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古诗文>《送梁六自洞庭山》张说唐诗(必备4篇)

《送梁六自洞庭山》张说唐诗(必备4篇)

时间:2023-12-24 12:00:13 古诗文

《送xxx自洞庭山》张说唐诗 第1篇

巴陵3一望洞庭秋,日见xxx4水上浮。

闻道5神仙6不可接7,心随湖水共悠悠8。

【注释】

洞庭山:指洞庭湖中的君山。

巴陵:xxx岳阳县。

xxx:指洞庭湖中的君山。

闻道:听说。

神仙:这里指湘君,湘夫人等传说中的神仙。

接:接近。

悠悠:悠长,自然。

【白话译文】

站在岳阳楼上举目遥望,看见洞庭秋水远接云空,那孤独的君山耸立湖心,倒影在广阔的湖中整日浮动,听说君山上面有神仙住着,仙凡相隔不能与他靠拢,我从今以后的相思情和xxx水一样悠悠无穷。

【创作背景】

张说于开元四年(716)贬为岳州刺史,才志难展,心情苦闷,恰逢xxx路径岳阳回长安,好友相会,贬所送人,引起诗人对朝廷的向往,对命运的感叹,对友人的惜别,怀满腹惆怅的心情创作这首诗。

【赏析】

《送xxx自洞庭山》张说唐诗 第2篇

本诗表面上像临兴观湖,描绘洞庭雄壮、开阔气象,实为xxx 观湖的干谒诗,表露了诗人xxx名人引荐入仕而又难成的无可奈 何的心境。诗于xxx任相期间(开元二十二年至开元***年) 所作。一说作于诗人入荆州府长史xxx幕府充当短期幕僚期 间。唐代以词章取士,干谒诗应时而生。凡作干谒诗,本是俯身求 人,但第一等的却不会显出乞相,不见谄媚。本诗不但未露干谒痕 迹,而且托意于诗,寄情于景,气魄宏大,故与xxx的《登岳阳楼》同 为传世高唱。

本诗具有“雄浑”之风,阳刚之美,是古人审美意识之一,“笼天 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陆机《文赋》)。就本篇而言,真不知 “胸中吞几多云梦也”(xxx评xxx“xxx”二句语)。雄阔之景, xxx情,求仕之忧,无奈之慨如此**地融合在这短短的四十个 xxx。

《送xxx自洞庭山》张说唐诗 第3篇

xxx即xxx,也是著名的诗人,官至中书令,为人正直。xxx想进入政界,实现自己的理想,希望有人能给予引荐。他在入京应试之前写这首诗给xxx,就含有这层意思。

诗的前四句写洞庭湖壮丽的景象和磅礴的气势,后四句是借此抒发自己的**热情和希望。

开头两句交代了时间,写出了浩瀚的湖水。湖水和天空浑然一体,景象是阔大的。“涵”,有包含的意思。“虚”,指高空。高空为水所包含,即天倒映在水里。“太清”指天空。“混太清”即水天相接。这两句是写站在湖边,远眺湖面的景色。三四两句继续写湖的广阔,但目光又由远而近,从湖面写到湖中倒映的景物:笼罩在湖上的水气蒸腾,吞没了云、梦二泽,“云、梦”是古代两个湖泽的名称,据说xxx在江北,梦泽在江南,后来大部分都淤成陆地。

“撼”,摇动(动词,生动形象)。“xxx”,在洞庭湖东北岸,即xxx岳阳市。西南风起时,波涛奔腾,涌向东北岸,好像要摇动xxx似的。“气蒸云梦泽,波撼xxx”(有的版本作“气吞云梦泽”),读到这里很自然地会联想起xxx的诗句:“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整个城市都飘浮在水面上,微风吹起层层波澜,遥远的天空都在水中晃动。它们真有异曲同工之妙。

三、四句实写湖。“气蒸”句写出湖的丰厚的蓄积,仿佛广大的沼泽地带,都受到湖的滋养哺育,才显得那样草木繁茂,xxx苍苍。而“波撼”两字放在“xxx”上,衬托湖的澎湃动荡,也极为有力。人们眼中的这一座湖滨城,好像瑟缩不安地匍伏在它的脚下,变得异常渺小了。这两句被称为描写洞庭湖的名句。但两句仍有区别:上句用宽广的*面衬托湖的浩阔,下句用窄小的立体来反映湖的声势。诗人笔下的洞庭湖不仅广阔,而且还充满活力。

下面四句,转入抒情。“欲济无舟楫”,是从眼前景物触发出来的,诗人面对浩浩的湖水,想到自己还是在野之身,要找出路却没有人接引,正如想渡过湖去却没有船只一样。对方原是丞相,“舟楫”这个典用得极为得体。“端居耻圣明”,是说在这个“圣明”的太*盛世,自己不甘心闲居无事,要出来做一番事业。这两句是正式向xxx表白心事,说明自己目前虽然是个隐士,可是并非本愿,出仕求官还是心焉向往的,不过还找不到门路而已。

——洞庭湖诗句

洞庭湖诗句

1、清晨登巴陵,周览无不极。明湖映天光,彻底见秋色。秋色何苍然,际海俱澄鲜。山青灭远树,水绿无寒烟。来帆出江中,去鸟向日边。风清长沙浦,山空云梦田。瞻光惜颓发,阅水悲徂年。北渚既荡漾,东流自潺湲。郢人唱白雪,越女歌采莲。听此更肠断,凭崖泪如泉。——xxx《秋登巴陵望洞庭》

2、长天接广泽,二气共含秋。举目无*地,xxx直钩。孤钟鸣大岸,片月落中流。却忆鸱夷子,当时此泛舟。——方干《早发洞庭》

3、**巴丘戍,*湖此望长。问人xxx,愁暮更苍苍。叠浪浮元气,中流没太阳。孤舟有归客,早晚xxx。——xxx《岳阳馆中望洞庭湖》

4、洞庭秋月生湖心,层波万顷如熔金。孤轮xxx不定,游气蒙蒙隔寒镜。是时白露三秋中,湖*月上天地空。岳阳楼头暮角绝,荡漾已过君山东。山城苍苍夜寂寂,水月逶迤绕城白。荡桨巴童歌竹枝,连樯估客吹羌笛。势高夜久阴力全,xxx肃开星躔。浮云野马归四裔,遥望星斗当中天。天鸡相呼曙霞出,敛影含光让朝日。日出喧喧人不闲,夜来清景非人间。——xxx《洞庭秋月行》

5、气蒸云梦泽,波撼xxx。——xxx《临洞庭湖赠章丞相》

6、蛟室围青草,龙堆拥白沙。护江*木,迎棹舞神鸦。破浪南风正,收帆畏日斜。云山千万叠,底处上仙槎。——xxx《舟泛洞庭》

7、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范仲淹《岳阳楼记》

8、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xxx《望洞庭》

9、忆过巴陵岁,无人问去留。中宵满湖月,独自在僧楼。渔父真闲唱,灵均是谩愁。今来欲长往,谁借木兰舟。——xxx《怀洞庭》

10、洞庭西望楚江分,水尽南天不见云。——xxx《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xxx至游洞庭其一》

11、八月湖水*,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xxx。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xxx《望洞庭湖赠xxx》

12、洞庭鱼可拾,不假更垂罾。闹若雨前蚁,多于秋后蝇。岂思鳞作簟,仍计腹为灯。浩荡天池路,翱翔欲化鹏。——xxx《洞庭鱼》

13、xxx东南坼,乾坤日夜浮。——xxx《登岳阳楼》

14、日落长沙秋色远,不知何处吊湘君。——xxx《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xxx至游洞庭》

15、春和xxx,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范仲淹《岳阳楼记》

16、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雍陶《题君山》

17、白水连天暮,洪波带日流。风高云梦夕,月满洞庭秋。沙上渔人火,烟中xxx。西园与南浦,万里共悠悠。——xxx《宿洞庭》

18、洞庭九州间,厥大谁与让?南汇群崖水,北注何奔放。——韩愈《登岳阳楼》

19、东西南北各连空,波上唯留小句峰。长与岳阳翻鼓角,不离云梦转鱼龙。吸回日月过千顷,铺尽星河剩一重。直到劫馀还作陆,是时应有羽人逢。——xxx《洞庭湖》

20、洞庭湖上清秋月,月皎湖宽万顷霜。玉碗深xxx白,金杯细碎浪头光。寒惊乌鹊离巢噪,冷射蛟螭换窟藏。更忆瑶台逢此夜,水晶宫殿挹琼浆。——韩偓《洞庭玩月》

《送xxx自洞庭山》张说唐诗 第4篇

凌宏宪《唐诗广选》:xxx曰:xxx远,而别意自见。美人秋水之思,当是别后意耳。

陆时雍《唐诗镜》:后二语xxx,兼寓别情。

沈德潜《唐诗别裁》:远神远韵,送意自在其中。此洞庭为神仙窟宅,然身不至,唯送人之心与湖水俱远耳。

王尧衢《古唐诗合解》:不言送别,而送别之神情透露。

胡应麟《诗薮》:xxx五言绝,xxx(xxx)诸作已入妙镜。七言初变梁陈,音律未谐,韵度尚乏。……至张说《巴陵》之什(即此诗),xxx《出塞》之吟,句格成就,渐入盛唐矣。

xxx《诗境浅说续编》:此诗言烟波浩渺中,神仙既不可接,客帆亦天际迢遥。末句之悠悠凝望,即送别之心也。

刘永济《xxx绝句精华》:首二句实写洞庭湖山,中夹第三句,遂使实境化成缥缈之景,引起第四句别情,便觉悠然无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