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古诗文>桂州腊夜原文及赏析(优选10篇)

桂州腊夜原文及赏析(优选10篇)

时间:2023-11-25 10:06:08 古诗文

桂州腊夜原文及赏析 第1篇

【年代】:唐

【内容】

坐到三更尽,归仍万里赊。

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

晓角分残漏,孤灯落碎花。

二年随骠骑,辛苦向天涯。

【赏析】:

戎昱在广德至大历年间,先后在荆南卫伯玉、湖南崔瓘幕下任职,大历后期宦游到桂州(州治今广西桂林),任桂管防御观察使_巙的幕宾。此诗是他到了桂州第二年的岁暮写的,抒发腊夜怀乡思归之情。

开头两句写除夕守岁,直坐到三更已尽。这是在离乡万里,思归无计的处境中独坐到半夜的。一个“尽”字,一个“赊”字,对照写出了乡思的绵长,故乡的遥远。一个“仍”字,又露透出不得已而滞留他乡的凄凉心境。

三四两句写三更以后诗人凄然入睡,可是睡不安稳,进入了一种时梦时醒的蒙眬境地。前句说醒,后句说睡。“雪声偏傍竹”,雪飘落在竹林上,借着风传进一阵阵飒飒的声响,在不能成眠的人听来,就特别感到孤方凄清。这把南寂寒夜的环境气氛渲染得很足。那个“偏”字,更细致地刻画出愁人对这种声响所特有的心灵感受,似有怨恼而又无可奈何。“寒梦不离家”,在断断续续的梦中,总是梦到家里的情景。在“梦”之前冠一“寒”字,不仅说明是寒夜做的梦,而且反映了诗人心理上的“寒”,就使“梦”带上了悄怆的感情色彩。

桂州腊夜原文及赏析 第2篇

《桂州腊夜》翻译赏析

坐到三更尽,归仍万里赊。

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

晓角分残漏,孤灯落碎花。

二年随骠骑,辛苦向天涯。

【前言】

《桂州腊夜》是唐代诗人戎昱作的五言律诗。这首诗是他到了桂州第二年的岁暮写的,抒发腊夜怀乡思归之情。

【注释】

1、赊:遥远

2、傍:靠。这里指雪花飘落

3、角:号角

4、漏:漏壶。古代计时器,铜制有孔,可以滴水或漏沙,有刻度标志以计时间。简称“漏”

桂州腊夜原文及赏析 第3篇

戎昱《咏史》全诗翻译赏析

咏 史

汉家青史上, 计拙是和亲。

社稷依明主, 安危托妇人。

岂能将玉貌, 便拟静胡尘。

地下千年骨, 谁为辅佐臣。

咏史:一作《和蕃》,最早见于晚唐范摅的笔记《云溪友议》

汉家:汉朝。青史:即史册。古人在青竹简上纪事,后世就称史册为青史。

计拙:计谋拙劣。和亲:指中国历史上古代皇帝用皇族女子与其他民族统治者结亲的办法来谋求两族和好亲善,避免遭受侵扰的政策。

社稷:本指古代天子诸侯祭祀土神、谷神的庙宇,后来用做国家_的象征。

安危:偏义复词,指安全稳定。

玉貌:美好的容貌,这里代指和亲的女子。

拟:意欲;打算。静胡尘:指消除边境少数民族的侵扰。胡:汉唐时期,汉族称西、北方的少数民族即为“胡人”。尘:指烟尘,代战争。

桂州腊夜原文及赏析 第4篇

戎昱《桂州腊夜》全诗赏析

桂州腊夜

坐到三更尽, 归仍万里赊。

雪声偏傍竹, 寒梦不离家。

晓角分残漏, 孤灯落碎花。

二年随骠骑, 辛苦向天涯。

(1)赊:遥远。

(2)傍:靠。这里指雪花飘落。

(3)角:号角。

漏:漏壶。古代计时器,铜制有孔,可以滴水或漏沙,有刻度标志以计时间。简称“漏”。

桂州腊夜原文及赏析 第5篇

朝代:唐代

原文:

坐到三更尽,归仍万里赊。

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

晓角分残漏,孤灯落碎花。

二年随骠骑,辛苦向天涯。

除夕守岁一直坐到三更尽,回乡之路远隔万里长路狭。

雪花飒飒作响偏落竹林旁,凄寒之夜几番梦回总关家。

破晓的号角替代残夜漏声,孤灯将要燃尽掉落碎芯花。

这两年离家在外跟随骠骑,艰辛劳苦岁暮还滞留天涯。

⑴桂州:唐代州名,治今广西桂林。腊夜:除夕之夜。

⑵赊:遥远。

⑶傍:靠。这里指雪花飘落。

⑷角:号角。分:区分。漏:漏壶。古代计时器,铜制有孔,可以滴水或漏沙,有刻度标志以计时间。简称“漏”。

⑸碎花:喻指灯花。北周庾信《灯赋》:“蛾飘则碎花乱下,风起则流星细落。”

桂州腊夜原文及赏析 第6篇

①桂州:治今广西桂林市,唐属岭南道。《旧唐书·穆宗纪》:长庆二年四月丁亥,以秘书监严暮为桂管观察使。当时白居易、张籍均作诗送行。全诗校:“题下或有赴任二字。”

②森:挺立。八桂:《山海经·海内南经》:“桂林八树,在责禺东。”秦桂林郡(辖今广西、广东部分地区)因取此为名。

③篸:同“簪”,插发的长针。

④输:纳贡。翠羽:翠色的鸟羽。《新唐书·地理志七》:“(岭南道)厥贡:金、银、孔羽、犀、象、彩藤、竹布。”

⑤甘:今“柑”字。

⑥骖,乘,驾。《文选》江淹《别赋》:“**上汉,骖鸾腾天。”

桂州腊夜原文及赏析 第7篇

月亮初升时秋露已经稀微,身着单薄的罗衣并未更换别的衣裳。漫漫长夜满怀深情地银筝拨动,心中害怕独守空房,不忍进屋睡觉。

芝廛光分野,蓬阙盛规模。

碧坛清桂阈,丹洞肃松枢。

玉笈三山记,金箱五岳图。

苍虬不可得,空望白云衢。

【译文】

寻找道观,所谓的道观就是昌利观,张天师住在这里。山顶处,仙草茂密的山野由于光线的阴晴,被分割成两部分。道观似乎隐匿在蓬莱仙岛中,并且极为恢宏。道观外观青碧怡人,入内则丹红辉煌。桂木造的门槛清静庄严,松木做的户枢静穆庄重。道观中的玉芨仙草以及仙人的金相让三山五岳都倾慕铭记。我想得道成仙却又**为力,只能呆呆的望着白云和深远的天空。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和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桂州腊夜原文及赏析 第8篇

天色凄清,老兔寒蟾正低声呜咽,月光斜照,半开的云楼粉壁惨白。玉轮轧着露水沾湿了团围的光影,桂花巷陌欣逢那身带鸾佩的仙娥。俯视三座神山之下茫茫沧海桑田,世间千年变幻无常犹如急奔骏马。遥望*九州宛然九点烟尘浮动,那一片海水清浅像是从杯中倾泻。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魏官舝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桂州腊夜原文及赏析 第9篇

本词又被题作“金陵怀古”,这首词立意高远,显示了一个***的眼光和气魄。从词的内容来看,当时王安石在宋神宗九年(公元706年)罢相后退居江宁时所作。先古后今,以古为主,最后借唱《**花》以自警,层次井然,主次分明,谋篇之序,殊堪揣习。“画图难足”句,无比较词而有进层的作用,造句的艺术性很高。这首词赞叹祖国之美,很能引起读者对祖国的热爱,所以也是有积极意义的。上片描绘金陵山河的清丽景色,大笔挥洒,气象宏阔。下片对六朝**者竞逐繁华,**覆辙相蹈的可悲历史发出浩叹,并寓责之意,又暗含伤时之慨。词中多融入前诗保存而浑化无迹。这首词立意高远,显示了一个***的眼光和气魄。从词的内容来看,当时王安石在宋神宗九年(公元706年)罢相后退居江宁时所作。上片以“登临送目”开头,先总说景色及感受,依次逐项提出,后总赞为“画图难足”。下片的感慨,先古后今,以古为主,最后借唱《**花》以自警,层次井然,主次分明,谋篇之序,殊堪揣习。“画图难足”句,无比较词而有进层的作用,造句的艺术性很高。“千古凭高,对此漫嗟**。”二句纵笔宕开,以千古后人漫嗟兴亡**,增强词人叹恨的深度和力度。本词沉雄悲壮,寄慨尤深,被推为绝唱。在寓意含蓄精拔,有味之无穷之韵致。

戎昱《桂州腊夜》全诗赏析(扩展7)

——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韩愈

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韩愈

桂州腊夜原文及赏析 第10篇

戎昱在广德至大历年间,先后在荆南卫伯玉、湖南崔瓘幕下任职,大历后期宦游到桂州(州治今广西桂林),任桂管防御观察使_巙的幕宾。此诗是他到了桂州第二年的岁暮写的,抒发腊夜怀乡思归之情。

开头两句叙写除夕守岁,直坐到三更已尽。这是在离乡万里,思归无计的处境中独坐到半夜的。一个尽字,一个赊字,衬托出了乡思的绵长,故乡的遥远。一个仍字,表现出不得已而滞留他乡的凄凉心境。

三四两句写三更以后诗人凄然入睡,然而睡不安稳,进入了一种时梦时醒的朦胧境地。前句说醒,后句说睡。雪声偏傍竹,是描写雪飘落在竹林上,借着风传进一阵阵飒飒的声响,在不能成眠的人听来,就感到特别孤寂凄清。由此将南方寒夜的环境气氛渲染得淋漓尽致。那个偏字,更细致地刻画出愁人对这种声响所特有的心灵感受,似有怨恼而又无可奈何。寒梦不离家,在断断续续的梦中,总是梦到家里的情景。在梦之前加一寒字,不仅说明是寒夜做的梦,而且表现出了诗人心理上的寒,就使梦带上了凄凉的感情色彩。

五六句叙述时断时续的梦醒以后再无法入睡时的情形。晓角分残漏,写所闻。古代用滴漏计时,夜间凭漏刻传更,残漏指夜将尽时的更鼓声。天亮后号角一响,更鼓声歇,表明长夜过去,清晨来临。分,是从听觉上的不同,反映时间上的划分,说明了诗人梦断以后直到听见角声以前,一直眼睁睁地躺在床上耳闻更声,其凄苦之情可知。孤灯落碎花写所见,青灯照壁,诗人长时间地望着那盏孤零零的'昏暗油灯掉落着断碎的灯花。孤字既实写诗人环境的冷清,又传达出了他主观感受上的寂寞。此联通过一闻一见,将诗人的乡思表现得含而不露,意在言外。

二年随骠骑,辛苦向天涯。最后一联与首联相呼应,指明离家万里,岁暮不归的原因,收结全诗。

骠骑,是骠骑将军的简称,汉代名将霍去病曾官至骠骑将军,此处借指戎昱的主帅桂管防御观察使_巙。

这首诗叙写了除夕之夜由坐至睡、由睡至梦、由梦至醒的过程,对诗中所表现的乡愁并没有直接叙写,但其意自见。特别是中间两联,渲染环境气氛,以衬托诗人的心境,艺术效果很强。那雪落竹林的凄清音响,回归故里的断续寒梦,清晓号角的悲凉声音,以及昏黄孤灯的残烛余烬,都暗示出主人公长夜难眠、悲凉落寞、为思乡情怀所困的情景,表现了此诗含蓄隽永、深情绵邈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