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古诗文>李商隐《贾生》全诗翻译赏析(合集3篇)

李商隐《贾生》全诗翻译赏析(合集3篇)

时间:2023-11-17 12:33:07 古诗文

李商隐《贾生》全诗翻译赏析 第1篇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诗人简介】

李商隐:(约813 - 约858),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祖迁居荥阳(今属河南)。少习骈文,游于幕府,又学道于济源玉阳山。开成年间进士及第,曾任秘书省校书郎,调弘农尉。宣宗朝先**桂州、徐州、梓州幕府。复任盐铁推官。一生在牛李**的夹缝中求生存,备受排挤,潦倒终身。晚年闲居郑州,病逝。其诗多抨击时政,不满藩镇割据宦官擅权。以律绝见长,意境深邃,富于文采,独具特色。为晚唐杰出诗人。

【注释】

①宣室:汉未央宫前正室;

②逐臣:指贾谊曾被贬谪。

③才调:才气。

【简析】

这是一首托古讽时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诗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不问苍生问鬼神”却揭露了晚唐**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诗寓慨于讽,讽刺效果颇好。

李商隐《贾生》翻译赏析扩展阅读

李商隐《贾生》翻译赏析(扩展1)

——贾生李商隐原文及翻译(贾生古诗赏析及答案)

品读唐诗《贾生》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贾生,即贾谊,西汉初年的***,因得罪了朝中*,被汉文帝贬为长沙王太傅。

"宣室求贤访逐臣","宣室",西汉未央宫前的正殿;"逐臣",被贬黜的巨子,此指贾谊。此句意为:文帝不计前嫌将贾谊召回,并在未央宫正殿与之交谈。

"贾生才调更无伦","无伦",无与伦比。这里指贾谊的才华、满腹经纶可以说无人能及。从"逐臣"到"求贤",诗人以层层递进的手法尽现了汉文帝对贾谊的推崇、器重。为下文的转折设下了铺垫。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可怜",可惜;"前席",向前移动坐处。古人席地而坐,这里指从所坐的席上向前移动?此处表示汉文帝对贾谊的尊重;"苍生",黎民百姓。起承上句,诗人行文陡转:可惜啊,这半夜里的秉烛夜谈,他们谈的并不是什么**安民的方略,而是在探讨鬼神之说。"可怜"二字,似轻实重,也是本诗欲抑先扬的关键处、转折处。

诗人借汉喻唐用语*和含蓄,影射之意洋溢于字里行间。"不问苍生"句,语意双关,含蓄地流露出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慨。

李商隐《贾生》翻译赏析(扩展2)

——李商隐《贾生》全诗翻译赏析

李商隐《贾生》全诗翻译赏析

李商隐《贾生》全诗翻译赏析 第2篇

《贾生》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注解

1、宣室:汉未央宫前正室;

2、逐臣:指贾谊曾被贬谪。

3、才调:才气。

译文

汉文帝在宣室求问被贬谪的贤臣,

贾谊的才华和格调更是无可比伦。

谈至深夜汉文帝挪动双膝靠近他,

可惜他不垂询民生却是穷究鬼神。

赏析

这是一首托古讽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诗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不问苍生问鬼神”却揭露了晚唐**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诗寓慨于讽,讽刺效果颇好。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李商隐《贾生》翻译赏析(扩展4)

——李商隐《无题》全诗翻译赏析

李商隐《无题》全诗翻译赏析

李商隐《贾生》全诗翻译赏析 第3篇

原文:

一时谋议略施行,谁道君王薄贾生。

爵位自高言尽废,古来何啻万公卿。

诗词赏析:

此诗咏汉文帝与贾谊,但与李商隐诗的着眼点不同,议论更大相径庭。李诗以小事而见大节,王诗则因大事而忽小节。王安石认为贾谊的政略,文帝基本都有采用,在这种情况下,个人官职的高低与否不重要;李商隐抱负难申,乃为贾谊悲,王安石得宋神宗宠遇,乃为贾谊喜,正是不同的遭际,才产生出不同的议论来。就诗歌艺术而言,此诗纯是议论,褒贬分明,对比强烈。

诗的前两句“一时谋议略施行,谁道君王薄贾生?”一写贾谊,一写文帝。诗中指贾谊的**安民之方,这两句是反诘句,意为贾谊所献的“谋议”,大体上都能获得施行,所以说文帝并不轻视贾谊。以贾谊进言与文帝纳言相对照,承班固《汉书·贾谊传》中之“赞”词:“追观孝文玄默躬行以移风俗,谊之所陈略施行矣”,与前人写贾谊怀才不遇之作唱反调。

后两句“爵位自高言尽废,古来何啻万公卿”,一写爵位高的“公卿”,一写君王。这两句也构成了一个反诘句,意为:自古以来,不知有多少达官贵人,尽管他们的官爵职位很高,但其**都被君王废弃了。弦外之音是贾谊比那些达官贵人更为幸运。

此诗采用两个反诘句,寓答于反问之中,以贾谊的“谋议略施行”与身居高位的达官贵人“言尽废”相对照,以文帝采纳贾谊的“谋议”,古来君王废弃众多地位显赫的达官贵人的**相对照,突出贾谊超群的才能与汉文帝的爱惜贤才。

此诗不像李商隐的《贾生》那般讽文帝悼贾生,反而赞文帝褒贾生。这是因为王安石受到宋神宗的殊遇,依托他推行新法,他也就有了新的体验,认为贾谊只是遭到周勃灌婴等人的谗毁而未能如愿以偿而已。从以上的比较中不难看出,李商隐与王安石的同题诗《贾生》,虽然都是咏贾谊,但各自的着眼点不同,笔法相异,主要在于两位诗人的思想有别,他们根据各自的思想对同一人物发表独特的见解,前者欲抑先扬,以古讽今,笔锋犀利而含蓄,后者褒贬分明,对比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