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总结报告>政治高二知识点总结(热门10篇)

政治高二知识点总结(热门10篇)

时间:2024-05-07 12:12:16 总结报告

政治高二知识点总结 第1篇

政治高考知识点总结

一、经济学:

★(1)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

(2)商品的价值量:商品的价值量是商品价值的大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3)价值规律的作用: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生产部门的分配(调节作用、棒子作用);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刺激作用、鞭子作用);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淘汰作用、分化作用)。最终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4)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从根本说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具体地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基

政治高二知识点总结 第2篇

1、自然界客观性原理

【原理内容】: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在人类产生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也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⑴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⑵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原理内容】: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因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3、物质和运动相互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物质和运动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3)离开物质谈运动或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

(1)我们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2)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和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错误观点。

4、运动和静止相互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l)区别:二者含义不同;二者性质不同: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永恒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暂时的。(2)联系: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l)要求我们既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还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2)既要反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又要反对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5、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1)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人们既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改变或消灭规律,但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2)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1)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2)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政治高二知识点总结 第3篇

1、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文化对人有哪些影响?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3、文化对人的影响特点(重点)

(1)潜移默化的影响:

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能够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愉悦、情操上的陶冶,提高人的审美水平、道德素养。这些文化影响既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发生,又是人们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的结果。因此,要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

(2)深远持久的影响:

文化对人的交往方式、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4、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重点)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5、优秀文化塑造人生(重点)

(1)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2)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优秀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而由此产生的精神力量,往往历久不衰,激励人们不断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

(3)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符方面得到全面提高。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物质生活需要逐步得到满足,优秀文化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作日益突出。

6、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过程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

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发展也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过程。

政治高二知识点总结 第4篇

1.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

2.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改造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

3.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改造客观世界)

4.任何真理都是客观与主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主观与客观)

5.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无条件的。(有条件的)

6.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具体科学指导哲学。(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_指导)

7.世界是物质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实践的观点)

8、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物质的(实践的)

9、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此观点是正确的)

10.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11.意识的形式和内容都是客观的。(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12.所有正确的意识都是相同的;正确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错误的意识、神话、传说是人创造出来的。(认识角度、知识构成等差异决定形成的正确意识不尽相同;)

13.联系是客观的,人们无法改变。

(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创造条件建立新的联系)

14.联系是普遍的,因此,世界上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相互联系。(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存在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15.量变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总和。

(量变必须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16.任何事物都存在两个方面,即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17.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就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共性和个性)

18.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决定的。(主要方面)

19.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最根本分歧,就在于是否承认事物的发展。(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20.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来实现的。

(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来实现的)

政治高二知识点总结 第5篇

1、 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原理:

(1)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

(2)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也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

方法论: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的处理人和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2、 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原理:

(1)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

(2)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客观的;

(3)支配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

物质:马克思主义哲学把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且能够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叫做物质(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并指明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补充: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1、原理:

(1)它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的首要条件;

(2)它是形成各种社会关系的基础,是人们进行各种社会活动的基础;

(3)它决定着整个社会的状况和发展变化;

2、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部分组成。生产力的发展是客观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集中体现了社会的物质性。

政治高二知识点总结 第6篇

1、原理:(1)自然界是发展变化的;

(2)人类社会是发展变化的;

(3)人的认识是发展变化的。

2、方法论:

(1)把事物如实的看成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

(2)要明确事物处于怎样的阶段和地位;

(3)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

事物的成长。

3、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指符合客观规律,具有远大的发展前途和强大的生命力。)

政治高二知识点总结 第7篇

政治知识点总结

第1课:珍惜新起点

1、怎样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1)我们首先要从心理上认可和接受。要及时分析原因,调整心态,并采取适当措施加以调节,使自己尽快适应新环境。(2)目标是方向,也是动力。确立新的目标,是我们在新环境中成长的需要。(3)加强自我管理,克服依赖心理。自我管理要求:学习上做到自主,改进学习的方式方法,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生活上做到自理、自立,行为上严格要求自己。

2、如何与新同学交往,建立新友谊?

(1)主动向同学介绍自己,让同学了

政治高二知识点总结 第8篇

一、解析重点——正确区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1.二者作为矛盾特殊性的两种情形,虽然都是讲矛盾的不平衡问题,但有严格的区别。

(1)两者外延不同。主要矛盾是就复杂事物中所包含的“诸多矛盾”相互比较而言,而矛盾的主要方面则是就“同一矛盾”的双方相互比较而言的。主要矛盾一般只有一个,而次要矛盾则可以有多个;矛盾的主要方面只有一方,次要方面也只有一方。

(2)两者内涵不同。主次矛盾讲的是复杂事物包括许多“矛盾体”,每一矛盾体可以称为“一个”或“一种”矛盾;而矛盾的主次方面讲的则是“矛盾侧面”。正因为主次矛盾都是“矛盾体”,其内容都包含着矛盾的双方,因此,主次矛盾又都有各自的主次方面。

(3)两者的作用不同。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发展进程,其原因是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作用;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其原因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力量上超过矛盾的次要方面,在地位上支配矛盾的次要方面。

(4)识别的方法不同。主次矛盾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办事情既要善于抓重点、抓关键,又要学会统筹兼顾。一般材料中有“中心”、“关键”、“重点”等字眼或意思都是讲要抓主要矛盾或要求用主次矛盾的关系原理来分析。例如,“牵牛要牵牛鼻子”,“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矛盾的主次方面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看问题要全面,抓住事物的本质和主流。一般材料中有“抓本质”、“抓主流”、“认形势”、“识大局”、“辨方向”等字眼或意思都是讲要抓矛盾的主要方面或要求用矛盾主次方面的关系原理来分析。例如,我国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评价一个人的功过是非,形势的好与坏。

(5)两者的对立面不同。主要矛盾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与许多次要矛盾相对立而存在,以各种次要矛盾为自己的对立面;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相比较而存在,以矛盾的次要方面为自己的对立面。

2.二者的联系。

(1)它们都是属于矛盾特殊性的两种情形,都在自己的矛盾体系中居于支配地位,都规定着事物的特殊性及其发展过程。

(2)分析主要矛盾,抓重点,主要是看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因为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的。

(3)二者在实践中都有共同的要求,即都要求人们在认识事物解决特殊矛盾时,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反对和克服一点论、均衡论。

(4)二者都是和各自对立面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并依据一定条件互相转化。

二、破析难点——正确理解两点论与重点论

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既是重要的原理,又是重要的方法论。对此,应掌握以下几点。

(1)关于主次矛盾的关系,要全面理解主次矛盾在复杂事物中的不同作用,对它们既不能等量齐观,搞均衡论,又不能因抓重点而忽视次要矛盾,搞“单打一”、一点论。

(2)关于矛盾主次方面的关系,要注意二者对事物性质的不同影响,不能忽视矛盾次要xxx事物性质和发展的作用,不能认为事物的性质只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3)关于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这既是主次矛盾关系的要求,也是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的要求,它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住重点和主流,反对一点论和均衡论。

三、辨析近点——关于重点论与抓重点

重点论是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关系原理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抓重点则是在认识复杂事物发展过程时,要全力抓住主要矛盾,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以带动其他次要矛盾的解决,它是主次矛盾原理的要求。

政治高二知识点总结 第9篇

1、观点:(1)唯物:承认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应。

(2)唯心: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2、根本分歧: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3、唯物主义的发展过程: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4、唯心主义的派别:客观唯物主义;主观唯物主义。

5、方法论: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坚持从实际出发反对主观主义。

(1)坚持无神论,反对有神论;

(2)要把想问题、办事情的立足点切实放在中国国情上;

(3)客观的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办事情要有客观精神;

(4)正确估量和对待自己。

政治高二知识点总结 第10篇

我们的民族精神

1、中华民族精神永不泯灭是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不衰的原因。它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2、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熔炼于辉煌的古代中华文化之中,也玉成于近代中国人民救亡图强、前仆后继的奋勇抗争之中,更彰显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之中。

3、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①团结统一: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精神在祖国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都迸发出强大的力量,使任何征服或分裂中华民族的企图都不能得逞。

②爱好和平: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③勤劳勇敢:勤劳勇敢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格,正是这种勤劳勇敢精神,奠定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中国_人在自己长期的奋斗历程中,将勤劳勇敢精神发扬光大,使艰苦奋斗成为中国_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④自强不息:自强不息精神逐渐积淀为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成为鞭策中华儿女不断开拓进取的永恒的精神力量。

4、高扬爱国主义的旗帜: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地位)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作用)

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要表现在具体的行动上。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在当代,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怎么做)

5、中国_对发展和丰富中华民族精神中的贡献:(主要体现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

①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_人革命精神,就已成为现代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具有深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突出表现: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

②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特别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_继续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不断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时代内容,把中华民族精神提升到了一个新水平。(突出表现:xxx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抗洪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

6、为什么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重要性+必要性+意义)

①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重要性):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②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

(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要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必须高举民族精神火炬,把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A.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民族精神是民族综合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

B.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尺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