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古诗文>白居易《长相思》原文及赏析(精选6篇)

白居易《长相思》原文及赏析(精选6篇)

时间:2023-12-03 09:12:00 古诗文

白居易《长相思》原文及赏析 第1篇

长相思

李白

日色欲尽花含烟,

月明如素愁不眠。

赵瑟初停凤凰柱,

蜀琴欲奏鸳鸯玄。

此曲有意无人传,

愿随春风寄燕然,

忆君迢迢隔青天。

昔时横波目,

今作流泪泉。

不信妾肠断,

归来看取明镜前。

李白诗鉴赏

《长相思》是乐府古题,宋人郭茂倩《乐府诗集》将它归入《杂曲歌辞》,题下所收,从汉代的古诗到六朝文人之作,大都是抒写行人久旅或久戍不归,闺中人的思念之情。这种诗都是以女子口吻用代言体写成。李白这首《长相思》,内容和写法都遵循了古题的规范,当属闺情诗,亦即爱情诗。

“长相思”之意,共有四层,即昼夜思念,琴瑟传情、随风寄意、泪涌肠断。这四层意思次第展开,紧相连属,绵密无间。

起渲染哀戚情愫:“日色欲尽”,传达了白昼时光难捱的感受;又缀以“花含烟”三字,一方面渲染了暮色的迷茫,另一方面,又以暮色笼罩中的娇柔的花,暗喻着闺中之人。夜幕降临,明月初升,空中弥漫着皎洁的清辉,在这宁静的月夜,闺中人的思念更深了,以至愁不能寐。既不能成寐,就得寻找排遣和寄托,因此她催玄拂柱,以琴瑟传情,在月光下奏起了相思之曲。三、四句对仗工整,设辞华丽,很合女主人的身分。凤凰柱、鸳鸯玄既描写了琴的精美,又传递着相思的信息:凤凰,使人想起萧史、弄玉结成仙侣的故事;鸳鸯更是比翼伉俪的化身。在这里,它们都是乐曲情绪的象征。“初停”、“欲奏”,表明一曲未了,又接续着一曲,不尽的琴声正如人的思绪一样绵长。

然而,这曲中情意该如何传送到亲人身边去呢?故而又有了“愿随春风寄燕然”的遐想。燕然,唐诗习用语,指代边地,暗指行人在极远处。接着缀一单句“忆君迢迢隔青天”,将心事道破,形成一个突兀的感情高峰,也是全诗的抒情中心。诗末四句作断肠之辞,“昔时横波目”的甜蜜回忆,更加剧了“今作流泪泉”的痛苦思念,末了向“迢迢隔青天”的亲人呈上自己诚挚的心;你若不能体会我的断肠之情,等你归来时就请这明镜作证吧,我的泪容,将永久地停驻在这面镜中!武则天有《如意娘》诗,诗中有句:“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李白诗的结尾二句当由此化出。泪洒裙上,必会留下痕迹,而镜中人面却是不能长留的。诗说“归来看取明镜前”,将不可为之事说得那样斩截,这正是诗人主观感情的强烈表现。

这首诗或许是李白借了乐府古题来表达自己对于妻子的思念。李白于青年时代与故相许圉师的孙女结褵,夫妻生活十分恩爱。但因李白长年漫游在外,聚少离多,双方自不免相思之苦。诗人将这种情思以代言体写出,不但想象了妻子对自己的思念,自己对妻子的思念也含在其中了。

以前读李白的《长相思》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只是惊叹诗仙惊人的才华和浪漫的情怀。在经历了长长的人生后,重读这首诗,细细品味,被诗中的意境深深打动,更加深切地理解李白所要表达的那份最真挚的感情,理解那个情深意切的爱情故事……

白居易《长相思》原文及赏析 第2篇

故事发生在长安。主人公是一对新婚不久的夫妻,两个人情投意合,多才多艺。都受到过良好的教育,不求仕途发达,只愿能够长相厮守,恩爱永远。但战乱爆发,丈夫只得抛却娇妻,远赴边关为国征战。长安的家中,只剩下苦苦思念丈夫的妻子……

“长相思,在长安。”

他已经走了很久,从春到夏,从夏到秋。听啊,蟋蟀在井边悲戚地叫着,它是不是也在苦苦等待自己的爱人?天气渐渐凉了,晚间的寒气把竹席浸得冷硬,没有你在身边,我独自一人怎么能抵挡这蚀骨的凄凉?

“络维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夜深了,全无睡意。屋内孤灯不明,照得满室清冷无比,只觉得更加形单影只。每当这时候,就会更加思念你,悲伤欲绝。窗外有月光透入,干脆拉开窗帘,抬头仰望明月。远在天边的你,是不是也在凝望月亮,思念着我?但我们无法相见,只有徒劳地叹息!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记得吗?我们曾经吟诗作对、踏春赏花。在那片桃林,你我山盟海誓永不分离,你还说我美丽如花,可你如今却在遥远的天边,连帮我整理一下云鬓都不能!

“美人如花隔云端。”

我想去找你,可远隔千山万水,长路漫漫!

“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绿水之波澜。”

是什么把我们隔得这么远?你到底在多么遥远的地方,为什么连魂魄也难以抵达?

“天长地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日思夜想,我的心都碎了!

“长相思,摧心肝。”

白居易《长相思》原文及赏析 第3篇

《长相思·其一》原文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长相思·其一》译文

长相思呵长相思,我们相思在长安,

秋天蟋蟀常悲鸣,声声出自金井阑。

薄霜凄凄送寒气,竹席已觉生凉寒;

夜里想她魂欲断,孤灯伴我昏暗暗。

卷起窗帘望明月,对月徒然独长叹;

如花似玉美人呵,仿佛相隔在云端!

青青冥冥呵,上是无边无垠的蓝天,

清水渺渺呵,下是浩浩汤汤的波澜。

天长长来地迢迢,灵魂飞越多辛苦;

关山重重相阻隔,梦魂相见也艰难。

长相思呵长相思,每每相思摧心肝!

《长相思·其一》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离开长安后回忆往日情绪时所作,豪放飘逸中兼有含蓄。诗人通过对秋虫、秋霜、孤灯等景物的描写抒发了感情。表现出相思的痛苦。“美人如花隔云端”是全诗的中心句,其中含有托兴意味。我国古代经常用“美人”比喻所追求的理想。“长安”这个特定的地点更加暗示“美人”在这里是个政治托寓,表明此诗目的在于抒发诗人追求政治理想而不能的郁闷之情。诗人将意旨隐含在形象之中,隐而不露,自有一种含蓄的韵味。

白居易《长相思》原文及赏析 第4篇

汴水长流啊,泗水长流,流到古老的瓜洲渡口,远远望去,江南群山那默默的点头,仿佛凝聚着无限的哀愁。

思念呀,怨恨呀,何时才有个尽头?除非你归来才会罢休。一轮皓月当空照,只有人倚楼。

【赏析】

这首词写的是一位女子倚楼思念亲人的情形。在明亮的月光下,年轻的女子,凝望脚下着悠悠的流水,遥望着远处绵绵的群山,孤独无助的身影,充满了哀愁憔悴面容。思女的形象朦胧而又仿佛很清晰。

词的上阙连用了三个“流”字,写出了水的蜿蜒曲折,悠远绵长,也酿造了一种低徊缠一绵的情韵。“吴山点点愁” 为本阙点睛之笔。“汴水流,似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如果没有后边“吴山点点愁”,则没人任何意义。而有了“吴山点点愁”,那悠悠的流水仿佛也就蕴含了绵绵的思念与哀愁。

下阙连用两个“悠悠”,更增添了愁思的绵长与强烈。“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归”了吗?“休”了吗?没有,只是一个空想,想来想去,最终还是“月明人倚楼”。

诗人运用浅显流畅的语言,和谐舒缓的音律,以“恨”写“爱”,巧妙而又明了地勾画出了思女形象,表现出了思女复杂的感情。特别是那悠悠的流水和交接的月光,更烘托出了无限哀怨忧伤的情怀,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显示出这首小词言简意深、词义蕴藉的特点。( 2009/03/03)

白居易《长相思》原文及赏析 第5篇

长相思·其一

李白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高天,

下有渌水之波澜。天长地远魂飞苦,

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

【其二】

日XX尽花含烟,月明欲素愁不眠。

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鸯弦。

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⑵。

忆君迢迢隔青天。

昔时横波目,今作流泪泉。

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

【注解】:

1、络纬:又名莎鸡,俗称纺织娘。

2、金井阑:精美的井阑。

3、簟色寒:指竹席的凉意。

关山难:指道路险阻难度。

长相思:本汉代诗中语,六朝诗人多以名篇,并以“长相思”发端,属乐府“杂曲歌辞”。

天长地远魂飞苦 梦魂不到关山难

乐府诗《长相思》,大约是李白离开长安以后的作品。以男女相思为由,寄寓了追求理想不能实现的苦闷、悲哀。这两句是说,与追求的美人相隔遥远,关山重重难以逾越,梦魂不到,相见更难,此情此景,怎能不勾起人的相思之苦啊!辞清意婉,十分动人。

【韵译】:

长相思呵长相思,我们相思在长安,

秋天蟋蟀常悲鸣,声声出自金井阑。

薄霜凄凄送寒气,竹席已觉生凉寒;

夜里想她魂欲断,孤灯伴我昏暗暗。

卷起窗帘望明月,对月徒然独长叹;

如花似玉美人呵,仿佛相隔在云端!

青青冥冥呵,上是无边无垠的蓝天,

清水渺渺呵,下是浩浩汤汤的波澜。

天长长来地迢迢,灵魂飞越多辛苦;

关山重重相阻隔,梦魂相见也艰难。

长相思呵长相思,每每相思摧心肝!

其一【评点】

《长相思》属乐府《杂曲歌辞》旧题,题意取自《古诗》:“上言长相思,下言久别离。”“着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李白的《长相思》共两首,内容、形式、意境都各有不同,但这两首诗都深刻表现了离人的`相思之苦。蘅塘退士将这两首诗先后收入《唐诗三百首》。

第一首,诗人通过描写景色,渲染气氛,突出表现因阻隔重重梦魂也难以到达的刻骨相思之苦。前人认为这首诗描写了诗人怀念远方之人的相思之苦,这个人可能是他的妻子。现代著名词学家苏仲翔则认为本诗是李白被谗言陷害,出长安后所作,意在抒写失意的苦闷。

本诗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从开头到“美人如花隔云端”,描写了主人公“在长安”的相思之苦。从“金井阑”中可以猜出主人公的住处颇为奢华,但身处华厦却感到十分空虚寂寞:先是听见纺织娘凄惨地鸣叫,又感到“霜送晓寒侵被”的凄凉,无法入眠。而“孤灯不明”更增添了愁绪。其中,“孤”字在写灯的同时也表现了人物的心理。接下来写从卷帷中看到的,只能供人仰望的月亮令主人公想到了美人。然而,美人远在云端,使人只能“对空长叹”。

以下到结尾是第二部分,描写梦中的追求,承接“苦相思”。在浪漫的氛围中,主人公幻想着梦魂飞去寻找自己的心上人。但“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不仅天长地远,而且还要渡过重重关山。这种没有结果的追求使主人公不禁一声长叹:“长相思,摧心肝”。此句结尾不仅回应开头,而且语出有力,令人荡气回肠。

其二【评点】

《长相思》的第二首白描了思妇弹琴寄意、借曲传情、流泪断肠、望眼欲穿的情景,表现了思妇对出征爱人的深情怀念。

全诗以春花起兴。头两句只有十四个字,却意境无穷:日色将尽,花朵中仿佛蒸腾着缕缕幽烟。黄昏过后,晚月升起,女主人公对月凝思,心绪不平,难以入睡。

三、四句对仗工整,用琴瑟的声音表达相思之情。“赵瑟”与“蜀琴”相对,古代赵国妇女善于鼓瑟,故称瑟为赵瑟;蜀中有桐木适宜做琴,故称琴为蜀琴。据传,司马相如曾用蜀琴挑逗卓文君。“凤凰柱”与“鸳鸯弦”相对,因为凤凰和鸳鸯都是成双成对的,是男女爱情的象征。这两句暗示出女主人公对爱人的思念。

五、六句续写上文,写女主人公想将满心的相思寄托在婉转的曲子中,由春风带给远方的爱人。但她不知道春风能否带去她的情意,于是发出“忆君迢迢隔青天”的感叹。而她昔日那对顾盼生辉的“横波目”也变成了今日的“流泪泉”,说明两个人分开后女主人公经常暗自哭泣。

结尾两句中,女主人公娇憨地说:“如果你不信我为你思断肝肠,那等你回来看看我镜子中的憔悴容颜就知道了。”其天真、顽皮的样子被诗人刻画得栩栩如生,令人倍加爱怜和心痛。

本诗弄琴托情,望月起思,缠绵动人,和“人比黄花瘦”的感叹有异曲同工之妙。

【评析】:

这两首诗,都是诉述相思之苦。

其一,以秋声秋景起兴,写男思女。所思美人,远在长安。天和地远,关山阻遏,梦魂难越,见面为难。或以为此诗别有寄托,是诗人被迫离开长安后,对唐玄宗的怀念。喻守真以为“不能说他别有寄托,完全咏的‘长相思’本意”,此说有其道理。

其二,以春花春风起兴,写女思男。望月怀思,抚琴寄情,忆君怀君,悱恻缠绵。真有“人比黄花瘦”之叹。

这两首诗,在《李太白诗集》中,一收卷三,一收卷六。所写时地迥异,格调也截然不同,实为风马牛不相及。但蘅塘退士辑为先后,看起来似乎是一对男女,天各一方,各抒相思之苦,其实不然。

李白五七言歌行往往逞足笔力,写得豪迈奔放,但他也有一些诗篇能在豪放飘逸的同时兼有含蓄的思致。像组诗《长相思二首》,大约是他离开长安后于沉思中回忆过往情绪之作,就属于这样的作品。

“长相思”本汉代诗中语(如《古诗》:“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六朝诗人多以名篇(如陈后主、徐陵、江总等均有作),并以“长相思”发端,属乐府《杂曲歌辞》。现存歌辞多写思妇之怨。李白此二首诗即拟其格而别有寄寓,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很大创新。

第一首诗大致可分两段。第一段从篇首至“美人如花隔云端”,写诗中人“在长安”的相思苦情。以下直到篇末便是第二段,紧承“美人如花隔云端”句,写一场梦游式的追求。第二首写妇女对从征戍边的丈夫的思念。开头两句,描绘春夜的美景;接着写女主人公鼓瑟弹琴以解闷,表达对丈夫的思念之情;然思念成空,泪如泉涌;结尾含蓄而隽永。全诗塑造了一个感情热烈而又富有教养的思妇形象。

这两首诗在形式上也有很多突破。第一首诗形式匀称,“美人如花隔云端”这个独立句把全诗分为篇幅均衡的两部分。前面由两个三言句发端,四个七言句拓展;后面由四个七言句叙写,两个三言句作结。全诗从“长相思”展开抒情,又于“长相思”一语收拢。在形式上颇具对称整饬之美,韵律感极强,大有助于抒情。第二首诗在结构上打破了以“长相思”一语发端的固定格式,而是从景物中引出人物来。

这两首诗诗意隐然含蓄,具备一种蕴藉的风度。所以王夫之赞道:“题中偏不欲显,象外偏令有余,一以为风度,一以为淋漓,乌乎,观止矣。”

白居易《长相思》原文及赏析 第6篇

《长相思其二》

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如素愁不眠。

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鸯弦。

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

忆君迢迢隔青天!昔时横波目,

今作流泪泉。不信妾肠断,

归来看取明镜前!

【诗文解释】

太阳就要落山了,花儿好像含着烟雾,一片朦胧,月光明净就似洁白的绢,忧愁得无法入眠。刚刚停止弹赵瑟,手放在凤凰柱上,又拿起蜀琴想要弹奏鸳鸯弦。这首曲子满含情意,却无人能传达过去,愿它能随着春风寄到燕然山。思念你却那么遥远隔着青天。过去顾盼含情的眼睛,今天成了泪水的清泉。你要是不相信我相思肝肠寸断,回来时到明镜前看看。

【词语解释】

素:洁白的绢。

横波:形容眼神流动。

【诗文赏析】

本诗描写了相思之苦。诗人通过描写人物具体的`活动,利用推想等手法,来表达人物的心情。而想用春风寄情更是一片奇情的表现。全诗充满了含蓄美,缠绵悱恻,令人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