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古诗文>赤壁古诗的原文翻译(推荐4篇)

赤壁古诗的原文翻译(推荐4篇)

时间:2023-11-29 12:53:12 古诗文

赤壁古诗的原文翻译 第1篇

赤壁怀古原文

大*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月。

赤壁怀古全文翻译

长*向东流去,波浪滚滚,千古的英雄人物都(随着长*水)逝去。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就是三国时候周瑜(作战的)赤壁。陡峭不平的石壁直刺天空,大浪拍击着*岸,激起一堆堆雪白的浪花。*山象一幅奇丽的图画,那个时代汇集了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的周瑜,小乔刚嫁给他,他正年经有为,威武的仪表,英姿奋发。(他)手握羽扇,头戴纶巾,谈笑之间,(就把)强敌的战船烧得灰飞*灭。(此时此刻),(我)怀想三国旧事,凭吊古人,应该笑我自己多情善感,头发早早地都变白了。人生在世就象一场梦一样,我还是倒一杯酒来祭奠*上的明月吧!

赤壁怀古字词翻译

⑴念奴娇:词牌名。又名“百字令”“酹*月”等。赤壁:此指黄州赤壁,一名“赤鼻矶”,在今湖北黄冈西。而三国古战场的赤壁,文化界认为在今湖北赤壁市蒲圻县西北。

⑵大*:指长*。

⑶淘:冲洗,冲刷。

⑷风流人物:指杰出的历史名人。

⑸故垒:过去遗留下来的营垒。

⑹周郎:指三国时吴国名将周瑜,字公瑾,少年得志,二十四为中郎将,掌管东吴重兵,吴中皆呼为“周郎”。下文中的“公瑾”,即指周瑜。

⑺雪:比喻浪花。

⑻遥想:形容想得很远;回忆。

⑼小乔初嫁了(liǎo):《三国志·吴志·周瑜传》载,周瑜从孙策攻皖,“得桥公两女,皆国*也。策自纳大桥,瑜纳小桥。”乔,本作“桥”。其时距赤壁之战已经十年,此处言“初嫁”,是言其少年得意,倜傥风流。

⑽雄姿英发(fā):谓周瑜体貌不凡,言谈卓绝。英发,谈吐不凡,见识卓越。

⑾羽扇纶(guān)巾:古代儒将的便装打扮。羽扇,羽毛制成的扇子。纶巾,青丝制成的头巾。

⑿樯橹(qiánglǔ):这里代指曹*的水*战船。樯,挂帆的桅杆。橹,一种摇船的桨。“樯橹”一作“强虏”,又作“樯虏”,又作“狂虏”。。

⒀故国神游:“神游故国”的倒文。故国:这里指旧地,当年的赤壁战场。神游:于想象、梦境中游历。

⒁“多情”二句:“应笑我多情,早生华发”的倒文。华发(fà):花白的头发。

⒂一尊还(huán)酹(lèi)*月:古人祭奠以酒浇在地上祭奠。这里指洒酒酬月,寄托自己的感情。尊:通“樽”,酒杯。

赤壁古诗的原文翻译 第2篇

一、联系背景,迁移导入

步骤:谭嗣同绝命诗→苏轼绝命诗→苏轼《赤壁赋》。

导语:古时文人狱中常作绝命诗,大家一定很熟悉谭嗣同临刑前的《狱中绝笔》: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苏轼也曾作绝命诗《狱中寄弟弟子由》两首:

《狱中寄弟子由》其一

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

百年未满先偿债,千口无归更累人。

是处青山可藏骨,他年夜雨独伤神。

与君今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

《狱中寄弟子由》其二

柏台霜气夜凄凄,风动琅珰月向低。

梦绕云山心似鹿,魂飞汤火命如鸡。

额中犀角真君子,身后牛衣愧老妻。

百岁神游定何处?桐乡应在浙江西。

有趣的是,这两首诗使苏轼逢凶化吉,死里逃生。当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投狱中,绝望之余作此诗,传到宋神宗手里,神宗看后大为感动,对他从轻发落,贬到黄州。这就有了苏子泛舟赤壁,忆古抚今,千古佳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及前后《赤壁赋》也得以诞生。

二、听读全文,间接感知

1、播放《赤壁赋》的录音带,感受苏轼的文风。

2、听读过程中注意纠正字音,划清句读,标注节奏,体会抑扬顿挫。

三、自读全文,直接体验

1、自由散读:借助课文注释,查阅工具书,积累文言词汇。

注意读准字音,读对句读,读清节奏。

2、勾画圈点:勾画重要之处、欣赏之处及不懂之处。

板书:

情感线索:乐→悲→喜

三部分

四、细读课文,局部强化

1、乐(第一自然段):

⑴ 设疑:苏子因何而乐?

(景色之美,泛舟游玩)

从哪可以看出?

(精美语句)

⑵ 细读:反复诵读美言佳句,揣摩苏子的感情,体会景与情的初步联系。

⑶ 互问:提问不懂之处,师生共同解答。

2、悲(第二自然段):

⑴ 读:点名读,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读中品味读中悟。

⑵ 讨论:苏子缘何转悲?有几层原因?

(客人吹萧,萧生悲愁;主客问答,人生苦短)

⑶ 探究:学生会很快找出两层原因,但往往会忽略苏子由乐转悲的第一层心境。联系两次诵歌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苏子被贬,内心是不快的。泛舟赤壁,见景而乐却不是真乐,而是借此来排遣心中苦闷。所以吟诗也是原因。

多媒体显示:

《诗经·陈风·月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译文:月出明皎皎,姑娘多美貌。缓步细腰扭,思她受煎熬。

扣弦而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译文:“桂木的啊,兰木的桨,抽打着清澈的江水啊,穿而迎来了流动的波光。多么深沉啊,我的情怀,仰望着我思慕的人儿啊,她在那遥远的地方。”

3、喜(第四、五自然段):

⑴ 自由散读:学生可能意犹未尽,便再让他们自读。

⑵ 角色定位:若自己是苏子,会一直悲吗?为什么?

五、小结全文

读罢《前赤壁赋》,我们不由地将翻开同有“一洗万古”之妙的《后赤壁赋》。古人认为:若无前篇,不见此篇之妙;若无此篇,不见前篇之佳。只“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山鸣谷应,风起水涌”十六字,便似宇宙今日始开。同学们,去欣赏吧!

赤壁古诗的原文翻译 第3篇

1、“小崔会客”

假如你是央视主持人小崔,面对风尘仆仆穿越千年时光,来到“小崔会客”现场的苏轼,你能针对本文对苏轼提出哪些问题?根据对本文的理解,假如你是苏轼,你将如何作答?(课题组内确定人选,合作探究后展示成果)

2、梯级作文

对一处自然或人文景观,写一篇300字内游记。

可以选择a、纯粹写景

b、写景兼抒情

c、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

当中任意一个类型进行写作,成文后在课题组内探讨体会这三类文章之间的不同之处,然后选择出一致评价较高的文章2—3篇,作为下次课堂素材,以备展示。

赤壁古诗的原文翻译 第4篇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之子。嘉祐年间(1056年—1063年)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颍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在各地均有惠政。卒后追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好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书传》《东坡乐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