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总结报告>小说总结要素(优选9篇)

小说总结要素(优选9篇)

时间:2024-03-07 13:02:43 总结报告

小说总结要素 第1篇

1.小说的六要素是:时间、地点、人物、事情起因、经过、结果。

2.小说的简介: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3.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

4.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有的包括序幕、尾声。

5.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6.小说按照篇幅及容量可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和微型小说。

7.按照表现的内容可分为神话、科幻、公案、传奇、武侠、言情、同人、官宦等。

8.按照体制可分为章回体小说、日记体小说、书信体小说、自传体小说。

9.按照语言形式可分为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

小说总结要素 第2篇

1.古典小说的场景:细致、确切

树林里边逐渐暗起来;晚霞鲜红色的亮光,慢慢掠过树根和树干,越升越高,从低低的、几乎还

光秃秃的树丫移到静止不动的、像酣睡着的树梢…瞧,树梢上边已昏暗起来,绯红的天空正在转蓝树林里的气味正在浓烈起来,微微地散发着暖烘烘的湿气;吹起的风在您身边停息。鸟儿正在睡。根据不同种类,最先安静下来的是鹴鸟①,过一会儿是鸲鸟②,去——不是所有的鸟都一下子在睡。在它们之后是鹦鸟③。树林里越来越黑。树木融汇成黑压压的一大片;蓝空里好像怯怯地闪现着第一批星星。所有的鸟儿都正在睡去。只有赤尾鸫鸟和小啄木鸟还在无精打采地发出口哨似的叫声……现在,连它们也静下来了。

屠格涅夫《猎人手记》)

古典小说家在风景描写方面体现出了一种素描心态。他们认为,环境与人有着牢不可破的关系,这是小说“真实”性的必要条件。如今,当我们阅读这些作品时,还能感受到几百年前的外国风情。现实主义对场景的描写充满了物质感,追求细节的真实、具体。因而,现实主义作家之间常常互相挑别,指出壁虎不可能生活在粪坑中、壁炉的摆放方向不对、百灵鸟是生活在草原上而不是森林里…

2.现代小说的场景:模糊、虚幻

在现代主义小说里,带有时代特征的风俗和生活的场景已经基本消失。置身于现代主义小说所塑造的世界里,总是很难断定故事是发生在什么年代、什么地点。模糊了时间和地点的现代主义小说提供的场景是虚幻的,不再是客观世界的忠实反映或模仿。现代主义似乎也厌倦了风景,省略了风景。如果一定要写,风景也是为主题而特设的工具和附庸。现代主义的小说带有强烈的文明批判意识,追求思想深度,热衷于抽象、符号化,以虚构、寓言的形式揭示人类存在的本质。因而,场面越来越倾向于虚幻,风景逐渐退隐,与社会现实生活的距离也越来越远。

小说总结要素 第3篇

现代小说:激情过后

我多高兴啊,我终于走了!好朋友,人心真不知是个什么东西!我离开了你,离开了自己相爱相

亲、朝夕不舍的人,竟然会感到高兴!我知道你会原谅我。命运偏偏让我结识了另外几个人,不正是为了来扰乱我这颗心吗?

20世纪以后,现代主义小说渐渐远离了温情的关照,甚至把情感降低到了“零度”。它们出于反思和批判西方现代工业化社会对人的“异化”的目的,崇尚零度写作,不再将感情作为小说的题材

小说总结要素 第4篇

1.故事与情节

作为小说叙事结构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情节”是文学作品中的事件、主要故事的策划或设计。它是按照因果关系联系起来的一系列事件的逐步展开

何为故事?被讲述的事情,凡有情节、有头有尾的皆称故事

情节对讲故事的小说意义重大,是成就小说最重要的环节之一。精彩的故事源于精彩的情节。情节是故事的核心,它在整体上决定了故事的走向和发展。

《清兵卫与葫芦》中,前面的情节颇为平淡,精彩却在最后浮出水面。清兵卫的葫芦,古董店居然开价5块,校役居然还卖了个50块钱的好价,而卖给当地的富家价钱是600块。于是我们立刻明白了先前清兵卫的不被人理解的那份执著。当老师和父母以粗暴的方式扼杀了孩子的爱好时,恰恰扼杀了个孩子不可限量的潜力。而更可悲的,是他们永远不知道这悲剧的真相,还满以为自己为孩子做了件大好事呢。正是这结局的陡转,仿佛在山路上的猛一转弯,又仿佛是一阵风吹散了一片雾,让我们忽然发现本以为熟悉的世界原来还有另一种面目存在。情节的跌宕,令小说陡增回味。

2.情节的生发

含有前因后果的情节本身就具有黏附能力,它是可以生发的,像核爆炸,把整个小说牢牢地聚拢在它巨大的张力之中。

《在桥边》中,“我”对姑娘的暗恋与对记数工作的职业要求有着密切的联系;《清兵卫与葫芦》中,清兵卫的爱好与父母、老师的不理解也有着根本的冲突,这些情节就成为构成小说张力的主要因素。

3.情节与细节

事实上,读过一部小说,给我们留下印象最深刻的往往不是情节如何曲折怪异,而是富有表现力)答的动人的细节。

细节和情节有着天然的亲缘关系,它其实也是情节—细小的情节,或者说是情节的一个小部分。它从属于情节,为情节服务。在整个小说的情节里,这个细节只是情节的很小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细小”的。它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对情节、人物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与有一定长度的情节相比,短小的细节显然更具体,也更有针对性,它是对情节的一点一点的补充与落实。如果把情节比做骨架,那么细节就是血肉。志贺直哉在写清兵卫对葫芦的喜爱时,选取了几个具有典型意义的细节:将“从一个摊户伸出一个老头子的秃脑袋”错看成葫芦;每次上街时,看到店家的葫芦“总是呆呆地站在门前望”;才12岁,放学回来“也不跟别的孩子一起玩,常常一个人上街上去看葫芦”;“一到晚上,就坐在起居室里收拾葫芦”,收拾好了才去睡觉;早上看葫芦,“永远不倦地看着”然后才上学校去。正是这些具体的细节,才使得整个情节丰满、充实起来,小说也显得活了起来。

小说总结要素 第5篇

1.小说与“当下”的关系

小说是否应该表现“当下问题”呢?回答这个问题的前提是:这个所谓的“当下问题”究竞是什么样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仅仅是一些具有时间性的具体问题,那么就不宜作为小说的主题。一个作家关注“当下”,这是xxx义的。但一个伟大的作家是决不会仅仅停留在再现“当下”上的。历史上,从新闻题材出发的名著不少,《红与黑》《基督山伯爵》《包法利夫人》等,都是取材于当时的新闻事件,但我们只要仔细品味,就会发现使它们具有永恒的魅力,恰恰不是因为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谈资而是故事之外对我们精神的震撼,这些小说主题中的精神高度使小说不会随事过境迁面磨灭,它们水恒地存在于人类的心灵之中,雨果当年写的反对拿破仑三世的(一个罪行的始末》与政治讽刺诗《惩集》,除了一些专门研究者,恐怕不会有人对它们感兴趣了。然而,他的《悲惨世界》《海上劳工》《九三年》却因对人类命运的深刻思索而拥有超越时代的永恒魅力

2.永恒主题

小说主题深浅与所写到的题材的轻重,没有必然的联系。英国女作家xxx斯汀的《傲慢与偏见》《理智与情感》尽管写的都是日常生活、内心情感,却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即使过去了两个世纪,今天我们读来依然不会有隔膜

3.主题的千锤百炼

生活真实:猎枪《奢修品)一得到一失去(由于自己)一得到(募捐)——病好了

小说虚构:外套(日用品)得到一失去(由于道劫)一未得到(警察不管)——死了

他把本为奢侈品的猎枪改为日常用品的外套,把失去的过程改为遭到抢劫,从而加大了故事的悲剧性。这样一来,主题的思想意义就深刻多了。

小说总结要素 第6篇

1.结构的构成

结构可以依赖情节的力量而构成,也可以通过情绪的勾连、材料的组织等来构成。

前一种情况,就是在情节上设置危机。

《牲畜林》就是一直围绕着危机运转,德国鬼子进村了,农民们都赶着牲畜走进山林里,xxx为在树林深处砍柴,对村子里的事情毫不知晓,这就出现了第一个危机:他在世上的唯一财产、奶牛“花大姐”还在家里呢!是冒险回村把“花大姐”救出来,还是安全地躲在树林里?小说在“一波xxx、一波又起”的节奏中获得了结构的力量。

2.层层推进

古典小说常采用层层推进的结构。这种小说线路较为清晰,并且有规律性的频率。即使是在规模较大的小说中,存在主线与复线,或者几条平行的线索,小说家也可以让节奏感一直有条不素地保持到结尾

3.生活的横断面

短篇小说则常常从事件的一点切入,从“生活的横断面”观看世界人生。《半张纸》就是截取了个生活故事的最后一个瞬间:女主人公因难产而去世了,母亲和孩子都埋葬了,在男主人公准备搬出原来的住所的最后时刻,时间因为一张电话机旁涂满字迹的小纸头而略微停止,往事纷纷闪回。故事时间不过两三分钟,然而已经把整个故事涵纳于内

4.按照心理时序而展开

以人物的心灵乃至小说叙述者的心灵作为中心的结构,是西方现代小说所常使用的结构。在这样的结构中,小说家不可能再像在构思故事或构思人物那样,在脑海中或在纸上画出一条明晰的线索了。因为心灵的特点是一派纷乱。意识、潜意识,各种念头、各种情绪,争先恐后地涌出。

意识流小说以心理时间作为小说叙述的主要时序。客观时间就是自然时间,只是故事叙事的一个立足点。《半张纸》其实也有一点意识流的味道,它的客观时间是瞥见一张记录电话的纸片的前后几分钟,而实际上通过人物的意识流活动,把两年甚至更长的生活都概括进去。而像《尤利西斯》《追忆逝水年华》这样的巨著则更典型,以声音,芳香,味觉为契机,记忆在不同时段来回跳跃。

1.感动文章

“感动”常常是衡量小说的重要标准之一。有一类小说,既不是以阐明思想为目的的,也不是以讲述故事为乐趣的,它们所追求的,是以情动人。从情节设计到人物命运的安排,从人物纠葛到环境布置,所有的一切都围绕着“感动”做文章。在芥川龙之介的《橘子》里,让我们难忘的,是当姐姐把怀中的几个橘子投向铁道边等待的弟弟们的那一瞬间。灰暗的色调里,几个鲜亮的橘子,使一切明媚起来。这看似普通的橘子,凝结着深厚的姐弟之情。家境的困窘、世道的凄凉、现世的悲悯都在姐姐抛洒橘子的一瞬间散发开来。蓄积许久而爆发的情感,在那一刻引起了我们的共鸣。

2.感情的投入

感情的需求与感情的丰富,是一个作家的创作得以进行与维系的根本保证。他们能领悟到平凡事件中的微妙之处,也能领略人生中细微的感情变化。普鲁斯特一生几乎都在家中的病床上度过,生活天地非常狭小,却写出了洋洋七卷本的人类历史上罕见的长篇《追忆似水年华》。倘若没有丰富的情感和敏锐的感受去观察和体会生活,就不可能找到这么多写作题材,更不可能拥有如xxx扎实的细节。一个感情细腻的人,可以把世界变得精彩起来。

作家在写作时也需要凭借情感的力量。xxx克在写作时,常常处于一种亢奋的状态,他时而大笑,时而悲哭,还时常与作品中的人物对话,有时还和作品中的人物大吵大闹。他说:“我所以写作,是因为写作的这条激流般的力量流过了我,将我挟带以去,我没有办法不写……那书是它自己写出来的。”①

3.感情的记录

演奏序曲的时候灯光熄灭了,我看不见你的脸,只感到你的呼吸就在我的身边,就跟那天夜里一样的近,你的手支在我们这个包厢的铺着天鹅绒的栏杆上,你那秀气的、纤细的手。我不由得产生一阵阵强烈的欲望,想俯下身去谦卑地亲吻一下这只陌生的、我如此心爱的手,我从前曾经受到过这只手的温柔的拥抱啊。耳边乐声靡靡,撩人心弦,我的那种欲望变得越来越炽烈,我不得不使劲挣扎,拼命挺起身子,因为有股力量如此强烈地把我的嘴唇吸引到你那亲爱的手上去。(茨威格《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斯·茨威格小说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纪琨译)

小说总结要素 第7篇

举个例子,如果想要写年代类的小说,对于大环境的描写是少不了的,因为你要通过这种大量的时代背景来让读者身临其境,更加有代入感。

比如路遥的名作《平凡的世界》中,他通过对于陕北贫瘠的黄土高原的生动描写,让读者对于那个时代的大环境有了充分认知,对于小说的认知才会更深刻,同时这种对于艰难时代的描写也让主人公的坚毅性格有着更加鲜明的体现。

如果想要写悬疑类小说,那么细节描写就一定要到位才行。

悬疑类小说是非常依赖细节的,这样在情节中的推理、结局等问题才会更加有说服力。写悬疑小说切记仔细思考,缕清细节,同时这类小说对于人物的性格、特征等描写也要做到精细。

再拿几个常见的小说结构来说说吧。

小说总结要素 第8篇

当人们讨论不同的故事结构时,他们往往是在谈论用于分析故事的不同框架。但当我们进行归纳,所有的故事都有这些共同的要素:

这些都是大多数故事的常见“节拍”,在几乎任何类型的故事中都能找到它们。

且不要说激烈的惊悚小说或战争小说,即使是像田园爱情这样看似温和的故事,在主人公不慎坠入爱河时,也会有不断上升的动作,在爱侣看似永远不会在一起的时候(在爱情成全两人之前),也会有一个全然挫败、充满误解的时刻。没有这些步骤,就没有冲突,因此也就没有故事——只是一连串的事件,没人愿意看这样的故事。没有冲突的事件只是一堆汉字堆在一起,就像汉语教材中的阅读题。

小说总结要素 第9篇

1.小说家为什么要“说谎”

线是由无数的点组成的;无数的线组成了面;无数的面形成体积;庞大的体积则包括无数体积…不,这些几何学概念绝对不是开始我的故事的最好方式。如今人们讲虚构的故事总是声明它千真万确;不过我的故事一点儿不假。

xxx斯在《沙之书》的开头,显得煞有介事。只要继续读下去,我们很快就会发现xxx斯在说谎”,因为他在小说中提到的那本“沙之书”,在现实生活里是压根儿不存在的。以假乱真,真真假假,xxx斯在小说中如此“装神弄鬼”

许多小说家本人在谈到小说的虚构性质时,都使用了“说谎”这个词。“艺术家是个说谎的该死的家伙,但是他的艺术,如果确是艺术,会把那个时代的真相告诉你……语言艺术有一点奇怪:它百般支吾,闪烁其词,我的意思是说,它拼命撒谎。”①

这里所说的“说谎”不是道德意义上的,是指艺术的编织与编造——编织、编造已有的世界,还编织、编造一个不存在的世界

2.信不信由你

天早晨,xxxxxx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仰卧着,那坚硬得像铁甲一般的背贴着床,他稍稍抬了抬头,便看见自己那穹顶似的棕色肚子分成了好多块弧形的硬片,被子几乎盖不住肚子尖,都快滑下来了。比起错大的身躯来,他那许多只腿真是细得可怜,都在他眼前无可奈何地舞动着。

毋庸置疑,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谁都没有看见有人变成了甲虫,卡夫卡显然也是在“说谎”。然而,不论是xxx斯的那本“沙之书”,还是卡夫卡变成了甲虫的主人公,只要我们将小说读下去,我们便会发现,到头来我们已经不再关心那些究竟是不是真实的,xxx斯和卡夫卡到底有没有说谎,真正让我们牵挂的是那本“沙之书”的神秘,是xxxxxx萨姆沙的不幸命运。两位小说家的“谎言”最终还是打动、说服了我们,引起了我们对周遭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人和事的重新审视和思考。xxx斯不是在提醒我们注意这样一个事实吗?一个有限的人在面对一个无限的东西时,该是多么地无所适从啊。而卡夫卡则是在告诉我们,一个被社会及家庭所忽视的卑微小人物,竟可以沦落到如此地步,冷漠的力量实在不可低估

3.小说:一种想象的艺术

xxx斯曾经透露,是卡夫卡使他对成为一名作家有了信心和兴趣。他说:“当我十七岁第一次读到《变形记》的时候,我发现自己会成为一个作家。我看到主人公xxxxxx萨姆沙一天早晨醒来时变成了一个偌大的甲虫,于是想到:'我以前不知道可以这样写。如果能这样的话,我还是喜欢写作的。”

归根结底,小说是一种想象的艺术,它经由想象所呈示出的那个世界是一个相对独立于现实的虚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同样隐含着一种真实,这是一种更为深刻的真实,它并不与现实里的客观事物一一对应。小说之所以能成为小说,就在于它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而这种劳动正是通过虚构来完成的。

事实与真实的区别

1.事实并不等于真实

事实与真实的含义有很大的不同。事实是针对客观而言的,真实则是就主观而言的。如果把事实比做一些原料的话,那么真实便是对于这些原料的加工制作,它包含了一个组织、升华的再创造过程。

“事实并不等于真实”这句话也可反过来表述:真实并不意味着就一定是事实。《沙之书》证明了这个道理。我们在作家逼真的描述中完全忘记了这个基本故事是“虚假”的,而是为那本神秘莫测的书千回百折,一心想探个究竟。这也许就是艺术的神秘之处。

2.心灵的真实才是最重要的真实

不错,生活是我们所看见的现实,但也是我们尚未看见却可能即将经历的现实。然而由于传统小说家过于拘泥于眼前的现实,结果在塑造人物之时,常常喜欢像法国现代小说家娜塔丽·萨洛特所说的那样:“他什么都不缺少,从短裤上的银扣一直到鼻尖上现出微血管的肉瘤。

到了现代小说家们那里,如卡夫卡《城堡》中的主人公,却连个正规的姓名都没有,一个英文字母K就代表了他的全部。我们不知道他长得什么模样,年龄有多大,个儿有多高,身材匀称不匀称,皮肤是黑还是白;我们也不知道他是什么脾气,都有些什么爱好。但是读完《城堡》之后,我们谁也不会说这个K没有给我们留下什么印象,他的外貌与出身的模糊,只是给我们每个人想象和理解这个人物提供了更加自由的空间罢了。对于K的真实性,我们毫不怀疑,因为他的遭遇告诉了我们,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K。传统小说家竭力把人物刻画得像一个现实生活中的真人,卡夫卡则漫不经心地将K打发成了一个无足轻重的符号。然而,有谁又能说传统小说家笔下的人物就一定会比K更真实呢?

3.呈现事实不是小说的目的

任何一个小说家想要表达的其实都是自己的一种倾向,而不单纯是一种他所目睹到的事实。设想一下,如果一个小说家在创作一部反映大学校园生活的作品时,他仅仅告诉了我们这座大学校园里有多少个教授、多少个学生、多少个食堂或多少个实验室等等这些客观的事实,那你又能从中明白这位小说家到底是想告诉我们些什么吗?我们之所以愿意阅读这部小说,当然主要不是为了读到这些所谓的事实。一部小说倘若仅仅只满足于向我们奉献一些事实,那它根本就没有完成小说理应承担的职责。

小说首先应该拥有小说的趣味,这样我们才会有阅读小说的充分理由。真正的小说是一种创造,是以想象和虚构为翼的自由飞翔。它来自于现实大地,却又高蹈于云霄之上。

(图片系阴山所加,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