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古诗文>浪淘沙其七古诗原文(通用6篇)

浪淘沙其七古诗原文(通用6篇)

时间:2023-08-20 11:44:22 古诗文

浪淘沙其七古诗原文篇1

浪淘沙令·伊吕两衰翁

伊吕两衰翁,历遍穷通。一为钓叟一耕佣。若使当时身不遇,老了英雄。

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兴王只在谈笑中。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

翻译

伊尹和吕尚两位老人,困窘和顺利的境遇全都经历过了。他俩一位是钓鱼翁,一位是奴仆。如果两位英雄遇不到英明的君主,最终也只能老死于山野之中。

他们偶然与成汤和周武王相遇,英明的君主得到了贤臣,犹如云生龙、风随虎一般,谈笑中建起了王业。到现在已几千年了,谁又能与他们所建立的丰功伟业一争高下呢?

注释

伊吕:指伊尹与吕尚。伊尹名挚,尹是后来所任的官职。吕尚姓姜,名尚,字子牙,世称姜子牙。

衰翁:老人。

穷通:穷,处境困窘;通,处境顺利。

钓叟:钓鱼的老翁,指吕尚。

耕佣:指曾为人拥耕的伊尹。

老了英雄:使英雄白白老死。指伊吕二人若不遇汤文二王,也就终老山野,无所作为。

汤武:汤,商汤王,商朝的创建者。武,周武王姬发,周朝建立者。

风虎云龙:此句将云风喻贤臣,龙虎喻贤君,意为明君与贤臣合作有如云从龙、风从虎,建邦兴国。

兴王:兴国之王,即开创基业的国君。这里指辅佐兴王。

争:争论,比较。

赏析二

这首词歌咏伊尹和吕尚“历遍穷通”的遭际和名垂千载的功业,以抒发作者获得宋神宗的知遇,在政治上大展宏图、春风得意的豪迈情怀。它不同于一般古代诗人词客种笼统空泛的咏史作品,而是一个政治家鉴古论今的真实思想感情的流露。全词通篇叙史论史,实则以史托今,蕴含作者称赞明君之情,这正是本篇的巧妙之处。

起句“伊吕两衰翁,历遍穷通”从穷、通两个方面落笔,写伊尹、吕尚前后遭际的变化。伊尹,原名挚;尹,是他后来所担任的官职。传说他是伊水旁的一个弃婴,以“伊为氏,曾佣耕于莘(《孟子·万章》):“伊尹耕于有莘之野。”莘,古国名,其地在今河南开封附近),商汤娶有莘氏之女,他作为陪嫁而随着归属于商,后来得到汤王的重用,才有了作为。吕尚,姜姓,吕氏;名尚,字子牙,号“太公望”。传说他直到晚年还是因顿不堪,只得垂钓于渭水之滨,一次,恰值周文王出猎,君臣才得遇合,他先辅文王,继佐武王,终于成就了灭商兴周之大业。伊、吕二人的.经历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们都是先穷而后通,度过了困窘之后才遇到施展抱负的机会的,所以说他们“历遍穷通”;吕尚显达的时候,年岁已老了,所以称作“衰翁”。封建时代的士人由穷到通,总有一定的偶然因素、侥幸成分,也就是说,能够由穷到通的毕竟是少数,此并言“伊吕两衰翁”,伊尹佐汤时年老下否,书无明文,此是连类而及。值得思考的问题是:“若使当时身不遇”。作者颇有自许之意。“若使”即假如。当伊、吕为耕佣、钓叟之时,假如不遇商汤、周文,则英雄终将老死岩壑。伊、吕是值得庆幸的,但更多的士人的命运却是大可惋惜的,因为那些人没有被发现、被赏识、被任用机会,他们是“老了”的英雄,亦即被埋没了的英雄。

下片,“汤武偶相逢”中的“偶”已经点明了“君臣遇合”的偶然性,可是,一旦能够遇合,那就会出现“风虎云龙”的局面。《易·乾·文言》:“云从龙,风从虎,对人作而万物睹。”意思是说,云跟随着龙出现,风跟随着虎出出,人世间如果出现了圣明的君主,那末,在谈笑之间就轻而易举地完成了兴王道、建国家的大事业。伊、吕有真实的本领,果然能够做出一番事业来,这样,才真正称得起是人才。因这这是问题的实质之所在,所以“兴王”一句在全词中是很有分量的。结尾,也是对这一句的引申,说伊、吕不仅功盖当世,至今超越千载,也没有人能够与之匹敌。在歌颂伊、吕的不朽功业的背后,伊、吕的遭适明主和建立功业对于王安石来说,无疑是一股巨大的精神力量,他从中受到了鼓舞,增强了推行变法的决心和勇气。

创作背景

王安石早立大志,要致君尧舜,但长期不得重用。直到宋神宗即位,他才有了类似“汤武相逢”的机会,可以干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这首词当作于作者任宰相之时。

赏析一

这是一首咏史的词。

伊尹和吕尚两人曾是渔翁和农夫,他们曾经历所有的穷困而发达。如果不是汤王、文王发现并重用,他俩也就老死山野了。汤武二帝虽然是偶遇贤臣,使得如云生龙,风随虎一般,谈笑中建起了王业,可是直到千载之后的今天,他俩的功劳又有谁敢与其争比!

浪淘沙其七古诗原文篇2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翻译

门帘外传来雨声潺潺,浓郁的春意又要凋残。罗织的锦被受不住五更时的冷寒。只有迷梦中忘掉自身是羁旅之客,才能享受片时的欢娱。独自一人在太阳下山时在高楼上倚靠栏杆遥望远方,因为想到旧时拥有的无限江山,心中便会泛起无限伤感。离别它是容易的,再要见到它就很艰难。像流失的江水凋落的红花跟春天一起回去也,今昔对比,一是天上一是人间。

「注释」

①此词原为唐教坊曲,又名《浪淘沙令》、《卖花声》等。唐人多用七言绝句入曲,南唐李煜始演为长短句。双调,五十四字(宋人有稍作增减者),平韵,此调又由柳永、周邦彦演为长调《浪淘沙漫》,是别格。

②潺潺:形容雨声。

③阑珊:衰残。一作“将阑”。

④罗衾(音qīn):绸被子。

⑤不耐:受不了。一作“不暖”。

⑥身是客:指被拘汴京,形同囚徒。

⑦一晌(音shǎng):一会儿,片刻。一作“饷”(音xiǎng)

⑧贪欢:指贪恋梦境中的欢乐。

⑨凭栏:靠着栏杆。

⑩江山:指南唐河山。

赏析

据《西清诗话》谓《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是南唐后主李煜去世前不久所写:“南唐李后主归朝后,每怀江国,且念嫔妾散落,郁郁不自聊,尝作长短句云‘帘外雨潺潺……’含思凄惋,未几下世。”从此词低沉悲怆的基调中,透露出这个亡国之君绵绵不尽的故土之思,可以说这是一支宛转凄苦的哀歌。

上片用倒叙,先写梦醒再写梦中。起首说五更梦回,薄薄的罗衾挡不住晨寒的侵袭。帘外,是潺潺不断的春雨,是寂寞零落的残春;这种境地使他倍增凄苦之感。“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两句,回过来追忆梦中情事,睡梦里好象忘记自己身为俘虏,似乎还在故国华美的宫殿里,贪恋着片刻的欢娱,可是梦醒以后,“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浪淘沙》),却加倍地感到痛苦。

过片三句自为呼应。说“独自莫凭栏”,是因为“凭栏”而不见“无限江山”,又将引起“无限伤感”。“别时容易见时难”,是当时常用的语言。《颜氏家训·风操》有“别易会难”之句,曹丕《燕歌行》中也说“别日何易会日难”。然而作者所说的“别”,并不仅仅指亲友之间,而主要是与故国“无限江山”分别;至于“见时难”,即指亡国以后,不可能见到故土的悲哀之感。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两句,叹息春归何处。张泌《浣溪沙》有“天上人间何处去,旧欢新梦觉来时”之句,“天上人间”,是说相隔遥远,不知其处。这是指春,也兼指人。词人长叹水流花落,春去人逝,这不仅是此词的结束,亦暗示词人一生的即将结束。

南唐后主李煜的这首《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全词情真意切、哀婉动人,深刻地表现了词人的亡国之痛和囚徒之悲,生动地刻画了一个亡国之君的艺术形象。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说:“李重光之词,神秀也。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金荃、浣花,能有此气象耶?”李煜后期词反映了他亡国以后囚居生涯中的危苦心情,确实是“眼界始大,感慨遂深”。且能以白描手法诉说内心的极度痛苦,具有撼动读者心灵的惊人艺术魅力。

浪淘沙其七古诗原文篇3

浪淘沙·极目楚天空

宋代幼卿

极目楚天空,云雨无踪,漫留遗恨锁眉峰。自是荷花开较晚,孤负东风。

客馆叹飘蓬,聚散匆匆,扬鞭那忍骤花骢。望断斜阳人不见,满袖啼红。

译文:

极目楚天空,云雨无踪,漫留遗恨锁眉峰。自是荷花开较晚,孤负东风。

放眼这南方的天空,看到天的边际,云彩和雨水都消失的不见踪影,却到处仿佛都是遗憾和幽恨的氛围,不禁让我紧紧地皱起了眉头。自古以来的荷花都是开的甚晚,辜负了早早吹过的`东风。

客馆叹飘蓬,聚散匆匆,扬鞭那忍骤花骢。望断斜阳人不见,满袖啼红。

坐在旅店里感叹你我漂泊不定的人生,聚散又是这样一瞬之间,看着你挥起马鞭猛地抽打你那匹骏马,让它飞奔起来。我看着你随着傍晚的夕阳与我渐行渐远,直到我看不到你,哭湿了那被夕阳映红了的衣袖。

注释:

极目楚天空,云雨无踪,漫留遗恨锁眉峰。自是荷花开较晚,孤负东风。

客馆叹飘蓬,聚散匆匆,扬鞭(biān)那忍骤花骢(cōng)。望断斜阳人不见,满袖啼红。

飘篷:形容人象蓬草一样飘泊无定。花骢:骏马。

赏析:

《词林纪事》记《能改斋漫录》载:宣和间,有题陕府驿壁云:幼卿少与表兄同研席,雅有文字之好。未笄,兄欲缔姻,父母以兄未禄,难其请。遂适武弁。明年,兄登甲科,职洮房。而良人统兵陕右,相与邂逅于此,兄鞭马略不相顾。岂前憾未平耶。因作《浪淘沙》以寄情云。

此词借景抒情。上片委婉含蓄地写出“荷花开晚,孤负东风”。下片抒发“聚散匆匆”的慨叹。“望断斜阳人不见”,流露了无限眷恋之情。全词缠绵哀怨,真挚动人。

浪淘沙其七古诗原文篇4

原文:

浪淘沙·白浪茫茫与海连

唐代: 白居易

白浪茫茫与海连,平沙浩浩四无边。

暮去朝来淘不住,遂令东海变桑田。

译文:

白浪茫茫与海连,平沙浩浩四无边。

白浪一望无边,与海相连,岸边的沙子也是一望无际。

暮去朝来淘不住,遂令东海变桑田。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海浪从不停歇地淘着沙子,于是沧海桑田的演变就这样出现。

注释:

白浪茫茫与海连,平沙浩浩四无边。

暮(mù)去朝来淘不住,遂令东海变桑(sāng)田。

东海变桑田:神话中仙人麻姑,自称已见过三次东海变为桑田。后来指世事发生的变化很大。

赏析:

这首词指出了潮汐涨落的规律和巨大力量,潮汐不断冲击着海岸,使海岸不断发生变迁。尽管这种变化不易测量,但洪涛变平野,绿岛成桑田在不知不觉地发生着。

浪淘沙其七古诗原文篇5

浪淘沙·极目楚天空

宋代幼卿

极目楚天空,云雨无踪,漫留遗恨锁眉峰。自是荷花开较晚,孤负东风。

客馆叹飘蓬,聚散匆匆,扬鞭那忍骤花骢。望断斜阳人不见,满袖啼红。

译文:

极目楚天空,云雨无踪,漫留遗恨锁眉峰。自是荷花开较晚,孤负东风。

放眼这南方的天空,看到天的边际,云彩和雨水都消失的`不见踪影,却到处仿佛都是遗憾和幽恨的氛围,不禁让我紧紧地皱起了眉头。自古以来的荷花都是开的甚晚,辜负了早早吹过的东风。

客馆叹飘蓬,聚散匆匆,扬鞭那忍骤花骢。望断斜阳人不见,满袖啼红。

坐在旅店里感叹你我漂泊不定的人生,聚散又是这样一瞬之间,看着你挥起马鞭猛地抽打你那匹骏马,让它飞奔起来。我看着你随着傍晚的夕阳与我渐行渐远,直到我看不到你,哭湿了那被夕阳映红了的衣袖。

注释:

极目楚天空,云雨无踪,漫留遗恨锁眉峰。自是荷花开较晚,孤负东风。

客馆叹飘蓬,聚散匆匆,扬鞭(biān)那忍骤花骢(cōng)。望断斜阳人不见,满袖啼红。

飘篷:形容人象蓬草一样飘泊无定。花骢:骏马。

赏析:

《词林纪事》记《能改斋漫录》载:宣和间,有题陕府驿壁云:幼卿少与表兄同研席,雅有文字之好。未笄,兄欲缔姻,父母以兄未禄,难其请。遂适武弁。明年,兄登甲科,职洮房。而良人统兵陕右,相与邂逅于此,兄鞭马略不相顾。岂前憾未平耶。因作《浪淘沙》以寄情云。

此词借景抒情。上片委婉含蓄地写出“荷花开晚,孤负东风”。下片抒发“聚散匆匆”的慨叹。“望断斜阳人不见”,流露了无限眷恋之情。全词缠绵哀怨,真挚动人。

浪淘沙其七古诗原文篇6

塞下景荒凉,淡薄秋光,金风淅淅透衣裳。读罢安仁《秋兴赋》,憀栗悲伤。

廿载住边疆,两鬓成霜,天边鸿雁又南翔。借问夏》屯戍客,是否思乡?

译文及注释

这首词选自《宣德宁夏志》,《嘉靖宁夏新志》、《弘治宁夏新志》、《万历朔方新志》、《朔方道志》亦收录此词,题目作《浪淘沙·塞垣秋思》。浪淘沙,词牌名。

安仁《秋兴赋》:指西晋文学家潘岳,字安仁,工诗赋,曾作《秋兴赋》。

憀栗:同“寥栗”,凄怆貌。

夏》:即今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市老》。宋为西夏都》,明为九边重镇宁夏镇》,故称镇》为夏》。屯戍客:驻守边疆的人。

朱栴

朱栴一般指朱木旃。朱栴(zhān音毡)(.—.),汉族。安徽凤阳人。明太祖朱元璋的第16皇子,号凝真、凝真子。明洪武戊午即洪武十一年正月壬午(初九日)(1378年2月6日),出生于明朝最初的都》应天府(即金陵,今江苏南京市)。正统三年八月乙卯初三日(1438年.8月23日)病逝,享年61岁。逝世后,埋葬在今宁夏同心县韦州明王陵。朱栴死后,被明英宗谥曰“靖”,史称“庆靖王”、“大明庆靖王朱栴”。朱栴是庆王府第一代庆王,他历经洪武、建文、永乐、洪熙、宣德、正统六朝,在宁夏生活45个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