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古诗文>飞来峰的诗词(精选3篇)

飞来峰的诗词(精选3篇)

时间:2023-09-02 10:13:48 古诗文

飞来峰的诗词篇1

1、《登飞来峰》

年代: 宋 作者: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2、《泊船瓜洲》

年代: 宋 作者: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3、《元日》

年代: 宋 作者: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4、《桂枝香·登临送目》

年代: 宋 作者: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归帆去棹斜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

六朝旧事如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5、《清平乐·留春不住》

年代: 宋 作者: 王安石

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

满地残红宫锦污,昨夜南园风雨。

小怜初上琵琶,晓来思绕天涯。

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

6、《诉衷情·常时黄色见眉间》

年代: 宋 作者: 王安石

常时黄色见眉间。松桂我同攀。每言天上辛苦,不肯饵金丹。

怜水静,爱云闲。便忘还。高歌一曲,岩谷迤逦,宛似商山。

7、《诉衷情·营巢燕子逞翱翔》

年代: 宋 作者: 王安石

营巢燕子逞翱翔。微志在雕梁。碧云举翮千里,其奈有鸾皇。

临济处,德山行。果承当。自时降住,一切天魔,扫地焚香。

8、《诉衷情·茫然不肯住林间》

年代: 宋 作者: 王安石

茫然不肯住林间。有处即追攀。将他死语图度,怎得离真丹。

浆水价,匹如闲。也须还。何如直截,踢倒军持,赢取沩山。

9、《诉衷情·练巾藜杖白云间》

年代: 宋 作者: 王安石

练巾藜杖白云间。有兴即跻攀。追思往昔如梦,华毂也曾丹。

尘自扰,性长闲。更无还。达如周召,穷似丘轲,祗个山山。

10、《梅花》

年代: 宋 作者: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飞来峰的诗词篇2

1.寄朱氏妹

[宋] 王安石

昔来高邮居,我始得朱子。

从容谈笑间,已足见奇伟。

行寻城阴田,坐钓渠下沚。

归来同食眠,左右皆图史。

入视尔诸幼,欢言亦多祉。

当时独张倩,远在庐山趾。

沈君未言昏,名已习吾耳。

安知十年来,乖隔非愿始。

相逢辄念远,悲吒多於喜。

今兹岂人力,所念皆聚此。

诸甥昔未有,满眼秀而美。

低徊吾亲侧,亦足慰劳止。

嗟予迫时恩,一传日千里。

尔舟亦已戒,五两翩然起。

萧萧东南县,望尔何时已。

空知梦为鱼,逆上西江水。

2.客至当饮酒二首

[宋] 王安石

结屋在墙阴,闭门读诗书。

怀我平生友,山水异秦吴。

杖藜出柴荆,岂无马与车。

穷通适异趣,谈笑不相愉。

岂复求古人,浩荡与之俱。

客至当饮酒,日月无根株。

3.哭梅圣俞

[宋] 王安石

诗行於世先春秋,国风变衰始柏舟。

文辞感激多所忧,律吕尚可谐鸣球。

先王泽竭士已偷,纷纷作者始可羞,其声与节急以浮。

真人当天施再流,笃生梅公应时求。

颂歌文武功业优,经奇纬丽散九州。

众皆少锐老则不,翁独辛苦不能休,惜无采者人名遒。

贵人怜公青两眸,吹嘘可使高岑楼,坐令隐约不见收。

空能乞钱助馈馏,疑此有物可诸幽。

栖栖孔孟葬鲁邹,後始卓荦称轲丘。

圣贤与命相楯矛,势欲强达诚无由。

诗人况又多穷愁,李杜亦不为公侯。

公窥穷厄以身投,坎轲坐老当谁尤。

吁嗟岂即非善谋,虎豹虽死皮终留。

飘然载丧下阴沟,粉书轴幅悬无旒。

高堂万里哀白头,东望使我商声讴。

4.送程公辟守洪州

[宋] 王安石

画船插帜摇秋光,鸣铙传鼓水洋洋。

豫章太守吴郡郎,行指斗牛先过乡。

乡人出孰航酒浆,炰龟鱠鱼炊稻粱。

芡头肥大菱腰长,釂酬喧呼坐满床。

怪君三年寓瞿塘,又驱传马登太行。

缨旄脱尽归大梁,翻然出走天南疆。

九江左投贡与辛,扬澜吹漂浩无旁。

老蛟戏水风助狂,盘滑忽坼千丈强。

君闻此语悲慨慷,迎吏乃前持一觞。

鄙州历选多俊良,镇抚时有诸侯王。

拂天高阁朱鸟翔,西山蟠绕鳞鬣苍。

下视城堑真金汤,雄楼杰屋郁相望。

中户尚有千金藏,漂田种杭出穰穰。

沉檀珠犀杂万商,大舟如山起牙樯,输泻交广流荆扬。

轻裾利屣列名倡,春风蹋遥能断肠。

平湖湾坞烟渺茫,树石珍怪花草香。

幽处往往闻笙簧,地灵人秀古所臧。

胜兵可使酒可尝,十州将吏随低昂,谈笑指麾回雨阳。

非君才高力方刚,岂得跨有此一方,无为听客欲沾裳。

使君谢吏趣治装,我行乐矣未渠央。

5.用前韵戏赠叶致远直讲

[宋] 王安石

叶侯越著姓,胄出实楚叶。

缙云虽穷远,冠盖传累叶。

心大有所潜,肩高未尝胁。

飘飘凌云意,强御莫能慑。

辟雍海环流,用汝作舟檝。

开胸出妙义,可发蒙起魇。

词如太阿锋,谁敢触其铗。

听之心凛然,难者口因嗋。

抟飞欲峨峨,锻堕今跕跕。

忘情塞上马,适志梦中蝶。

若金静无求,在冶惟所挟。

载醪但彼惑,馈浆非我谍。

经纶安所施,有寓聊自惬。

棋经看在手,棋诀传满箧。

坐寻棋势打,侧写棋图贴。

携持山林屐,刺擿沟港艓。

一枰尝自副,当热宁忘箑。

反嗤褦襶子,但守一经笈。

亡羊等残生,朽筴何足摺。

欢然值手敌,便与对匕筴。

纵横子堕局,腷膊声出堞。

樵父弛远担,牧奴停晏饁。

旁观各技痒,窃议儿女嗫。

所矜在得丧,闻此更心惵。

熟视笼两手,徐思捻长鬣。

微吟静愔愔,坚坐高帖帖。

未快岩谷叟,斧柯尝烂浥。

趋边耻局缩,穿腹愁危嶪。

或撞关以攻,或觑眼而厌。

或羸行伺击,或猛出追蹑。

垂成忽破坏,中断俄连接。

或外示闲暇,伐事先和燮。

或冒突超越,鼓行令震叠。

或粗见形势,驱除令远蹀。

或开拓疆境,欲并包总摄。

或仅残尺寸,如黑子著靥。

或横溃解散,如尸僵血喋。

或惭如告亡,或喜如献捷。

陷敌未甘虏,报仇方借侠。

讳输宁断头,悔悞乃批颊。

终朝已罢精,既夜未交睫。

翻然悟且叹,此何直劫劫。

孟轲恶妨行,陶侃惩废业。

扬雄有前言,韦曜存往牒。

晋臣抑帝手,捘侯何啻涉。

冶城子争道,拒父乃如辄。

争也实逆德,岂如私斗怯。

艺成况穷苦,此殆天所厌。

如今刘与李,伦等安可躐。

试令取一毫,亦乏寸公镊。

以此待君子,未与回参协。

操具投诸江,道耕而德猎。

6.与道原过西庄遂游宝乘

[宋] 王安石

周顒宅作阿兰若,娄约身归窣堵坡。

今日隐侯孙亦老,偶寻陈迹到烟萝。

7.杂咏四首

[宋] 王安石

故畦抛汝水,新垄寄锺山。

为问扬州月,何时照我还。

8.杂咏四首

[宋] 王安石

已作湖阴客,如何更远游。

章江昨夜月,送我到扬州。

飞来峰的诗词篇3

《登飞来峰》

〔宋〕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登飞来峰》赏析

王安石是封建社会的大政治家,也是大诗人和散文大师。他在北宋文坛上有杰出的地位。他的诗继承了杜甫、韩愈的传统,善于翻新出奇,它有独创性,无论是思想内容或是艺术手法都有很高的成就。

飞来峰在杭州西湖灵隐寺附近。公元1050年夏天,王安石在浙江鄞县(现在的浙江宁波)做知县,任满以后回江西临川故乡,路过杭州的时候,写了这首诗。这一年王安石三十岁。

第一句“飞来峰上千寻塔”,八尺是一寻,千寻塔是极言塔高。第二句“闻说鸡鸣见日升”的“闻说”,就是“听说”。作者说:我登上飞来峰顶高高的塔,听说每天黎明鸡叫的时候,在这儿可以看见太阳升起。第三、四句写自己身在塔的最高层,站得高自然看得远,眼底的景物可以一览无余,不怕浮云把视线遮住。“自缘身在最高层”的“缘”,当“因为”、“由于”讲。我们不要小看这首登高游览的小诗,它体现了诗人的理想和抱负。

鸡鸣看日出是很壮丽的景致。今天我们还把太阳比革命领袖,把阳光普照大地象征革命的辉煌胜利。在北宋仁宗时候,国家表面上平安无事,实际上阶级矛盾和_都一天比一天尖锐起来了。王安石作为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一个进步的知识分子,他怀着要求变革现实的雄心壮志,希望有一天能施展他治国平天下的才能。所以他一登到山岭塔顶,就联想到鸡鸣日出时光明灿烂的奇景,通过对这种景物的憧憬表示了对自己前途的展望。“不畏浮云遮望眼”这句看去很浅近,其实是用了典故。西汉的人曾把浮云遮蔽日月比喻奸邪小人在皇帝面前对贤臣进行挑拨离间,让皇帝受到蒙蔽(陆贾;《新语·慎微篇》:“故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也。”)。唐朝的李白就写过两句诗:“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见《登金陵凤凰台》)意思说自己离开长安是由于皇帝听信了小人的谗言。王安石把这个典故反过来用,他说:我不怕浮云遮住我远望的视线,那就是因为我站得最高。这是多么有气魄的豪迈声音!后来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时候做了宰相,任凭旧党怎么反对,他始终坚持贯彻执行新法。

他这种坚决果断的意志,早在这首诗里就流露出来了。我们认为,这首诗和唐朝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谭嗣同《狱中题壁》

1999年4月2日《_》第十二版发表赵金九先生《“去留肝胆两昆仑”新解》一文,认为该诗“去留肝胆两昆仑”一句意指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的事件中“去”之康有为、梁启超与“留”之谭嗣同自己无论去留与否,其行为皆肝胆昆仑云云。本人认为赵金九先生的观点及其文中所引述的其他人的观点,都是值得进一步商榷的。

首先,赵文的解释使谭诗的第四句和第三句含义有所重复,这在绝句中是不大可能的。其次,这样解使得整首诗尤其诗的后两句的诗意表达总是不那么畅快淋漓,不仅不甚吻合诗人写作该诗时的悲壮慷慨之心情,而且也有异于先对象性描述后自我性抒说的绝句表达方式。再者,赵文似乎文字互有抵触。他一下子说“去留”是指代生死之行为,一下子又说“去留”是指代出走与留下之行为的行为者,究竟指代什么,文中含混不定。

本人明确地认为:其一,“昆仑”不是指人,而是指横空出世、莽然浩壮的昆仑山;其二,“去留”不是指“一去”和“一留”,在诗人的该诗句中,“去留”不是一个字义相对或相反的并列式动词词组,而是一个字义相近或相同的并列式动词词组;其三,“肝胆”所引申的不是指英勇之人,而是指浩然之气;其四,“去留肝胆两昆仑”的总体诗义是:去留下自己那如莽莽昆仑一样的浩然之气吧!也即是“留得肝胆若昆仑”的意思。——此诗颇近文天祥《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味道。

我为什么这样解?因为本人认为,解诗不能仅着手于词字,更要着手于诗的总体寓意,并且要尤其着手于诗人写作该诗的特定历史背景和特定心理状态。特别是对这样一种反映重大历史事件,表达正义呼声和抒说自我胸怀的作品,更要从作者当时所处的背景、环境和心情、心境出发去仔细揣摩。

大家知道,该诗是谭嗣同就义前题在狱中壁上的绝命诗。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就发动_,囚禁光绪皇帝并开始大肆搜捕和屠杀维新派人物。谭嗣同当时拒绝了别人请他逃走的劝告(康有为经上海逃往香港,梁启超经天津逃往日本),决心一死,愿以身殉法来唤醒和警策国人。他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诗的前两句,表达的恰恰是:一些人“望门投止”地匆忙避难出走,使人想起高风亮节的张俭;一些人“忍死须臾”地自愿留下,并不畏一死,为的是能有更多的人能如一样高风亮节的杜根那样,出来坚贞不屈地效命于朝廷的兴亡大业。诗的后两句,则意为:而我呢,自赴一死,慷慨激扬;仰笑苍天,凛然刑场!而留下的,将是那如莽莽昆仑一样的浩然肝胆之气!

“去留”的“去”字,这里是指一种行为趋向,意为“去留下”,“去留得”,没有很实在的意义。谭嗣同是湖南浏阳人。据我所知,南方方言和现在的普通话一样,下面这种用法是常有的:用“去”去辅助另一个动词构成一个动词词组或动词短语,而这个动词词组或动词短语的含义大致就是后一个动词的含义,如“去想一下”,“去死吧”,“明天去做什么”等等。这里的“去”字,并不表示空间上的去这里去那里,而是表示时间上的行为、事态之趋势和倾向。也就是说,“去”可表空间意义上的位移,也可表时间意义上的发生。从整首诗的意思来看,“去留肝胆两昆仑”中的“去”,应是时间意义上的“去”,而不是空间意义上的“去”。很多人的理解,包括赵金九先生,恰恰是把它当作空间意义上“去”。而我们所流行的各种解释,都是这样思维定势。我想,那时的官话或北方话也应有这种用法吧?“去”字的这种重要语义,《现代汉语词典》、《辞海》都有记载。

当然,“去留肝胆两昆仑”这样写,是诗句表达的需要——包括平仄,全部的.含义在于指代自己如莽莽昆仑一样的浩然肝胆之气。实际上,直接从字面上去解,去留下如昆仑一样的“肝”(一昆仑)和如昆仑一样的“胆”(一昆仑),这不也一样表达了诗人的视死如归、浩气凛然和慷慨悲壮吗?正是那种强烈的崇高感和悲壮感,激励着诗人不畏一死、凛然刑场。而这句所表达的,正是那种震憾人心灵的、自赴一死的强烈崇高感和强烈悲壮感。

1898年9月28日,谭嗣同、杨锐、林旭、刘光第、康广仁、杨深秀等六人惨害于北京菜市口。谭嗣同临刑前高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而这,是一首绝命诗,是一首表达作者全部所有的绝命诗,是一首在狱中为自己写就的祭死之诗!诗的后两句所写,都是指诗人自己,而不是指他人。“昆仑”当然不是指人,“昆仑”也没有自比自赋、自狂自傲之义。而“去留”,我认为不是有些人说的,是指一去一留或一生一死。试想想,“我自横刀,肝胆昆仑”,这所表达的是何等的慷慨和悲壮!而这,不恰是诗人那时的真实心理写照吗?

肢解“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语词和语义,并去寻找两个相应的对应者,这种思路我认为是背逆诗人的原意的。这首诗的重心不是事况叙说,而是心态叙说;诗的结构,也恰是句句递进,直至末句叹然收尾,荡气回肠!因而,梁启超、符逸公、赵金九以及其他人的解释,本人都不敢苟同。而所有他们的解释,我认为关键的都在于误解了“去留”一词。

另外要指出的是,“仑”和“根”韵母发音的差异(现代),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诗吟咏时(现代)的艺术效果,虽然其仍合格律诗的用韵要求(古代);倘若都同押“en”韵或“un”韵,那其诗意表达将更是一气呵成,畅快淋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