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总结报告>年级上册全部知识点总结(合集3篇)

年级上册全部知识点总结(合集3篇)

时间:2024-04-11 08:59:39 总结报告

年级上册全部知识点总结 第1篇

1.有理数:凡是能写成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

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注意: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不一定是负数,+a也不一定是正数。2.数轴:

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3.相反数:(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2)相反数的和为0a+b=0a、b互为相反数。4.绝对值:(1)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注意: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2)绝对值可表示为:或;绝对值的问题经常分类讨论;5.有理数比大小:

(1)正数的绝对值越大,这个数越大;

(2)正数永远比0大,负数永远比0小;

(3)正数大于一切负数;

(4)两个负数比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5)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6)大数-小数>0,小数-大数<06.互为倒数:

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注意:0没有倒数;若a≠0,那么的倒数是;若ab=1a、b互为倒数;

若ab=-1a、b互为负倒数.

7.有理数加法法则:(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3)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8.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1)加法的交换律:a+b=b+a;

(2)加法的结合律:(a+b)+c=a+(b+c)9.有理数减法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b)10.有理数乘法法则:(1)两数相乘,同号为正,异号为负,并把绝对值相乘;(2)任何数同零相乘都得零;(3)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式为零,积为零;各个因式都不为零,积的符号由负因式的个数决定。11.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1)乘法的交换律:ab=ba;

(2)乘法的结合律:(ab)c=a(bc);

(3)乘法的分配律:a(b+c)=ab+ac12.有理数除法法则:

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注意:零不能做除数13.有理数乘方的法则:(1)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2)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

注意:当n为正奇数时:(-a)n=-an或(a-b)n=-(b-a)n,当n为正偶数时:(-a)n=an或(a-b)n=(b-a)n14.乘方的定义:(1)求相同因式积的运算,叫做乘方;(2)乘方中,相同的因式叫做底数,相同因式的个数叫做指数,乘方的结果叫做幂;15.科学记数法:

把一个大于10的数记成a×10n的形式,其中a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这种记数法叫科学记数法。16.近似数的精确位:

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那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的精确到那一位。17.有效数字:

从左边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起,到精确的位数止,所有数字,都叫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18.混合运算法则:

先乘方,后乘除,最后加减。本章内容要求学生正确认识有理数的概念,在实际生活和学习数轴的基础上,理解正负数、相反数、绝对值的意义所在。重点利用有理数的运算法则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数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生活实际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与概括的能力,使学生建立正确的数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讲授本章内容时,应该多创设情境,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

年级上册全部知识点总结 第2篇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地球与地图

一、地球的形状、大小

1、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1)站在海边,遥望远处驶来的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且送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

(2)站得高,看得远(登高望远)。

(3)发生月偏食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月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给地球照镜子,使我们看见了地球的球体形状。

(4)北极星的高度因纬度而异;

(5)麦哲伦环球航行;

(6)卫星照片

2、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亿平方千米。

3、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1)比较经线和纬线的特点:

年级上册全部知识点总结 第3篇

乘法是指一个数或量,增加了多少倍。例如4乘5,就是4增加了5倍率,也可以说成5个4连加。

17.乘法算式中各数的名称

“×”是乘号,乘号前面和后面的数叫做因数,“=”是等于号,等于号后面的数叫做积。

10(因数) ×(乘号) 200(因数) =(等于号) 2000(积)

18.平行

在平面上两条直线、空间的两个平面或空间的一条直线与一平面之间没有任何公共点时,称它们平行。如图直线AB平行于直线CD,记作AB∥CD。平行线永不相交。

19.互相垂直

垂直两条直线、两个平面相交,或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相交,如果交角成直角,叫做互相垂直。

20.平行四边形

在同一平面内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21.梯形

梯形是指一组对边平行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平行的两边叫做梯形的底边,其中长边叫下底,短边叫上底;也可以单纯的认为上面的一条叫上底,下面一条叫下底。不平行的两边叫腰;夹在两底之间的垂线段叫梯形的高。

22.除法

除法法则:除数是几位,先看被除数的前几位,前几位不够除,多看一位,除到哪位,商就写在哪位上面,不够商一,0占位。

余数要比除数小,如果商是小数,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数是小数,xxx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再计算。

小学生需掌握的应用题21种类型全总结(附例题、解题思路) 2023-08-17

小升初暑假衔接:数学必考应用题之【行程问题】含解析 2023-08-16

小学数学小数与分数知识点详解,真是太详细了! 2023-08-15

数学干货/ 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