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古诗文>《霍小玉传》原文翻译及阅读(精选4篇)

《霍小玉传》原文翻译及阅读(精选4篇)

时间:2023-11-25 11:22:34 古诗文

《霍小玉传》原文翻译及阅读 第1篇

大历年间,陇西有个叫李益的书生,二十岁,考中了进士。到第二年,参加拔萃科考试,等著由吏部来主持复试。六月盛夏,到达长安,住宿在新昌里。李益门第清高华贵,年轻时就有才气,丽词嘉句,时人都说无双;前辈尊长,全都推祟佩服。他常自夸耀其风流才情,希望得到佳偶。四处寻求名妓,很久未能如愿。

长安有个媒婆叫鲍十一姐,是从前薛驸马家的婢女,赎身嫁人,已有十多年了。秉性灵活乖巧,著於花言巧语。富豪之家皇亲国戚的住处,没有一处不曾去打听消息,出谋画策,人们都推她做领头。她常受李益诚心的委托和丰厚的礼品,心里很感激他。几个月后,李益正闲住在房舍的南亭。下午时前后,忽然听到急促的敲门声,仆人说是鲍十一娘到了。李益撩起衣服跟著跑出来,迎上去问道:「鲍妈妈今天为什麼忽然来了?」鲍十一娘笑著说:「苏姑子作了好梦没有?有个仙人,被放逐在人间,不追求财物,只爱慕风流人物。像这样的角色,和您十郎正好匹配啊。」李益听说后惊喜踊跃,神气飞扬,身体轻飘飘的,拉著鲍十一娘的手边拜边谢道:「一辈子做你的奴仆,死了也不怕」。

於是问她的姓名和住处。鲍十一娘详细说道:「她是从前霍王的小女儿,字小玉,霍王很喜爱她。母亲叫净持。-净持,就是霍王宠爱的婢女。霍_死的时候,众兄弟因为她是低贱的人所生,不太愿意收留。於是分给她些资产,叫她住在外面,改姓郑氏,人们也不知道她是霍王的女儿。她姿质艳美,我一辈子也没有看见过这样漂亮的人;情趣高雅,神态飘逸,处处都超过别人;音乐诗书,没有不精通的。前些时托我寻找一个好郎君,品格情调都要能相称的。我详细介绍了十郎。她也知道李十郎的名字,非常高兴称心。她家住在胜业坊古寺巷里,刚进巷口有个车门的宅子就是。已经和她约好时间,明天午时,只要到巷口找到一个叫桂子的婢女,就可以了。鲍十一娘走后。李益就准备前去的计划。於是派家僮秋鸿,从堂兄京兆参军尚公那里借青黑色的小马和黄金马笼头。晚上,李益换洗衣服沐浴,修饰容貌仪表,高兴得手舞足蹈,整夜睡不著觉。

天刚亮,戴上头巾,拿过镜子照照,只怕还不合适。犹豫之间,已到了中午。便命备马疾奔向去,直达胜业坊。到了约会的地方,果然看见一个婢女站著等候,迎上来问道:「莫非是李十郎吗?」李益随即下马,让她牵进屋后,急急锁上门。看见鲍十一娘果然从里面出来,远远笑著说:「何等儿郎,冒冒失失到这里来。」李益开玩笑的话还没说完,就被引进中门。庭院间有四株樱桃树,西北角挂著一个鹦鹉笼,看见李益进来,便说道:「有人进来,快快放下帘子!」李益本来生性雅静,心里还在疑惧,忽然听见鸟说话,惊讶得不敢向前走了。正在踌躇,鲍十一娘已领著净持走下台阶来迎候他了。

进屋后对面坐下。净持年纪大约四十多岁,绰约多姿,谈笑很迷人。她於是对李益说:「一向听说十郎有才情又风流,如今又看到容貌雅秀,果然名不虚传。我有一个女儿,虽然缺少教训,但容貌还不至丑陋,如能配给郎君,甚为相称。鲍十一娘屡次都接到您的心意,今天就让她永远来服侍您。」李益答谢道:「我笨拙平庸,想不到承您看重,倘蒙收留,生死为荣。」於是命令摆上酒宴,随即让霍小玉从厅堂东面的闺房里出来。李益连忙起来拜迎。顿时只觉得整座堂屋,像琼林玉树一样。相互照耀,眼光转动神采照人。随后就坐在母亲身边。母亲对她说:「你经常喜欢吟咏的「开帘风动竹,疑是故人来」,就是这位李十郎的诗呀。你整天吟想,怎麼比得上见一面呢。」

霍小玉便低下头微笑,轻声说道:「见面不如闻名。才子怎麼能没有漂亮的相貌。」李益也就接著站起来下拜。道:「小娘子爱才情,鄙人重视美色。双方爱好相互映衬,才貌便兼有了。」母亲和女儿相现而笑,便举起杯来劝了几回酒。李益起身,请霍小玉唱歌。开始时她不肯,母亲再三勉强她唱,她才答应,发声清亮,曲调精奇。酒宴结束,已到天黑,鲍十一娘引著李益到西院安息。清静的庭院深邃的房子,帘帐都很华丽。鲍十一娘让小了头桂子和浣砂替李益脱靴解带。不一会,霍小玉来了,言谈温柔和顺,辞气婉转迷人。脱下罗衣的时候,体态更显得美丽,放下帐子枕上相亲,极其爱。

李益自认为宋玉提到的巫山神女、曹植遇到的洛水神女也不会超过。夜半之时,霍小玉忽然流泪看著李益说:「我本是_人家,自己知道不能与你匹配。如今因为姿色而受到你的爱恋,托身给仁贤君子,只怕我一旦年老色衰,君的恩情随即转移衰退。使我像女萝一样没有大树可以你靠,像秋天的扇子一样被抛弃。在欢乐到极点的时候,不觉悲从中来。」李益听了她的话,不胜感叹。於是伸过手臂去让她枕著,慢慢地对霍小玉说;「生平的愿望,今天得以实现,即使粉身碎骨,我发誓绝不丢开你。夫人为什麼说出这些话!请拿出白绢来,我写上盟约。」霍小玉也就止住眼泪,让婢女樱桃挑起帐子拿著蜡烛,递给李益笔砚。霍小玉在吹禅之余,很喜欢诗书,筐子里箱子里的笔砚,都是霍王家的旧物。便拿出锦锈的口袋,取出越地女子织有黑丝直格的三尺白色细绢交给李益。

李益一向富有才思,拿过笔来就写成文句,引用山河作比喻,指看日月表示诚心,句句恳切,听了这些话很感动人。书写完毕,便让她收藏在珍宝箱襄。从此之后相亲相爱,好像翡翠鸟在云中一样。这样过了两年,日夜相随。后一年的春天,李益因为书判拔萃登科,被授予郑县主簿的官职。到了四月,将要去上任,乘便到东都洛阳探亲报喜。长安的亲戚很多来设宴饯则。当时春天的景色还未消尽,夏天的景色初放光彩,酒席结束宾客散去,离别之情萦绕胸中。

霍小玉对李益说:「以您的才学和名声,多为人仰慕,愿意和您结婚的人,一定是很多的。何况您堂上有严厉的双觐,室内没有正妻,您这次回家,一定去缔结美满的姻缘。当初盟约上的话,只是空谈罢了。然而我有个小小的愿望,想立即当面陈述,愿它永远记在您心上,不知您还能听取吗?」李益惊怪地说:「我有什度罪过,你忽然说出这些话?你有话就说,我一定敬记在心。」霍小玉说;「我年龄方十八,郎君也才二十二岁,到您三十而立的,时候,还有八年。一辈子的欢乐爱恋,希望在这段时期内享用完。然后您去挑选名门望族,结成_之好,也不算晚。我就抛弃人世之事,剪去头发穿上黑衣,过去的愿望,到那时也就满足了。」李益又惭愧又感动,不觉流下眼泪,於是对霍小玉说:「我巳对天发誓,不论生死都会信守。和您白头到老,还怕不能满足平生愿望,怎敢就有_一心两意。务必求你不要疑虑,只管安心在家等待我。到了八月份,我一定会回到华州,随即派人前来接你,相见的日子不会遥远的。」又过了几天,李益就告假东去了。

上任后十天,李益请假到东都洛阳去省亲。还未到家时,太夫人已替他和表妹卢氏议亲,婚约都已定好了。太夫人一向严厉固执,李益踌躇不敢推切,便前去行礼答谢,随即约定好了在近期内成婚。卢家也是名门望族,嫁女儿到他家,聘娶的财礼定要订为百万之数,不满这数目,照理无法办成。李益家中一向贫穷,办这事一定要借贷,於是找个藉口请假,到远地去投奔亲戚朋友,渡过长江、淮水,从秋天一查奔到夏天。李益因为自己背弃盟约,长期拖延回去的期限,什度消息也不带给小玉,就想断绝她的希望,远托亲戚朋友,不让泄漏这事。霍小玉自从李益过期不归,屡次打听音信。虚词诡说,天天不同。她广求巫师,遍访占卦的人,内心忧恨,一年有余。小玉憔悴瘦损独卧空闺,忧郁成疾。虽然李益的书信完全断绝了,但霍小玉的思念盼望却始终不变,送钱财给亲戚朋友,让他们告诉消息。寻访之情这样急切,资财多次用空,经常暗自让婢女偷偷去卖掉箱子里的衣服和珍宝,多数卖给西市寄售店里的侯景先家。一次让婢女浣纱拿了一只紫玉钗,到侯景先家去卖。

路上遇见皇家老玉工,看见浣纱拿的钗,上前辨认道:「这只钗是我制作的。当年霍王的小女儿将要梳发环加笄,让我制作了这只钗,酬谢我一万文钱。我一直不曾忘记。你是什麼人,从哪里得到的?」浣沙说:「我家的小娘子,就是霍王的女儿。家道衰败,沦落嫁了人。夫婿前些时到东都去,再也没有消息了。她抑郁成病,现在快有两年了。让我卖了它,把钱送人,托他们打听夫婿的音信。」玉工凄然流泪说:「显贵人家的子女,落魄失机,竟然到了这般地步:我残年将尽,看到这种盛衰变化,也忍不住伤感万分。」於是带她到延光公主的府上,详细说了这件事。公主也为此悲叹了很久,送了她十二万文钱。这时李益定亲的卢姓姑娘正在长安,李益已经凑足了聘娶的财用,回到郑县。这年腊月,又请假进京城来成亲。秘密地找了一处幽静的住所,不让别人知道。有一个考取了明经科的人叫崔允明,是李益的表弟。很厚道,前些年常和李益一同在小玉家欢聚,吃喝谈笑,彼此亲密无间。每次得到李益的音信,必定老实告诉小玉。

小玉常拿些柴草、衣服帮助他。崔允明很感激她。李益已经到了京城,崔允明原原本本地告欣了小玉。小玉怨恨地叹息道:「世上竟有这样的事情麼!」遍请亲朋好友,千方百计叫李益来。李益自认为拖延归期违背了盟约,又得知小玉病重,惭傀羞耻,索性狠心割爱,始终不肯前去。他早出晚归,想以此回避。小玉日夜哭泣,废寝忘食,一心想见李益一面,竟没有任何机会。冤苦悲愤越来越深。困顿地病倒在床上。这时长安城中逐渐有人知道了这件事。风流人士与豪杰侠客,无不感叹霍小玉的多情,愤恨李益的薄幸。时节已到三月,人们大多出去春游。李益和同夥五六个人到祟敬寺里去欣赏杜丹花,漫步於西廊,轮番吟咏诗句。京兆人韦夏卿,是李益的亲密朋友,这时也在一起游玩。他对李益说:「风光非常美丽,草木繁荣茂盛。可怜郑家姑娘,含冤独守空房!足下竟会把她抛弃,实在是狠心的人。

大丈夫的心胸,不应当如此。您应当为她著想!」正在叹息责备的时候,忽然有个豪士,穿著淡紫色的麻布衫,挟著弓禅,丰姿神情隽美,穿的服装轻松华丽,只有一个剪成短发的胡族小童跟在后面,暗暗跟著他们,听他们说话。一会儿上前对李益作揖说:「您不是叫李十郎的吗?我的家族本在山东,和外戚结了姻亲。我虽然没有什麼文才,心里却一向喜欢贤能的人。仰慕您的声誉,常想一见。今天幸会,得以一赌风采。我简陋的住处,离这里不远,也有乐队歌妓,足以娱悦性情。美女八九个,骏马十多匹,随您怎历玩乐都行。只愿您光临一次。」李益一夥人听到这话,互相骛叹赞美。便和这个豪侠策马同行,很快绕过几个坊,就到了胜业坊。李益因为靠近霍小玉的住处,心里不想过去,就推托有事,想回马而去。豪侠说:「敝处近在咫尺,能狠心撇下不去麼?」便挽著李益的马,牵引著往前走。拖拖拉拉之时,已到了郑家住的小巷。李益神情恍惚,鞭打著马想回去。豪侠当即命令奴仆好几个人,抱著架著往前走。快步上前把李益推进了车门宅内,便让人锁上门,通报道:「李十郎到了!」霍小玉全家又惊又喜,声音传到了外面。在这天的前一个晚上,霍小玉梦见穿紫衫的男子抱著李益来,到了床前,让小玉脱鞋。她惊醒之后,告诉了母亲。并自己解释道:「鞋者,谐也。是说夫妻要再次会合。脱者,解也。

已经相见了又要分开,也就是永别了。从这个徵兆看来。我们一定很快就会见面,见面之后,我就要死了。」到了清晨,请求母亲为她梳妆打扮。母亲认为她长期生病,神志紊乱,不怎麼相信这事,在她竭力支撑的一会儿,勉强替她梳妆。梳妆刚结束。李益果然来了。霍小玉缠锦病榻日久,转身都要有人帮助;突然说李益来了,飞快地自己起了床,换好了衣服走出去,好像有神助似的。於是就和李益见面,含怒凝视,不再说什度了。虚弱的体质娇柔,像是支撑不住的样子,用衣袖一再掩著脸,回头看李益。感物伤人,四座欷嘘不止。不久,有几十盘酒菜,从外面拿了进来。在座的人都吃骛地看著,忙问原由,原来这些都是豪侠送来的。於是就摆设好,相互靠拢坐下来。霍小玉便侧过身,斜看眼看了李益好久,随即举起一杯酒,浇在地上说:「我身为女子,薄命如此。君为大丈夫,负心到这种地步。可怜我这美丽的容貌,小小的年岁,就满含冤恨地死去。慈母还在堂上,不能供养。绫罗绸缎、丝竹管弦,从此也永远丢下了。带著痛苦走向黄泉,这是你造成的。李君啊李君,今天就要永别了!我死以后,一定变成厉鬼,让你的妻妾,终日不得安宁!」

说完,伸出左手握住李益手臂,把酒杯掷在地上,高声痛哭了好几声便气绝身亡。小玉的母亲抬起尸体,放到李益怀里,让他呼唤她,可小玉再也无法醒来了。李益为她穿上白色丧服,从早到晚哭泣得很悲衷。安葬的头天晚上,李益忽然看见霍小玉在灵帐当中,容貌美丽,像活著的时候一样。穿看石榴裙,紫色罩袍,红绿色的披肩纹巾。斜身靠著灵帐,手握绣带,看著李益说:(惭愧蒙你送别,还有未尽的情意。我在阴曹地府,怎度能不感叹呢。」说完,就看不见了。第二天,安葬在长安御宿原。李益到了墓地,痛哭了一场才回去。一个多月以后,李益和卢氏成了婚。

睹物伤情,郁闷不乐。夏季五月,李益和卢氏一起回到郑县。到县里过了十天,李益正和卢氏睡著,忽然帐子外面有嘀嘀咕咕的声音。李益吃惊地一看,初见一个男子,年纪大约二十多岁,姿态温和美丽,躲藏的身影映在帐子上,连连向卢氏招手。李益惊恐地赶快起床,绕看帐子好几圈,身影却忽然不见了。李益从此心懁疑惑和僧恶。猜忌万端,夫妻之间,矛盾产生了。有些亲戚百般解劝,李益的猜忌心意才慢慢平息。过后十天左右。李益又从外面回来,卢氏正在床上禅琴,忽然看到从门口抛人一个杂色嵌花犀niu角的盒子,方圆一寸多,中间束有轻绢,打成同心结,落在卢氏怀中。

李益打开一看,见有两颗表示相思的红豆,磕头蠡一个,发杀觜一个,和少量的驴驹媚。李益当即愤怒地大声吼叫,声音如同豺狼猛虎,夺过琴砸他妻子,盘问并命令她说实话。卢氏怎度说也辩解不清楚。从此之后李益常常粗暴地鞭打妻子,百般虐待,最后诉讼到公堂把她休掉了。 卢氏走后,李益有时同侍妾等人,偶然同一次房,就增加了对她们的嫉妒猜忌,还有因此被杀掉的。李益曾游历广陵,得到一个叫营十一娘的名姬,容貌体态玉润珠媚,李益非常喜欢她。

每当对坐时,就对营十一娘说:「我曾在某处得到某个女人,她违犯了某一件事,我用某种办法杀了她。」天天这样说,想让营十一娘怕他,以此肃清闺房内yin乱的事。出门便用浴盆把营十一娘倒扣在床上,周围加封条,回家一定详细查看,然后才揭开。又准备了一把短剑,很锋利,他看著对侍婢说:「这是信州葛溪出产的钢铁,专门斩断犯有罪过的人的头!」大抵凡是李益所见到的妇女,每一个都要猜忌,直至娶了三次妻,大都像开头一样。

《霍小玉传》原文翻译及阅读 第2篇

当然,笔者并不是说李益没有责任,李益思想性格有软弱性和妥协性的弱点,这是李益形象中不美的成分,也是士人的通病。但这是性格问题而不是道德问题,与道德败坏的&34;有本质的不同。因此,霍小玉的死李益应该负次要责任,而不是以前论者所说的&34; 。我们主要应透过李益形象寻找其身后促使他&34;的深层社会原因,进而更深刻认识唐代婚恋观念、门第观念与婚姻制度的陈腐性、功利性与落后性,揭露其扭曲青年男女美好感情的罪恶本质,促使读者更好地认识真、善、美,批判假、恶、丑。

从唐代社会习俗和士人的普遍心态看,当时的婚恋观念和门第观念紧密联系在一起,门第观深深地影响着婚恋观。婚姻攀高门成为普遍的社会风气,这不仅为满足世人的虚荣心理,而且也和功名利禄的追求相辅相成。当时,陇西李氏、太原王氏、荥阳郑氏、范阳卢氏、清河崔氏这五姓是第一流高门世族,如果加上姓氏同而郡望异的博陵崔氏和赵郡李氏,则为五姓七族。他们虽经唐太宗借修《氏族志》&34;的贬抑,仍&34; ,为维护其血统的高贵和纯洁,不与外族通婚而互相缔结婚姻。这更加重了他们在士人心目中的地位,士林皆以能与之攀亲而为莫大的荣耀。《旧唐书》卷九○《李怀远传》载:(李彭年)&34; 这就明确地说明了当时世人的此种心态。这还可从反面证明之。《旧唐书》卷八二《李义府传》曰:&34; 向高门世族求婚的行为说明其心理与世风的趋同性,而不达目的的奏请则是恼羞成怒的报复,并非婚姻观念发生了改变。《资治通鉴》也有与此相关的记载:&34; 不得不动用皇权来干预,说明这种风气的严重程度,而圣旨禁止不住,更说明世风民俗难以扭转的强大力量。

《隋唐嘉话》载:薛中书元超谓所亲曰:&34;李知白为侍中,子弟才总角而婚名族。&34;伊慎每求甲族以嫁子,李长荣则求时名以嫁子,皆自署为判官。&34;甲族&34;卢亦甲族&34;娶清河崔氏女&34;明年,举进士,登第&34;已婚李氏&34;以孤寒不中第&34;有气力且富于财&34;顾己寒贱,必不能致腾踔,私利其言,许之&34;一恸而卒&34;善补过者&34;已婚李氏_的事实又娶牛氏的邓敞 (《玉泉子》) 。有比较方有鉴别,这样划分层次进行比较,方能准确对人物进行价值定位。相比之下,李益形象在封建社会中具有普泛性和典型性。

在这种社会习俗和婚姻观念的制约下,属于&34;、&34;身份的霍小玉的爱情命运就可想而知了。她与社会时代的冲突必然格外激烈,难免成为一位心比天高却命比纸薄的女性典型,堪为唐代众多_爱情悲剧的代表。在唐代社会中,_作为一个社会阶层数量相当多,在首都长安和全国各大城市均有她们的身影。唐末翰林学士孙棨所著《北里志》中,详细记载了她们与士人的交往情况:

霍小玉系霍王府庶出,沦为艺妓,与名门出身的新进士李益相爱。小玉担心自己身份低微,不能与李益长相厮守,李益以缣素书永不相负之盟约,“引谕山河,指诚日月”。霍小玉遂和李益两年日夜相从,之后李益授郑县主簿,离别之时。

诸妓皆居平康里,举子、新及第进士、三司幕府但未通朝籍未直馆殿者,咸可就诣。如不吝所费,则下车水陆备矣。 (《北里志序》)

《霍小玉传》原文翻译及阅读 第3篇

妾年十八,君才二十有二,迨君壮室之秋,犹有八岁。一生欢爱,愿毕此期。然后妙选高门,以谐_,亦未为晚。妾便舍弃人事,剪发披缁,夙昔之愿,于此足矣。

这段掷地有声的果决语言的内涵相当丰富,可归结出这样几点:从社会现实的角度说,这是婚姻对爱情扭曲的结果,二人可以有不受时空约束的爱情,但绝不可能有为社会认可的婚姻。从李益的角度说,这是霍小玉为对方着想的牺牲与奉献,她可以不要婚姻,而李益则不能不要,这样以李益三十岁为界的人生设计,李益就可先有爱情,纵情驰骋于爱河,三十而立后再去追求事业,同时择取符合社会规范的婚姻,鱼与熊掌兼得。从霍小玉的角度说,这是她经过激烈思想斗争后的艰难选择与取舍——舍弃婚姻而选择爱情。这是她深思熟虑后以弱胜强的超越与升华。真爱可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使其超越社会现实的婚姻,没有婚姻而胜过婚姻,即以感情的超凡浓度胜过一般人那种走进爱情坟墓后的淡而无味、吵吵闹闹甚至反目成仇的婚姻。这是人生的一种浓缩与转化,她要以一当十,以八年之期完成常人一生的欢爱,以加大生命密度来胜过别人的生命长度。秦观笔下为人传诵的名句&34;所表达的超越思想,早已寓于霍小玉的&34;之中,且内涵更为丰富。此后她欲转化为六根清净的空门生活,说明在感情世界里,她的生命已经结束,而将进入另一个与感情绝缘的空灵世界。这体现了霍小玉浪漫的理想化的性格,是她超凡脱俗的高层次追求,闪现出具有超时空的人性美、感情美、理想美的光彩。本篇中霍小玉最耀眼的闪光点应在此,而不应是此前学界称道的报复情节。

《霍小玉传》原文翻译及阅读 第4篇

2�恋爱故事。这一部分是唐代传奇小说中最有价值的作品。如《李娃传》、《莺莺传》、《霍小玉传》、《任氏传》、《柳毅传》等都是有名的作品。它们大都歌颂坚贞不渝的爱情,谴责封建礼教对妇女的迫害,并且塑造了一系列争取婚姻幸福。

目前所见论及《霍小玉传》的文章,虽在某些方面见仁见智,有所不同,但在将男主人公李益定性为&34;这一点上,却颇为一致。笔者则认为,他是迫于社会客观压力的&34;,而非主观感情的&34;。这并非要为李益翻案,而是欲从文本出发,为人物准确定位,以更好地理解文本的认识意义与审美价值。

目前所见论及《霍小玉传》的文章,虽在某些方面见仁见智,有所不同,但在将男主人公李益定性为&34;这一点上,却颇为一致。笔者则认为,他是迫于社会客观压力的&34;,而非主观感情的&34;。这并非要为李益翻案,而是欲从文本出发,为人物准确定位,以更好地理解文本的认识意义与审美价值。

《霍小玉传》是唐代文学家蒋防创作的一篇传奇。这篇传奇描述的是陇西书生李益和长安名妓霍小玉凄楚动人的爱情悲剧。长安名妓霍小玉,爱上了文人李益,与李益海誓山盟定情以后,李益中了进士,步入宦途。聪明有才的霍小玉明知她与。

考之以&34;一词定性的文本依据,乃出于霍小玉&34;一语。正因为是出自霍小玉之口,所以论者均袭用之而无人持有疑义。其实这是霍小玉基于&34;的愤激之词,也是因李益的不解释而导致的误解,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霍小玉因有误解说李益&34;可,而论者洞若观火却也借用之评李益则不可。这需要客观的实事求是的辨析之。《辞海》释&34;的第六个义项为&34;。与此相应,释&34;为&34;,&34;。按此规范与权威的解释,若李益主观感情发生了变化,前爱之而后另有所爱,则可谓之&34;。如《诗经·卫风·氓》中的男主人公那样,其婚前的&34;与婚后的&34;构成了鲜明的对比,其对女主人公的感情发生了前后判若两人的逆转,那才是典型的负心汉形象。可小说中的李益并非如此,他在内心深处自始至终都是爱着霍小玉的,并没有根本的改变,只是向客观压力妥协而负约逃避了。这可从以下几个角度加以论证。

生且愧且感,不觉涕流。因谓玉曰:_皎日之誓,死生以之,与卿偕老,犹恐未惬素志,岂敢辄有二三。固请不疑,但端居相待。至八月,必当却到华州,寻使奉迎,相见非远。

这一番话真诚而明确地表达了他既有誓约,便要终生守之的决心,并安慰小玉,安排好了下一步履约的时间表。可见,李益的表现强于一般士人,起码比《莺莺传》中始乱终弃的张生要好。这一守约阶段颇为重要,它生动地说明,按李益的感情与主观意愿,他是要守约一生,绝不会负约,更不会负心的。这是证明李益后来负约的主要原因在客观而非主观的有力证据之一。

第三,李益的一再&34;,是因&34;,而不能视为负心的证据。作品中先后有两处清楚地说明了李益&34;不见的原因。一处是定亲时李益为满足卢氏百万聘财的奔波过程的描写:

生家素贫,事须求贷,便托假故,远投亲知,涉历江淮,自秋及夏。生自以孤负盟约,大愆回期,寂不知闻,欲断其望,遥托亲故,不遣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