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总结报告>刷题还是总结(优选6篇)

刷题还是总结(优选6篇)

时间:2024-03-30 11:53:14 总结报告

刷题还是总结 第1篇

我先定义以下什么是错题:

1. 做错的题(包括3种:粗心,概念不清,以及逻辑问题,这三者一定要严格区分开来)

2. 不会做的题

3. 做得慢,没有在规定时间做完的题

都是你的错题。

很多同学遇到错题,就扫一遍答案,看懂了,然后?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这样的学习,恕我直言,是在浪费题目和时间!

这样日积月累,你表面上很努力,不过只是在重复做无用功罢了。

记住:错误是一个人最大的学习之源!

我的一生最重要的原则,方法都是从错误(自己的+别人的)中学来的。

正如xxx所言,

那么如何从错误中学习呢?我总结了以下反馈环

遇到错误,首先的就是要找原因。

例如,我的答案错了,是为什么?粗心,概念不清,还是逻辑不清?

例如有的同学在变换: (x^2-1)/(x-1)

直接写:

(x^2-1)/(x-1)=x+1

这不是粗心,而是逻辑不清。你没有意识到你的变换不是充要变换,因为你舍去了一个限制条件( x\neq1 ),因此会出现增根。

扩而广之,你要知道,天下间所有的题目只有两类,判断题(包括证明题)和求解题。而求解题是求满足某个条件的某未知数的取值范围

必须是这个条件的充要变化才无增根,无失根,是完美的解。如果你转化为其必要条件,例如上面的变化,那就记得要检验。

这样,你对这个错误才真正学到东西了!

那么做不出来,做得慢呢?

记住,看懂答案为什么是对的远远不够,关键是你要弄清楚下一次你要如何想,才能把这道题又快又对地做出来 – 即解题思维是什么。

上面是我总结我在教学过程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及对应的解决方法, 即使我给了解决方案, 我发现还不够, 因为我统计了学生们对解决方案的执行情况,统计数据让人咋舌:

80%以上的同学没有付诸实践,依旧按照原来的错误模式继续

为何如此?

我有以下几个结论:

刷题还是总结 第2篇

第一,为何不推荐用大机构的教材?机构的大本教材有效信息少,阅读量大,收益率极低,但偏偏数量众多的同学押宝教材,把翻阅教材等同于认真复习,到头来却收效甚微。我是150+的高分同学,以前也看过教材,但是真的是没有啥用,所以不要浪费时间吧。

第二,为何不推荐用这些机构的课程?因为这些机构的很多老师以前自己可能都没有考过试哦,方法确实不太实战,学过后提高的幅度着实有限。

下面我把我考试用的资料和复习方法和大家分享一下吧!(我考试得150分用的资料)

刷题还是总结 第3篇

我先从美国的一个心理学实验开始:

A,B两个小孩本来对数学的天赋差不多,但老师和家长经常表扬B,B的自尊心起来了并自认为自己是有天分的,他就会花很多时间在数学上,且经受挫折也不愿放弃,因为自尊心有了。

而A没有得到表扬,觉得自己一般,也不会投入大量精力,遇到问题也更容易放弃,毕竟归因于“我没有天分”是最省力的。1,2年后他们对于数学的“天分”就会出现真正的巨大的差别。

即使智商最开始差不多,A类小孩最容易欺骗自己,找借口,而B类更容易从自身出发,寻求解决方案。因此我希望父母无论如何都不要说自己孩子笨,鼓励为主!

我接触到的有一部分家长是“外圆内圆”。

他们甚至会帮着自己的孩子找借口,例如高傲,他会说:“我的孩子很有个性”。这是个性吗?

孩子在同样的错误上反复犯,他们也不去纠正,好像害怕得罪孩子一般。

这类家长往往在该管的原则上的事情不管,不该管的鸡毛蒜皮的事情,例如一个星期用多少小时的手机/电脑却盯得十分紧,本末倒置,令人唏嘘。

出现原则性的问题,我的建议是火炉法则:

事先告知,不能触碰,碰则要有后果,不是说说就算的

刷题还是总结 第4篇

我当年学数学的时候,没有这个毛病。

但随着我接触的孩子越来越多,我发现很多孩子很努力,但是根本不会学习,尤其是不会仔细体会和品味这些理科的概念。

他们很努力,拼命刷题,但仍然对这些概念一知半解。甚至还有同学质疑,说“不用掌握概念我也可以做题”。

是的,你的确可以做一部分题,但题目一变,你就完蛋。来看看下面例子:

很多同学这题做不出来。请看一下我的思路,再揣摩一下基础在解题过程中的重要性:

首先,解决数学问题,我们不喜欢中文,要“翻译”为数学语言,例如画张图(几何语言)

因此这道题的第一问一点都不难,如果你对于椭圆的定义不熟悉,你即使会数学思维“翻译”,知道要把中文翻译为数学语言,你也无从下手!

请记住:

如果说数学思维就像是成为米其林三星大厨需要具备的手艺的话,那么基础知识就是备菜。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你的米没有洗好,肉没有切好,锅没有洗干净,你的技艺再高超,也不可能做好一道菜

那基础概念应该如何学习呢?

其实数学也好,科学(物理,化学等)也罢和诗歌是非常相似的,都是在试图用最精炼的语言表达:数学/科学是刻画我们所处的外在环境-大自然的万千现象,诗歌是刻画我们的内心复杂的感情。

因此基础概念的描述没有一个字是多余的。一定要精读,一个词一个词的理解,不要像小说一样的去泛读。

例如,我们刚刚讲了什么叫做椭圆,那你别急着看下文,思考一下什么叫做双曲线?

很多人的回答是:“到两定点的距离之差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很遗憾这是错的。

正确的答案是:“到两定点的距离之差的绝对值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两定点线段长>这个绝对值>0)”,没有了“绝对值”三个字,得出来的是双曲线的一个分支。

如果我是高考命题人,我可以轻松出一道题目,就考这个基本概念,我估计又会“死掉”一大片。

学习物理又何尝不是如此?例如什么叫摩擦力?

同学们要学会精读,并且理解这些定义和概念。你们高中课本的定义是这样写的:

阻碍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做摩擦力。

我们来一点一点的理解:

一个力是向量,因此你必须说清楚其大小和方向

首先是方向,摩擦力既然是”阻碍”,因此其方向是和相对运动方向相反的,也就是说和速度(以接触的物体作为参照物)方向相反!那么什么叫做相对运动趋势?即,假如没有摩擦力,这个物体会如何动(以接触的物体作为参照物)?摩擦力的方向就和这个运动方向相反。

例如一个往前移动的传送带上的物体(物体跟着传送带运动),为什么摩擦力方向是向前的?

这里就要求你对“相对运动趋势”理解深刻。如果没有摩擦力(绝对光滑),传送带上的物体将保持静止。那么相对于传送带(以传送带作为参照物),其运动方向是向后的,这就是相对运动方向。因此摩擦力应该和这个方向相反。

那么大小呢?分为静摩擦和动摩擦两种,静摩擦用受力平衡来确定,而动摩擦力的大小= \mu N

这样不就十分清楚了?以后遇到任何关于摩擦力的问题,你都可以轻松的利用上面的定义“翻译”为物理中力的语言(物理模型),而后翻译为数学语言,解之,即可。

你只需要这样做:

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概念或者定理复述一遍。然后利用微信录音,QQ录音等录下来,之后对比你讲的和教科书上的内容。

如果一致,那么就说明你懂了,如果不一致,或者说不清楚,说不出来,那么不好意思,你这个概念掌握得比较差。

我非常相信xxx先生的“知行合一”四个字,知而不行就是未知

在你运用这些概念之前,最起码的“行”就是能够说得出来,连说都说不出来,谈什么知呢?

这也是用来自我检验基础概念的极佳方法。

例如你自己问自己,高中阶段证明线面垂直至少可以有5个不同的定理,你能很快把他们说出来吗?如果不能,你就知道你的立体几何的基础不够扎实。

刷题还是总结 第5篇

你好楼主,我很确定的告诉你,抓真题,不要抓专项题库。

为什么呢?因为专项题库是一个大坑!

专项题库坑1:它集结的是全国各省真题、各个年份的真题,甚至02年的还有,本身各省真题就有区别,02年的题目基本是没用了,所以相当于一锅大杂烩!题目太乱了,对于你练习连续的做题技巧,没啥用,甚至还有一些偏题怪题,让你越做越菜。

专项题库坑2:他与考试题量差的太多,利于言语,套卷都是35-40道题,但是你做专项题库的时候,十几道题可能就暂停一下,导致没有做题的连续感和时间感。

专项题库坑3:答案解析,基本都是在自圆其说,没有任何的参考价值。

专项题库坑4:不能联系每种题型的思路切换,但是真实考试是基本十几分钟就要切换思路做别的类型题目!

专项题库坑5:无法控制时间,记住行测只有120分钟,你做这种专项,基本一道题能墨迹2分钟,这是毫无意义的练习!

所以,勇敢的做各个省的真题套卷把,全国每天这么多省公考,卷子足够你做的!!!!

加油,来自一个国考150分的小伙伴的箴言!

想要更多的资料,可以给我留言,我自己用的东西应该能够帮助到大家!

注意,我们刷题目,务必不要刷模拟题和那种专题库!!!

原因1:专题库集结的是全国各省真题、各个年份的真题,甚至02年的还有,本身各省真题就有区别,02年的题目基本是没用了,所以相当于一锅大杂烩!题目太乱了,对于你练习连续的做题技巧,没啥用,甚至还有一些偏题怪题,让你越做越菜。

原因2:专题库与考试题量差的太多,利于言语,套卷都是35-40道题,但是你做专项题库的时候,十几道题可能就暂停一下,导致没有做题的连续感和时间感。

原因3:专题库答案解析,基本都是在自圆其说,没有任何的参考价值。

原因4:专题库不能联系每种题型的思路切换,但是真实考试是基本十几分钟就要切换思路做别的类型题目!

原因5:专题库无法控制时间,记住行测只有120分钟,你做这种专项,基本一道题能墨迹2分钟,这是毫无意义的练习!

所以,勇敢的做各个省的真题套卷把,全国每天这么多省公考,卷子足够你做的!!!!

刷题还是总结 第6篇

惨烈的考试车祸现场。有很多的小伙伴向我求助,询问为什么看过很多视频和资料,但是成绩却不见提高?这一定不是个别现象,有太多的同学经过日夜刻苦的努力,xxx海战术的洗礼,但最终考试错误连篇,进步十分有限!不是我们不用功,而是感觉拳头打到了棉花上,这种无助迷茫痛彻心扉。究其根本,这是在考验我们如何有效地学习掌握使用做题技巧,因此我们可以把这种难度称为“技巧关”。

如何克服“技巧关”?

我们需要思考,为何视频看的热闹、教材技巧学的精彩,可真正落实到卷子上面,正确率确没有显著的提升?这里面的原因是什么?

我认为复习公务员考试的根本在于改变原有的思维方式,用效率更高、角度更广、维度更多、剖析更深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适应岗位的需要。下面我举个例子。

例1:在城镇化初、中期,美国奉行自由经济理论,市场机制起主要作用,联邦政府调控手段薄弱,导致过度效区化,造成城镇发展规划结构性失衡、城市无序扩张蔓延、土地资源浪费严重,生态环境破坏等一系列问题。对此,在城镇化后期,美国政府逐步加大调控力度,通过立法和行政干预,加强了城市规划和产业规划布局,逐步重视环境保护,特别是上世纪90 年代美国政府提出的“精明增长”运动,对城镇化建设产生了深刻影响。

这段文字给我们启示是:

A.政府应该对城镇化发展施行规划与干预

B.政府要重视推进城镇化与农村的均衡发展

C.生态环境是城镇化进程中首要考虑的问题

D.城镇化建设与经济协调发展方能取得成效

参考答案:A

秒杀做法:第一步:看尾句,找7大关键点。原文出现“对此”,此就是指代前文内容了,后面有明显做法“通过立法和行政干预”,xxx文可能是原因、问题、影响等,反正已经全被此代替了,所以前面通通不要看。第二步:找一下尾句的主谓宾,后面出现了做法+效果,主体是政府。第三步:看答案,A就是同义转换,主体政府和做法都出现了。PS:尾句出现做法的时候,一定优先选做法,以解决问题为核心的答案最先选。当出现7大关键点的时候,很多时候都能猜测到前文的内容,此时就不要在看前文了。

非秒杀做法:从头开始看,第一句是描述城镇化初期所面临的具体问题,第二句是说城镇化后期,每股哦政府一系列的对策,以及这种对策能够带来的积极意义。因此,整体上是说要采取一定的对策,选择A。

不同方法的对比:从表面上看,这仅仅是阅读顺序的不同,但是从本质上看,这是我们分析问题切入点的不同,更是总分思想的深刻体现,我们用效率更快的分析方式代替了以前大水漫灌的阅读方式。

思考问题的方式往往在人生成长的过程中慢慢形成的,想要改变它必然是一个艰难痛苦的过程。更加棘手的是,行测和申论考试时间非常有限,人们在巨大的时间压力下,往往会应用最熟悉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稍不留神就会采用旧的方式做题。所以,看视频学习技巧仅仅是第一步,我们要深刻地领会技巧的本质,认真地分析技巧在例题中的应用,将思考方式运用到自己遇到的题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