每月班长会考核和园内考核小组考核结合,班组长每月考核采取班级工作量化管理“一票否定制”的方式对;员工年终奖金与每月绩效考核挂钩,“评优表彰”依据各类人员评优园级文件与学年获奖相结合;管理工作中制定了部门经理以上干部“下基层检查工作制度”,每周五下午行政干部碰头交流会,部门间交流开展工作情况,并查找问题、统一认识、制定措施。

(二)强化师资培养,促进个体发展

启动“十二五”期间幼儿园教师培养规划,指导教师制定个人成长规划,引领教师做“智慧型、特色型、创新型”的教师。

1.推进师德建设

“爱心·诚心·耐心·创新”是我们教师工作的八字方针。爱心:对老师多一份关爱,对孩子多付出一份爱心;耐心:对老师多一份肯定,对孩子多一份耐心;诚心:对老师多一份信任,对家长多一份诚心;创新:鼓励教师教育形式不拘一格,促进幼儿主动发展。为了更好地促进师德建设,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每年开展优质服务月活动,并形成长效机制。由家长委员会把关,各部门制定服务计划,制定师德服务承诺,各班推出为家长做实事的系列活动。

2.开展教师自主成长系列培训

通过不断的学习、培训,培养教师树立自主发展的意识,引导不同层次的教师制定适合自我发展的规划或计划。建立青年教师成长档案,在总结和梳理自身成长轨迹的同时,明确自身发展的方向。

3.搭建教师展现自我的平台

在青年教师(35岁以下)中开展幼儿艺术教育评优活动,引导她们在原有研究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发现和改进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高在开展科学活动中培养幼儿艺术表现力的能力。在中年教师(35岁以上)中以“北京市幼儿园教师半日工作评优标准”为依据,开展半日活动评优活动,进一步提高她们运用适合本班幼儿年龄特点的教育方法与综合能力。具体做法还包括区级骨干教师、园级学科带头人先行实践,发挥引领、示范,其他教师跟进,提高自身组织幼儿一日生活各项活动的能力;对园级骨干教师、入选集团人才库的教师,结合日常查班工作,以一对一的方式,深入到教学一线;对于教师预备梯队人选的教师培养,采用专职教师授课,配合观摩、研讨、指导,迅速提升其职业能力。

二、开展教研实践活动,促进幼儿主动发展

近年来,在探究幼儿科学领域教育特色的历程中,北科大幼儿园借鉴上海本溪幼儿园“以课例为载体推进园本教学研修”的经验——“一课三研连环跟进”的教研形式,对原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开展了《引导教师在科学主题活动、活动区活动中引导幼儿开展科学探究活动的能力和水平》的“一课三研连环跟进”的教学研究;梳理总结推出园级刊物“让幼儿在探索中学习科学”园本教研成果集锦——《幼儿科学教育经验集》、《幼儿科学教育教学方案集》、《幼儿科学教育教学案例集》。经过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层层深入的过程,稳固了正确的教育理念,提高了教师开展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操作水平和理论水平,促进了幼儿主动学习科学活动的兴趣和探究方法。在传承以往教改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尝试科学领域和艺术领域的课程整合,进一步提高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促进幼儿主动发展。

(一)整合幼儿科学与艺术活动课程

进一步培养幼儿对科学探究活动的兴趣和发现美表现美的能力,有效提高青年教师开展科学探究和艺术整合活动的教学水平。依据各年龄阶段幼儿艺术活动的特点,指导教师结合月科学主题活动的内容,挖掘和整合幼儿艺术活动,积极开展“在科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艺术表现力”的园本教研。

小班:幼儿美术创造基本处于“涂鸦期”,他们喜欢随意画画、撕纸、玩泥;喜欢节奏鲜明、有韵律的歌谣,喜欢在游戏中展现和表演他们感兴趣的人物表情、动作和活动场面,表演时又在不断创新与创造。

中班:开始进入“形象期”。他们对表现自己的经验、情感和想象有明确的目的,能用简单形状逐步深入地表现越来越多的事物。

大班:幼儿美术创造能力逐步认识到事物之间的一些简单关系和联系,对于事件、情节的表现成为她们美术活动的突出特点。

在开展整合活动过程中,各教研组整理和反思、观摩实践艺术活动与科学活动整合的方法与策略,初步总结出了一些整合的经验,相互交流借鉴。比如中班组梳理了艺术与科学整合的“时机”效果:

从中班组教师整理的效果来看,幼儿科学活动的园本课程与艺术领域的整合,进一步培养了幼儿探索的兴趣,使原本枯燥难以理解的概念,通过生动形象的艺术形式得到诠释,使幼儿对科学的概念有了进一步理解。

(二)探索早期教育指导途径

为了让科学的早期教育走进社区,北科大幼儿园在工作中注重早教工作开展的科学性、针对性和适用性。

一是坚持“儿童为本”的原则。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引领早教教师开展以探索符合0-3岁婴幼儿年龄特点的早期教育研究。例如,在“幼儿饮食良好习惯的培养”的早教研究中,通过早教实践,老师们探索出“引导法”和“参与法”指导家长科学育儿。在“游戏化的一日生活中发展幼儿语言”的教研中,青年教师为了方便指导家长,通过实践编写了多首生活常规儿歌,整理成册,作为家长和早教教师的共享资料。

二是坚持“家长主体”的原则。开展《0-3岁婴幼儿看护人个性化指导》的家长参与园本早教教研,根据家长需求,通过互动交流,解决家长育儿难题,为家长提供个性化服务与早教指导。

三是坚持“多向互动”的原则,建立指导者与家长、家长与家长、家庭之间、家校之间的互动,努力形成相互学习、相互尊重、相互促进的科学育儿环境。

三、营造和谐校园环境,打造师生共同的家

校园环境建设应该突出人文关怀,体现良好的生活情趣,让师生快乐生活。北科大幼儿园通过自筹资金和政府拨款完成了达标工程建设,并悉心装点,使整个园所基础安全设施发生了变化,变得更美丽、安全了,为教师、家长和孩子们营造了宁静的心灵港湾。

校园的美丽大家来描绘,校园的快乐大家来赋予。孩子们美劳区富于艺术个性特点的手工创意和老师们的作品装点着整个校园,校园也成为孩子们、老师们共同创意、探究和发展的空间。浅色系的色彩变化承托出了整个校园的宁静和温馨;名人名言体现出了我们的教育理念和办学思想;神秘变换的宇宙、动物森林、神奇的动植物标本和科学操作互动设施及区域科学仪器的设置彰显出我园科学领域办学环境特色。京剧脸谱、创意沙画、精致的蛋壳画等丰富的动手实践,自主自助式交流活动区域主题,带给孩子们的不仅仅是快乐,更是智慧的开发和才能展示的场所。现代化的教学一体机设备的使用,使我们的教学更加便捷生动,孩子们的探究欲望更加浓厚。园内现代化的安全消防监控系统、烟感系统、划卡系统的配备满足了师生校园安全的需要。

早教课程总结 第4篇

一、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推进我园社区内早期教育的发展,我园将积极探索以幼儿园为核心,依托家庭、社区,探索0-3岁早期教育模式,开展0-3岁早期教育的研究,发挥幼儿园的教育资源优势,不断提高本辖区家长的早期教育水平。

二、主要目标

1、加强家长对0—3早期教育的认识,帮助家长掌握科学的教养方式,提高家长的育儿水平。

2、加强早教师资力量的培训,提升教师设计、组织、开展早教指导工作的能力。

3、开展多种形式的早教服务活动,增强家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提高托班年龄段的入园率。

三、主要工作内容及措施

1、了解我园社区0-3岁儿童早期教育现状与发展需求,为开展早教工作奠定基础。

2、成立幼儿园早教小组和早教志愿者服务队,开展0-3岁儿童早期教育的师资培训,选派一批青年教师外出接受早教培训,或早教园本培训,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从事早教指导与服务。

3、开展家长咨询、亲子讲座等科学育儿指导活动,定期向家长发放0--3岁婴幼儿的科学喂养、育儿指导、教育策略等内容的宣传

材料,提高家长的育儿水平。

4、召开家长研讨会,家长、教师共同研讨科学的育儿策略。

5、进行亲子园活动室的建设:添置户内、户外铺软地垫、婴幼儿使用内外中小型体育游戏器械及玩具、0--3岁的书籍、光盘、磁带等。 开办“亲子乐园” 开展双休日亲子教育活动,为宝宝提供活动与交往的机会,开发其潜能,为家长提供家教指导。

6、开设幼儿园亲子阅览室,制做0—3岁各年龄段幼儿的发展目标及教学内容展示板供家长阅读,以便家长更深入的了解早教的活动内容及教育宗旨。

四、各月重点工作安排

三月份:

1、制定本学期早教工作实施方案

2、成立0-3岁儿童早期教育试验研究工作小组。

四月份:

1、对适龄婴幼儿进行摸底调查,建立档案。

2、开展幼儿园社区0-3岁儿童早期教育调查与现状分析。 五月份:

1、开展0-3岁儿童早期家教指导讲座。

2、结合幼儿园活动,邀请家长观摩小班早操展示、班级教学活动。

3、深入幼儿家庭进行早教宣传和接受家长咨询。

六月份:

1、开办“亲子乐园” 开展亲子教育活动。

2、对本阶段早教工作有关资料进行整理与收集。

3、对本学期早教工作进行小结。

幼儿园早教工作计划【2】

一、现状分析:

自幼儿园早教中心成立以来,我园积极开展社区0——3岁婴幼儿教育的指导与服务工作,为幼儿园周边地区的早期教育质量的提升不断努力。在前期早教工作的开展中,我们定期对周边地区的0——3岁婴幼儿家庭组织亲子活动、向家长宣传、传授科学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今年暑假期间,我园三位教师非常荣幸的参加了县教育局组织的早教师资培训,聆听了香港著名亲子教育专家xxx妮老师的讲课,学习了有关《0-3岁生理心理发展与亲子游戏设计的关系》、《0—3岁亲子游戏设计原则及方法》《亲子课程的设计》等内容,这对于我园早教师资团队的成长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二、工作目标:

1、将周边社区0—3岁婴幼儿的早期教育继续纳入本学期的工作中,从宣传入手,扩大早教服务范围,使更多的0—3岁婴幼儿家庭受益。

2、利用周五上午的时间定期开展0—3岁婴幼儿早教活动。

3、深入家庭,指导家长用科学的教育方式育儿,提高家庭教育的实效性。

三、具体任务及措施:

1、定期开展不同月龄的婴幼儿早教活动,帮助婴幼儿在活动中获得发展。

2、知道参与亲子活动的家长,在活动中理解、领会早教老师的教育方法,用科学的教养方式养育孩子,促进孩子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3、定期召开家长研讨会,家长、教师共同研讨科学的育儿策略。

四、具体工作安排:

八月份:

1、商讨、制定早教工作计划。

负责人:xxx

2、走访幼儿园周边各村队、社区,发放早期教育宣传资料,统计0——3岁婴幼儿名单,建立0——3岁婴幼儿联系手册。

负责人:全体教师

九月份:

1、教研活动:24个月——30个月婴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

组织人:xxx

2、亲子活动——时间:第二、三、四周的周五上午。

指导教师:xxx 婷

组织教师:xxx xxx

十月份:

1、亲子活动——时间:第一、二、三周的周五上午。

指导教师:xxx

组织教师:xxx xxx

2、家园早期教育研讨会:研讨内容——早期教育中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组织教师:xxx

十一月份:

1、教研活动:30——36个月婴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

组织人:xxx

2、亲子活动——时间:每周的的周五上午。

指导教师:xxx 婷

组织教师:xxx xxx

十二月份:

1、亲子活动——时间:第一、二、三周的周五上午。

指导教师:xxx

早教课程总结 第5篇

了解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特点与影响因素是对学前儿童进行社会性教育的基本前提。研究者在这两方面做了许多研究。

1.关于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特点的研究

xxx(2013)采用xxx会昌编制的《儿童社会性量表》,对245名3~6岁幼儿进行了调查,以研究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性别、年龄特征。调查发现,在社会性发展的总分上幼儿的性别差异不显著,年龄差异显著。〔1〕张莅颖、xxx(2012)选取河北保定市186名4~7岁流动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同样采用xxx会昌编制的这一量表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与常模相比,学前流动儿童社会性发展总分符合常模正态分布;学前流动儿童社会性发展总分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孩总分高于女孩;学前流动儿童社会性发展总分随年龄增长、家庭定居市区时间的增加及母亲文化水平的提高而提高。〔2〕

围绕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一些重要方面,研究者进行了比较细致的探讨。例如:xxx(2012)分析了幼儿同伴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指出城市化生活压缩了幼儿同伴交往的空间,家庭结构的变化导致幼儿缺少交往对象,教育者的教养观念也影响了幼儿的同伴交往。〔3〕xxx(2012)对自由活动中大班被忽视幼儿的同伴交往行为进行了个案研究。〔4〕xxx(2011)则运用问卷调查法、情境访谈法和现场观察法,对5~6岁幼儿的同伴冲突解决策略进行了探究。〔5〕xxx芳、xxx(2011)选择了3个班级的幼儿,对他们的同伴关系进行了为期三年的追踪研究,以探究幼儿同伴关系的发展特点及交往能力的培养策略。〔6〕有研究者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特点进行了研究。xxx、xxx、xxx(2012)通过层层递进的7个分享实验,考察了不同教育环境中3岁和5岁幼儿的分享行为特征,结果发现,5岁幼儿利他趋向显著高于3岁幼儿,且5岁幼儿在分享行为中已表现出一定的策略性;幼儿的分享行为不存在明显性别差异;教养环境会影响幼儿的分享行为;在无涉自身利益或关涉自身利益但无法把控结果的情况下,幼儿的分配行为更xxx。〔7〕xxx等人(2013)则采用《儿童气质教师问卷》和《幼儿责任心问卷》,对357名4~7岁幼儿进行了调查,以研究不同气质类型幼儿的责任心发展特点。〔8〕xxx(2012)就3~6岁幼儿分享行为的特点、动机与影响因素,对北京市598名幼儿的分享行为和动机开展了教师评定问卷调查,并且对2所幼儿园240名幼儿的分享动机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发现,(1)随着年龄的增长,3~6岁幼儿分享行为的表现越来越好,但幼儿分享行为的发展不是匀速的,4~5岁是幼儿分享行为发展的关键时期。(2)在分享行为的发生频率、类型及水平上,女孩的得分显著高于男孩。(3)幼儿分享行为的动机可分为同情利他、获得朋友、外貌吸引、不喜欢分享物、服从规范、逃避惩罚和互惠互利等七种。在有动机提示情况下,幼儿的分享行为显著优于没有动机提示时的表现。(4)同情利他是3~6岁幼儿分享行为的主要动机,但不同年龄幼儿的分享行为动机类型分布存在显著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分享行为的动机日趋复杂。〔9〕xxx(2011)对2~3岁幼儿的同情与亲社会行为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10〕xxx、xxx、xxx(2012)基于社会信息加工模型理论,运用问卷调查法和个别访谈技术,对幼儿攻击行为的一般特征及其社会信息加工过程进行研究,以探讨身体攻击幼儿和关系攻击幼儿的社会信息加工特点。研究表明,3~6岁幼儿的攻击行为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孩的攻击行为多于女孩,身体攻击幼儿和关系攻击幼儿存在一定程度的社会信息加工缺陷。〔11〕xxx、谷中玉(2012)通过自然观察法对混龄班幼儿引发同伴冲突的原因进行探究,发现动作意图误解、故意挑衅、物品争议、空间和位置争议是引起混龄班幼儿同伴冲突的主要原因,研究者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帮助混龄班教师更好地处理幼儿间的冲突。〔12〕

2.关于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影响因素的研究

有相当数量的研究集中探讨了父母教养方式等家庭因素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xxx等人(2013)在一项短期的跟踪调查中发现,父亲参与教养的质和量都会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有重要影响。〔13〕xxx、xxx(2012)为了解婴幼儿早期社会性发展与母亲个性的关系,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深圳市22 所托幼机构亲子班的867 名月龄为30~36个月的婴幼儿的母亲进行随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1)婴幼儿早期社会性发展异常与母亲的情绪不稳定有关。(2)母亲的个性特点对婴幼儿早期社会性发展有预测意义,如母亲情绪不稳定是导致婴幼儿出现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原因之一,又如母亲外向型的个性特点有利于婴幼儿早期社会性的良好发展。〔14〕xxx(2013)发现祖父母的教养方式也对幼儿社会性发展有重要影响。〔15〕xxx、xxx(2013)发现特殊结构家庭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有重要的负面影响,如导致幼儿自制力差,社会认知偏差等。〔16〕xxx(2013)则研究了家里的电视等媒体设备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17〕国外研究者也研究过电子设备等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例如,Yongsuk Kim等人(2012)研究了用多媒体播放童话故事与幼儿亲社会行为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多媒体条件下,听童话故事有利于显著提高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尤其是帮助和分享行为。〔18〕

正如xxx(2012)在其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研究述评中指出的那样,当前对幼儿社会性发展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家庭、学校和同伴关系三个方面。〔19〕除家庭因素外,幼儿园教师和同伴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也有重要影响。xxx(2012)利用有关幼儿间发生纠纷及教师介入处理的录像,对日本幼儿园教师进行了访谈,了解其是如何看待幼儿纠纷及教师的介入的。结果表明,教师们普遍认为幼儿间发生的纠纷对幼儿的成长有帮助,可以提高幼儿的社交技能。教师应适时、适当地介入幼儿的纠纷,可先对幼儿的感受表示理解,等幼儿情绪稳定后,再鼓励幼儿思考解决办法。教师重视利用纠纷让幼儿学习理解他人,学会换位思考。〔20〕xxx振宇(2012)指出,儿童早期的性别化发展对其今后人格的最终形成和社会适应程度具有深远影响,呼吁人们关注幼儿园男女教师比例悬殊以及幼儿性别化发展问题。〔21〕

二、关于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的研究

3~6岁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阶段,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的实施效果会直接影响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因此,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也是研究者非常关注的研究领域。从这三年的相关研究文献看,研究者关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三方面。

1.关于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的意义与价值

相关研究多采用文献分析法。研究者主要通过查阅教育家文集及各个历史时期有关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的文献资料,试图以古观今,分析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的发展趋势,提出对当今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的意见建议,并预测今后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的发展方向。例如,xxx(2013)整理了我国不同时期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的特点,分析了我国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的发展趋势。〔22〕xxx(2012)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幼儿道德教育的变革。〔23〕xxx(2011)对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的内涵、性质及社会地位进行了梳理,认为社会领域教育具有常识性、道德性、生活性、人文性等特点,认为社会领域教育在幼儿园课程体系中应占据导向性地位。〔24〕

2.关于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对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的目标和内容等作出了较详细的规定。然而,有研究者将《纲要》与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实践联系起来分析发现,《纲要》提出的目标失之于宽泛笼统,对一些教学经验不足的教师来说,指导性和操作性都不强。嵇珺(2012)具体分析了中、美、日、英、俄五国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的目标,发现中国对相关目标的界定不够全面、相对空泛。〔25〕于开莲(2012)从结构和具体内容两方面详细比较了我国不同地区(上海、香港)以及日本、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的目标,发现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均强调了幼儿自我系统的发展、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的建立、对他人的理解与认识及关爱和尊重、遵守社会行为规则和养成良好的社会行为习惯、认识周围环境等方面。〔26〕2012年底,教育部出台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对之前《纲要》提出的相关目标作了进一步的细化,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原本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目标失之宽泛笼统,指导性和操作性不强的问题。

3.关于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实践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