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总结报告>计算机文化基础总结(精选8篇)

计算机文化基础总结(精选8篇)

时间:2023-09-30 15:04:53 总结报告

计算机文化基础总结篇1

摘要】计算机基础课程作为中职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做好中职学生计算机能力的培养工作是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的重点。通过分析项目教学的涵义,来了解项目教学在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应用。

关键词】项目教学;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

引言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中职院校培养计算机方面人才的最基础课程,为学生后续学习计算机其他方面的知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传统的教学模式弊端逐渐显现,无法满足学生实际的综合应用能力。因此采用项目教学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操作。

1项目教学法的含义与特点

项目教学法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负责并安排学生处理某个独立项目。在处理过程中学生主要进行项目的设计、实施、评价。通过项目了解整个动态,并掌握每项环节的基本要求。项目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探索创新。是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①项目教学有多重目标的指向性。从学校的角度来讲,采用新的教学理念来把组织形式、活动方式、支撑条件等作出改变。针对课程体系的建设逐渐发展与完善。从教师角度来讲可以改变教学方式,避免出现说教式教学方法的缺陷,提高教学工作的质量。从学生的角度来讲,学习方式的改变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好奇心,并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②培训周期较短,并且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可以集中思想进行实践操作的练习。④通过课本的理论内容进行相关的实践操作,通过操作的结果,来查看是否符合课本理论[1]。

2项目教学在课程教学中的作用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计算机课程只有经过操作实践才能认识到课程教学的内容。因为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在实践操作教学方面并没有显著成果。就像梨子要亲口尝一尝才能知道它的甜一样的道理,必须进行亲身实践操作。项目教学的优点可以让学生亲自参与实践,通过整体项目的教学来积极主动的学习理论知识与体验实践课程。项目教学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坚持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在这种氛围的学习下,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计算机基础的课程教学,部分内容不是仅仅依靠个人操作实践,而是需要团队合作来进行操作。但是目前部分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没有重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所以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项目教学活动,可以在项目开展的过程中,培养团队协作的能力。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可以交流看法、互相学习团队成员的优点。也使学生在团队内部的沟通、交流、合作等方面实现综合培养,提升学生的合作学习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生在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应用方面,除了学习好相关的理论知识外,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去认识、发现、解决问题。在项目教学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完成问题的解决,可以有效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2]。

3项目教学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确定项目

教师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要做好准备工作。①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本身知识结构具有系统性的特点,因此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项目的拆分,并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②中职教育本质属于职业教育,开展具有现实社会意义的教学项目有助于帮助学生提升未来的职业能力。

项目实施

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要放弃传统的教学思想,确认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当然教师仍然是项目实施的指导者。另外,教学组织的选择实施方面,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建立学习小组,同时学习小组要由内部的明确分工。才能有效提升项目教学的质量。

项目评价

项目评价是项目教学的最终结果。评价主要了解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学习情况,是否提升了学生计算机综合操作实践的能力。通过项目教学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的存在问题,及时改进教学方案。另外,中职计算机课程的基础教学的评价方式可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效果[3]。

4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例如以Word文档教学为例,通过项目教学让学生熟练运用文本、字号、颜色、段落进行调整,能有效编辑文档;另外还要学会插入图片并将调整与修改;在文档的编写过程中要进行字数统计与随时保存的习惯。同时文档的内容与格式要保持整齐与图文并茂。

教学计划

教师在项目教学的计划安排方面,首先进行Word文档理论教学,根据课文内容来布置上机实践,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在实践过程中,教师与学习小组随时进行监督与指导,通过实践来测试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情况,最终进行综合评价。

教学项目与导入

项目教学的课程内容是《我的家乡美食文化》,要求是学生的介绍文字在500~700字数之间,并插入2张图片进行布局。之后教师在导入课程方面,播放相关的视频,让学生有所启发。

教学项目实施

在教学项目的实施工程中,要做好以下几点工作:①学生在接到任务之后及时收集资料,教师也要准备好相关的设备准备工作。②学生创建文档,文档创建之后,部分学生的文档没法打开。教师应有效指导他们文档格式存在的问题。③学生复制文本,学生在查找资料之后满目将内容复制、粘贴,结果发现文档的内容十分混乱,教师要指导学生将内容进行相应的修改,同时要求学生做好保存。④插入图片,文档中插入图片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是图片的质量也很重要,因此学生利用Photoshop将图片进行技术处理,将图片调整到最佳效果。⑤做好检查,文档与图片整理之后,将内容进行检查与调整,合格之后将文档进行打印[4~8]。

5结语

综上所述,项目教学在中职计算机的基础课程教学具有重要的作用。项目教学的应用,需要长时间的实践才能取得显著的效果。项目教学最大的优点就是确立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增强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整体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雷卫.项目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电子制作,20xx(09):137~138.

[2]何育霖.项目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中的应用[J].广西教育,20xx(26):85~86.

[3]陈亚琴.项目教学在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江苏师范大学,20xx.

[4]王淼.项目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xx.

[5]陈颂阳.中职学校项目教学有效性研究[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xx.

[6]刘红梅.项目教学模式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xx.

[7]王秋实.项目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专业《Photoshop》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xx.

[8]刘长青.项目教学在高职《计算机文化基础》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xx.

计算机文化基础总结篇2

摘要

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作为一门实践性学科,因缺乏明确考核目标,一线教师依然广泛的照本宣科,教学质量堪忧。本文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探索将生活化元素引入计算机课堂,力图用生活化元素构建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新模式。

关键词

生活化;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

一、构建中职生活化计算机基础课堂的内涵

教学生活化是指“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利用有趣、生动、引发思考的教学情境,重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生活在教学中发挥作用,引导学生发现、思考并解决问题,以互动教学的方式达成教学任务,实现学生生活世界、学习领域两者的有机统一”;生活化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是面向学生生活的教学,是以新课程理念为引导,将生活情境和经验经历融入学生的课堂知识学习中,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获得学习兴趣,并做到学以致用,解决生活中类似的实际问题,真正实现信息技术“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

二、构建中职生活化计算机基础课堂的意义

当前,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共同趋势,就是教学“回归生活”。计算机基础是一门与生产、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涉及的内容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生产实践息息相关。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生活实际越贴近,学生主动接纳知识的愿望就越高。生活化教学恰恰抓住这一点,将教学活动与实际生活整合,让学生在学习中感悟生活,让学生觉得学了很有用,自然就有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基于此研究观点并结合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现状,开展生活化教学成了一个重要的`课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构建中职生活化计算机基础课堂的实践

(一)巧设悬念,引发思考———课堂导入生活化

从心理学的观点来看,要想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就需要找到“兴奋点”,而这个“兴奋点”就源自于生活,新课的导入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出发,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选择学生身边感兴趣的事物进行引入。例如,在学习Excel公式中关于自定义公式计算及绝对引用时,我以“魅力高跟鞋”为情景,向同学们提问:“同学们,你们穿过高跟鞋吗?觉得穿高跟鞋漂亮吗?”,同学们回答,“穿过”,“觉得漂亮”等等;老师继续问:“高跟鞋的鞋跟是不是越高越好看?”,这时同学们的答案就有分歧了,老师给予明确的答案,鞋跟肯定不是越高越好。“那么你知道多高的高跟鞋和你最配吗?”,大家摇着头好奇的等着老师解答。这样的导入,让课堂顿时生机勃勃。老师继续为大家揭晓答案,可以利用数学中学过的黄金分割解释这个问题,人体躯干与身高比例的黄金分割点是肚脐,这一比值越接近0.618,越给人以美感,以身高为1.59米的女生为例,让学生通过Excel计算出最适合的高跟鞋高度。看到这个素材,同学们都沸腾了,迫不及待地想算出最适合的高度,大家很快发现,随着鞋跟高度的不同选择,身高和躯干与身高比值始终是不变的,那么身高和比值单元格值的引用就是绝对引用,经过计算最适合该位女生的高跟鞋高度是5cm,关于Excel公式、绝对引用,从此也深深地印在了学生的脑海里。

(二)化难为易,便于掌握———教学内容生活化

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的生活化要求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精心选择能够与生活联系紧密的教材内容,并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兴趣爱好来安排课程学习,把计算机基础学习内容直接转化成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调动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因特网应用”一章的“互联网+”时,很多同学对“互联网+”这个名词不理解,有的同学听过但不明白究竟什么是“互联网+”。老师举例:大家都知道看病难的问题,全国各大医院人满为患,一号难求,院内处处排队,甚至连上个厕所也不例外。所以这里我以“互联网+医疗”为例,看计算机技术如何为我们看病带来便利,我结合我们身边鲜活的案例“乌镇互联网医院”,教师让学生观看一段“乌镇互联网医院”的视频,让学生了解互联网医院的功能,我们只要手握一台智能手机就能通过网络和全国17万多的专家医生远程在线诊疗,挂号、诊断、开电子处方、线上付款、等待药品配送等一系列就医流程。

(三)寓练于乐,巩固应用———课堂练习生活化

心理学研究表明,对于学生来说,技能的形成需要反复的练习,态度的形成需要实践的过程。他们常常依靠动手操作来认识和理解事物。让学生做一些跟日常生活相关的练习,学生会很有兴趣、很乐意去做,而且会完成得相当出色。例如,在学习“因特网的应用”一节时,老师提问,“同学们,如果周末你打算和好朋友一起去乌镇游玩(我校距乌镇不到10公里),哪种出行方式省钱、安全又健康?”,同学们会回答,步行、公共自行车、共享单车等等。老师和大家一起分析哪个最符合要求呢,步行耗时太久(近2小时);公共自行车站点离学校远,且需要办卡;最佳方案是选择“共享单车”,通过APP定位可看到方圆500米以内有多辆摩拜单车可用,随借随还1元/半小时,半个多小时就可达目的地。分析完毕,教师介绍并演示了共享单车的使用方法,学生热情高涨,纷纷表示共享单车真好用,周末就去试试。这个案例是互联网改变生活的一个缩影,通过这节课不仅学到了知识还提高了学生的生活技能。

四、结束语

“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计算机基础课堂教学生活化,能够使学生从单调的计算机技术学习中解脱出来,作为一线计算机教师,我们要变书本教学为生活化实践教学,密切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将教学与生活互为整合,让生活问题走进计算机基础课堂,实现内容、形式上的新突破,让我们的学生在生活中快乐的学习,在学习中轻松地适应未来的职业生活。

参考文献:

[1]张薇.回归生活的教学情境创设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3.

作者:周新杰 单位:桐乡市卫生学校

计算机文化基础总结篇3

摘要: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必须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主攻方向是做好学生在学校与工作之间的衔接。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并重,理论要为实践服务,使毕业生具有直接上岗工作的能力。

关键词:重要性;自主学习;兴趣;鼓励;引导

1充分认识学习计算机的重要性

毋庸置疑,中职的学生,在学习上肯定不能和同时升入普通高中的同学相比较。因此所学课程设置上也不一样,例如普通高中学生一周两节计算机课,而到了中职,以我们学习为例,一周就有六节课。除此之外,对中职学生学习方向的引导,学习动力的鼓舞以及学习兴趣的培养都至关重要,所以我们首先要让他们清醒意识到,学习计算机是当代社会的必修技能。现在是信息化时代,各行各业愈发依赖于信息技术,同时各行各业自动化程度也越来越高,小作坊式企业愈来愈少,取而代之的是流水线生产。而不论是信息技术还是自动化控制,都是由计算机进行操控,这样,对计算机的学习就成了中职学生的必修课。当然,专业课是主体,而计算机就像是翅膀,只有给主体插上翅膀,才能放飞自己的理想。所以,充分认识到学习计算机的重要性,学生才能自主的去学习,学起来才会事半功倍。中职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当然,计算机教学也要以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计算机的能力为教学目的。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计算机的能力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充满自信

计算机是一门实用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随着它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以及计算机网路的普及,对学习产生了很强的吸引力。基本学生家里都有计算机,但由于他们自身基础不是很好,再加上缺少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尽管开始会对学习计算机充满好奇与热情,一旦他们在学习中遇到困难,而又不能马上解决时,他们的学习热情就会一落千丈,失去信心不求上进,最后一事无成。以我校09级学生为例,刚开始开设VB课程时,学生普遍具有较高的热情,对学习具有很高的期望,但是一旦开始学习时if,goto函数的学习时,由于理解起来比较困难,马上全班就由最初的炯炯有神到集体开小差。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就需要转变一下传统的教育观念,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给学生们讲一些在计算机方面有卓越成就的名人事例,比如比尔盖茨、冯诺依曼。

创设良好学习环境,使他们产生强烈求知欲

兴趣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当一个学生对某种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时,他就会有高度的学习主动性,就会有坚强的毅力和忘我的学习精神。因此在中职计算机的教学过程当中要注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比如,在办公自动化课程第三章INTERNET的.学习时,首先就要向学生阐述网络现在走进千家万户,给学生例举一些网络的用途。例如,浏览信息、收发邮件、网上购物等等。总之通过网络你可以做很多事情。同时可以例举一个网上购物的例子演示给学生看,让他们深切体会网络时代的便捷,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更加强烈了。吴江三所中职学校每年都有一次职业技能比赛,也不失为一项好的举措,可以使学生在竞赛中获得成就感,真正做到“要我”变“我要”。

点石成金靠鼓励

中职学生普遍初中学习成绩在中下游水平,自信心一般都不是特别高,更有甚者,因为学习成绩不理想而与老师发生冲突而受到处分的,针对这种现象,我们的学生已经从小学到初中受到了各种各样的批评和责骂,结果却是中考不甚理想。因此我们需要的是鼓励是表扬,也许这一部分学生自己也放弃了自己,我们唯有用表扬触碰他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引导他们走到学习技能的道路上来。举一个例子,今年开学的时候,我的班级来了一个学生,一头黄发,按照规定是不准注册入学的,因此我让他回去处理完了再来报道,经过再三的来回,他最后终于来报道了。开学初,他见到我仿佛见到仇人。后来我经过了解发现,该生在初中就有与老师顶撞的前科。因此我改变策略,平时在学习中我抓他的闪光点,以表扬为主,每次他在某些方面有一点值得表扬的地方就通过课后或者早操时跟他讲,渐渐的,该生变了,开始碰到我主动打招呼了,开始在我的课上目光有神起来了,开始在期中考试取得全班18名的成绩,要知道在入学成绩上,他可是排在第36名。现在,他成了我的课代表,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得力助手。

3掌握一个度

在基础技能的学习上,要注意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有引导要也要有强制措施。毕竟中职学生还是未成年,缺乏足够的自控能力。举例在学习第一章键盘的内容,我们需要认识键盘上的每个键并能用智能ABC输入法输入一段课本上的文字。我充分考虑到学生普遍都会使用QQ软件,因此在讲授完键盘各个键位的功能后,我就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QQ软件将课本上的这段文字发给我。很显然,在这个过程中一定会有其他情况出现,比如当学生把过多的注意力放在QQ软件上面,这时我就要采取强制措施,禁用网络,让学生用打字软件再次将书本上的文字再录入一遍。

4明确学习重点,注重教学方法,加强实用训练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特殊性和学校学生在毕业就业去向的行业特点,确定教学上的侧重点,比如我们学校的机械班和数控班,应该在学习计算机上注重windows操作的学习和简单的编程和汇编语言的学习而物流和会计班,则强调学习windows的操作和word、excel的学习。明确了学习内容之后,就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完成教学任务。一般情况下是在实践中教学,比如在excel的时候,就联系期中考试的成绩,让学生自己来给期中考试排名次,这样既能学习了excel的相关知识,又让学生体会到excel在日常生活中的用处。在初步教会了相关内容之后,强化训练,分组小比赛也是非常必要的,因为计算机的很多知识在实际运用中才能体会和摸索得到,同时,很多技巧需要反复使用才能掌握。所以,针对同一类问题,可以用不同是形式来进行练习达到最终掌握技能的目的。

5结论

计算机基础教学是一个看似简单,其实相当复杂而又深奥的过程。因为除了学生从小学到初中没有真正的去学习这门学科,更重要的是计算机知识系统相当庞大,都是一些抽象的信息,如果不经过实践是很难理解的,但是假如能够找到适合中职学生的教学方法,采用适当的方法,还是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的,在让学生充分了解计算机学科在职业生涯中的重要性之后,要激发学生的热情,让学生自主的去学,要在适当的时候采取一些强制性的措施来因势利导,那么中职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一定会取得显著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进印.高职高专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初探[J].农林与技术,20xx(3):45.

[2]冯绍军,柳素芬.职高学生计算机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池州学院学报,20xx(4):108.

作者:周建青 单位:江苏省吴江中等专业学校

计算机文化基础总结篇4

摘要:随着我国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及社会发展对计算机技术的使用,当今高职学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已经成为了一门必修课。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存在很大的问题,这主要是因为《计算机应用基础》在教学过程中理论程度较高,使教学过于乏味所造成的。但是随着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全新的“微课”已经广泛的被高职教学人员所采用。

关键词:微课;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应用

当下我国的信息教学模式逐步的兴起,在随着信息科学进步所诞生的众多的教学模式中微课就是其中的一种。微课在教学过程中具有幅长短小精干、学习时间碎片化、内容主题明确、能够通过网络技术进行广泛的传播等优点,所以将微课教学模式应用到高职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过程中能够很好的解决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些教学问题。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进而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终身学习的意识。

一《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在人们现实的实际生产生活中已经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所以要想能够在当下社会进行正常的工作,就必须要掌握计算机技术。目前为了能够培养出适应当下时代需求的人才,我国高职教学过程中已经把《计算机应用基础》引入到了教学大纲中,但是就目前的教学情况来看,我们高职在《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下面我们通过调查得到的结果,来对目前的高职教学中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现状进行分析。

(一)学生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重要性的认识不够

当前,我国就业市场需要很多的计算机使用人才,所以在高职教学工作中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在整个教学工作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但是很多的学生对计算机的认识仅仅停留在了玩游戏的娱乐阶段,没有认识到计算机对学生日后的工作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导致了计算机应用基础在高职教学工作中难以正常的开展。为了让学生能够充分的认识到计算机应用技术对学生日后的发展的重要性,老师应该积极的对学生讲解计算机技术的重要性。

(二)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模式过于陈旧,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在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过程中,很多的学校仍然采用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随着时间的发展其弊端也逐步的突显出来。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的主动学习,不能够真正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教学工作中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所以如果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话,在学生日后对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学习过程中就会出现很多的问题,使得学生对于完成课后作业不积极,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设备过于陈旧,教学设备不完善

计算机应用基础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所以作为高职学校的一门公共课,在教学过程中对实践有很高的要求。但是,目前很多的高职学校由于学校资金的匮乏,导致了教学仪器设备的不完善,从而使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教学活动难以开展。由于难以正常的开展必要的教学工作,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教学效果将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影响。

二微课教学模式在整个教学工作中的地位

通过上述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工作中的现状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计算机教学工作中很多院校还是在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已经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这种实践性强的教学科目有了很大的障碍。导致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愿意学习,使得教学工作难以正常的开展,或者是开展之后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所以,为了适应全新的教学环境,我们应该敢于打破壁垒,创新新的教学模式,从教学目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方面,全面的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的教学进行改善。通过微课的引入,我们找到了一个全新的教学模式,这主要是因为微课教学本身具有灵活、新颖、自主、生动、创造等教学优点。由于微课教学具有现代化的多媒体资料展示效果,因此在进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将微课作为教学课堂上的一个多媒体展示环节来进行。通过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微课教学,使学生与老师之间能够增加更多的`互动环节,积极发挥学生之间共同思考,在课堂上达到一个教与学共同提高的良好教学状态。通过微课引入传统的教学课堂上,我们可以在教学课堂上作为一个引导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课后的学习和思考,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积极的讨论,并及时的对讨论结果进行验证和答疑。通过微课的引入,淡化了老师传统的讲授者的角色,使老师在设计者和组织者的角色更加的明显。通过具体的实际案例在课堂上的展现,让学生们能够更加详细的了解到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使用方法。

三微课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使用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计算机应用基础在日常的教学课堂上存在着很大的障碍,为了能够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带来的对计算机应用教学的障碍,我们在教学模式上引入了微课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通过微课的引用,我们能够解决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教学问题,为了能够让微课很好的在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得到使用,我们需要对微课的实际应用方法进行重点的讨论。

(一)利用微课教学时间短的特点来进行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

通常微课的教学时间保持在5~8分钟左右,而就一些教学资料显示一般学生的注意力能够保持有效集中的时间在10分钟左右,所以由于微课在教学过程中具有时间短的特点,所以不会让学生在日常的课程上因为内容繁杂,教学时间长而让学生产生乏味。因此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工作中,通过使用具有趣味性和实用性的教学题材来进行微课教学演示,可以达到通过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方式,来达到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此外,为了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注意力,我们可以在教学课堂上采用问答式教学、表演式教学、启发式教学以及讲授式教学等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此外,由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本身具有知识点多、实践性强的特点,并且在教学中很多的课程的重要的知识点之间都存在着很大的联系这就使得传统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来说很难掌握这一系统的知识网络构架。但是,通过微课这种小而巧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课堂中的引用,这就使教学过程中能够迅速的切入教学的主题,从而有利于在教学过程中突出某一个教学重要的知识点,使得学生能够快速的对这个重要的知识点进行确认。由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知识点比较复杂而且各个知识点之间还相互有联系,如果能够将每个知识点都做成微课的形式,这样的话就可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对知识点进行温习,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利用微课视频资源容量小的特点来进行计算

机应用基础的教学通常微课在教学时间上非常的短仅有5~8分钟左右,所以微课的视频资源容量也就比较小。由于微课视频资源的容量比较小,所以我们可以将课程中的每个知识点做成微课,然后将微课放到网络平台上以方便学生之间相互下载保存。由于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能够将教学的知识点做成微课视频,并将视频传到网上,由于微课视频具有容量小的特点,所以方便了学生在移动终端上进行在线播放和下载播放,极大的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通过微课视频教学,我们能够在制作视频的过程中突出教学的主线,增加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内容。将书本上的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素材的方式来进行展现,能够构成一个生态的教学循环,在制作审核教学视频的过程中也能够提高老师的教学水平,学生通过观看微课教学视频能够有效的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通过微课视频教学除了能够利用时间短小灵活的特点进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之外,还能够秉持“重视教师指导,从微处着手,快乐学习这一全新的学习理念”通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来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的教学目的。

四在微课应用过程中的思考

通过微课实际应用在高等院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能够很好的解决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教学乏味等教学问题。但是,通过将微课引入到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能够更好思考当下教学的特点。

(一)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由于微课的设计主要是针对于90后学生的教学,所以为了能够在教学过程中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在选取微课的素材的过程中应该本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来进行。主要的是所选择的教材应该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镇南关充分的认识到计算机应用基础的重要性。

(二)立足教学回归本质

将微课引入到学生的传统教学模式中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所以无论是微课题材的选取还是在微课教学的设计方面,我们都应该从教学的目的出发。来对题材进行恰当正确的选择,此外在完成教学之后还要对教学中阐述的内容应该以课本上的重点知识为主。通过正确的采用微课教学模式让学生们能够真正的从这一全新的教学模式中获得收益.

五总结

目前,我国的社会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社会科技的进步让人们在以后的工作中必须要对计算机应用技术有所掌握。所以,为了能够更好的培养我国的发展型人才,我们应该加强高等院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通过将微课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引入到这一课堂教学中来,我们能够很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生的学习效率。所以,为了能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我们的教学工作者应该根据教学的需求敢于打破传统的教学壁垒,探索全新的教学模式。

计算机文化基础总结篇5

1.在实验教学中开展自主学习

1.1教师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环境

为保证自主学习实验教学效果,教师应该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全面的实验教学内容,让所有学生都有可以自主学习的内容,有自主发挥的空间。具体教学设计包括:

(1)教师教学课件和学生自学课件以往教学课件的主要作用是配合教师讲课使用,讲课课件内容比较简练,突出重点和难点,但是细节内容少,不利于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因此,需要设计适合学生自学使用的课件,有助于基础不好的学生自学使用。

(2)自主学习知识点教师不可能将所有知识点细节全部讲解,因此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知识点,其中不仅有教师讲解过的重点、难点,还包含了没有讲到的也需要让学生掌握的知识点细节内容。自主学习知识点包含提示信息和练习步骤,有利于学生自主进行练习。由于每个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水平不同,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学习没有掌握的知识点,学习差的学生多练习基础的知识点,学习好的学生可以开始后续的拓展学习。这样精简教师的讲解时间,给学生留有更多的自学时间,让每个学生有学习的'空间,也培养了自学和动手能力。

(3)实验作业分层学生通过实验作业检测自己的学习效果,因此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将实验作业分层,分为基础层次、加强层次和提高层次,满足不同学生的教学要求。基础层次是对基本知识点的练习,加强层次是对知识点的应用,提高层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3]。例如,在Powerpoint演示文稿制作软件的学习中,基本层次要求学会软件的基本功能,加强层次要求会应用Powerpoint演示文稿制作软件设计课件、总结和报告等,提高层要求学生将Powerpoint制作软件与其他软件相结合设计出内容更加丰富、有创意的演示文稿。

(4)拓展学习部分针对部分计算机基础水平较强的学生设计拓展学习部分,对知识进一步拓展和深入学习。具体通过课外学习课件、课外补充学习资料、课外练习题、课外推荐书籍,以及通过网站、博客、微信等学习平台继续课外学习。

(5)计算机设计大赛学校每年开展计算机设计大赛,并组织获奖学生成立计算机设计小组,安排专任教师进行集中培训,对接全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旨在加强计算机通识教育课程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可以发现优秀学生,让他们组成计算机兴趣小组,在平时的教学中就重点培养他们的创新技能为计算机设计大赛做准备。

1.2学生自主学习的开展

自主学习式教学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并结合小组讨论拓展学生的思维,学生间相互取长补短,可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具体实验教学过程如下:

(1)教师通过凌波教学软件对课程内容做概要介绍、讲解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如何学习课程内容。

(2)学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学习要求了解后,教师给出自主学习知识点,学生根据提示进行自主学习,并记录不会的问题。教师通过凌波教学软件监控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3)各小组讨论不会的问题和难点,写出实验小结,包含讨论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教师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实现对问题的求解,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

(4)教师查看每组的实验小结,进行总结性讲解,并将各组的实验小结和总结内容放在网上让学生可以继续学习。

(5)教师布置实验作业,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测自己的学习情况。教师同时记录学生的完成时间、完成情况、共性问题,在下课前做总结性讲解。

(6)对于部分提前完成所有实验的学生,教师提供拓展学习资料,学生有选择地进行拓展学习,并可以临时组建拓展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创新性学习。教师可以在此过程中选出部分优秀学生组建计算机设计兴趣小组,为计算机设计大赛做准备。

(7)在下课前,教师抽查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和实验作业完成情况,督促学生在课堂上专心完成自主学习和实验作业。

(8)在课后将学生的优秀实验作品通过网络展示出来并在实验成绩中加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鼓励其他学生更好地完成实验作业。

1.3教学中保证自主学习的教学效果

自主学习给予学生很多的自学空间,同时课堂管理也变得不容易控制,如何监控课堂保证学生的教学效果尤为重要,具体教学方法如下:

(1)针对大班教学教师不能很好监控每个学生的自学情况,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凌波软件查看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学生有问题也可以通过凌波软件提问,教师也可以随时使用凌波软件讲解实验_性的问题。通过凌波软件可以避免某些学生上课玩游戏、上网聊天等,督促学生较好地完成实验课程的学习。

(2)有些学生计算机基础水平差、自学能力不强、独立完成自学内容有难度。因此采用小组讨论学习法,在自主学习中学习好的学生可以帮助学习差的学生,大家遇到问题可以互相讨论,取长补短,提高学习效率。小组讨论学习法[5]是指让学生自由分组,建议4-7个人为一组,组内成员过多过少都不利于小组组织讨论。在自由组合小组时建议将不同计算机水平的学生搭配在一起,这样有利于学习好的学生带动学得不好的学生一起进步。每组选出一名组长负责组织小组讨论活动,督促大家及时完成实验作业并向教师汇报组员的学习情况和作业完成情况。

(3)通常自主学习内容是学生自己学习的部分,不以作业的形式提交,有些学生容易偷懒,没有完成自主学习就直接开始做实验作业。而实验作业只是对部分知识点的练习,没有完成自主学习就会遗漏很多知识点的学习,因此教师应及时抽查某些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督促学生尽快完成自主学习后再做实验作业。

(4)学生完成实验作业后,由于学生人数多导致教师不能及时检查每个学生的实验作业完成情况,因此采用各组组长检查组内完成情况并汇报教师、小组成员间互查实验作业中的问题、小组间交叉检查实验完成情况、教师抽查部分小组或部分学生的实验作业等方法,督促学生尽快完成作业,也保证学生能及时发现自己实验作业中的问题,同时教师也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实验完成情况。

(5)每个学生的计算机水平不同,完成自主学习和实验作业的时间也不同,导致有些学生在课上不能完成实验内容、有些学生过早完成实验内容没事可做。对于没有完成实验内容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学生鼓励,并要求他们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实验,不能放任不管,一旦掉队这部分学生可能会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失去信心和兴趣。对于过早完成实验的学生,教师组织他们成立计算机设计小组,布置新的实验内容,开发优秀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也带动了其他学生尽快完成实验。设计小组的创新性实验可以延续到课下,利用课余时间继续完成,为参加计算机设计大赛做准备。

1.4教学评价中体现自主学习情况

学生的实验成绩采用过程性考核,主要包含自主学习完成情况、实验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拓展学习加分。自主学习完成情况由教师随机抽查打分,保证每个学生被抽查3次以上。实验作业得分由教师评阅后打分。小组讨论表现得分由组内成员互相打分得出,教师制作打分表,学生打分后上交,教师统计最后分数,这部分分数可以鼓励所有学生互相帮助以保证学习效果。针对学习好的学生可以选择拓展学习,并根据拓展学习情况给与加分。

2.学期末学生学习效果调查情况

在学期末对7个班的378位学生进行了教学效果调查。

3.结论

经过一个学期的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通过调查发现学生普遍可以接受这种自学式和讨论式的学习方法。这种学习方法解决了“能听懂、不会做”的问题,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让每个学生都得到了有效的学习,而且通过组建计算机设计小组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计算机文化基础总结篇6

摘要:针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使用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提出“综合型”任务设计方式,打破授课章节限制,增强任务的挑战性与吸引力,提高学生解决综合型问题的能力,解决大学计算机基础课面临的学生厌学和课时不足等问题。

关键词:任务驱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综合型任务设计

近几年,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面临诸多压力与问题,对此广大教师不断提出并尝试多种教学模式[1],其中“任务驱动模式”的教学方法在使用中效果较为明显[2,3]。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越来越多的高校和教师重视“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运用,形成了一系列有特色、系统性的任务驱动形式。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基本原则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以任务为主线。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以引导学生挑战任务的形式,完成知识的学习与理解,同时在任务驱动教学法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任务设计的合理性,以实现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最佳效果。大学计算机课程是注重实践操作的课程,需要进行反复操作才能熟练掌握,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设计合理的任务驱动方式,把所学知识与完成的任务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完成任务、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学习实现知识的掌握。不仅使学生达到教学目标所规定的要求,而且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兴趣,并且能够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计算机基础课中的问题

虽然我国已经明确提出计算机与信息技术不仅仅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的技术,各大高校所有学生均应学习计算机的相关专业知识,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4]。但是在非计算机专业中开设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一直面临相当多的困难与质疑,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模式也因此而不断进步达到与时俱进。计算机基础课程中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非常契合的一种教学手段,但同时也面临一些问题。

(一)课程的定位不明确

主要表现在:1.工具论强调计算机操作、注重实用技能的训练,但在任务设计中往往忽略计算机操作效率的培养。现在许多高校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理解进入了一个误区:电脑每天都在用,计算机基础课程没有什么难度,甚至不必专门学习。而实际的现状是:大部分学生确实会操作,但使用不规范、效率低下,计算机作为高科技产品,反而给许多人带来学习和工作上的麻烦,很多情况下并未提高使用者的工作效率。在倡导计算机是注重实践操作的工具论时,计算机作为一门先进的工具,大部分学生使用并不理想,其主要问题在授课中过于强调操作的复杂度与技术的全面性,但在操作效率上没有明确目标甚至进行忽略。以我校实际情况为例,近几年我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实验部分通常设置两次上机考试(分别测试Word和Excel部分),通过学生上机操作成绩来看,如果规定时间在60分钟(以300字Word图文为例),90%的学生均可达到85分,而如果要求操作时间为30分钟,仅有1/4学生可达到85分,实际上此类测试题对于有经验的计算机专业操作人员来说一般不超过25分钟。2.思维论重在思维训练,关注计算机知识的深度与广度,但授课难度较大且尚未形成体系,特别是缺乏典型性实验,因此任务设计缺乏统一标准、难度深浅不一。本科生的培养中应当积极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而不是为背诵计算机知识而授课。近几年的`计算思维论已经逐步完善与丰富,但在具体授课内容与方式上,特别是面对非计算机专业的大一新生,讲授各种思维、算法、自动化与抽象等内容,难度较大;另外由于一些教材内容较为传统,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材料和教学组织已无法承载最新的技术知识,也不能体现出知识、能力与素质培养的新发展方向,此外,在有些非计算机类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缺乏与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同步更新的实践教学内容与应用环境,使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不具备开展条件,学生难以真正掌握最新的信息技术和领先的工具[5]。

(二)课程内容多、知识面广,课时却逐步减少

面向非计算机专业所开设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由于各高校重视程度不够,在经过一系列改革之后,逐渐面临课时压缩、内容缩减的困境,在此环境下积极探索如何提高授课效率、增加学生积极性,已经得到广大教师的认同。在近几年的教学方式中涌现出不少有特色、有成效的新型模式,特别是PBL教学、任务驱动教学等,这其中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由于非常适合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特点,因此在各高校中出现和使用的几率较高,许多教师在授课中都或多或少使用此方法,对学生提出任务,然后以此为情境进行授课或实验演示。但是计算机基础课程由于课时量不够,其大量基础知识、上机操作内容无法在短时间内完成,所以许多优秀的教学设计内容无法施展,经常是想法很多却又不得不回归“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或者只完成重点操作,甚至默认学生已经高中学过不再进行讲解。

(三)任务单一、单调,缺乏情景设计元素

在诸多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设计中,已经有不少优秀的任务设计案例,特别是在重点章节、重要操作内容的任务设计上可以非常好的涵盖其要点,但就任务的情景模式设计方面却略有遗憾。例如在讲授Word操作时,通常布置的任务是写一篇总结、论文、简历等任务,在Excel章节的数据处理中,一般会要求使用排序、函数、筛选、汇总等手段,处理一下班级成绩、产品资料等问题。这些对学生产生引导作用并不理想,是一种任务布置的方式,任务驱动模式所提倡的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并没有很好得到锻炼,任务的设计的情景没能贴近学习的主题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完全依靠教师来主导学生的学习,因此如果能把任务的执行环节引入游戏化模式,或者贴近学生所学专业,效果将会有显著提升[6]。

二、综合型任务设计

当前我校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改革中,课时变为36学时,根据学生入校测验水平实施分级教学模式,并将所有计算机课程改为小班、机房授课。针对此现状,作者在教学中提出“综合型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同时在任务设计中强调游戏化元素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兴趣,以达到提高授课效果、增强学生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

(一)任务设计与实例

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授课中,我校由于是在机房授课,完全打破了理论课与实验课分离的难题,因此授课方案的实施更加灵活。针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需要操作的内容来分主要包括操作系统、Word、Excel、ppt、网络等五部分,在任务的设计中以一条主线为依据,把不同章节知识点贯穿为连续的操作步骤,从而达到引导学生层层递进,完成综合型任务的目的。“综合型”任务驱动设计方式举例:1.操作系统、办公软件和网络综合:把操作系统(含软硬件部分)中与网络知识相关联的部分,设计为实验任务,不再单独讲授。这样可以使得学生学以致用、掌握计算机实际问题的操作能力。例如以“文件共享”为知识点,设计任务为:“请把此Word文档按要求编辑后,分享给同组其他同学,可以使用多种方式实现。通过此任务,首先锻炼学生处理Word文件的能力,同时使学生基本能掌握操作系统中文件共享、IP局域网、E-mail发送等基本技能,而且不同小组之间使用游戏化的竞赛模式,以此激励学生的操作效率。表格与Excel结合把Word中的表格应用与Excel工作表进行对接处理,让学生理解两个软件在处理数据时各自的优势。案例描述为:“把Excel一行20个姓名合并为到一个单元格,并以分号隔开;完成后试将上述单元格内容重新恢复到各单元格(需要粘贴到Word中处理)”。3.文件系统的综合操作:对文件或文件夹设计连贯的操作任务,要求学生养成快速、有效的使用习惯。任务设计为:“请在无鼠标情况下,快速将C:windowssystem目录中,最后一个文件复制到桌面上”。此任务涉及到操作中的各类问题,我们在一个例子中进行了综合,这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指标是学生的操作速度、即计算机的使用效率问题,因此这项任务的驱动方式我们在课堂上命名为“挑战极限”,实行单人竞赛机制,鼓励每个学生用最少的时间完成。

(二)任务设计中的关键问题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使用中,尤其是设计任务之初,必须注意在以下三个问题上做到平衡、控制尺度:1.任务的趣味性与游戏化的度把教学内容设计为任务模式,需要有趣味性,增强吸引力,但同时也要把握好其中游戏化的度,防止过于“游戏化”,而使学生沉迷于完成任务的成就感,忽略了知识获取。2.任务的合理性与任务量由于是面向大学生授课,任务设计过于单调、情境构建过于低级,反而使得学生兴趣降低,但是如果为了任务合理性而把有限的教学时间用于任务铺垫,会浪费大量宝贵时间。因此任务设计中需要把握好质量与数量的平衡,同时对于任务中较难的环节,教师应当适时参与指导[7]。3.任务的目的性与严肃性教学模式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完成知识的传授,因此无论任务设计中如何丰富、有趣,不能脱离课堂授课的严肃性,归根结底,是要让学生学到知识与技能,而不是以过关、游戏为目的。

参考文献:

[1]邢翠芳,韩庆龙,杨玫.突出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创新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xx(1):34-36.

[2]牛磊,郭博,赵正平,等.任务驱动在《计算机基础》分级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福建电脑,20xx(8):53-54.

[3]侯艳,杨印山.任务驱动教学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应用及成效研究[J].价值工程,20xx(24):248-250.

[4]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5]朱志国,王谢宁,李会录.计算思维培养导向下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研究[J].高教学刊,20xx(22):57-58.

[6]刘卫芳,袁夏,袁陈,等.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医学院校七年制《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医学信息,20xx,28(21):1-2.

[7]赵辉煌,魏书堤,孙雅琪,等.错误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应用[J].计算机教育,20xx(11):33-36.

计算机文化基础总结篇7

一、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改革措施

(一)分级教学

为了了解学生计算机基础水平情况,在大一新生入学后进行摸底考试,根据测试结果及学生的兴趣从教学内容方面进行分级教学,可分为基础层和拓展层。基础层以基本知识为目标,掌握办公软件的基本应用;拓展层以加强计算机基础知识,熟练掌握办公软件的高级应用为目标,着重培养计算机应用和创新能力、竞赛能力等。在教学课程前,教师根据不同层次制定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同时结合专业分级,不同专业需求有差异,让计算机知识与专业知识相结合,根据不同专业计算机应用的特点进行知识补充,使学生学有所用。

(二)教学模式的改革

1.以学生为主体

计算机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如果仍然采用“讲授-复习-考试”的授课方式,显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计算机操作技能。针对本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可以在机房小班授课,以学生为主体,一人一机,边学边做,讲授与实践真正融合在一起,有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案例教学

高职院校只有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才能提高未来的就业能力。随着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各种软件不断更新,各用人单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需要计算机基础教学不能再局限于等级考试的内容,要不断融入社会,了解新的计算机技术发展信息。因此,在授课过程中可以采用案例法教学,精选仿真案例,以任务驱动方式来构建教学布局,在实现任务过程中分析案例特点,完成对相关知识的讲解,学生可以通过分组讨论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动手实践能力。

3.以赛带练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与学生会、院团委联合举办一些PPT设计、文字编辑、网络应用等竞赛,鼓励学生参加,作为第二课堂拓展教学活动,收集整理学生作品进行展示,学生进行互评,增强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完善考核模式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考核模式可采取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过程性考核包括平时上课出勤、课堂表现、项目作业完成质量及团队协作能力等,终结性考核不能以一套操作或过级定结果,应实行理论知识和操作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同时针对不同级别的学生考核范围和难度有合理的区别,并将计算机基础考试分数实行加权换算,以示公平,这样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结束语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以就业、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因此,计算机基础教学应重在“实用”,必须与实际相结合,其核心不仅是让学生掌握全面的计算机基础知识,熟练使用办公软件,还要培养学生以计算机为工具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并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和创新,为以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基础,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计算机文化基础总结篇8

引言

自1980年开始,我国大学课程逐渐出现了计算机课程,计算机基础教育开始正式实施,发展到现在已经有30年的时间了。经过30年的成长,计算机基础教育不仅与理工专业有所关联,也逐渐渗透到农林、艺术、文科、体育、医学等学科,所涉及的范围非常广。计算机基础教育系统从一开始陌生的接触,到如今已经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计算机基础教育体系,也涌现了大批高质量的计算机应用人才。大学生在接受大学计算机教育之后,能够更好的融入工作中去,进一步使得我国各个领域的计算机应用迅速成长。这件事极其具有价值性。目前,怎样才能更好推动计算机基础教育发展,相关学者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多元化的研究角度,结合大家的意见,共同讨论其结果,发现问题。作者同时也根据自己的看法,发表一些经验,供大家交流。

一、计算机教育的基础研究

计算机公共课程的开展传统的基础学科有共同性,需要同学进行课程谈论与教学来的研究,由于计算机课程对于专业人才知识结构具有很大的价值性,等同于其他基础学科的课程。学者可以立足计算思维本质与计算机科学技术在大学知识结构中的地位与作用进行探究,分析各个领域的学者应用计算机课程的程度,基于计算机的应用而设计课程,符合计算机公共课程体系的设计,计算机课程在与其他课程相融合的过程中,必然要针对计算机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资源建设、课程设计、教学方法进行探究,以研究出其教育方法,供课程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研究、教学资源建设作为基础研究。计算机专业人才与相关教育专业人才共同组成了计算机教育的基础研究团队,其中研究者需要对计算机以外的领域有所涉足,并且掌握其研究方法。在研究过程中需要分析不同课程的.教育目的与内部结构,并且要深入计算机学科的知识体系结构,根据其专业所需的人才条件实现新型的人才定制,以开设计算机公共基础课与选修课培养方案。

二、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计算机受到的重视不够

现如今各个高校的院系都开设了计算机公共课,其经过教务部门与计算机中心进行统一课程开设,结合计算机公共课团队与计算机专业院系,并且根据其专业背景对其计算机公共课进行合理的教学阶段划分。面对大学对于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开展,相关计算机公共课的任教教师指出高校对于计算机公共课程没有做到足够的重视,并且计算机基础教学论文在整个科研论文业绩评估与职称中处于劣势。

(二)计算机教育水平较低

1990年开始,我国的各大高校都在推进计算机公共课程,经过二十年的发展,教师的经验已经积累得足够丰富。教师在工作岗位上的付出与对学生的奉献,但是其教育事业的发展仍需要很多问题,现如今计算机教育教学研究程度与计算机科学研究程度仍存很大的差距。

(三)计算机教学研究工作不到位

分析现代计算机教育与课程教学,继而得出一系列结论与经验,即使已经获得一些教学效果,然而仍然需要进一步的完善与系统化,优化教育学理论以支持课程内容组织、教学模式设计的研究。针对其观念与方法两个角度出发:第一是由于观念的认识度不到位,也涉及到教育个人的看法与政策导向问题,政策导向问题站在主导问题,比较科研与教学研究的经费投入与激励机制已然非常明显,第二是缺乏教育学理论以支持其研究,无法实现跨学科合作。

三、途径

(一)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

探究研究方法是极具价值性的问题。教育科学是人文性质,计算机教育属于自然性质,进行人才培养必然要经过科学化培养,所以结合多元化科研方式的特征,创造出高质量的计算机教育研究方法。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学等学科研究方法已经能够互相结合。比如,针对学习过程中的数据进行研究、挖掘,探究教学模式、教学方案、课程内容、学生基础、学习效果、学习行为等因素之间的关系,得出过去没有接触到的规律与现象。基于课程的特点实现教学研究,能够更好的把握其研究方法,从而针对研究方法进行选择、评估以及论证,在选择研究方法过程中需要注意其理论依据与实践意义。研究方法进行时必然要保证严谨的态度,并且探究其问题寻找根源。若是分析出传统方法所存在的缺陷,则必然要进行再次评估、选择与优化研究方法。

(二)落实和推广研究成果

研究都是为了推动了社会的进步,计算机教育研究结果需要实现全社会共享,想要实现其价值性需要将其投放到教育中。成果能够从教学模式、教学方案、课程体系等模式进行表现,主要的表达方式以课程为主,能够促进应用与宣传,可以实现罗列课程、资源、大纲等,同时也涉及到具体实施方案、详细论证与课程的全部教学课程、教学效果分析、能够推广应用的配套教学资源;教材能够体现其研究成果,同时还包含教材的相关内容、课程教学方案、可共享的教学资源、教学理念以及示范课程,在技术宣传方面应该推广到各个学校与教学机构,应有具体实施的计划;成果体现在论文、分析评估报告,能够供给教学改革进行经验讨论,以及带动教育研究热潮。

结语:

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在整个教育领域中的地位愈来愈重要,从事计算机教育的工作者应该坚持长时间对此课程进行研究与优化;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问题,利用科学的方法对问题进行解答,将研究成果推进到教学实践,计算机公共课有待于继续优化,迎合各个领域对计算机教育基础的需要,并且培养相关的计算机专业人才与学生计算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