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总结报告>贾宝玉人物形象总结(实用7篇)

贾宝玉人物形象总结(实用7篇)

时间:2023-08-16 08:55:17 总结报告

贾宝玉人物形象总结篇1

多姑娘是红楼梦里不起眼的角色,因为大多数人的重心都放在了宝玉与黛玉的爱情故事上。其实,红楼梦里的多姑娘才是真正的收割机,男人收割机。

红楼梦里的贾琏是个花心好色的人,贾母说他“脏的臭的都往屋里拉”,他似乎还就喜欢这种重口味,让他送黛玉回苏州没出什么幺蛾子,他见到香菱也能坦然地夸上一句,贾琏喜欢的,通常是过来人,比如尤二姐,再比如,家中下人的妻子,鲍二家的和多姑娘。

我曾经以为鲍二家的和多姑娘是前后任,是鲍二的两任妻子。鲍二原配跟贾琏通奸不是被凤姐抓了个现行吗?她不是又羞又惧,找根绳子把自己吊死了吗?贾琏给了鲍二二百两银子,又答应将来给他挑个好媳妇,结果这位鲍二,好像发愿要和贾琏将同情兄做到底的似的,又娶了和贾琏颇有些渊源的多姑娘。我以前看过的《红楼梦》里明确地说:“那鲍二向来就和厨子多浑虫的媳妇多姑娘有一手儿,后来多浑虫痨死了,这多姑娘儿见鲍二手里从容了,便嫁了鲍二。”

到了晴雯被撵出去那一回里,又说多姑娘两口子就是晴雯的哥嫂,“若问他夫妻姓甚名谁,便是上回贾琏所接见过的多浑虫灯姑娘就是了”,这里多姑娘被写成了灯姑娘,多浑虫还了魂,又没鲍二什么事儿了。但我当初看到这段时年纪小,只对宝黛爱情感兴趣,哪管多姑娘的身边人是谁。

最近偶翻《红楼梦》,发现多姑娘嫁鲍二那段竟然神奇地消失了,她始终都是响当当的“多姑娘”,多浑虫没死去活来过。鲍二夫妇是另外两位。

难道是我记错了?翻了下注释才明白,大概我从前看的老版本上有这段,新版本给删去了,文后注释里说:“这段文字仅程甲本所独有。文中写多浑虫已死,与脂本第七十七回有多浑虫出现不合,因从梦稿、蒙府、戚序、甲辰本改。”

博大精深的红学啊,您这一改不当紧,我的童年记忆也没处着落了。不过现在这么一看,却也觉得删得合理,从文本看,多姑娘再嫁的话,也不大可能嫁给鲍二。

曹公对鲍二用墨不多,就那么几笔,写出了这人欠缺血性廉耻。他的原配吊死之后,只因贾琏给了银子又说了几句好听的,他便“又有体面,又有银子,有何不依,便依然奉承贾琏,不在话下”。其麻木愚蠢呼之欲出。就算贾琏做主,多浑虫凑巧也死了,多姑娘会嫁给这样一个人吗?我觉得不大可能。

没错,多姑娘原先嫁的那多浑虫也不是什么好人,书中直截了当地说他是“极不成器破烂酒头厨子”“任意吃死酒,家小也不顾”,但多姑娘嫁他,是有原因的,虽然曹公将她刻意简化甚至是标签化脸谱化,但仔细看字里行间,依然不难发现,她是一个有故事的人。

多姑娘一出场就显得特别想得开,说她“年方二十来往年纪,生得有几分人才,见者无不羡爱。她生性轻浮,最喜拈花惹草,多浑虫又不理论,只是有酒有肉有钱,便诸事不管了。所以荣宁二府之人都得入手。因这个媳妇美貌异常,轻浮无比,众人都呼他作‘多姑娘儿’”。

《红楼梦》里不全是良家妇女,尤三姐曾对尤二姐说过:“你我生前淫奔不才,使人家丧伦败行”,但尤三姐希望通过嫁给柳湘莲“洗白”,尤二姐想上岸从良,不管她们的行为怎样放肆,她们的思想,还是在男性社会框架下的,耿耿于自己“不干净”,需要一个男人来救赎。

多姑娘却不同,她似乎非常享受这种生活,而且还不完全是图钱,那描述尺度很大:“谁知这媳妇有天生的奇趣,一经男子挨身,便觉遍身筋骨瘫软,使男子如卧棉上;更兼淫态浪言,压倒_,诸男子到此岂有惜命者哉。”能够让自己变得绵软从而更加性感,这是天赋,更是因为放得开,相形之下,“扭手扭脚”的凤姐就僵硬了许多。

书中还说到了多姑娘的“集邮癖”:“满宅内便延揽英雄,收纳材俊,上上下下竟有一半是她考试过的”,晴雯被撵回去哥嫂家那一回,宝玉来探晴雯,竟然被“守株待兔”的她强拉入里间,“坐在炕沿上”,紧紧地搂入怀中,还说:“我等什么似的,今儿等着了你”,这种泼辣的做派,根本是将宝玉当成了小鲜肉。

眼看着宝玉像唐长老似的陷入险境,又羞又急,不知如何是好,这位了不起的多姑娘突然画风一转,赞赏起宝玉晴雯两人的“贞洁”来:“方才我们姑娘下来,我也料定你们素日偷鸡盗狗的。我进来一会在窗下细听,屋内只你二人,若有偷鸡盗狗的人,岂有不谈及于此,谁知你两个竟还是各不相扰。可知天下委屈事也不少。如今我反后悔错怪了你们,既然如此,你但放心。以后你只管来,我也不罗唣你。”

哎,这位多姑娘啊,您这一变脸,我还真不太适应,什么叫做偷鸡盗狗,这不是您平时最爱做的事吗?干嘛说得这么难听?作为一个深得其乐的人,当此际,难道您不应该和晴雯一样懊恼:早知会担个虚名,当初就应该另有个道理?也不枉来这人世走一遭?一个真正想得开做得出来的集邮爱好者,为什么会这样发自肺腑地赞扬一个柳下惠呢?

当然,我也知道,最爱诱僧,但是那毕竟还是爱,是僧人禁欲系的宝相尊严,让感到别样的性感。多姑娘对宝玉的肯定,则是一种道德表彰,甚至是对宝玉和晴雯是否“清白”的盖棺定位,她欣赏的不是什么性感,而是那种秋毫无犯的美德,为什么,在那样一个暧昧的情形下,她突然对这点感触至深?是否因为,她曾经,遇到过相反的事件。

回看多姑娘的来历,会发现是一件诡异之事,在二十一回里说这姑娘是多浑虫的父母自小替他在外面娶的,到了七十七回,又说是赖家把“家里一个女孩子配了他”,不知道是曹公写忘了还是怎么着。不管多姑娘是怎样一番来历,这样一个“美貌异常”的女子,会随便嫁给多浑虫这等“酒糟烂透”之人都很奇怪,有点像潘金莲嫁给武大郎,那么,多姑娘的前传,是否也如潘金莲一样曲折?

她是曾如彩云那样,被一个贾环式的少爷抛弃过吗?还是像鸳鸯那样被贾赦看中,又因没有贾母的庇护而惨遭侵犯?总之,能说出那样一番话来,她就不可能是一个全无心肝的及时行乐者,她也许会出于某种独特的好奇心,和跟多浑虫同样窝囊的鲍二有一腿,但是多浑虫若是真的死了,她嫁给鲍二的可能性也不大。

她为什么不给自己一个彻底的自由?干嘛要继续守着一坨行尸走肉?即便鲍二有了二百两银子,但是多姑娘并不是一个仅仅为了钱而放荡的女人,她的放荡,没准只是一个心高气傲者,对于惨遭沦落的生涯的报复与戏弄。

这个多姑娘,不是《家春秋》里的鸣凤,也不是《雷雨》里的侍萍,不是尤三姐尤二姐这些以自己的方式,向男性社会求和的女人,假如生活了你,那就翻身来个女上位,多姑娘没心没肺的笑容背后,自有她的主张。

然而这依旧是被生活所牵制,多姑娘推崇宝玉晴雯式的感情,应当是她一个软肋,也许那所谓的享受与到底,不过她对自己的出演,她是否还会发现新的自己?在荣国府衰败之后,她又会扮演怎样的角色?总觉得彪悍如她,不会是一个戏份如此之少的龙套,曹公简约的刻画,留下开放式的结局,供读者随意推想。

贾宝玉人物形象总结篇2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甚至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艺术的最高成就,其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典型的人物形象塑造上。《红楼梦》探索人物灵魂的深处,描写不同人物的精神面貌,塑造了出众的、不朽的艺术形象。本文将对薛宝钗的形象作简要分析。

一、天生丽质,才华横溢

论长相,薛宝钗是艳冠群芳,别具风流。原文中对宝钗的外貌是这样写的:“生的肌肤莹润,举止娴雅”(第四回)、“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第八回)。如果说林黛玉的美是一种病态美,那么她则鲜艳妩媚,是一种健康美。

此外,她天资聪慧、博学宏览。幼年时富有文化教养的家庭环境和聪慧的心灵,造就了她深厚的艺术修养和广博的知识,可谓是“诸子百家”无所不通,唐诗宋词无所不能。如元妃归省亲时让宝玉把诗中“绿玉”改为“绿腊”,可见她对典故远比以“杂学旁收”著称的贾宝玉熟悉。她在诗歌创作中提出要“各出己见”、“不与人同”、“要命意新奇,别开生面。”其诗构思新颖,意境深邃,具有雍容典雅、含蓄深厚的风格。在大观园的诗人中,只有林黛玉可以与之抗衡。

二、为人宽厚、豁达大度

第七回讲宝钗的“热毒”后紧接着说“幸而先天壮,还不相干。”(甲戌侧批:浑厚故也,假使颦、凤辈,不知何如治之。)意思明显是说,宝钗比黛玉、凤姐要宽厚。林黛玉对于后进贾府的宝钗,一直存着戒心。第八回《探宝钗黛玉半含酸》、第四十二回《潇湘子雅谑补余香》等回数,尽管黛玉一次次挖苦讥笑宝钗,可是宝钗却“浑然不觉”,从未心存芥蒂。后来黛玉自己也说“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从前日你说看杂书不好,又劝我那些好话,竟大感激你。比如若是你说了那个,我再不轻放过你的;你竟不介意,反劝我那些话,可知我竟自误了。” 论口才,宝钗不比黛玉差,第三十回宝钗借扇机带双敲,开一个“负荆请罪”的玩笑,就搞得宝玉、黛玉二人面红耳赤的。然而看到“宝玉十分羞愧,形景改变,也就不好再说,只得一笑收住。” 从上面这些都可以看出她待人的宽厚,为人的真诚。

史湘云要开社做东道,但是缺钱不好办事,宝钗资助她办了螃蟹宴;林黛玉的药需要燕窝,但是又不便和贾母凤姐张口要,宝钗从自己的月钱中拨出银两;邢岫烟的冬衣当掉了,处境窘迫,她命莺儿瞒住众人取了回来。在大家有困难时,宝钗都给予了及时的援助。不但如此,她非常小心不把这些事张扬,给当事人留足体面。

遗憾的是,有些评论者运用了非白即黑的逻辑来评价《红楼梦》中人物形象,戴着有色眼镜来评判,割裂了人物的性格,认为薛宝钗是阴险狡诈之人,认为宝钗做这些全是为了拉拢,为了博得一个好名声。然而,宝钗为何不在拉拢了人之后大胆地在其它事务上面下决断,当第二个“王熙凤”或“贾探春”。相反却依然是‘不干己事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其实,她根本就看穿了世事,不愿意去趟这滩浑水。我想宝钗“山中高士”的名谓应该是她真实写照。

三、封建礼教下的受害者

《红楼梦》中宝玉、黛玉是爱情悲剧,宝玉和宝钗是婚姻悲剧,宝钗同样是受害者。在那样的时代,叛逆者的爱情是悲剧,安分顺时、维护封建道德者的爱情照样是悲剧,两类青年都没有好的出路, 我要强调的是,悲剧是封建伦理道德造成的,宝钗又有什罪呢?她也应该有爱情、有幸福,她也象其他人一样,有着一颗少女的心。

在一次和黛玉的谈话中她说道“你当我是谁?我也是个淘气的,从小儿七八岁上,也够个人缠的。我们家也算是个读书人家,祖父手里也极爱藏书。先时人口多,姐妹弟兄也在一处读书,弟兄们也有爱诗的,也有爱词的,诸如这些《西厢》、《瑟琶》以及《元人百种》无所不有,他们背着我们偷看,我们也背着他们偷看。后来大人知道了,打的打,骂的骂,烧的烧,丢开了。”从纯洁的少女到封建伦理道德的维护者,不是很深刻地揭露了封建道德和礼教的罪恶吗?尽管如此,她心中仍有一些爱情的火焰, “宝钗扑蝶”的寓意不是很清楚吗?在大观园和宝玉的接触中,她也产生了违反封建礼教的爱情。宝玉挨打后,宝钗去看他,对宝玉亲切稠密,大有深意,说道:“别说老太太、,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 ,刚说了半句又忙咽住,不觉眼圈微红,双腮赤,低头不语了。在红香圃宴席上, “宝玉可巧和宝钗对了点子,宝钗便覆了一个‘宝,字方 ,意指宝玉所佩的“通灵宝玉” ,这就引的宝玉必须射一个“钗”字,意指宝钗的金锁,这就触到了“金玉姻缘”问题。又如,三十六回里描写宝玉正睡午觉,宝钗进屋坐在宝玉旁边帮宝玉绣鸳鸯兜肚,能说宝钗对宝玉没有心思吗?就是劝宝玉注重功名富贵,也是宝钗爱宝玉的表现,劝得切是因为爱得滦,谁不希望自己的恋人变得更好一些,更符合自己的理想呢?正因为爱得深才劝切,不然象她这样一个“不干己事不张口,一间摇头三不知”的女子,是不会讨人厌、惹人唾骂的。

在那样的环境里,宝钗接触到的异性只有宝玉,在她那少女的心中产生爱情是自然的事。所以,我想宝钗对宝玉的爱未必不纯洁,也不一定是象有些人说的那样,是想爬上“宝二奶奶粉的座,因为书中并没有这方面的描写。宝玉是不是一点也不爱宝钗呢?我看未必。就连黛玉也说“我很知道,你心里有‘妹妹’ ,但只是见了‘姐姐’,就把‘妹妹’忘了”。那么宝玉自己的行动又如何呢?

一次,宝玉想看宝钗香串子,可巧宝钗左腕上笼着一串,见宝玉问她,少不得褪来。作品中有这样一段描写:宝钗原生的肌肤丰泽,一时褪不下来,宝玉在旁边看着雪白的胳膊,不觉动了羡慕之心,忽然想起‘金玉’一事来。”还有一次,宝玉挨打,宝钗去看他,几句肺腑之言使得宝玉非常动情,“听得这话如此亲切,红着脸,越觉心中感动”。这些都说明宝玉是爱宝钗的。

那么为什么说他们的婚姻是悲剧呢?因为宝玉爱的只是她的容貌,而讨厌他的封建正统思想。这样一来,他们难免会产生矛盾,他们的婚姻不肯幸福。所以宝钗也是封建制度下的被损害者,从某种意义上说,她更为不幸。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薛宝钗是一个才貌双全、心地善良、宽宏大度的人,但同时也说封建礼教的受害者形象。

贾宝玉人物形象总结篇3

1、薛宝钗的人物特征:

(1)她容貌美丽,举止娴雅,是当时正统淑女的典范。

(2)她恪守妇道,但也对当时的社会抱有一种强烈的批判精神。

(3)她稳重大方,八面玲珑。她对不同的人自有一套不同的“社交”方式:对贾母、王夫人这样的“权威人物”,她尊重顺从;对大观园的其他姐妹,她表现出的是“宝姐姐”的稳重和宽容;对下人,她又显得平易近人,不端架子。随和,大度;有才华;冷、无情,但 “任是无情也动人”。

2、贾宝玉的人物特征:

(1)他是一个又奇又俗的人物。

(2)构成他性格的主要特征是叛逆。他行为“偏僻而乖张”,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

(3)他鄙视功名利禄,不愿走“学而优则仕”的仕途。

(4)他痛恨“八股”,辱骂读书做官的人是“_禄蠹”,懒于与他们接触拜会。

(5)他是封建君主制度的“逆子逆臣”。

3、王熙凤的人物特征:

(1)王熙凤的阴毒可谓人人皆知,作为荣府“总管”,她弄权作势,两面三刀。

(2)她容貌俊美,性格泼辣;

(3)她精明能干,要强逞能;

(4)权诈机变,心狠手辣;

(5)机智幽默,善于奉承;

(6)贪财好利,嫉妒成性;

4、林黛玉的人物特征:

(1)她是一个才华横溢而性格孤傲的女子,“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则是她的写照。

(2)她从小失去双亲,寄居在荣国府,虽然贾母对她疼爱有加,但由于清高自尊的个性,她常生“寄人篱下”的伤感。

(3)她多愁善感,常常为别人不注意的小事而悲伤流泪。正如小说中所描写的“黛玉葬花”一幕,就突出了这一点。花开花谢本来就是自然景象,但她却由此而想到人生的悲欢离合、聚散无常。

(4)她为落花叹息,她把宝玉引为知己,同看《西厢记》,把人生的希望都寄托在宝玉身上。她深爱着宝玉,但又感到很难如愿。于是,她因想争取自己的位置但又多次失败而顾影自怜,暗泣于无人之处。

(5)她的内心世界似难捉摸,但也常常将其显露于外。若宝玉“得罪”了她,她便生气,泪水涟涟,甚至为他而生病。表面上这样,其实内心仍是挂念着他,借口去看他。宝玉一病,她为之而伤心,为之而哭泣。但由于封建礼教道德的约束,她不得表白,不得自已,最终在宝钗出阁之日郁郁而死,没能了却自己的心愿。

贾宝玉人物形象总结篇4

王夫人是《红楼梦》中贾宝玉的母亲,是个看起来慈眉善目的女性形象,但实际上她对于贾宝玉的婚事起着很大的操纵全,在整个故事中占据重要地位。

王夫人简介

王夫人原为京营节度使王子腾之妹,与薛姨妈是一母所生的姐妹。后来嫁入荣国府,成为贾政的妻子。她生下了《红楼梦》中的男主角贾宝玉,以及金陵十三钗中的贾元春,也就是元贵妃。

因为荣国府的特殊性,虽然长子承袭了世袭的爵位,受封一等将军。但实际上贾政才是荣国府真正的当权人,而为贾政妻子的王夫人,自然也是后院的掌权人。受到贾母信任的她,是贾府实实在在的实权派。虽然后来因为年事较高,精力不济,将管家的权利交给了自己的内侄女王熙凤,但若是遇见大事,王熙凤仍然需要向她请示。

后来贾府被抄家,主要犯人被问罪,作为荣国府的当家,王夫人的结局多半也逃不过被流放贫寒之地的结果。

首先从长相上来说,王夫人年轻时绝对也是个大美人。且看贾宝玉“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嗔视而有情”;“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转盼多情,语言常笑。天然一段风韵,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又如王熙凤的“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官绦双鱼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褃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从遗传基因来看,王夫人的长相绝不会差到哪儿去。

王夫人人物形象

王夫人是个面热心冷之人,是个所谓的“善人”。王夫人在《红楼梦》中,是个极为不讨喜的人物。读者对她大多数都是不喜的,认为她虽然眉目慈善,但本质上内心还是有上层阶级,漠视人命的地方。在将管家大权,交给自己的侄女王熙凤之后,王夫人就一心礼佛,但很少有人能真正的悟透。就比如那个当尼姑好多年的妙玉,仍然落了个不洁不净的结局。虽然研读佛经,摒弃六欲,最后却入了红尘,并且还爱上了贾宝玉。王夫人也一样如此,虽然看似一心礼佛,但是看她做的某些事情,全没有出家人的“慈悲为怀”。

丫鬟金钏与贾宝玉笑闹了几句,就惹毛了王夫人。“只见王夫人翻身起来,照金钏儿脸上就打了个嘴巴子,指着骂道:”下作小娼妇,好好的爷们,都叫你教坏了。“”而后金钏请求“这里金钏儿半边脸火热,一声不敢言语。登时众丫头听见王夫人醒了,都忙进来。王夫人便叫玉钏儿:”把你妈叫来,带出你姐姐去。“金钏儿听说,忙跪下哭道:”我再不敢了。太太要打骂,只管发落,别叫我出去就是天恩了。我跟了太太十来年,这会子撵出去,我还见人不见人呢!“”无论金钏怎么哭求,王夫人却并不理会,最终还是将金钏赶了出去。

后来金钏投井而死,死讯传到王夫人的耳朵里。王夫人的表现是这样的,“王夫人点头叹道:”你可知道一件奇事?金钏儿忽然投井死了!“宝钗见说,道:”怎么好好儿的投井?这也奇了。“王夫人道:”原是前日他把我一件东西弄坏了,我一时生气,打了他两下子,撵了下去。我只说气他几天,还叫他上来,谁知他这么气性大,就投井死了。岂不是我的罪过!“”金钏被赶时就已经表现出了,被赶出去无脸于世,王夫人不会不知晓。在金钏死之后,却假惺惺的来了这么一句,将金钏之死,与自己撇的一干二净。

另外还有晴雯之死,王夫人在晴雯“病得四五日水米不曾沾牙”的情况下,硬把她“ 从炕上拉了下来”,撵出大观园。最后导致了晴雯,在府外凄惨死去,而且是撵出去的当晚就死了的。晴雯并没有做什么可恶之事,却如此失去了年纪轻轻的生命。仅小小的绣春囊事件,她就指使抄检大观园,结果害死司棋、潘又安,逼走入画,赶走四儿,迁散芳官等十二个小戏子。在这么多事情中,实在看不出王夫人的“善”所在,所以大家才说王夫人是个面热心冷之人。更有些红学家研究认为,林黛玉之死,也很可能与王夫人有关。所以说王夫人“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乃是一个面善心不善的歹毒之人。

贾宝玉人物形象总结篇5

主人公贾宝玉是一个又奇又俗的人物。构成他性格的主要特征是叛逆。他行为偏僻而乖张,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他鄙视功名利禄,不愿走学而优则仕的仕途。他痛恨八股,辱骂读书做官的人是_禄蠹,懒于与他们接触拜会。

他不喜欢所谓的正经书,却偏爱于杂书,钟情于《牡丹亭》、《西厢记》。他还对程朱理学提出了大胆的质疑,认为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了。这充分显示出了他是封建君主制度的逆子贰臣。

他认为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在这种骇世惊俗的思想指导下,宝玉终日在内帏厮混,并钟爱和怜悯女孩子,钟爱她们的美丽、纯洁、洋溢的生气、过人的才智,怜悯她们的不幸遭遇,怜悯其将嫁与浊臭的男子,失去了她们的圣洁之美。贾宝玉道:女子出嫁前为珍珠,嫁人后便失去光芒成了死珠,再老便与污浊男子同流,成为死鱼眼了。他甚至为自己生有一个男子之身而感到无可挽救的遗憾。

在他的生命历程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无疑就是与林黛玉的相爱了。这场恋爱,一方面开始于叛逆性格,另一方面又促使了他的叛逆性格的最终形成。这是他生命史上最大最重要的叛逆行为。宝、黛不但要求婚姻自主,而且在恋爱中背离了封建社会的人生之道。他们在反叛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后导致了两人的悲剧结局。

贾宝玉人物形象总结篇6

1、晴雯

在红楼梦中给人印象最深的丫头就数晴雯了。她给人的印象是心直口快,争强好胜,面容俊丽,是一个直性子,好心肠的人。她是宝玉屋里的丫头。从红楼梦里几处对她的描写中,我们可以形象地看到这个人物的可爱之处,一次是“撕扇子做千金一笑”。另一次是袭人回家探望病母时和麝月在一天晚上闹着玩。再一次是“病补孔雀裘”。从这些描写中我们看到,晴雯性格直爽,活泼可爱,而且心地纯洁善良。但是,她的命运并不好,恰应了自古美人多迕运这句话。王夫人一句话就断了她的性命。晴雯死后,宝玉万分悲痛,并作歌以悼之。

2、紫鹃

紫鹃扶持林黛玉一场,两人似姐妹相待。为了林妹妹和宝玉之间的事,她着了多少急,想了多少法,遭了多少难,她和黛玉之情谊至深,黛玉死后,她极端悲忿,她恨宝玉无情无义,她同情林妹妹,最后,和惜春一起了却红尘,到笼翠庵修行去了。

3、袭人

袭人从小服侍宝玉,两人关系甚密切,但是袭人谨小慎微,想得很多,性格也内向,脾气好,但最后她的一切幻想都成为泡影。然而她的命运却不坏,她最后与蒋玉菡结合了。

4、鸳鸯

尽管鸳鸯在贾母身边受到很大重视,合府家人也因此而敬她三分,然而,丫头的地位也就决定了她悲惨的命运。贾赦想娶她为妾,被她坚决地回绝了,并发誓她一生一世不嫁人。她象一个幸运的小鸟一样,栖息在贾母这棵老朽的大树上,一旦这棵大树寿终正寝,这只小鸟便无从自己决定自己何去何从,因而,自杀这条路也是情理之中的,在封建社会里,下人不算人,他们掌握不了自己的命运,他们的命运总是悲惨的。

5、司棋

司棋是迎春的丫头,查检大观园之后,拿住了她与表兄暗中往来的“罪证”,使她无立足之地。然而,这也是一个极刚强,有主见的人物。被遣回家后,潘又安回来了。而司棋的母亲不同意他们的婚事,司棋一气之下,把头撞破身亡。潘又安随即也以身殒情。这样的举动使人十分惊叹。所惊的'是,做人本应如此轰轰烈烈,以情为重,有情有义,叹的是,这样的人物总是命运不强,在生活和社会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

贾宝玉人物形象总结篇7

1.贾宝玉:率性、多情、温和、善良、富有同情心,单纯,没有功利心。

2.林黛玉:敏感、细心、淡泊、真实、易伤感,绝顶聪明,悟性极强。

3.薛宝钗:外表冷漠,内心炽热。雄心勃勃

4.王熙凤:尖酸刻薄、两面三刀、心狠手辣

林黛玉,林如海与贾敏的独女。因父母先后去世,外祖母怜其孤独,接来荣国府抚养。虽然她是寄人篱下的孤儿,但她生性孤傲,天真率直,和宝玉同为封建的叛逆者,从不劝宝玉走封建的仕宦道路。她蔑视功名权贵,当贾宝玉把北静王所赠的圣上所赐的名贵念珠一串送给她时,她却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这东西!”她和宝玉有著共同理想和志趣,真心相爱,但这一爱情被贾母等人残忍地扼杀了,林黛玉泪尽而逝。

薛宝钗,金陵十二钗之一,薛姨妈的女儿,家中拥有百万之富。她容貌美丽,肌骨莹润,举止娴雅。她热衷于“仕途经济”,劝宝玉去会会做官的,谈讲谈讲仕途经济,被宝玉背地里斥之为“混帐话” 。她恪守封建妇德,而且城府颇深,能笼络人心,得到贾府上下的夸赞。她挂有一把錾有“不离不弃,芳龄永继”的金锁,薛姨妈早就放风说∶“你这金锁要拣有玉的方可配”,在贾母、王夫人等的一手操办下,贾宝玉被迫娶薛宝钗为妻。由于双方没有共同的理想与志趣,贾宝玉又无法忘怀知音林黛玉,婚后不久即出家当和尚去了。薛宝钗只好独守空闺,抱恨终身。

王熙凤,金陵十二钗之一,贾琏之妻,王夫人的内侄女。长著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她精明强干,深得贾母和王夫人的信任,成为贾府的实际大管家。她高踞在贾府几百口人的管家宝座上,口才与威势是她谄上欺下的武器,攫取权力与窃积财富是她的目的。她极尽权术机变,残忍阴毒之能事,虽然贾瑞这种纨?子弟死有余辜,但“毒设相思局”也可见其报复的残酷。 “弄权铁槛寺”为了三千两银子的贿赂,逼得张家的女儿和某守备之子双双自尽。尤二姐以及她腹中的胎儿也被王熙凤以最狡诈、最狠毒的方法害死。她公然宣称∶ “我从来不信什么阴司地狱报应的,凭什么事,我说行就行!”她极度贪婪,除了索取贿赂外,还靠著迟发公费月例放债,光这一项就翻出几百甚至上千的银子的体己利钱来。抄家时,从她屋子里就抄出五七万金和一箱借券。王熙凤的所作所为,无疑是在加速贾家的败落,最后落得个“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的下场。

李纨,字宫裁,贾珠之妻,生有儿子贾兰。她出身金陵名宦,父亲李守中曾为国子祭酒。她从小就受父亲“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教育,以认得几个字,记得前朝几个贤女便了,每日以纺织女红为要。贾珠不到二十岁就病死了。李纨就一直守寡,虽处于膏粱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 ”一般,一概不闻不问,只知道抚养亲子,闲时陪侍小姑等女红、诵读而已。她是个恪守封建礼法的贤女节妇的典型。

贾元春,贾政与王夫人之长女。自幼由贾母教养。作为长姐,她在宝玉三四岁时,就已教他读书识字,虽为姐弟,有如母子。后因贤孝才德,选入宫作女吏。不久,封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贾家为迎接她来省亲,特盖了一座省亲别墅。该别墅之豪华富丽,连元春都觉太奢华过费了!元妃虽给贾家带来了“烈火烹油,鲜花著锦之盛”,但她却被幽闭在皇家深宫内。省亲时,她说一句,哭一句,把皇宫大内说成是“终无意趣”的“不得见人的去处”。这次省亲之后,元妃再无出宫的机会,后暴病而亡。

贾迎春是贾赦与妾所生的,排行为贾府二小姐。她老实无能,懦弱怕事,有“ 二木头”的诨名。她不但作诗猜谜不如姐妹们,在处世为人上,也只知退让,任人欺侮。她的攒珠垒丝金凤首饰被下人拿去赌钱,她不追究,别人设法要替她追回,她却说∶“宁可没有了,又何必生气。” 她父亲贾赦欠了孙家五千两银子还不出,就把她嫁给孙家,实际上是拿她抵债。出嫁后不久,她就被孙绍祖虐待而死。

贾探春,贾政与妾赵姨娘所生,排行为贾府三小姐。她精明能干,有心机,能决断,连王夫人与凤姐都让她几分,有“ 玫瑰花”之诨名。她的封建等级观念特别强烈,所以对处于婢妾地位的生母赵姨娘轻蔑厌恶,冷酷无情。抄检大观园时,她为了在婢仆面前维护作主子的威严,“令丫环秉烛开门而待”,只许别人搜自己的箱柜,不许人动一下她丫头的东西。“心内没有成算的”王善保家的,不懂得这一点,对探春动手动脚的,所以当场挨了一巴掌。探春对贾府面临的大厦将倾的危局颇有感触,她想用“兴利除弊”的微小改革来挽救,但无济于事。最后贾探春远嫁他乡。

贾惜春,金陵十二钗之一,贾珍的妹妹。因父亲贾敬一味好道炼丹,别的事一概不管,而母亲又早逝,她一直在荣国府贾母身边长大。由于没有父母怜爱,养成了孤僻冷漠的性格,心冷嘴冷。抄检大观园时,她咬定牙,撵走毫无过错的丫环入画,对别人的流泪哀伤无动于衷。四大家族的没落命运,三个本家姐姐的不幸结局,使她产生了弃世的念头,后入栊翠庵为尼。

秦可卿,金陵十二钗之一,贾蓉之妻。她是营缮司郎中秦邦业从养生堂抱养的女儿,小名可儿,大名兼美。她长得袅娜纤巧,性格风流,行事又温柔和平,深得贾母等人的欢心。但公公贾珍与她关系暧昧,致使其年轻早夭。

贾巧姐,金陵十二钗之一,贾琏与王熙凤的女儿。因生在七月初七,刘姥姥给她取名为“巧姐”。巧姐从小生活优裕,是豪门千金。但在贾府败落、王熙凤死后,舅舅王仁和贾环要把她卖与藩王作使女,在紧急关头,幸亏刘姥姥帮忙,把她乔装打扮带出大观园。后嫁给一个姓周的地主。

史湘云,金陵十二钗之一,是贾母的侄孙女。虽为豪门千金,但她从小父母双亡,由叔父史鼎抚养,而婶婶对她并不好。在叔叔家,她一点儿也作不得主,且不时要做针线活至三更。她的身世与林黛玉有些相似,但她没有林黛玉的叛逆精神,且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薛宝钗的影响。她心直口快,开朗豪爽,爱淘气,甚至敢于喝醉酒后在园子里的大青石上睡大觉。她和宝玉也算是好朋友,在一起时,有时亲热,有时也会恼火,但她襟怀坦荡,从未把儿女私情略萦心上。后嫁与卫若兰,婚后不久,丈夫即得暴病,后成痨症而亡,史湘云立志守寡终身。

妙玉,苏州人氏。她祖上是读书仕宦人家。因自幼多病,买了许多替身〈旧时迷信认为命中有灾难的人应该舍身出家做僧、道,有钱人家买穷人家子女代替出家,叫替身〉,皆不中用。只得入了空门,身体才好,故一直带发修行。父母已亡,身边带两个老嬷嬷,一个小丫头服侍。她极通文墨,极熟经典,模样又极好。十七岁时随师父到长安都修行,师父圆寂后,被贾家请入栊翠庵带发修行,但她“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刘姥姥喝过的茶杯,她嫌脏,不要了,而给宝玉喝的茶杯却是自己日常用的绿玉斗。宝玉生日,她特地派人送去“槛外人妙玉恭肃遥叩芳辰 ”的字帖。后贾府败落,她被强人用迷香闷倒_,劫持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