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总结报告>淋巴总结大(7篇)

淋巴总结大(7篇)

时间:2024-03-12 08:10:50 总结报告

淋巴总结大 第1篇

音叉实验时,将叉柄靠近受检耳外耳道口是为了检查气导能力;将音叉柄底紧贴鼓窦区皮肤是为了检查骨导能力。

鼓膜内陷的表现为:棰骨柄前移、棰骨短突突出、光锥变形或消失

鼓窦向前经鼓窦入口与上鼓室相通,向后下通乳突气房

耳聋依其发生部位和性质分为传导性耳聋、感音性耳聋、混合性聋

感音性耳聋有七种:先天性耳聋、老年性耳聋、传染病源性耳聋、耳毒性耳聋、创伤性聋、特发性耳聋、自身免疫性聋、全身疾病引起的耳聋

正常情况下机体在空间的平衡由视觉、本体感觉和前庭迷路感觉的相互协调与配合来实现

淋巴总结大 第2篇

1. 详细询问病史

2. 间接喉镜检查

3. X线检查

4. 食管镜检查

症状

1. 吞咽困难

2. 吞咽疼痛

3. 呼吸道症状 呼吸困难

鼓室结构:鼓室六壁

面神经分支: 自上而下的分支

1. 岩浅大神经

2. 镫骨肌神经

3. 鼓索神经

4. 面神经出颈乳孔后发出分支

5. 面部分支 从面神经上(颞面支)、下(颈面支)支再分出五支。

声音传导途径

耳聋分类:根据耳聋的发生部位和性质,可将耳聋分为不同类型。xxx传导途径路外耳、中耳病变导致的听力障碍称传导性聋;xxx感受与分析径路即内耳、听神经及听中枢病变引起者为感音神经性聋;两者兼有者为混合性聋。感音神经性聋按病变部位还可再分为中枢性聋、神经性聋和感音性聋。但目前临床仍将三者合成感音神经性聋。

鼓膜外伤的治疗

1. 清除外耳道内存留的异物、泥土、血凝块等,用酒精消毒外耳道及耳廓,外耳道口渴用消毒棉球堵塞。

2. 避免感冒,切勿用力擤鼻涕,以防来自鼻咽的感染。如无感染症象,不必应用抗生素。

3. 禁用外耳道冲洗或滴药。穿孔愈合前,禁止游泳或任何水液入耳。 绝大多数的外伤性穿孔可于3~4周内自愈。较大而不能自愈的穿孔可行鼓膜修补术。

淋巴总结大 第3篇

沿着右侧头臂动脉向近心方向移动。超声探头首先从气管上段右侧开始,在向近心方向移动同时向左侧回转前进。很快就能探查到头臂动脉和主动脉弓的汇合处。

再进一步向左回转前进探头,在靠近左主支气管入口处的10点钟方向,可以探查显示出降主动脉和肺动脉。位于两条动脉之间的淋巴结就是左4#淋巴结。

淋巴总结大 第4篇

第4组淋巴结(4,lower paratracheal)和第2组淋巴结相似,同样位于气管周围,但是在主动脉弓平面的尾侧。气管左侧的矢状面是左侧第4组淋巴结(4L)与右侧第4组淋巴结(4R)的分界线。

淋巴总结大 第5篇

2L淋巴结(upper paratracheal)的下缘界限位于主动脉弓上缘。2R淋巴结的下缘界限位于头臂静。

脉尾侧与右侧气管交汇之处。气管左缘的失状平面可以区分左、右第2组淋巴结。

淋巴总结大 第6篇

1. 突发性聋:常为中度、重度或全聋,可伴有耳鸣、眩晕、恶心、呕吐,但无反复发作特征,耳聋无波动。初次发作的梅尼埃病应注意鉴别。

2. 前庭神经元炎:突发眩晕,伴自发性眼震、恶心、呕吐、但无耳鸣、耳聋,发病前多有上呼吸道感染史,无法复发作特征。

3.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反复发作性眩晕,伴眼震,无耳鸣、耳聋,眩晕发作往往与头部位置改变有关。

4. 药物性前庭耳蜗损害:眩晕、耳鸣、耳聋多缓慢发生,眩晕逐渐减轻或完全消失,耳聋、耳鸣则进行性加重,患者常能提供使用耳毒性药物史。

5. xxx合征:突发性眩晕、耳鸣、耳聋,但不会反复发作,耳部带状疱疹和周围性面瘫有助于鉴别。

6. 迷路瘘管或迷路炎:眩晕、耳鸣、耳聋可突然发生,耳聋有波动性,但眩晕无反复发作特征,患者有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史、中耳手术史或外伤史。

7. 耳硬化

8. 听神经瘤

9. 其他疾病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慢性脑干缺血等可伴发眩晕、耳鸣及听力减退,但无反复发作。急性心血管疾病、爆发性脑炎等病程初期可能伴有类似眩晕症状,应注意鉴别。

淋巴总结大 第7篇

第11组即叶间淋巴结(11,interlobar)位于支气管分叉处。左侧第11组淋巴结位于第二隆突的下方。右侧的第11组淋巴结又区分为11s和11i。

第12组淋巴结(12,lobar)位于叶支气管起源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