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古诗文>唐伯虎《桃花庵歌》的全诗翻译赏析(3篇)

唐伯虎《桃花庵歌》的全诗翻译赏析(3篇)

时间:2023-11-16 18:03:27 古诗文

唐伯虎《桃花庵歌》的全诗翻译赏析 第1篇

观看《桃花庵》有感

主要剧情:苏州富家子张才,虎丘山遇桃花庵道姑陈妙善,二人相好,张匿居庵中,忽得暴病身亡,妙善生子,王桑氏将其卖与知州苏坤,取名宝玉。十多年后,张才妻窦氏见宝玉貌似张才,收为义子。几年周折,窦氏经桃花庵陈妙善证实,知宝玉为张才之子。后宝玉中状元,苏张两家为宝玉归宗事争执不休。闹至苏坤明论堂。经裁定,纠纷乃息。

一直认为,自己前世一定是个戏子。写文章时,不经意间就涉及到了戏,而且在我发表过的文章中,很多都和戏曲打了“擦边球”。听多了《桃花庵》,总想为桃花庵中愁长闷多的美丽尼姑陈妙善写点什么......

念真经拜佛祖一日三遍,        守孤庙伴青灯月月年年。        思往事如浮云漂流过眼,        陈妙善愁长闷多孤守尼庵

我有话对谁言?

80版中的陈妙善由崔兰玉扮演,其时崔兰玉年近五旬,体态已有些臃肿, 演出时嗓音略显沙哑,但是这些因素丝毫不影响演出效果。崔兰玉一出场,随着拂尘轻摇间的眉头微蹙;随着“月月年年”时脸上略过的一丝无奈;随着“思往事”中眼睛里的光波轻转,已将陈妙善刻画得淋漓尽致。不过瞬间之后,她眉宇间依然透出迷离、伤感,毕竟、回忆仅仅是回忆,回到现实,还是“孤守尼庵”的命运。看似简单的唱词和出场,却有着演员对人物情感世界的细微揣摩。在随后的“搜庵”和“盘姑”中,崔兰玉塑造的陈妙善与崔兰田塑造的窦氏相得益彰、水乳交融,是后来各种版本所不能逾越的高度。

台湾版中,陈妙善由林州豫剧团的萧庆林扮演。如果说80中的陈妙善从内到外都被演得入木三分的话,那么台湾版的陈妙善无疑单薄了些。虽然陈妙善的亮相同样赢得了宝岛观众的掌声,不过总觉得萧庆林的出场是游离在人物之外的,单是甩拂尘时左右胳膊的生涩动作就可见一般。随着唱腔,演员逐渐向人物靠拢,略显不足的是唱“守孤庙伴青灯”时,声音中自觉不自觉地透出了“燥”。整个出场,在陈妙善脸上,仿佛只是写满了苦闷。

二张版的《桃花庵》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点,崔兰田大师的关门弟子张晓霞扮演陈妙善。二张版中,陈妙善的扮相较前两个版本相比更美,唱腔节奏更快,而张晓霞的嗓音也更加明丽。因为我最先看到的是二张版的《桃花庵》,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固执地认为这个版本才是最好的,以至于后来看到崔兰玉塑造的陈妙善时一度心生妒忌。崔兰玉的表演含蓄内敛,不过就出场这段来看,由无奈到回忆、再由回忆到现实,总能拨动心灵深处最敏感的神经。张晓霞的表演也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境界,塑造出了一个更美丽、更小情小调的陈妙善,不过在细节处理上仍有可挑剔之处,比如:唱到“漂流过眼”时,陈妙善拂尘轻摆在台上转了一圈,颇有舞蹈的风韵,此时,可以承载爱情的“世外桃源”不知是否还在陈妙善心中?

《桃花庵》中的女性是悲苦的,尤其是陈妙善,她经历了一段短暂的爱情,不过她扮演的是“第三者”,而且又发生在尼姑和俗间男子之间、发生在清净的佛门——桃花庵内。短暂的情感之后,丈夫病死庵中、生下遗腹子、深夜将婴儿送出和十多年的孤守。她生活在甜蜜又痛苦的回忆中,生活在失望与希望交织的梦想中,在她的心中,一定会有一个盛开着灼灼桃花的地方,或许也叫“桃花庵”,但绝对不是有着黄卷青灯的桃花庵。心中的“桃花庵”,承载着她奢侈的幸福、渴望与憧憬......

王桑氏进庵来把信送,        窦氏女来降香我暗自心惊。        想起来虎邱山玩会望景,        茶楼下遇见了张才相公,        他随我到在了桃花庵内,        名为尼暗夫妻如意随情。        不料想张才夫染病丧命,        大佛殿火池下葬他的尸灵。        他死后我生下娇儿一个,        出家人养儿女世上不容。        蓝衫上留诗句将儿包住,        小指尖咬齿痕留作证凭,        月黑天王桑氏抱出庵去,        到如今在何方下落不明。

十六年未见有风吹草动,

思相公想娇儿惟对青灯......

一直觉得80版的〈〈桃花庵〉〉是最本色的,不仅是因为有崔兰田大师的精彩表演,更重要的是甘当绿叶的崔兰玉将陈妙善演到了极致,我看到了悲苦的陈妙善心中却有着如此美丽的“桃花庵”......如果你厌倦了耳边的喧嚣,那么就在夜深人静时戴上耳麦,在朴素的崔腔崔韵里寻找可以让心灵栖息的桃花庵吧......

唐伯虎《桃花庵歌》的全诗翻译赏析 第2篇

桃花庵歌

明 唐寅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huán]来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复日,花开花落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者,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将贫_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注:坞,四面高中间凹下的地方。

车马,代指权贵。

五陵,汉代长安城外五个汉代皇帝陵墓所在地,分别是高祖的长陵.惠帝的安陵.景帝的阳陵.武帝的茂陵.昭帝的平陵。

诗词鉴赏

唐伯虎《桃花庵歌》的全诗翻译赏析 第3篇

韩愈《石鼓歌》全诗翻译及赏析

本文是关于韩愈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石鼓歌韩愈张生手持石鼓文,劝我试作石鼓歌。少陵无人谪仙死,才薄将奈石鼓何。周纲凌迟四海沸,宣王愤起挥天戈。大开明堂受朝贺,诸侯剑佩鸣相磨。搜于岐阳骋雄俊,万里禽兽皆遮罗。镌功勒成告万世,凿石作鼓隳嵯峨。从臣才艺咸第一,拣选撰刻留山阿。雨淋日炙野火燎,鬼物守护烦[扌为]呵。公从何处得纸本,毫发尽备无差讹。 辞严义密读难晓,字体不类隶与蝌。年深岂免有缺画,快剑砍断生蛟鼍。鸾翔凤翥众仙下,珊瑚碧树交枝柯。金绳铁索锁钮壮,古鼎跃水龙腾梭。陋儒编诗不收入,二雅褊迫无委蛇。孔子西行不到秦,掎摭星宿遗羲娥。嗟余好古生苦晚,对此涕泪双滂沱。忆昔初蒙博士征,其年始改称元和。古人从军在右辅,为我度量掘臼科。濯冠沐浴告祭酒,如此至宝存岂多。毡包席裹可立致,十鼓只载数骆驼。荐诸太庙比郜鼎,光价岂止百倍过。圣恩若许留太学,诸生讲解得切磋。观经鸿都尚填咽,坐见举国来奔波。 剜苔剔藓露节角,安置妥帖平不颇。大厦深檐与覆盖,经历久远期无陀。中朝大官老于事,讵肯感激徒媕婀。牧童敲火牛砺角,谁复着手为摩挲。日销月铄就埋没,六年西顾空吟哦。羲之俗书趁姿媚,数纸尚可博白鹅。方今太平日无事,柄任儒术崇丘轲。安能以此上论列,愿借辩口如悬河。石鼓之歌止于此,呜呼吾意其蹉跎。【诗人简介】韩愈:(768-824),字退之,郡望昌黎(今属河北),籍贯河阳(今河南孟县)。三岁丧父,由嫂氏抚养成人。贞元进士,先后赴宣武节度、徐泗濠节度幕中任职,入朝任国子监四门博士,迁监察御史,贬山阳令。宪宗朝还京官国子博士、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知制诰, 随裴度征淮西平叛有功,迁刑部侍郎,以谏迎佛骨,触怒宪宗, 贬为潮州刺史。穆宗朝调任吏部侍郎。病逝长安。与柳宗元倡导古文运动,反对骈文,提倡散文;诗歌创作亦力求独创,不避险僻,以文为诗,形成宏伟奇崛的特点。【注释】1.少陵:杜甫; 2.谪仙:李白。3.陵迟:衰败。 4.搜:打猎。5.遮罗:拦捕。 6.隳:毁堕。7.翥:飞。 8.掎摭:采取;9.羲:羲和,这里指日;10.娥:指月。 11.讵肯:岂肯;12.婀:无主见。 13.八代:所指不明,泛指秦汉之后诸朝。14.则那:又奈何。【简析】石鼓文系我国最早的石刻,是秦代所为。内容记叙狩猎情状,文为大篆。韩氏以为周宣王时所为。其物今藏北京故宫博物院。诗人感慨石鼓文物的废弃,力谏当局保护石鼓而不得采纳,因而大发牢骚。开头四句是总起,自谦没有李杜之才,不敢作歌。“周纲”十二句是追叙石鼓来历久远。“公从”十句是叙石鼓文的文字和字体及其保留的价值。“陋儒”六句是叙怀疑《诗经》不收石鼓文,乃是孔子的粗心。“忆昔”十八句,是叙发现石鼓的经过和建议留置太学。“中朝”十句是叙当局不纳诗人建议,叹惜石鼓文物的废除。“方今”六句,希望在尊崇儒学的时代,能把石鼓移置太学。章法整齐、辞严义密,音韵铿訇。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