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古诗文>欧阳修苦读文言文原文翻译(合集21篇)

欧阳修苦读文言文原文翻译(合集21篇)

时间:2023-11-18 09:01:11 古诗文

欧阳修苦读文言文原文翻译 第1篇

【原文】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

【译文】

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的水平,那样高了。

就本文而言,欧阳修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是:勤学苦练、专心致志。

欧阳修的成功,除了他自身的努力之外,还有一个促进他成长的`原因是:家长的善于教育,严格要求。

【阅读训练】

1.文中“教以书字”的“书”的含义,跟下面哪一句中的“书”相同?()

A.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B.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C.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D.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2.翻译句子。

①欧阳修四岁而孤。译文:

②惟读书是务。译文:

3.就本文而言,欧阳修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是:

4.欧阳修的成功,除了他自身的努力之外,还有一个促进他成长的原因是

——欧阳修伶官传序原文翻译(精选一篇)

欧阳修苦读文言文原文翻译 第2篇

欧阳修伶官传序原文翻译

伶官传序原文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 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伶官传序原文翻译译文

唉!国家兴盛与衰亡的命运,虽然说是天命,难道不是由于人事吗?推究庄宗得天下和他失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了。

世人说晋王将死的时候,拿三支箭赐给庄宗,告诉他说:“梁国,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扶持建立起来的;契丹与我订立盟约,结为兄弟,他们却都背叛晋而归顺梁。这三件事,是我的遗留的仇恨;给你三支箭,你一定不要忘记你父亲的愿望。”庄宗接了箭,把它收藏在祖庙里。此后**,就派随从**用猪、羊各一头祭告祖庙,请下那三支箭,用锦囊盛着,背着它走在前面,等到凯旋时再把箭藏入祖庙。

当庄宗用绳子捆绑着燕王父子,用木匣装着梁君臣的首级,进入太庙,把箭还给**,向**禀告成功的时候,他意气骄盛,多么雄壮啊。等到仇敌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平定,一个人在夜间呼喊,作乱的人便四方响应,他匆忙向东出逃,还没有看到叛军,士卒就离散了,君臣相对而视,不知回到哪里去。以至于对天发誓,割下头发,大家的泪水沾湿了衣襟,又是多么衰颓啊。难道是得天下艰难而失天下容易吗?或者说推究他成功与失败的事迹,都是由于人事呢?《尚书》上说:“自满招来损害,谦虚得到好处。”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闲享乐可以使自身**,这是自然的道理。

因此,当庄宗强盛的时候,普天下的豪杰,都不能跟他抗争;等到他衰败的时候,几十个伶人围困他,就自己丧命,国家**,被天下人讥笑。祸患常常是从细微的事情积累起来的,人的才智勇气往往被他溺爱的事物困扰,哪里仅仅是伶人啊

伶官传序词类活用

名词作动词

1.函梁君臣之首 函:用木匣子装

2.契丹与吾约为兄弟 约:订立盟约

3.抑本其成败之迹 本:推究

4.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推其根本

名词作状语

1.负而前驱 前:向前

2.仓皇东出 东:向东

3.一夫夜呼 夜:在夜里

4.乱者四应 四:在四面

动词作名词

1.而告以成功 成功:成功的消息

2.泣下沾襟 泣:泪水

使动用法

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兴、亡使动

2.凯旋而纳之 纳:使收藏

形容词作动词

1.一夫夜呼,乱者四应 乱:作乱

形容词作名词

1.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忽微:细小的事情 智勇:有勇有谋的人物

古今异义

1.与其所以失之者 与其:(古义)和他

(今义)在比较两件事的利害得失而决定取舍时,表示放弃或不赞成的一面

2.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 至于:(古义)相当于“以至于”

(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

3.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从事:(古义)官名,这里泛指一类官

(今义) 干某项事业;处理,处置;办事,办理事务

4.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人事:(古义)指**上的得失

(今义) 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人情事理

5.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所以:(古义)代词”所“与介词”以“组成”所“字结构,其义为”・・・・・・的原因

(今义)常用作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6.还矢于王,而告以成功 成功:(古义)成就功业、政绩或事业

(今义)获得预期的结果,达到目的

重点实词

1.原庄宗之所以的天下 原:推究

2.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系:缚;组:泛指绳索

3.抑本其成败之际 抑:或者

4.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举:全,所有的

重点虚词

1.其: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副词,表祈使语气,相当于“一定”“应当”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代词,他,代庄宗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副词,加强语气,不译

2.以:与其所以失之者 介词,与”所“组成固定词组,表示”・・・・・・的原因“

可以知之矣 介词,”凭借“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介词,“用”

注释

伶官:伶,戏子,或唱戏杂技演员,现代的娱乐人员。伶官:宫庭里供**者娱乐表演的人物。可见封建朝代不思于民生,不思于进取,奢华*乐而痛失天下!伶官尚能使天下易主,可见不居安思危之害!

理:道理。

岂:难道。

人事:指**上的得失。

原:推究,推其根本,形容词用作动词。

世言:世人说。

以:把。

立:即位。

其:语气副词,表示期望、命令的语气,一定。

乃:你的。

庙:太庙,帝王祭祀祖先的宗庙。

从事:这里指负责具体事物的**。

少牢:祭品,用一猪一羊。牢,祭祀用的牲畜。

锦囊:丝织的袋子。

前:在前。

负:背负。

及:等到。

凯:凯歌,打胜仗时所奏的曲子。

旋:归,回。

方:正在。

系:捆绑。

组:丝编的绳索,这里泛指绳索。

函:匣子,名词用作动词,指用匣子装。

仇雠:“雠”与“仇”同义,仇敌。

一夫:一个人。

仓皇:急急忙忙的样子。

及:等到。

断发:把发髻割下扔在地上,表示甘愿掉脑袋。

抑:还是。

本:探求,考察。

书:《尚书》,儒家经典著作。

兴:使……兴旺。

逸豫:安闲快乐。

迹:迹象。

举:全,所有的。

莫:没有人。

忽微:极细小的东西。

所溺:沉溺迷恋的人或事物。

内容和结构

这篇文章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伶官传》作的序。文章总结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下而后失天下的历史教训,阐明了国家盛衰取决于人事,“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讽谏北宋**者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

本文共四段,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段)提出盛衰由于人事的论点,并提出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事例这一立论的根据。

文章以“呜呼”的感叹突兀而起,一起笔就发出对历史的深沉感慨。接着用转折关系的反问句,强调人事的作用,提出中心论点:盛衰之理,由于人事。这一叹一问,一退一进,不仅使论点醒人耳目,而且为全文定下了叹惋的基调。接着点出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事例,说明立论的历史根据。“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这一“得”一“失”,与论点中的一“盛”一“衰”相应,并领起下文。

第二部分(第二、三段),论证中心论点。

第二段承上叙事,详述庄宗接受并执行晋王遗命的事例。

上段既然提出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事例可以为证,这段接下来自然先写得天下的情况。关于庄宗得天下的过程已经写入《新五代史》中的《唐本纪》,此处再写未免重复,也造成文势的拖沓,而且不合序论的体制,所以这一段选用了“晋王三矢”的故事。这一故事属于传说,不能确定为史实,因此,包括《新五代史》在内的正史均未收入。但这个故事在当时社会有相当的影响,宋初王禹在《五代史阙文》中对此做了记载。这个故事生动而又有典型意义,能给人以新鲜感,其精神也符合晋王和庄宗的情况,所以欧阳修把它选入文中。为了慎重,在前面加了“世言”二字。这一故事是中心论点的主要例证,是支撑中心论点的有力论据,也是下文议论的依据。

这一段以“三矢”贯穿前后,分两层来写。第一层是庄宗接受遗命,先写晋王赐三矢,次写晋王遗命,详细交待赐矢原因,再写庄宗将三矢“受而藏之”;第二层是庄宗执行遗命,写庄宗出师、征战以三矢励志,大告成功,还三矢于**。其中着力写庄宗对三矢的恭谨态度。从庄宗“受而藏之于庙”,以及“其后用兵”的举动,可以看出他接受遗命,矢志复仇的决心和意志,这正是他得天下的原因。“受”“藏”“遣”“告”“请”“盛”“负”“驱”“纳”等词,描绘出庄宗忠实执行父命的形象,概括了庄宗全盛时期的征战情况,体现了庄宗的“忧劳”,突出了“人事”的作用,这就为下面的议论做了准备。这一段叙事语势比较平缓,没有任何议论,但却寓论点于叙事之中,以叙事论证了论点,与第一段的“盛”和“得天下”相照应。全段叙事欲抑先扬,为下文写“抑”张本。

第三段转而议论,评论庄宗的盛衰,阐明中心论点。

这一段由叙事转入议论。先以饱蘸感情的笔墨赞叹庄宗的成功,用“意气之盛”回应文章开头的“盛”字和“得天下”三字,并顺承第二段的叙事;继而慨叹他的失败,用“何其衰也”回应文章开头的“衰”字和“失之”二字,并转承第二段的叙事。这一大起而至大落的转折,将庄宗极盛和极衰的两种情形作了极强烈的对照。同是一个人,由“盛”转“衰”,变化如此巨大、鲜明,究竟是什么原因呢?下面连用两个设问句,前一句以反问的形式否定“得之难而失之易”的说法,后一句强调成败得失“皆自于人”。这样设问既引人深思,又寓结论于疑问之中。接着引《尚书》中的话作答,并顺势从中引申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这就对庄宗的“成败之迹”做了概括,点明了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原因,说明“盛”“衰”异时,截然相反,本源在于“人事”,与开头提出的论点相照应,是论证所得的结论,揭示了所谓“人事”的内涵。

第三部分(第四段)进一步议论,引出教训,总结全文。

欧阳修苦读文言文原文翻译 第3篇

欧阳修苦读

欧阳修〔宋代〕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抄录未毕,而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欧阳修在四岁时失去了父亲,家境贫穷,没有钱供他上学。欧阳修的母亲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欧阳修的母亲还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让他学习写诗。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他就到乡里的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借此机会抄录下来,还没抄完,但是已经能背诵这篇文章了。以至于欧阳修白天黑夜都废寝忘食,只一心一意努力读书。他从小时候起所写的诗歌文章,就能与大人一样有文采。

欧阳修苦读:选自《欧阳公事迹》,题目为编者所加。欧阳公:指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孤:小时候失去父亲。以:用...来干什么。荻:多年生草本植物,与芦苇相似。诵:(多诵古人篇章)朗诵。及:等到。稍:稍微。闾里:乡里、邻里。士人:中国古代文人知识分子的统称,此指读书人。或:有的时候。因:趁机,借……的机会。抄录:抄写。务:致力。诗赋文字:诗歌文章。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欧阳修苦读文言文原文翻译 第4篇

【原文】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

【注释】

1欧阳修苦读:选自《欧阳公事迹》,题目为编者所加。

2欧阳公:指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3孤:小时候失去父亲。

4以:用。

5荻:多年生草本植物,与芦苇相似。

6诵:(多诵古人篇章)朗诵。

7及:等到。

8稍:稍微。

9闾里:乡里、邻里。

10士人:*古代文人知识分子的统称,此指读书人。

11或:有的时候。

12因:趁机,借……的机会。

13抄录:抄写。

14务:致力,从事。

15诗赋文字:诗歌文章。

【翻译】

欧阳修在四岁时失去了父亲,家境贫穷,没有钱供他上学。欧阳修的母亲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让他学习写诗。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他就到乡里的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借此机会抄录下来。以至于白天黑夜废寝忘食,欧阳修只一心一意努力读书。他从小时候起所写的诗歌文章,就与大人一样有文采。

——《欧阳修全集》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范文1份

欧阳修苦读文言文原文翻译 第5篇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抄录未毕,而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

【翻译】

欧阳修在四岁时失去了父亲,家境贫穷,没有钱供他上学。欧阳修的母亲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欧阳修的母亲还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让他学习写诗。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他就到乡里的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借此机会抄录下来。以至于欧阳修白天黑夜都废寝忘食,只一心一意努力读书。他从小时候起所写的诗歌文章,就与大人一样有文采。

【注释】

(1)欧阳修苦读:选自《欧阳公事迹》,题目为编者所加。

(2)欧阳公:指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3)孤:小时候失去父亲。

(4)以:用来干什么。

(5)荻:多年生草本植物,与芦苇相似。

(6)诵:(多诵古人篇章)朗诵。

(7)及:等到。

(8)稍:稍微。

(9)闾里:乡里、邻里。

(10)士人:*古代文人知识分子的统称,此指读书人。

(11)或:有的时候。

(12)因:趁机,借……的机会。

(13)抄录:抄写。

【启示】

欧阳修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虽然家里贫穷,但他克服重重困难,勤学苦读,终有所成。欧阳修的经历告诉我们,只要有着远大志向和吃苦精神,就一定会成功。欧阳修刻苦学习的精神值得我们赞赏和学习。欧阳修的成功,除了他自身的努力之外,还有一个促进他成长的原因是:家长的善于教育,严格要求。

欧阳修苦读文言文原文翻译 第6篇

(欧阳)公讳颍,字孝叔。咸平三年,举进士中第,初任峡州军事判官,有能名,即州拜秘书省著作佐郎、知建宁县。未半岁,峡路转运使薛颜巡部至万州,逐其守之不治者,以谓继不治非尤善治者不能,因奏自建宁县往代之。以治闻。由万州相次九领州而治之。一再至曰鄂州。二辞不行:初彭州,以母夫人老,不果行;最后嘉州,以老告,不行。实治七州,州大者繁广,小者俗恶而奸,皆世指为难治者。其尤甚曰歙州,民习律令,性喜讼,家家自为簿书,凡闻人之阴私毫发、坐起语言,日时皆记之,有讼则取以证。其视入狴①牢就桎梏,犹冠带偃箦②,恬如也。盗有杀其民董氏于市,三年捕不获,府君至,则得之以抵法。又富家有盗夜入启其藏者,有司百计捕之甚急,且又大购之,皆不获,有司苦之。公曰勿捕与购,独召富家二子,械付狱,鞫③之。州之吏民皆曰“是素良子也”,大怪之,更疑互谏。公坚不回,鞫愈急,二子服。然吏民犹疑其不胜而自诬,及取其所盗某物于某所,皆是,然后欢曰:“公,神明也。”其治尤难者若是,其易可知也。

公刚果有气,外严内明,不可犯,以是施于政,亦以是持其身。初,皇考侍郎为许田令,时丁晋公尚少,客其县。皇考识之,曰贵人也,使与之游,待之极厚。及公佐峡州,晋公荐之,遂拜著作。其后,晋公居大位,用事,天下之士往往因而登荣显,而公屏不与之接。故其仕也,自著作佐郎、秘书丞、太常博士、尚书屯田、都官、职方三员外郎、郎中,皆以岁月考课,次第升,知万、峡、鄂、歙、彭、岳、阆、饶、嘉州,皆所当得。及晋公败,士多不免,惟公不及。

明道二年,以老乞分司,有田荆南,遂归焉。以景祜**正月二十六日终于家,年七十有三。(选自《欧阳修全集》,**书局2001年版。有删节)

【注】①狴(bì):**。②簧(zé):**。③鞫(jū):审讯。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皆世指为难治者           指:指称,称

B.公坚不回              回:返回

C.州之吏民皆曰“是素良子也”     素:一向,平素

D.亦以是持其身            持:约束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又富家有盗夜入启其藏者 ②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

B.①初彭州,以母夫人老,不果行 ②举匏樽以相属

C.①因奏自建宁县往代之 ②不如因善遇之

D.①使与之游,待之极厚 ②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

10、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且又大购之,皆不获,有司苦之。(3分)

(2)然吏民犹疑其不胜而自诬。(3分)

(3)其治尤难者若是,其易可知也。(3分)

11、文中说,“及晋公败,士多不免,惟公不及”,请根据文章,说明”“惟公不及”的原因。(3分)

参***

8.选B。回:改变。**讯二子,州之吏民感到奇怪、怀疑,纷纷说情、担保,但欧阳公坚持自己的看法,不改变其看法和做法,才会“鞫愈急”。

9.选A。其:均为代词,他的。

10.(1)并且又大力悬赏(缉捕)盗贼,都不能捕获,主管官吏对这件事情感到苦恼。(3分)

(2)然而官吏百姓还是怀疑他们(是因为)经受不住(审讯之苦)而自己承认强加给他们的罪名。((3分)

(3)他治理最难治理的地方(都能)像这样,那些容易的(就)可以知道了。(3分)

11.①欧阳颍品行端正,持身谨严。(1分)②丁晋公居高位时,欧阳颍有意同他保持了距离。(1分)③欧阳颍升迁主要依靠自己的能力和政绩,而不是丁晋公的提携。(1分)

参考译文:

欧阳)公名颍,字孝叔。宋真宗咸平三年(1000),考**进士,开始担任峡州军事判官,因为有治理的才能而名声远扬,就被州中任命为秘书省著作佐郎,担任建宁县知县。不到半年时间,峡路转运使薛颜巡视检查到万州,撤消那些不称职的官吏,认为要替代那些不称职的官吏没有那些能力特别突出的.**是做不到的。因而上奏朝廷从建宁县派遣欧阳颖前往担任。到任后又因为治理得力而闻名,从万州担任州级长官连续九次担任州级长官并且都治理得很不错。一迁再迁而到那叫做鄂州的地方,他两次推辞没有到任:第一次是安排在彭州,因为母亲老夫人年岁太老,没有真正到任;最后安排在嘉州,因为年岁已老,而告老还乡,也没有到任。真正治理的是七个州,大州繁杂宽广,小州民俗**而奸窄,都是世人所指的难于治理的地方。其中特别历害的是歙州,这地方的百姓都熟悉法律令法,本性就喜欢诉讼,家家户户自备有簿书,凡是闻听到别人的一点点阴私,日常的行坐起立的句言片语,慢慢的都记录下来,等到有诉讼的时候就拿出来作为证据。他们把进入**戴脚镣手铐,就好象戴帽子束腰带,在**上睡觉一样,泰然着啊。有**把当地百姓董氏杀死在大街上,捕捉了三年还是没有捉到,州太守一到,就把这**逮捕了并将他按法律处置了。又有一富家有盗贼夜晚进入他家仓库偷盗东西,****千方百计想要尽快捕捉到,并且又大力悬赏(缉捕)盗贼,都不能捕获,主管官吏对这件事情感到苦恼。欧阳公说不要追捕和悬赏捉拿,只是召来了富家的两个儿子,把他两人戴上刑具关进**,审讯他们。州里的官吏百姓都说“这两人一贯是好孩子呀”,感到非常奇怪,还有的疑虑弄错而相互到欧阳颖公处谏劝。欧阳颖公坚持没有答理,审讯更加急迫,这两个富家儿子认罪服法。然而官吏百姓还是怀疑他们(是因为)经受不住(审讯之苦)而自己承认强加给他们的罪名。等到在某此处所取出他们所偷盗某些物件时,大家才认为欧阳颖公是对的,然后欢呼着说:“欧阳颖公,真有如神明啊。”他治理最难治理的地方(都能)这样,那些容易的(就)可想而知道了。

欧阳颖公刚毅果断很有气质,外表严厉内里聪明,有不可侵犯的气质,分是凭这些来治理地**务,也是凭这些来洁持他的本身。当初,曾祖父颖以侍郎的身份担任许田县县令,当时丁晋公尚且年少,客居在曾祖父治理的县内。曾祖父见到丁晋公,认为他有贵人的气质,就让欧阳颖公与丁晋公交游,给予丁晋公的帮助非常多。到欧阳颖公治理峡州的时候,丁晋公推荐欧阳颖公,于是任命为著作之职。自这以后,丁晋公担任非常显赫的地位,掌握着国家的大权,天下的士人往往因为攀上丁晋公而得到荣显的地位,但欧阳颖公却退避不与丁晋公过多接触。所以欧阳颖公在仕途上,从担任著作佐郎开始、到秘书丞、到太常博士、到尚书屯田、到都官、到职方三员外郎、到郎中,都是凭借着年年岁岁考核评介,按次第升迁,担任万州、峡州、鄂州、歙州、彭州、岳州、阆州、饶州、嘉州的知府,都是他劳绩所应当得到的。到丁晋公败落,其他士**多不免受到牵连,惟独欧阳颖公没有牵连到。

宋仁宗明道二年(1033),因为年老乞求到陪都任职,在荆南有田产,于是就告老归乡。在景佑**(1034)正月二十六日在家寿终正寝,享年七十三。

——《欧阳修发愤苦学》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优选【一】篇

欧阳修苦读文言文原文翻译 第7篇

欧阳修苦读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翻译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各位,我们看看下面的欧阳修苦读文言文翻译,大家一起阅读吧!

欧阳修苦读文言文翻译

【原文】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注释】

1欧阳修苦读:选自《欧阳公事迹》,题目为编者所加。

2欧阳公:指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3孤:小时候失去父亲。

4以:用。

5荻:多年生草本植物,与芦苇相似。

6诵:(多诵古人篇章)朗诵。

7及:等到。

8稍:稍微。

9闾里:乡里、邻里。

10士人:中国古代文人知识分子的统称,此指读书人。

11或:有的时候。

12因:趁机,借……的机会。

13抄录:抄写。

14务:致力,从事。

15诗赋文字:诗歌文章。

【翻译】

欧阳修在四岁时失去了父亲,家境贫穷,没有钱供他上学。欧阳修的'母亲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让他学习写诗。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他就到乡里的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借此机会抄录下来。以至于白天黑夜废寝忘食,欧阳修只一心一意努力读书。他从小时候起所写的诗歌文章,就与大人一样有文采。

欧阳修苦读文言文原文翻译 第8篇

《欧阳公事迹》

【原文】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

1.选自《欧阳公事迹》,题目为编者所加。

2.欧阳公:指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3.先公:指欧阳修

4.孤:失去父亲

5.荻:指芦苇一类的植物

6.以:用

7.诵:(多诵古人篇章)朗诵

8.使:让

9.为:做

10.及:等到

11.稍:稍微

12.闾里:乡里、邻里

13.士人:读书人

14.或:有的时候

15.因:趁机;借……机会。

16.书:写

17.诗赋文字:诗歌文章

【译文】

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的水平,那样高了。

译文二

欧阳修在四岁时失去了父亲,家境贫穷,没有钱供他上学。欧阳修的母亲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让他学习写诗。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他就到乡里的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借此机会抄录下来。还未抄完,就已经能背诵文章,以至于白天黑夜废寝忘食,欧阳修只用心读书。他从小时候起所写的诗歌文章,像大人写的一样有文采。

欧阳修苦读文言文原文翻译 第9篇

【原文】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

【译文】

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的水*,那样高了。

就本文而言,欧阳修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是:勤学苦练、专心致志。

欧阳修的成功,除了他自身的努力之外,还有一个促进他成长的原因是:家长的善于教育,严格要求。

【阅读训练】

1.文中教以书字的书的'含义,跟下面哪一句中的书相同?()

A.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B.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C.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D.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2.翻译句子。

①欧阳修四岁而孤。译文:

②惟读书是务。译文:

3.就本文而言,欧阳修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是:

4.欧阳修的成功,除了他自身的努力之外,还有一个促进他成长的原因是

【答案】

1、D

2、①欧阳修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②只是致力读书

3、勤学苦练、专心致志

4、家长的善于教育,严格要求。

欧阳修苦读文言文原文翻译 第10篇

欧阳苦读原文及翻译

欧阳苦读原文及翻译

【原文】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译文】

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

就本文而言,欧阳修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是:勤学苦练、专心致志。

欧阳修的成功,除了他自身的努力之外,还有一个促进他成长的原因是:家长的善于教育,严格要求。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1.文中“教以书字”的“书”的含义,跟下面哪一句中的“书”相同?(      )

A.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B.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C.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D.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2. 翻译句子。

①欧阳修四岁而孤。 译文:

②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译文:

③ 惟读书是务。 译文:

3.就本文而言,欧阳修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是:

4.欧阳修的成功,除了他自身的努力之外,还有一个促进他成长的原因是

参考答案:

2.①欧阳修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②等到他稍微大点的时候,家里没有书可读,他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③只是致力读书 3.勤学苦练、专心致志 4.家长的善于教育,严格要求。

欧阳修苦读文言文原文翻译 第11篇

《欧阳修苦读》文言文翻译

诗人欧阳修苦读,中国古代勤学励志的典故之一,我们看看下面的欧阳修苦读文言文原文翻译,大家一起阅读吧!

【原文】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1.选自《欧阳公事迹》,题目为编者所加。

2.欧阳公:指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3.先公:指欧阳修

4.孤:失去父亲

5.荻:指芦苇一类的植物

6.以:用

7.诵:(多诵古人篇章)朗诵

8.使:让

9.为:做

10.及:等到

11.稍:稍微

12.闾里:乡里、邻里

13.士人:读书人

14.或:有的时候

15.因:趁机;借……机会。

16.书:写

17.诗赋文字:诗歌文章

【译文】

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

译文二

欧阳修在四岁时失去了父亲,家境贫穷,没有钱供他上学。欧阳修的母亲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让他学习写诗。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他就到乡里的.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借此机会抄录下来。还未抄完,就已经能背诵文章,以至于白天黑夜废寝忘食,欧阳修只用心读书。他从小时候起所写的诗歌文章,像大人写的一样有文采。

结语:欧阳修是我国古代著名的诗人,喜欢的可以多了解一下,该内容就介绍到这里!

欧阳修苦读文言文原文翻译 第12篇

欧阳修在四岁时失去了父亲,家境贫穷,没有钱供他上学。欧阳修的母亲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让他学习写诗。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他就到乡里的.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借此机会抄录下来。还未抄完,就已经能背诵文章,以至于白天黑夜废寝忘食,欧阳修只用心读书。他从小时候起所写的诗歌文章,像大人写的一样有文采。

结语:欧阳修是我国古代著名的诗人,喜欢的可以多了解一下,该内容就介绍到这里!

欧阳修苦读文言文原文翻译 第13篇

欧阳修苦读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lǘ )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抄录未必,而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

(注:荻,芦苇秆)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4分)

家贫无资() 及其稍长( )

太夫人以荻画地() 或因而抄录( )

小题2:翻译下面句子。(2分)

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参***:

小题1:家贫无资(钱 ) 及其稍长(等到 )太夫人以荻画地(用) 或因而抄录( 有时)

小题1:以至于白天黑夜废寝忘食,只是致力于学习。(或:专心致志学习。)

小题1:明初文学家 宋濂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他们都通过借书抄书来克服这个困难。

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即可,有时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要求具有落实重点词语的能力,不能遗漏,同时要与上下文连贯,有时还要补出省略的主语,同时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字。

小题1:本题是一道综合题。结合平时的学习来解答即可。

欧阳修苦读文言文原文翻译 第14篇

欧阳修苦读文言文原文翻译

欧阳修苦读,中国古代勤学励志的典故之一,我们看看下面的欧阳修苦读文言文原文翻译,大家一起阅读吧!

欧阳修苦读文言文原文翻译

《欧阳公事迹》

【原文】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1.选自《欧阳公事迹》,题目为编者所加。

2.欧阳公:指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3.先公:指欧阳修

4.孤:失去父亲

5.荻:指芦苇一类的植物

6.以:用

7.诵:(多诵古人篇章)朗诵

8.使:让

9.为:做

10.及:等到

11.稍:稍微

12.闾里:乡里、邻里

13.士人:读书人

14.或:有的时候

15.因:趁机;借……机会。

16.书:写

17.诗赋文字:诗歌文章

【译文】

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

译文二

欧阳修在四岁时失去了父亲,家境贫穷,没有钱供他上学。欧阳修的母亲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让他学习写诗。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他就到乡里的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借此机会抄录下来。还未抄完,就已经能背诵文章,以至于白天黑夜废寝忘食,欧阳修只用心读书。他从小时候起所写的诗歌文章,像大人写的一样有文采。

欧阳修苦读文言文原文翻译 第15篇

【原文】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

1.选自《欧阳公事迹》,题目为编者所加。

2.欧阳公:指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3.先公:指欧阳修

4.孤:失去父亲

5.荻:指芦苇一类的植物

6.以:用

7.诵:(多诵古人篇章)朗诵

8.使:让

9.为:做

10.及:等到

11.稍:稍微

12.闾里:乡里、邻里

13.士人:读书人

14.或:有的时候

15.因:趁机;借……机会。

16.书:写

17.诗赋文字:诗歌文章

【译文】

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的水平,那样高了。

译文二

欧阳修在四岁时失去了父亲,家境贫穷,没有钱供他上学。欧阳修的母亲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让他学习写诗。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他就到乡里的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借此机会抄录下来。还未抄完,就已经能背诵文章,以至于白天黑夜废寝忘食,欧阳修只用心读书。他从小时候起所写的诗歌文章,像大人写的一样有文采。

作品赏析

欧阳修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虽然家里贫穷,但他克服重重困难,勤学苦读,终有所成。欧阳修的经历告诉我们,只要有着远大志向和吃苦精神,就一定会成功。欧阳修刻苦学习的精神值得我们赞赏和学习。欧阳修的成功,除了他自身的'努力之外,还有一个促进他成长的原因是:家长的善于教育,严格要求。

欧阳公,是指欧阳修(1007~1072年),北宋时期***、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汉族人,自称庐陵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绵阳)。天圣进士。仁宗时,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英宗,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神宗朝,迁兵部尚书,以**少师致仕。卒谥文忠。其于**和文学方面都主张革新,既是范仲淹庆历新政的**者。又喜奖掖后进,苏轼父子及曾巩、王安石皆出其门下。创作实绩亦灿然可观,诗、词、散文均为一时之冠。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风与散文近似,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其词深婉清丽,承袭南唐余风。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编为《集古录》。有《欧阳文忠公文集》。诗歌《踏莎行》。 欧阳修死后葬于开封新郑(今河南新郑),新郑市辛店镇欧阳诗村现有欧阳修陵园,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另今绵阳南郊亦有其祠堂,名曰六一堂。 欧阳修四岁丧父,他四岁而孤,随叔父在现湖北随州长大,幼年家贫无资,母亲以荻画地,教以识字。欧阳修自幼酷爱读书,常从城南**借书抄读,他天资聪颖,又刻苦勤奋,往往书不待抄完,已能成诵;少年习作诗赋文章,文笔老练,有如**,其叔由此看到了家族振兴的希望,曾对欧阳修的母亲说:“嫂无以家贫子幼为念,此奇儿也!不唯起家以大吾门,他日必名重当世。”十岁时,欧阳修从**得唐《昌黎先生文集》六卷,甚爱其文,手不释卷,这为日后新运动播下了种子。仁宗天圣八年(1030)中进士。次年任**(今洛阳)留守推官,与梅尧臣、尹洙结为至交,互相切磋诗文。景祐**(1034年),召试学士院,授任宣德郎,充馆阁校勘。三年,范仲淹上章批评时政,被贬饶州。欧阳修为他辩护,被贬为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康定**(1040年),欧阳修被召回京,复任馆阁校勘,,编修崇文总目,后知谏院。庆历三年(1043年),任右正言、知制诰。范仲淹、韩琦、富弼等人推行“庆历新政”,欧阳修参与革新,提出**吏治、军事、贡举法等主张。五年,范、韩、富等相继被贬,欧阳修上疏分辩,因被贬为滁州(今安徽滁县)太守。后又改知扬州、颍州(今安徽阜阳)、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皇祐**(1049)回朝,先后任翰林学士、史馆修撰等职。至和**(1054年)八月, 与宋祁同修《新唐书》,又自修《五代史记》(即《新五代史》)。嘉祐二年(1057年)二月,欧阳修以翰林学士身份主持进士考试,提倡平实文风,录取苏轼、苏辙、曾巩等人。对北宋文风转变有很大影响。嘉祐三年六月庚戊,欧阳修以翰林学士身份兼龙图阁学士权知开封府。五年,拜枢密副使。次年任参知政事。后又相继任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等职。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上表请求外任,不准。此后两三年间,因被蒋之奇等诬谤,多次辞职,都未允准。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王安石实行新法。欧阳修对青苗法有所批评,且未执行。三年,除检校太保宣徽南院使等职,坚持不受,改知蔡州(今河南汝南县)。此年**“六一居士”。四年六月,以**少师的身份辞职。居颍州(今属安徽省)。五年闰七月***日,欧阳修卒于家,谥文忠。欧阳修陵园位于河南省新郑市区西辛店镇欧阳寺村。该园环境优美,北依岗阜,丘陵起伏,南临沟壑,溪流淙淙。陵园肃穆,碑石林立,古柏参天,一片郁郁葱葱,雨后初晴,阳光普照,雾气升腾,如烟似雨,景色壮观,故有“欧坟烟雨”美称,为新郑古代八景之一。

人物简介

在滁州时,自号醉翁。晚年自号六一居士,曰:吾《集古录》一千卷,藏书一万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吾老於其间,是为六一。欧公一带儒宗,风流自命。词章窈眇,世所矜式。乃小人或作艳曲,谬为公词。

**和文学方面都主张革新,既是范仲淹庆历新政的**者。又喜奖掖后进,苏轼父子及曾巩、王安石皆出其门下。欧阳修死后葬于开封新郑(今河南新郑),新郑市辛店镇欧阳寺村现有欧阳修陵园,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另今绵阳南郊亦有其祠堂,名曰六一堂。

——欧阳修苦读文言文原文翻译优选【一】份

欧阳修苦读文言文原文翻译 第16篇

欧阳公2四岁而孤3,家贫无资。太夫人以4荻(dí)5画地,教以书字。多诵6古人篇章,使学为诗。及7其稍8长,而家无书读,就闾(lǘ )里9士人10家借而读之,或11因12而抄录13。抄录未毕,而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词语注释

1.欧阳修苦读:选自《欧阳公事迹》,题目为编者所加。

2.欧阳公:指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3.孤:小时候失去父亲。

4.以:用...来干什么。

5.荻:多年生草本植物,与芦苇相似。

6.诵:(多诵古人篇章)朗诵。

7.及:等到。

8.稍:稍微。

9.闾里:乡里、邻里。

10.士人:中国古代文人知识分子的统称,此指读书人。

11.或:有的时候。

12.因:趁机,借……的`机会。

13.抄录:抄写。

14.务:职务。

15.诗赋文字:诗歌文章。

白话译文

欧阳修在四岁时失去了父亲,家境贫穷,没有钱供他上学。欧阳修的母亲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欧阳修的母亲还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让他学习写诗。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他就到乡里的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借此机会抄录下来。以至于欧阳修白天黑夜都废寝忘食,只一心一意努力读书。他从小时候起所写的诗歌文章,就与大人一样有文采。

欧阳修苦读文言文原文翻译 第17篇

欧阳修苦读原文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

欧阳修苦读翻译

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的水平,那样高了。

——《欧阳修苦读》文言文翻译优选【1】份

欧阳修苦读文言文原文翻译 第18篇

欧阳修苦读全文

欧阳修天资聪颖,又刻苦勤奋,往往书不待抄完,已能成诵,是个文学奇才。

欧阳修苦读

【原文】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译文】

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

就本文而言,欧阳修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是:勤学苦练、专心致志。

欧阳修的成功,除了他自身的努力之外,还有一个促进他成长的原因是:家长的善于教育,严格要求。

拓展阅读

欧阳修轶事典故

科举之路

欧阳修的科举之路可谓坎坷。1023年和1026年两次参加科举都意外落榜。1029年春天,由胥偃保举,欧阳修就试开封府最高学府国子监。同年秋天,欧阳修参加了国子监的解试,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1030年,欧阳修再次参加礼部组织的春闱,欧阳修名列第一。同年3月11日,由宋仁宗赵祯主持的封建社会最高等级的考试——殿试在崇政殿举行。3月14日,殿试放榜,欧阳修被仁宗皇帝唱十四名,位列二甲。据欧阳修同乡时任主考官晏殊后来对人说,欧阳修未能夺魁,主要是锋芒过于显露,众考官欲挫其锐气,促其成才。

“琴论家”

欧阳修一生不仅喜欢弹琴、听琴、藏琴,而且喜欢写琴琴文,以记琴声与琴事、以论琴意与琴理,深得琴中趣。从欧阳修现存的诗文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一个作为琴人的.欧阳修,而且可以看到一个作为琴论家的欧阳修。

“醉翁”

欧阳修任滁州太守时,写下了他的名篇《醉翁亭记》。欧阳修喜好酒,他的诗文中亦有不少关于酒的描写。一首《渔家傲》中采莲姑娘用荷叶当杯,划船饮酒,写尽了酒给人们生活带来的美好。欧阳修任扬州太守时,每年夏天,都携客到平山堂中,派人采来荷花,插到盆中,叫歌妓取荷花相传,传到谁,谁就摘掉一片花瓣,摘到最后一片时,就饮酒一杯。晚年的欧阳修,自称有藏书一万卷,琴一张,棋一盘,酒一壶,陶醉其间,怡然自乐。可见欧阳修与酒须臾不离。

“千古伯乐”

欧阳修对有真才实学的后生极尽赞美,竭力推荐,使一大批当时还默默无闻的青年才俊脱颖而出,名垂后世,堪称千古伯乐。不但包括苏轼、苏辙、曾巩等文坛巨匠,还包括张载、程颢、吕大钧等旷世大儒的出名与欧阳的学识、眼光和胸怀密不可分。他一生桃李满天下,包拯、韩琦、文彦博、司马光,都得到过他的激赏与推荐。“唐宋八大家”,宋代五人均出自他的门下,而且都是以布衣之身被他相中、提携而名扬天下。

风流丑闻

据传欧阳修与“外甥女”张氏有染,但双方并无血统关系,是欧阳修的妹夫的前妻所生。张氏嫁给了欧阳修的堂侄,以后又和家中的仆人私通,事情败露后,此案在开封府审理。在公堂之上张氏供出和欧阳修有私情。欧阳修百般辩解,最后虽以“查无实据”了事,但在名声上却大受影响。他的政敌钱勰也借此攻击他,最后被朝廷贬到滁州。

欧阳修妻子的堂弟蒋宗孺犯了事,遭到_,蒋本来希望欧阳修能帮自己开脱一下,欧阳修却上书要求尽快处理。蒋对此恨恨不已,就揭露出欧阳修和大儿媳吴春燕有染。不久还被人告到皇帝那里去了,当时的宋神宗不相信,方才作罢。

欧阳修苦读文言文原文翻译 第19篇

作品简介《欧阳修发愤苦学》又名《欧阳修苦读》。是**古代勤学励志的典故之一。讲的是_唐宋八大家_之一的北宋散文家、词人欧阳修在_四岁而孤,家贫无资_的环境下,从小至大,_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_的勤学故事。可见逆境是人生的一笔财富,_惟读书是务_的精神也值得学习。所以要刻苦学习,报效祖国,所以警示后人要加强学习。

注:《欧阳修发愤苦学》为文言文启蒙读本,原文为《欧阳修苦读》请参考。

文言文启蒙读本原文

欧阳修发愤苦学

欧阳修四岁而孤,母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及稍长,而家无书读之,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终成文坛巨匠。

作品注释

1.孤:幼年死去父亲

2.稍长:渐渐长大

3.就:前往

4.唯读书是务:只专心读书

5.巨匠:大师

6.或:有时

7.闾里:乡里

8.寝:睡觉

9.荻:芦苇类的植物

作品翻译

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母亲用芦苇在沙地上写画,教他写字。他诵读了许多古人的篇章,用来学作诗。他渐渐长大了,但家里没有书读,便就到乡里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趁机抄写。抄写完毕,就可以背诵这本书了。以至于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努力读书,终于成为了文坛的'大师。

文言知识

士。“士”在古代是一个阶层,相当于今天的知识分子。旧时有“士、农、工、商”之说,意为社会上有四个阶层或四种职业,即读书做官的、务农的、务工的与经商的。上文“士人家”即读书人家。

启发与借鉴

成功的道路是艰难的,有志的人才能勇敢地去攀登,只有付出辛勤的汗水了,才能获得最丰硕的收获。

典故启示

欧阳修在年幼时家境不好,表面看上去是悲惨的,但对于有志气的孩子来说却不见得是一个坏事。因为家境的窘迫会使孩子较早地品尝世态炎凉和生活艰辛,促使孩子早懂事,早立志!从现实看,一些富足人家的子弟因为眼前吃不愁、穿不愁,倒是少了许多学习的动力,使将来有所成就缺少了思想和性格基础。欧阳修的成才,不仅仅是因为他只身的努力,还有他的母亲善于教育,严格要求。

人物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年),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吉安永丰(今属江西)人[自称庐陵人],汉族,因吉州原属庐陵郡,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绵阳)北宋时期***、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与唐韩愈,柳宗元,宋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仁宗时,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英宗,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神宗朝,迁兵部尚书,以**少师致仕。卒谥文忠。

在滁州时,自号醉翁。晚年自号六一居士,曰:吾《集古录》一千卷,藏书一万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吾老於其间,是为六一。欧公一带儒宗,风流自命。词章窈眇,世所矜式。乃小人或作艳曲,谬为公词。

**和文学方面都主张革新,既是范仲淹庆历新政的**者,也是北宋诗**时新运动的**者。又喜奖掖后进,苏轼父子及曾巩、王安石皆出其门下。欧阳修死后葬于开封新郑(今河南新郑),新郑市辛店镇欧阳寺村现有欧阳修陵园,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另今绵阳南郊亦有其祠堂,名曰六一堂。

——《欧阳修苦读》的阅读练习优选【一】篇

欧阳修苦读文言文原文翻译 第20篇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注释】

1欧阳修苦读:选自《欧阳公事迹》,题目为编者所加。

2欧阳公:指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3孤:小时候失去父亲。

4以:用。

5荻:多年生草本植物,与芦苇相似。

6诵:(多诵古人篇章)朗诵。

7及:等到。

8稍:稍微。

9闾里:乡里、邻里。

10士人:中国古代文人知识分子的统称,此指读书人。

11或:有的时候。

12因:趁机,借……的机会。

13抄录:抄写。

14务:致力,从事。

15诗赋文字:诗歌文章。

【翻译】

欧阳修在四岁时失去了父亲,家境贫穷,没有钱供他上学。欧阳修的母亲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让他学习写诗。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他就到乡里的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借此机会抄录下来。以至于白天黑夜废寝忘食,欧阳修只一心一意努力读书。他从小时候起所写的'诗歌文章,就与大人一样有文采。

【阅读训练】

1.文中“教以书字”的“书”的含义,跟下面哪一句中的“书”相同?

A.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B.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C.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D.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2.翻译句子。

①欧阳修四岁而孤。译文:

②惟读书是务。译文:

3.就本文而言,欧阳修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是:

4.欧阳修的成功,除了他自身的努力之外,还有一个促进他成长的原因是?

欧阳修苦读文言文原文翻译 第21篇

【原文】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

【注释】

1、欧阳修苦读:选自《欧阳公事迹》,题目为编者所加。

2、欧阳公:指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3、孤:小时候失去父亲。

4、以:用。

5、荻:多年生草本植物,与芦苇相似。

6、诵:(多诵古人篇章)朗诵。

7、及:等到。

8、稍:稍微。

9、闾里:乡里、邻里。

10、士人:*古代文人知识分子的统称,此指读书人。

11、或:有的时候。

12、因:趁机,借……的机会。

13、抄录:抄写。

14、务:致力,从事。

15、诗赋文字:诗歌文章。

【翻译】

欧阳修在四岁时失去了父亲,家境贫穷,没有钱供他上学。欧阳修的母亲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让他学习写诗。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他就到乡里的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借此机会抄录下来。以至于白天黑夜废寝忘食,欧阳修只一心一意努力读书。他从小时候起所写的诗歌文章,就与大人一样有文采。

——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原文及翻译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朝代: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