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古诗文>明史宋濂传原文与翻译(共7篇)

明史宋濂传原文与翻译(共7篇)

时间:2024-01-02 12:13:47 古诗文

明史xxx原文与翻译 第1篇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xxx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xxx《送东阳马生序》)

【乙】 xxx与客饮,帝①密使人侦视。翼日②,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③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主事茹太素④**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⑤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廉,几误罪言者。”

(《明史?xxx》)

【注释】xxx:指明xxxxxx。②翼日:第二天。“翼”同“翌”。③馔(zhu àn):食物,多指美食。④主事:官职名,茹太素是人名。⑤恶(wū):疑问代词,加强反问语气。类似于“怎么”。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4分)

(1)走送之 ( ) (2)俟其欣悦( )

(3)濂具以实对( ) (4)微景廉 ( )

7.翻译下面句子。(4分)

(1)家贫,无致书以观。

译文:

(2)xxx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

译文:

8.填空。(用原文语句回答,4分)

甲文中,很多人愿意把书借给xxx的原因是“ ”。乙文中,xxx只列举好的大臣的原因是“ ”。

9.用“/”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按语意划分一处,2分)

门 人 弟 子 填 其室

10.结合甲、乙两文,联系生活实际,从读书和做人两个方面谈谈你得到的启示。(4分)

答: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6-10题。(18分)

6.(4分)(1)跑 (2)等待 (3)全,都 (4)没有7.(4分)(1)家里贫穷,没有办法得到书(买书)来读(看)。(2)xxx曾经与客人饮酒,**暗中派人侦探**。

8.(4分)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9.( 2分) 门 人 弟 子 /填 其 室10.(4分)读书方面:勤学好问、虚心求教、博览群书等。做人方面:尊重老师、实事求是、敢于直言、xxxxxx、诚实守信等

明史xxx原文与翻译 第2篇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xxx送了不敢销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xxx与客饮,帝①密使人侦视。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zhuàn)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②欺。”间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帝问其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选自《明史·xxx》)

注释:xxx:指明xxxxxx。②朕:**自称。

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标两处)(2分)

录 毕 走 送 了 不 敢 销 逾 约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余幼时即嗜学 嗜:

(2)弗之怠 弗:

(3)xxx与客饮 尝:

(4)间问群臣臧否 臧:

3.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2)诚然,卿不朕欺。

4.【甲】文段在读书方面给我们的启示是 ;【乙】文段在做人方面给我们的启示是 。(2分)

参***:

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评分:共2分。每对一处得1分。

2.(1)爱好 (2)不 (3)曾经 (4)善,好

评分:共2分。每空分

3.(1)因此人家大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于是能够看到许多(各种各样的)书。

(2)真是(确实是)这样,你没有欺骗我。

评分:共4分。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

4.读书方面围绕“勤奋刻苦”“博览群书”,做人方面围绕“正直”“坦诚待人”“与品德优秀的人交友”“背后不说人坏话”等要点回答即可。

评分:共2分。每空1分,答出其中一点,言之成理即可。

——《明史·xxx》阅读答案及翻译(精选3篇)

明史xxx原文与翻译 第3篇

xxx,字景濂,xxx年诏修元史,命充总裁官。帝xxx功臣,召濂议五等封爵。宿大本堂,讨论达旦,xxx、唐故事,量其中而奏之。车驾祀方丘,患心不宁,濂从容言曰:“养心莫善于寡欲,审能行之,则心清而身泰矣。”帝称善者良久。濂性诚谨,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翼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主事茹太素**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士大夫造门乞文者,后先相踵。卒于夔,年七十二。

(选自《明史·xxx》)

(1)宿大本堂,讨论达旦,xxx、唐故事,量其中而奏之。

答案 (xxx)住在大本堂,通宵达旦地研究讨论,一一xxx、唐前例,衡量其中适合的部分奏报**。

得分点 “据”“量”及大意正确。

(2)养心莫善于寡欲,审能行之,则心清而身泰矣。(5分)

(3)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答案 (**)把大臣全部召来诘**备,并且大声叫xxx的字说:“如果没有景濂的话我几乎就要错怪进言冒犯(我)的人了。”

得分点 “悉”、“微”、“罪”、省主语及大意正确。

(4)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士大夫造门乞文者,后先相踵。

答案 从少到老,xxx没有一天离开过书籍,登门索要诗文的士大夫,接踵而至。

得分点 “去”、“造”、定语后置句。

参考译文

xxx,字景濂,xxx年,xxx下诏修《元史》,xxx被任命为总裁官。xxxxxx功臣,召xxx前来商议怎样封五等爵位。(xxx)住在大本堂,通宵达旦地研究讨论,一一xxx、唐前例,衡量其中适合的部分奏报**。xxx到方丘祭祀,感到心绪不宁,xxx从容说道:“修养身心没有什么比清心寡欲更好的了,(**)如能慎重并为之行动,那么就会心灵清静,身体渐渐安康。”xxx听后称赞良久。xxx性情诚恳谨慎,有一次(在家中)与宾客一起饮酒,xxx派人暗中观察。第二天,xxx便问xxx昨天喝酒没有,请了哪些客人,吃了些什么。xxx一一如实回答。xxx笑道:“说得对,你没有欺骗我。”主事茹太素**一万多字,xxx大怒,询问廷臣的看法,有的'大臣指着茹太素的**说:“这是不敬,。”xxx问xxx,xxx说:“茹太素是忠于陛下的,陛下现在刚敞开言路,怎么能给他定大罪呢?”不久,xxx阅茹太素的**,有不少可取之处。把大臣全部召来诘**备,并且大声叫xxx的字说:“如果没有景濂的话我几乎就要错怪进言冒犯(我)的人了。”从少到老,xxx没有一天离开过书籍,登门索要诗文的士大夫,接踵而至。xxx死在夔州,享年72岁。

明史xxx原文与翻译 第4篇

xxx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帝问其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主事茹太素**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小题1】(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4分)

①濂具以实对( )②诚然( )③帝问其故( )④微景濂( )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因”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因呼濂字曰A.虎因喜《黔之驴》_ I5 K% D* j8 e. : Y_ GB.余因得遍观全书《送东阳马生序》9 N6 ?8 a( [/ e. B1 D% KC.罔不因势象形《核舟记》$ ; i2 d7 @5 _2 DD.问塔动之因《梵天寺木塔》- X1 `3 A6 b3 @ V, F& h: Z1 O: ]【小题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标两处)。(2分)

既而帝览其书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间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

(2)所以动心忍性,xxx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小题4】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xxx是个怎样的人?(2分)

【小题1】(1)(4分)①同“俱xxx、都(解释为“详细”也对) xxx、确实

③原因xxx、如果没有

(2)B

【小题1】既而|帝|览其书

【小题1】(1)(**)秘密地召见(xxx)询问起大臣们的好坏(也可以翻译成善恶),xxx只举出那些好的大臣说说。(“间、臧否、惟”要准确地翻译出来) (2)略

【小题1】诚实,交友慎重,敢于进谏。(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来答,说到一点即可)

解析【小题1】(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认知能力。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即可,有时还要注意加点字的特殊用法。(2)本题考查虚词的运用能力。B项的“因”和例句中“因”的意思都为“于是”。

【小题1】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划分节奏。划分文言句子的节奏一般遵循结构、意思原则。

【小题1】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时注意关键字、语序,有时还要补出舍去的主语才行。

【小题1】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结合文章对“xxx”的具体描写来分析xxx的人物形象即可。

明史xxx原文与翻译 第5篇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xxx,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xxx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

xxx与客饮,帝①密使人侦视。翌日,问xxx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zhuàn)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②欺。”间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帝问其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选自《明史.xxx》)

【注】xxx:指明xxxxxx。②朕:**自称。

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标两处)

录 毕 走 送 之不 敢 稍 逾 约。

2.解释下列句中词的意思。

(1)余幼时即嗜学 嗜:__________

(2)弗之怠 弗:____________

(3)xxx与客饮 尝:__________

(4)间问群臣臧否 臧:__________

3.翻译下列句子。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诚然,卿不朕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文段在读书方面给我们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乙】文段在做人方面给我们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

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2.(1)爱好;(2)不;(3)曾经;(4)善,好

3.(1)因此人家大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于是能够看到许多(各种各样的)书。

(2)真是(确实是)这样,你没有欺骗我。

4.读书方面围绕“勤奋刻苦”“博览群书”,做人方面围绕“正直”“坦诚待人”“与品德优秀的人交友”“背后不说人坏话”等要点回答即可。

(意思对即可)

明史xxx原文与翻译 第6篇

xxx,字景濂,他的祖先是金华潜溪人,到xxx这一辈才迁至浦江。xxx幼时聪敏、记忆力强,就学于闻人梦吉、精通《五经》。元朝至正年间,xxx因举荐授为翰林编修,但他以父母年老为由坚辞不就,而到龙门山闭门著书。

洪武年间,xxx开始因文学之长受到(xxx的)赏识,随侍xxx左右,作为顾问。xxx曾召xxx讲解《春秋xxx传》,xxx进言道:“《春秋》是xxx褒扬善行、贬斥恶行的书,如果能够遵照施行,那么赏罚公正适中,天下便可平定了。

xxx年xxx下诏修编《元史》,任命xxx充任总裁官。这年八月《元史》修成,xxx被提升为翰林院学士,xxx担任太子的老师前后十余年,太子的一言一行,xxx都要以礼法来劝导,使其归于正道,遇到有关政治教化和前代兴亡的事情,(xxx)必定会拱手说:“应当像这样,而不应当像那样。”每当这时,皇太子都非常严肃虚心地接受,谈论事情必会称“师父说”。

xxxxxx赏功臣时,召xxx前来商议怎样封赏五等爵位。(xxx)住在大本堂,通宵达旦地研究讨论,逐一引鉴汉唐前例,选择其中适用的部分奏报皇上。当上天屡降甘露时,xxx又问其中是否意味着有灾异或祥瑞,(xxx)回答说:“天子不是受命于天,而是受命于人;吉祥的征兆并不是上天的祥瑞,而是人主的仁义。《春秋》只记灾异、不书祥瑞,就是这个道理。”

xxx曾挑出《衍义》中司马迁论黄老之学的一段,让xxx讲析。xxx讲完,接着说:“汉武帝沉溺于方技荒谬之说,一改汉xxx、xxx俭之风,民力已经疲惫,而后用xxx催督。国君如果能以仁义来治理民心,那么异端邪说就不会传播,以学校来治理百姓,那么祸乱就不会发生,刑罚并不是要优先考虑使用的。”xxx曾奉命作诗咏鹰,要在七步之内完成,其诗中有“自古戒禽荒”(自古以沉溺于田猎为戒)的句子,xxx高兴地说:“这可是很好的进言啊!”xxx在xxx左右侍奉、效力忠诚,都是这样,xxx性情诚恳谨慎,在宫中为官时间长,从不攻击他人过失。他的住室,题名为“温树”,如果有客人问起宫中情况,xxx便将“温树”两字指给他看。(xxx)曾在家中与宾客一起饮酒,xxx派人暗中观察。第二天,(xxx)问xxx昨天喝酒没有,请了哪几位客人,吃了些什么。xxx一一如实回答。xxx笑道:“说得对,你没有欺骗我。”(xxx)闲时召xxx询问群臣的善恶优劣,xxx只是列举表现优良的大臣,说:“善良的人与我交朋友,我了解他们;而那些不善良的人,我(不和他们交往,所以)不了解他们。”主事茹太素上奏章一万多字,xxx大怒,以此询问廷臣(的看法)。有的指着茹太素的奏疏说“这是对皇上不敬,这是违法诽谤。”xxx问xxx,xxx回答:“茹太素对陛下是尽忠心的,陛下现在刚敞开言路,怎么能给他定大罪呢?”不久xxx阅茹太素的奏疏,觉得有不少可取之处。(于是)将廷臣全部召来责问,接着直呼xxx的字说道:“如果没有景濂,我几乎就要错误地对上书言事的人治罪了。”

明史xxx原文与翻译 第7篇

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10分)

(xxx)尝与客饮,帝①密使人侦视。翼日②,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③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召问郡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主事④茹太素**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⑤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节选自《明史· xxx》

【注释】xxx:指明xxxxxx。②翼日:第二天。翼同翌。③馔(zhuàn)食物,多指美食。④主事:官职名,茹太素是人名。⑤恶(wū):疑问代词,加强反问语气。类似于怎么,哪里。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语。 (2分)

(1)悉召廷臣诘责

(2)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A.坐客为谁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B.濂具以实对为坛而盟,祭以尉首C.或指其书曰安陵君其许寡人D.彼尽忠于陛下耳舜发于畎亩之中【小题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每句2分)

(1)诚然,卿不朕欺。

(2)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小题4】这段文字反映了xxx哪些可贵的品质?(2分)

答案

【小题1】(1)悉:全,都。(《桃花源记》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2)微:(假如)没有。 (《岳阳楼记》微斯人,吾谁与归?)(2分)

【小题1】B

【小题1】(1)确实如此,你没有欺骗我。(2分)(2)好的大臣和我交朋友,所以我了解他们;那些不好的,(我不和他们交往,所以)不能了解他们。

【小题1】xxx实事求是,对人坦诚相待。(或答说实话敢于直言不人云亦云也可,

解析【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即可,有时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

【小题1】本题考查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B项中以都是拿、用的意思。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要求具有落实重点词语的能力,不能遗漏,同时要与上下文连贯,有时还要补出省略的主语,同时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字。

【小题1】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根据文章对xxx的描写来分析其可贵品质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