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古诗文>诗经三首的教案(推荐6篇)

诗经三首的教案(推荐6篇)

时间:2023-12-21 12:28:37 古诗文

诗经三首的教案 第1篇

1.教师朗读全诗。

2.学生自由朗读这首诗。

3.结合注释,学生相互交流,理解这首诗歌的基本意义。

教师补充:如之何勿思:怎么能不思念呢?如之何,相当于如何、怎么。

4.探究。

(1)注意,“不知其期”、“不日不月”、“曷至哉”、“曷有其恬”、“苟无饥渴”等几句,包含了思妇怎样的心理活动?请仔细体会。.

(2)这首诗是怎样运用景物来渲染思妇内心感情的?

(3)这是一首闺怨诗,这样的诗可以说是举不胜举,你能再举几例吗?

学生讨论后明确:这首诗,通过一个山村妇女对久役不归的丈夫的深切怀念,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繁重徭役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怨恨。全诗共两章,首章侧重写女主人公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末章侧重抒发女主人公对丈夫的关怀心情。(1)都包含着思妇对丈夫无限的思念、关怀、忧虑的曲折复杂心情。(2)用日暮黄昏的景象衬托主人公的迷茫怅惘之情,从而构成了一种深沉绵邈的艺术境界。整个画面朴素逼真,富有生活气息和山村情调,很好地烘托出主人公内心的情感,并使这种感情变得更加缠绵悱恻。(3)略。

5.请学生快速阅读“课后练习三”,参照这一习题翻译《关雎》的形式,自己选取《君子于役》中的任何一章节,翻译成现代诗歌。

6.背诵《君子于役》。

诗经三首的教案 第2篇

【指导】主人公:《氓》——女-爱情婚姻受害者-悲愤决绝、反抗批判

《静女》——男-美好爱情追求者-幸福喜悦-向往赞美

情感抒发:《氓》——完整铺叙-比兴对比-凄楚动人

《静女》——细节描述-比喻形象-热烈欢快

语言特点:《氓》——多用虚词:以、于、兮、既、也、则、言、

叠音词:涟涟、汤汤——朴素

《静女》——多用形容词与叠句——华美

诗经三首的教案 第3篇

诗经三首》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⑴了解《诗经》有关常识

⑵学习氓,深刻体会比兴的艺术手法

⑶背诵三首诗篇

重点难点

2、体会诗中重章叠句的形式即《诗经》的表现手法。

3、掌握下列字、词的音和义:臣鸠、窈窕、逑、荇莱、寤寐、蒹葭、无、恬、涣、埘、址、桀。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读准下面加点的读音。

2.,对照课文注释翻译这三首诗。

一导语设计

《诗经》

同学们虽然没有学习过,但是你们至少听说过,甚至还会背诵其中的诗句。比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是一首十分出色的恋歌;比如昔我往矣,xxx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写的是离家时的依依惜别之情,归来时的悲戚之感。再如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一日不见,如三秋兮相思之苦表现的如怨如诉深切缠绵淋漓尽致等等。正所谓闻名不如见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认识它。

二《诗经》简介

(这一部分书上注释①都有,可以给出两分钟时间让学生自己看。老师用提问的方式总结即可)

⑴性质: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六艺之一。本来只称《诗》后来儒家奉为经典,改称《诗经》。

⑵体制和内容:

收录了自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首包括风、雅、颂三部分。风,大部分是民间歌谣,xxx,大都是贵族作品,;颂,都是。《诗经》的精华是民歌部分,它鲜明地表现人民的.爱憎及他们的反抗斗争,真实反映当时社会的面貌,,《诗经》是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它是诗歌文学的鼻祖,为我国古典诗歌奠定了现实主义基础。

⑶艺术表现手法:

赋比兴

(教师在此无须多介绍,在具体研习时结合实例讲解)

三、整体把握

(1)老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结合注释,扫除文字障碍。

(2)学生自由诵读,讨论诗歌的`形式上有什么特点?初步感知诗歌的形式特点。

(老师总结)

①题目取自于句首,并不是标题,不能代表诗篇的内容。

②基本句式是四言,一般读成2/2节拍

③采用叠章的形式,即重复的章节,意义和字面上都只有少量的改变。

④为获得声韵上的美感。采用了双声、叠韵、叠字的语汇。

(3)学生结合诵读提示再一次朗读三首诗歌,自由诵读。

⑷整体感知,概括每首诗的主要内容。

《卫风·氓》是一首叙事诗,一第一人称的口吻,叙述女主人公从恋爱,结婚到被弃的经历。

《秦风·无衣》是一篇军中歌谣,表现士兵团结一致,同仇敌忾的昂扬斗志和爱国精神。

《邶风·静女》写男女幽期密约的情形,其中主人公

大胆热烈的爱情表白是自然健康的人性之歌。

四、布置作业

《邶风·静女》争取熟读能诵。

诗经三首的教案 第4篇

〖诵读〗节奏——情感(一读)

〖词语〗袍泽作

〖抒情对象与情感〗(二读)

出征之前的战士——一团一结友爱-同仇敌忾-斗志昂扬-无私无畏

〖诵读〗(三读)

〖比较〗《氓》与《无衣》在语言、感情、形式及表现手法的'异同。

同:叙事为主、四言整齐、语言朴素简洁

异:1、题材:《氓》-爱情婚姻

《无衣》-征战卫国

2、形式:《氓》-叙事完整、情节曲折、篇幅繁多

《无衣》叙事片段、抒情为主、重章叠唱、篇幅短小

3、手法:《氓》-赋、比、兴-有直接抒情

《无衣》-赋为主、间接抒情、反问强化情感

4、感情:《氓》-哀怨决绝

《无衣》-高昂激越

〖诵读背诵全诗〗(四读)

诗经三首的教案 第5篇

1、女主人公对爱情婚姻情感的变化

劝——盼——喜嫁——被弃——哀怨——反思——决绝

〖温柔、勤劳、坚强——反抗男一女地位不平等〗

2、抒情对象——士

求——怒——回——娶——暴——弃

〖轻浮虚伪、冷酷无情〗

3、手法:

对比——情节发展曲折、情感丰富多变,突出主题情感

比兴——桑叶比喻美丽的主人公饱受折磨的经历与痛苦

桑葚比喻虚伪的情感对人的迷惑与伤害

〖烘托铺垫了主人公痛苦矛盾的情感斗争与醒悟决绝的反抗精神〗

诗经三首的教案 第6篇

1、学生自行阅读课文注释①,了解有关《诗经》的基本情况。

2、教师补充:

《诗经)最早称为《诗》或《诗三百》,汉代开始尊之为“经”,此后才称为《诗经》。《风》也称为《国风),包括xxx、召南、卫、王、郑、齐、魏、唐、秦、xxx15个地区的民间歌谣,共106篇,多是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雅》又分为《大雅》和《小雅》,多是贵族作品。《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等,共40篇,多是奴隶主贵族祭祀神明的乐歌。

《诗经》的内容丰富,它全面地反映了西周时代社会的面貌,特别是《国风》和《小雅》,很富有现实精神。它们控诉了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压迫和剥削,描绘了人民的婚姻、爱情和劳动生活,表达了人民追求自由幸福生活的愿望和要求,具有较强的思想和文学价值。《诗经》中的诗,句式以四言为主,多用重章叠唱的手法,并大量采用赋、比、兴的手法,语言丰富多彩、朴素优美,音节自然和谐,很有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