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古诗文>陶侃留客文言文翻译(热门7篇)

陶侃留客文言文翻译(热门7篇)

时间:2023-11-17 10:16:39 古诗文

陶侃留客文言文翻译 第1篇

这个故事体现了陶侃爱民如子,珍惜粮食,珍惜劳动成果,正直、重视农耕,爱护农业生产,保护农民利益的特点。

扩展:

陶侃原籍鄱阳郡,后迁居庐江郡寻阳(今黄梅)。陶侃先世并无显赫的记载,他年轻时又当过寻阳的鱼梁吏,说明他出身寒门。其父陶丹,在三国孙吴时曾任扬武将军,地位不高。陶侃年幼而孤贫,最初任县中小吏。

一次,鄱阳郡孝廉范逵途经陶侃家。时值冰雪积日,仓促间陶侃无以待客。他母亲于是剪下自己的长发卖给别人做假发,换得酒菜,客人畅饮极欢,连仆从也受到未曾想到的招待。范逵告别时,陶侃相送百余里。范逵问:“卿想到郡中去任职吗?”陶侃回答:“想去,可苦于无人引荐。”范逵拜见庐江太守张夔,极力赞美陶侃。张夔召陶侃为督邮,领枞阳县令。在任上以有才能而著名,又迁任主簿。值州部的从事到郡中,想找点岔子处罚他,陶侃关上门严格约束部下,对从事说:“若我们有错误,自当按宪令处治,不应这样相逼,若不按礼**事,我也能对待。”从事只好离去。张夔之妻生病,需要到几百里之外去接医生,当时大雪天寒,主簿等僚属们都感到为难,独陶侃说:“侍君侍父是为臣为子之义,郡守夫人,就同我们的母亲一样,哪有父母有病而***尽心的。”于是主动要求前往。大家都佩服他的礼义。长沙太守万嗣来到庐江,见到陶侃,诚心敬悦,对他说:“你最终一定会有名的。”让自己的儿子与陶侃结为好友才离去。

张夔后来举荐陶侃为孝廉,陶侃到洛阳后,几次拜谒名扬天下的重臣张华。张华开始认为他是来自偏远之地的人,不大理睬他。但陶侃每次去,都神色安然。张华后来与他交谈,大为惊异。陶侃得以除任郎中。伏波将军孙秀是**的孙吴宗室,名望不高,北方士族都耻于任他的掾属,孙秀因为陶侃出身寒族,于是召他为舍人。当时豫章国郎中令杨晫,是陶侃的同乡,被乡中**一致称扬。陶侃拜见他,他评价说:“《易经》上说:‘坚固贞正,足以干事。’陶士行就是这样的人。”杨晫和陶侃一同乘车去拜见江南名士中书郎顾荣,顾荣也很看重他。吏部郎温雅对杨晫说:“你怎么和小人同乘一辆车呢?”杨晫说:“他可不是普通的人。”当时的清谈**乐广要会见南方的名士,武库令黄庆推荐了陶侃。遭到了一些人的非议,黄庆说:“这人终会前途远大,有什么可疑的。”黄庆后来任吏部令史,就推举陶侃为武冈县令。陶侃到任后,与太守吕岳不和,于是弃官回家。后来又当过郡里的小中正。

——陶侃母氏文言文翻译

陶侃母氏文言文翻译

陶侃留客文言文翻译 第2篇

公元328年(咸和三年),苏峻之乱爆发,陶侃的儿子陶瞻也被叛军杀害。次年,苏峻之乱*定,陶侃回师江陵。三月初十,陶侃因功升任侍中、太尉,加授都督交州、广州、宁州等七州军事,加羽葆鼓吹,封爵长沙郡公,食邑三千户,又赐绢八千匹。然而,连年征战加上辛勤操劳,年事已高的陶侃终于**不住了。咸和九年6月,陶侃因病上表逊位,表中念念不忘收复中原。

随后,陶侃将府中军谘器仗、牛马舟车封存,交给朝廷,后出府登船,驶往封地长沙。然而,第二天,他的生命之灯就在浩浩江涛声中熄灭,终年76岁。**下诏,高度评价:“经德蕴哲,谋猷弘远。作藩于外,八州肃清;勤王于内,皇家以宁。”

——陶侃惜分阴文言文翻译

陶侃惜分阴文言文翻译

陶侃留客文言文翻译 第3篇

陶侃(259年—334年7月30日),字士行(一作士衡)。本为鄱阳郡枭阳县(今江西都昌)人,后徙居庐江寻阳(今江西九江西)。东晋时期名将。

陶侃出身贫寒,初任县吏,后逐渐出任郡守。永嘉五年(311年),任武昌太守。建兴**(313年),任荆州刺史。官至侍中、太尉、荆江二州刺史、都督八州诸军事,封长沙郡公。咸和九年(334年),陶侃去世,获赠大司马,谥号桓。有文集二卷,其曾孙为著名田园诗人陶渊明。

他*定陈敏、杜弢、张昌**,又作为联军主帅*定了苏峻之乱,为稳定东晋*,立下赫赫战功;他治下的荆州,史称“路不拾遗”。他精勤于吏职,不喜饮酒、**,为人所称道。在后将军郭默擅**害赵胤后,即率兵征讨,不费一兵一卒就擒获郭默父子,因而名震敌国。

唐德宗时将陶侃等历史上六十四位名将供奉于武成王庙内,被称为武成王庙六十四将。宋**位列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在今鄱阳县城东牛岗咀,有一座沉睡了1600多年的古墓,墓主人为*“四大贤母”中唯一有正史立传的一代贤母—陶侃之母湛氏。湛氏深明大义,贤德善良,教子有方,与孟轲之母仉氏、岳飞之母姚氏、欧阳修之母郑氏一起被尊奉为母教典范。在她的言传身教下,其子陶侃也成了*古代著名的清官廉吏。

——以字文言文翻译

以字文言文翻译

陶侃留客文言文翻译 第4篇

孟子小的时候,放学回家,他的母亲正在织丝,(见他回来,)问道:“学习怎么样了?”孟子(漫不经心地)说:“跟过去一样。”孟母(见他无所谓的样子,十分恼火,)用剪刀剪断织好的布。孟子害怕极了,就问他母亲这样做的原因。

孟母说:“你荒废学业,如同我剪断这丝一样。有德行的人学习是为了树立名声,多问才能增长知识。所以*时能安宁,做起事来就可以避免于祸害。现在荒废了学业,就不免于做劳役,而且难于避免祸患。凭什么跟织布为生不一样?(这和依靠织布而生存有什么不一样的呢?)假如中途废弃而不做,哪能使她的丈夫和儿子有衣服穿并且长期不缺乏粮食呢?女人如果荒废了生产家里需要的生活必需品,男人放松了自己的修养和德行,那么一家人不做**小偷就只能做**劳役了!”

孟子吓了一跳,自此,孟子从早到晚勤奋学习不休息,把子思当做老师,终于成了天下有大学问的人。有德行的人认为孟母懂得做母亲的法则。

陶侃留客文言文翻译 第5篇

陶侃(259年—334年7月30日),字士行(一作士衡)。本为鄱阳郡枭阳县(今江西都昌)人,后徙居庐江寻阳(今江西九江西)。东晋时期名将。

陶侃出身贫寒,初任县吏,后逐渐出任郡守。永嘉五年(311年),任武昌太守。建兴**(313年),任荆州刺史。官至侍中、太尉、荆江二州刺史、都督八州诸军事,封长沙郡公。咸和九年(334年),陶侃去世,获赠大司马,谥号桓。有文集二卷,其曾孙为著名田园诗人陶渊明。

他*定陈敏、杜弢、张昌**,又作为联军主帅*定了苏峻之乱,为稳定东晋*,立下赫赫战功;他治下的荆州,史称“路不拾遗”。他精勤于吏职,不喜饮酒、**,为人所称道。在后将军郭默擅**害赵胤后,即率兵征讨,不费一兵一卒就擒获郭默父子,因而名震敌国。

唐德宗时将陶侃等历史上六十四位名将供奉于武成王庙内,被称为武成王庙六十四将。宋**位列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在今鄱阳县城东牛岗咀,有一座沉睡了1600多年的古墓,墓主人为*“四大贤母”中唯一有正史立传的一代贤母—陶侃之母湛氏。湛氏深明大义,贤德善良,教子有方,与孟轲之母仉氏、岳飞之母姚氏、欧阳修之母郑氏一起被尊奉为母教典范。在她的言传身教下,其子陶侃也成了*古代著名的清官廉吏。

陶侃(259年—334年),字士行,本为鄱阳郡枭阳县(今江西都昌)人,后徙居庐江浔阳。他为官四十余年,曾任荆州刺史、侍中、太尉等职。所到之处,简刑罚,劝课农桑,使百姓能安居乐业;勤俭节约,**倡廉,惩治**懒吏,深受将士和百姓的爱戴。“王府索盗”、“搬砖励志”、“勤俭倡廉”等逸事至今传为佳话。

陶侃留客文言文翻译 第6篇

陶侃的妈妈湛氏是豫章新淦人,早年被陶侃的`爸爸纳为妾,生下陶侃。陶家穷困,湛氏每天辛勤地纺织供给陶侃日常所需,让他结交才识高的朋友。陶侃年轻的时候当过浔阳县衙的小吏,曾经掌管鱼市的交易。有一次他派人送给妈妈一条腌鱼,湛氏将腌鱼退回,并且写信责备陶侃说:“你身为官吏,****把鱼拿来送给我,这不但不能让我高兴,反而会增加我的忧愁。”鄱阳的范逵以孝闻名,被举为孝廉。一次他投宿在陶侃家,正好遇到连日冰雪,陶侃家中空无一物,而范逵随行仆从和马匹很多,湛氏对陶侃说:“你只管到外面请客人留下来,我自有打算。”湛氏剪下自己的长发,做成两套假发,卖出去后买回来几斗米,再将细屋柱砍下作为柴薪,然后将睡觉用的草垫一割为二,作为马匹的粮草,就这样准备了丰盛的馔食,周全地招待了范逵主仆。范逵后来知道了这件事,感慨地说:“没有湛氏这样的妈妈,是生不出陶侃这样的儿子的。”到了洛阳之后,他对陶侃大加赞赏,极力推荐陶侃,后来陶侃终于出人头地。

陶侃留客文言文翻译 第7篇

沈括(公元1031~公元1095年),字存中,号梦溪。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科学家、***、文学家。精通天文、数学、物理学、化学、地质学、气象学、地理学、农学和医学,是卓越的工程师,出色的外交家,我国历史上最卓越的科学家之一。晚年以*生见闻,在镇江梦溪园撰写了笔记体巨著《梦溪笔谈》,此书被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誉为“*科技史上的坐标”。[2]1岁时南迁至福建的武夷山、建阳一带,后隐居于福建的尤溪一带。仁宗嘉佑八年(公元1063年)进士。神宗时参与王安石变法运动。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提举司天监,次年赴两浙考察水利、差役。熙宁八年(公元1075年)出使辽国,驳斥辽的争地要求。次年任翰林学士,权三司使,整顿陕西盐政。后知延州(今陕西延安),加强对西夏的防御。元丰五年(1082年)以宋军于永乐城之战中为西夏所败,连累被贬。《活板》选自《梦溪笔谈—技艺》。《梦溪笔谈》共30卷,内容丰富,包括天文,地理,数学,物理,文艺,历史,化学,地质学,气象学,地理学,农学和医学等。是个包容多种知识的笔记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