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总结报告>监理概论总结(推荐9篇)

监理概论总结(推荐9篇)

时间:2024-03-22 10:30:40 总结报告

监理概论总结 第1篇

关键词:环境监测;课程;教学改革

教育部在1997年本科专业目录调整中,将原土壤与农业化学、农业环境保护、渔业资源与渔政管理以及农业气象合并为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以下简称农资专业)。环境监测是面向农学院农资专业学生所开设的一门专业必选课程,该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有关环境监测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环境监测方案制定实施的原则;同时通过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专业综合素质。

长江大学自2003年合并成立时设立农资专业并开设环境监测课程,根据专业特点和教学资源条件,针对该课程理论与实践并重,且对实践技能要求高的特点积极进行教学改革。经过多年的探索并学习有益的经验,在课程学时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成绩考核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初步形成了一套适合于本专业特点的较完善的教学体系,教学效果良好。

一、调整优化课程授课学时分配及授课内容

1.调整课程总学时及学时分配。环境监测课程原有总学时为40学时,理论课和实验课学时均为20学时。根据该课程特点及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需要,在重新修订教学计划时,将总学时调整为48学时,增加了8学时的实验课。在实践教学环节,将课程实习由周增加到1周,即新增加周用于完成2个综合性的设计实验。

2.优化理论课教学内容。我校农资专业环境监测课程选用教材为xxx立主编的《环境监测》,该教材全面涵盖了当前环境监测领域的主要内容,但对本专业的学生来说则明显偏多。因此对课程内容进行适当调整:首先,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和优化,将各章节中重复的内容提取出来详细讲解一次即可,如水体、大气、土壤等不同环境要素中相同监测项目的测定等;其次,删减一些实际应用少、行业性强的监测项目,并注意与本专业已学过的《分析化学》、《仪器分析》、《土壤农化分析》等课程教学内容的区别和有机结合,如环境监测中的相当部分监测项目的测定原理和方法,对本专业学生来说已较熟悉,可适当删减。此外,随着我国近年来有关环保政策法规和环境标准的不断出台以及环境监测技术不断发展,及时调整、更新和补充课程内容。整合优化后避免了不必要的重复,为在有限学时下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3.强化实践教学内容。《环境监测》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其实践教学内容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合理设置该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显得非常重要。基础性实验课方面,尽可能开设了有较强的典型性、代表性和一定的综合性的实验项目。通过实验操作增强了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和正确使用监测仪器的能力。另外,原有的基础性实验课模式是以教师详细讲解实验原理和步骤之后学生按部就班进行操作,不利于学生对完整实验操作技术的掌握,目前的实验教学中教师主要是发挥指导性作用,实验全过程尽可能由学生独立完成,包括材料准备、试剂配制等。同时,改变传统的得到检测数据即完成实验的做法,要求学生对照实验结果查找问题、分析原因并及时评价,培养学生规范、严谨的实验作风。

环境监测除实验室中的检测外,还包括监测方案的制定、采样点布设、样品采集保存、监测技术的选择、数据处理等一系列过程。为使学生掌握完整的环境监测过程,增加了综合性设计实验,主要针对大气和水两个环境要素进行。大气环境综合性实验要求完成校园空气质量监测,水环境综合性实验要求完成受学校农场稻田总排水渠影响的太湖港河的水质监测。实验开始前,召集各组学生讨论、讲解各自实验方案,经老师指导修订成可行的监测方案。在实验过程中,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共同提出针对性解决方案。实验结束后要求各小组总结汇报,指导教师进行针对性讲评。通过综合性实验提高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团队协作能力。

在课程实习中还组织学生到本地的环境监测部门进行实地参观和学习,使学生对环境监测工作产生最直观的认识,从而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还邀请监测站的技术人员为学生讲解操作规范、数据处理等内容,培养学生求真务实、标准规范的工作态度。

二、完善教学手段和方法

在充分把握课程特点基础上,通过实践和总结,初步形成了《环境监测》独特的教学方法体系。首先,坚持教师讲授、学生自学与师生共同讨论总结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理论课重点讲授各章节中重要的概念、监测原理及新技术等,与其他课程重复以及非重点的内容,则在给出提纲后由学生自学讨论,最后教师作必要的概括总结;实验课重点讲授实验原理、关键性的操作技能,对出现的问题,则通过师生共同讨论来分析查找原因,最后由教师作讲评和总结。其次,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合理安排实验课使其与理论课教学内容紧密衔接,促进理论知识的消化吸收,而对于部分抽象和难于理解的理论,则通过边做实验边讲解,最后进行理论总结方式进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再次,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课件中引入大量图表、图片、动画等,提高了授课效率,弥补了理论课时不足,又使抽象的讲授变得更加直观、生动,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更新速度跟不上新型仪器的发展速度,则通过仿真实验动画等生动直观地演示其工作原理及操作技术过程,从而快捷和高效地拓展学生的环境监测知识。另外还采用了其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如典型案例分析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等。

三、改革成绩考核体系

成绩考核评定对学生的课程学习具有导向作用,考核应着眼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提高,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课程成绩考核体系是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首先,根据教学学时和内容的调整,相应改革了考核的指标和权重,由理论考试占60%,基础性实验占20%,参观实习占20%,调整为理论考试占40%,基础性实验占20%,综合性实验占20%,参观实习占20%,提高了实践教学部分所占的比重。其次,改革了考核内容和方式。在基础性实验成绩评定中,在原考核依据上,增加实验结果误差分析及改进建议,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综合性设计实验成绩评定中,增加了监测方案制定的小组讨论汇报和监测实验全过程的总结答辩,既考核了学生的专业综合技能和创新能力,又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完善的成绩考核体系不仅增加了学生对成绩的认可程度,而且增强了学生的课程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_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xxx,史衍玺.农业院校环境监测课程实习教学改革探索[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2).

[3]xxx,xxx,xxx.环境监测课程的教学与实践[J].云南农业教育研究,2007,(4).

基金项目:长江大学教学研究项目“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学科基础课和核心课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构建与实践”(JY2009036)。

监理概论总结 第2篇

当前,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规模巨大,工程领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诸如项目论证不充分、不顾经济实力盲目上马;投资效率低下;行贿受贿等。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有的地区已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安定,这些大都与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松懈有关。笔者就自己在实际工作中并结合黑龙江省的具体情况,就如何加强当前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问题,提几点建议。

一、当前政府投资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投资范围过大

由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拉动内需,政府投资范围覆盖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加上对各级政府官员政绩考核机制的不完善,地方政府投资欲望强烈,造成政府投资范围过大。如投资到工业、商业等竞争性行业,出现了政府投资与民间投资xxx的现象。

(二)投资形式单一,社会投资作用难以发挥

当前,许多地方政府投资项目绝大部分都是由政府全额投资。社会资金无法涉足政府投资项目。很多急需建设的基础设施项目,政府拿不出资金,而社会资金被闲置,造成基础设施落后,严重制约当地经济快速发展。如投资到城镇供水及污水处理。

(三)资金来源不落实

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受利益驱动,采取故意压低投资概算等方式争投资、争项目;一些政府部门的建设单位以自筹资金的名义申报立项,一旦项目批准动工,资金无法落实,迫使政府和财政部门安排或追加资金;还有一些地方政府为要到上级部门的补助资金,出具假的配套资金证明等等。由于政府投资项目资金不落实,往往导致出现“半拉子”工程,使投资无法发挥效益。

(四)很多政府投资项目超概算

据不完全统计,有50%以上的政府投资项目出现超概算。出现这样的现象,一是立项准备严重不足,缺乏基本的论证和评审;二是投资概算粗糙,中标价往往和预算价偏离较大;三是设计深度不够,导致通过隐蔽工程虚增工程量、变更设计调整工程量等普遍化。四是概算评审监督不够,缺乏严谨、科学、规范的评审体系,项目实施部门多报、虚报,严重影响投资效率。五是对新工艺新材料的使用缺乏严密的论证。除在项目前期资金就留有缺口外,另外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在项目实施阶段管理不当,设计、施工变更频繁,从而造成超概算。

(五)很多政府重建设、轻竣工验收

很多项目建设完成后不能及时组织竣工验收,对项目的投资质量没有及时进行总结和评估,导致很多项目不按国家批准的设计内容进行建设,施工质量不能完全符合设计的质量标准;环境保护、消防设施、劳动安全设施、职业病防治、档案资料的管理等未能达到国家的有关要求和标准。给今后企业的生产经营埋下事故隐患,同时也给社会带来潜在的危害。

二、加强政府投资管理的建议

(一)遵照公共财政的支出原则,合理确定政府资金的投向

_投资范围主要应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全局的各类重点建设与发展项目,扶持国家产业政策重点支持的产业项目和关键的新兴产业项目,以及对地区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的支柱产业项目和高新技术开发项目。凡申请使用政府资金投资的项目。财政部门要按照公共财政的支出原则,严格加以审核。对能够由社会投资建设的项目,尽可能利用社会资金。财政不予安排政府投资,从资金的投向上把好第一道关。

(二)推动政府投资形式多元化,提高政府投资有效性

随着高度集中的政府投资格局的打破,多渠道筹资、多元主体投资的新格局的形成,城乡集体投资、个人投资在投资总额中的地位逐渐上升,政府投资的形式也应由单一的财政直接投入方式逐渐过渡为采取政府注入项目资本金、投资补助、转贷和贷款贴息等多种形式相结合。以政府投资带动社会投资,完成了一批单靠财政资金包揽无法在短期内建成的大工程、大项目。同时,将市场竞争机制引入政府的公共投资领域,为实现我省基础设施建设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强化政府投资资金管理。实行全过程监督

1.使用财政性资金投资项目,在上报政府审定前,对资金总规模及来源落实情况进行严格审核把关;完善超规模超概算审批程序。政府投资的项目设计概算总投资经按规定程序批准后,项目单位应采用限额管理办法,切实控制投资。做到事前监督有效

2.首先、严把年度预算审核关。凡未经规定程序批准的项目,不得安排年度支出预算;已经批准的建设项目向财政部门申请年度支出预算的。财政部门要根据项目建设工期、进度的需要认真审查后,提出项目年度预算,下达到建设单位。其次、实行项目资金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财政部门根据项目年度支出预算、前期报批手续办理情况或工程进度等进行审核后,将建设资金直接拨付给施工单位、设备供应商等支出的最终部门。再次、切实执行变更审核制度。项目实施过程中,如出现设计(施工)变更或合同变更等情况,项目审批部门要将此严加审核,未经项目审批部门审核的变更,财政部门一律不予拨付资金。最后、实行派驻财务总监制度。为了加强项目监督管理项目审批部门要向重大项目派驻财务总监,负责对建设单位的整个财务活动,包括工程概预算、工程合同、拨款申请、工程结算、竣工财务决算等进行监管。做到事中监督有力。

3.审查建设项目工程结算和项目竣工财务决算。项目工程结算,在合同全部履行后一个月内编制工程结算书;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必须在竣工验收后三个月内编制竣工财务决算。送财政部门审定。未在规定期限内编报的逾期所发生的费用一律不得从建设资金中列支。项目建设单位凭财政部门批复的竣工财务决算,待项目主管部门竣工验收后,办理资产移交手续;建立项目绩效评价制度。由项目主管部门对项目概况、建设规模、投资控制、建设工期、预期社会经济效益实现情况和存在问题等进行验收。验收结论送财政部门,财政部门组织专业人员对竣工验收报告进行核实后,将结果上报政府或相关部门并纳入固定资产管理。做到事后监管有序。

(四)加强财政部门的内部管理

财政是政府投资管理的一个重要部门,要不断改进和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努力提高干部队伍的政治业务素质.要增强服务意识,加强对建设单位的业务指导和培训。提高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效益。

监理概论总结 第3篇

1本科工商管理教育中的案例教学

由于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不同,本科的工商管理课程不可能完全照搬哈佛商学院的做法.本科工商管理教育有以下几个特点:一,受教育群体主要为没有实际企业管理实践和工作经验的大学生.这就决定了案例教学在应用于本科教育时,学生通常难以承担主要参与者的角色.即使教师通过精心的课堂组织和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案例讨论,也会发现案例讨论的深度与期望值相去甚远.二,施行案例教学的教师群体商业经验较为欠缺.管理学院或商学院的教师是在学科划分越来越细的学术环境中训练出来的,大多缺乏管理的实践经验,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教师分析案例的思维视角和思维方式,弱化了案例教学的效果.三,案例教学方法是对传统课堂讲授方法的补充.本科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传授给学生系统性的理论和方法,使学生初步具备运用某一理论、观点或工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传统课堂讲授方法相比,案例教学在传授知识的系统性方面存在劣势.这决定了案例教学很难作为本科管理教育的主要方法,只能作为传统课堂讲授方法的重要补充.基于本科工商管理教育的特点,案例教学的应用基本上停留在第一阶段,即作为概念或原理的例子、说明来使用.当然,如果具备良好的教学条件,案例研究也可作为主要的学习方法进行讨论和分析.总体来看,案例在本科工商管理教育中的作用更接近于管理情境模拟文本的解读而非讨论,案例教学的效果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2案例教学的创新模式

为充分发挥案例教学的效果,有必要根据本科管理教育的特点创新案例教学模式.首先,必须明确在本科管理教育中应用案例教学的目标.与MBA教育期望学生实现决策模式的转换不同,本科教育中的案例教学应当强调对概念或原理在真实管理情境中的还原.管理理论是对管理情境中某些现象、问题的抽象概括,剥离了理论或概念发生的具体情境.没有商业经验的学生通常难以迅速地将管理理论与现实情况对应起来,感觉“书上一套,现实一套”,不理解管理理论和方法的实践价值.而案例教学能够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以xxx格的管理者角色理论为例,倘若学生能够拿到一个企业管理者每天真实的行程表,就会理解管理者看似普通的工作安排实际上是在履行不同的管理职责.当意识到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的紧密关系之后,学生理论学习的积极性就会被充分调动.

其次,应当选择适合本科教育的管理案例.针对本科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分析能力,案例材料应当过滤干扰信息,如可能转移注意力的次要信息,有偏差的、误导性的信息等.案例应描述本科学生易于理解的情境,与所服务的理论情境相近.这使学生易于应用所学理论分析案例,得出一个全面、清晰的结论.以哈佛商学院的案例《阿伦敦物资公司:电子产品分部》为例,本科生通常很难跳出案例叙述主角———总经理xxx的观点,审视案例的叙述材料是否与真实情况相符,客观、正确地诊断企业产生问题的原因.因此,当这一案例应用于本科教学时,有必要改变叙述主角,删减有误导性的信息,适当减低案例分析的难度.最后,设置有利于案例教学的课堂组织形式.鼓励学生自发组织案例学习小组,为学生提供案例讨论专用教室.丰富教师的商业经验,也可以请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参与课堂讨论.以较为简单的问题开始提问,增加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课程开始前告知学生案例分析成绩占学期总成绩的比重,案例教学结束后及时对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进行评价.一般来说,对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的成绩反馈越及时、准确,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的积极性就会越高.

3案例教学法的具体应用

在教授全校公选课《管理案例分析》时,笔者尝试使用案例教学法.在课程初期,明确告知学生:期末总成绩的80%由学生在案例分析和讨论中的表现所决定,学期中段会将学生已取得的案例讨论分数公布.通过这种形式的反馈,增强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的积极性.在课程内容的具体设置上,每次课程(3课时)讲授一个管理主题,一般用2个课时系统讲授相关概念和原理,1个课时作案例讨论.基于所教授的理论选择相应案例,要求案例文本能够反映有代表性的商业案例,贴合现实的管理情境,并根据本科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特点对案例文本进行编写.每3次课程进行一次综合性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运用多种理论方法和视角分析问题,比较不同观点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在案例研究团队的组织上,鼓励学生自发组建案例研究团队,团队人数控制在5~7人.为避免“搭便车”现象的出现,进行案例陈述时,由教师在团队内任意选择一个成员陈述,促使案例研究团队的每个成员都投入到案例分析和讨论的过程中.遗憾的是,与国外商学院大多设置案例讨论专用教室相比,国内高校尚无此意识,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案例教学的开展.强调案例教学对真实管理情境的模拟性,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譬如,在决策类案例分析时,可以要求学生分别扮演企业CEO、营销总监、生产总监、财务总监、人力资源总监等角色,模拟该职位管理者的决策过程.要求学生进行案例陈述时穿正装,尽量模拟该职位管理者的思维方式和用语.请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对学生表现进行点评,使学生能够增加对企业经营的直观认知.

监理概论总结 第4篇

(一)元认知策略概念的提出对于元认知策略,西方学者有不同的研究,现总结出有代表性的几种。可以发现,元认知策略是计划、监控和管理的策略。近年来,国内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元认知策略,因为,学习的本质在于教会学生“如何学”,学习者的成功越来越取决于对元认知策略的熟练运用。

(二)掌握元认知策略是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核心1.合理地制订计划。制订计划是指选择合理的策略并分配资源实现预期目标。制订计划不能一概而论,应引导学生量身订制符合自身特点的学习计划,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时间偏好,学习风格,识记的特点等。涉及的内容应包括:预估学习任务完成的时间,制定时间表,设置优先等级,预期所给任务可以完成多少,哪些相对容易,哪些相当简单,以及原因等,并思考什么是完成任务的有效策略。如制订英语听力训练计划应包括了解高职英语B级能力考试对听力的基本要求、听力题型、分值、感知自身对各个题目的敏感度,哪些相对自身是容易题型,总结听力中涉及的常用句型,学会捕捉情景和语境、合理分配听力时间,及时总结成功体验。以写作为例,要求学生熟悉英语B级考试对写作的要求,平时要多写作,积累常用句型,写作可以具体到短语,句子等。掌握应用文格式,学会套写,主动搜集常见应用文例文并背诵。2.积极主动地自我监控和管理。制定出合理的计划,并准备实施时,离不开自我监控和管理的保障,否则一切计划将成为一纸空谈。自我监控和管理应以计划为标尺,以学习过程为对象,包括估计实际学习效果与预期目标之间的差距,考虑时间分配的合理性,使用学习策略和方法的有效性等。这要求学生在认知活动过程中要养成善于总结学习体会的习惯,主动监控自我目标的实现情况,适时校准,使学习活动达到最终的目标。如在听力中,要依据听力时间的有限性和紧迫性进行有意识的时间监控,也要注意监控听力策略在听力中积极地使用,并根据监控的反馈信息不断对听力的速度,策略等进行调整和修正。自我监控可以通过各种途径予以实现,如学生写学习日志、对课堂学习重点的课下讨论、学生自评表,同伴评价表、小组互评表等做法,学生能够及时地监控自己的学习,了解自己的学习是否按照预期计划执行,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是否需要调整学习策略;学习效果如何,通过项目的学习自己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能否得到有效提高,自己对英语的学习是否更加感兴趣等。3.习惯性地自我评价和反思。自我评价指检测学习结果,评价学习结果的有效性。习惯性的自我评价有利于学生及时识别学习中的问题和难点,检测学习策略的有效性,防止问题的堆叠。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制定自我评价表,并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差异性完善自我评价表,善于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进行学习反思。同时要发挥小组的监控和管理作用,避免个人评价中的主观色彩浓重,使评价结果更客观,更能发挥有效的作用。如:要求各个语言学习小组,课下互评作业,检查学习进度,考核学习内容等,并写出互评心得记录。互评的过程有助于帮助学生多角度观察学习过程,取长补短。

(三)基于元认知策略的具体实践课堂学习单位通常以小组形式进行,因此元认知策略的训练也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组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偏好,如很多学生认为以宿舍为单位分组更方便她们查阅资料和集体讨论。教师应积极采纳,针对个别情况,还可以根据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等特点将学生合理组合,分成多人学习小组,确保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使各成员在小组合作中取长补短。首先,在课前以“头脑风暴法”让学生发现本课学习目标,以此制定本组的学习计划。课下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围绕学习目标,进行相关的资料搜集和讨论,将他们认为有助于实现学习目标的相关资料予以整合。鼓励学生以图片、视频、材料等多手段方式搜集资料。以大学英语新理念(第一册)(北京出版社)中的NewEatingHabits一课为例。首先集体讨论确定本课的5个学习目标:了解中西方饮食文化相关背景知识、掌握生词和词组、重点训练识别主题句和关键词的阅读技巧、熟悉虚拟语气的句法结构及使用规则、了解形容词和名词构词法。其次小组应明确目标,合理分工,发挥个人、小组监控和评价作用,充分利用多渠道资源整合资料,力求使观点鲜明化,个性化。具体流程:1.小组会议:协商任务分工(要充分发挥成员所长)。2.资料搜集:成员独立搜集资料。3.交流和整合。通过前期工作,小组成员共同交流,讨论所搜集资料,进行归纳概括,最终完成小组设计。小组成员在整合成果的过程中,思想碰撞,激烈的讨论等更容易发现问题。整个学习过程中,要求小组全员参与,为避免偷懒现象的出现,实行个人评价和小组评价两个评估指标,并要求小组所有成员对自己的观点予以解释,健全了竞争和激励机制,避免小组任务流于个人任务。同时,在各小组成果展示时,鼓励其他小组适时提问,形成小组间的互动和激励,促进互动博弈型课堂的形成。有利于师生多角度发现问题,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深化对主题的理解,也发挥了组间监控的作用。教师充当“教练”的角色,而把整个的学习过程交给了学生,让学生不断自主地发现学习的特点,锻炼了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使学生积累了大量的词汇,实现了自主性学习的预期。

二、结语

监理概论总结 第5篇

关键词:运动人体科学概论 课程建设 实践

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4)01―0070―03

1 《运动人体科学概论》课程的发展

多年来,在各级各类体育院校体育专业所开设的专业基础课中,《人体解剖学》、《人体生理学》和《体育保健学》是作为三个独立的课程进行设置和建设的。近年来,一些专家、学者根据体育运动的发展与新学科的产生、发展,并结合人体运动的科学规律,将《人体解剖学》、《人体生理学》和《体育保健学》这三门课程归纳、总结、整合为一门综合性课程,即《运动人体科学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这门课是体育专业的年轻的专业基础课。

通过教学实践,我们认为,《概论》课程与《人体解剖学》、《人体生理学》和《体育保健学》这三门课的课程设置进行比较,《概论》课程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利与弊xxx的方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首先,《概论》课程将《人体解剖学》、《人体生理学》和《体育保健学》这三门课的知识点融会贯通为一个学科的知识体系,缩短了教学进程。其次,《概论》课程的开设对教师自身的综合能力和全面把握知识体系的能力提高了。弊的方面主要表现在:首先,因为体育职业院校学生年龄偏小,文化基础较低,致使学生学习困难增多,造成各年级学生在这门课的考核当中及格率偏低,使得《概论》课程的教学难度加大。其次,对实践性教学的标准提高了,开发校本教材和辅导教材时间紧迫,范围宽泛,不确定因素增多。第三,对实验室的设备要求更加全面,对原有解剖、生理和保健实验室的整合难度加大。

因此,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水平,提升课程的社会服务功能,发挥专业特长,要加强《概论》课程的建设,通过改革原有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教学,注重知识传授与岗位实际工作相结合,重视岗位技能训练。让学生学有所长,学以致用,促进课程学习与职业能力的对接。

2 《概论》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

《概论》课程建设以体育职业院校“训学结合、以训为主、协调发展、服务社会”的办学指导思想为指导,以运动实践为依据,结合人体解剖学、人体生理学、体育保健学和营养学,将知识点融入到运动训练的实践中,探究能突出专业特点的实践教学方法、手段,合理调整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进一步规范课程的教学与管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培养高层次应用型、技术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3 《概论》课程建设的目标

《概论》课程建设的目标是紧密结合体育职业院校学生的身心和认知特点,突出“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模式,强调人才实践能力培养,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培养运动训练专业所需要的运动人体科学知识和理论,初步掌握课程的认知、操作、实践技能,如:人体主要运动器官在运动中的形态、结构、机能的变化规律,运动处方、运动损伤的预防、治疗及康复,推拿、运动营养调控等知识,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现代体育理念以及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运动训练专业培养体育职业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服务。

4 《概论》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在《概论》课程设计过程中,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与实践实验能力的紧密联系、相互配合、不可分割的关系,因此,在每个模块的每一章节理论知识讲解过程中及时的进行实践实验能力的培养,每一模块的知识讲解结束后,再进行实践、实验能力的强化。通过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教学过程,使学生能够做到:首先,掌握运动中人体主要器官系统的结构、形态、功能特点的变化规律和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掌握医务监督方法和运动伤病防治的有关知识。其次,能用医学的简单检查方法对自己的身体状况进行医务监督。掌握运动伤病防治的有关知识、一般处理方法、急救、诊断、按摩、营养平衡、运动处方等技能。第三,培养学生认真学习、刻苦钻研的精神,树立爱岗敬业、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崇高理想。

5 《概论》课程建设

教材建设

为使教学内容体现为体育职业院校专业实践服务的理念,针对学生运动训练实践的需要,教材建设应以学生实际技能的掌握为特征,以校本教材开发为中心,设计教材体系和内容,提高教材的实用性。根据职业技能岗位需求,整合课程,重构课程内容,选取高质量的教材和参考书及资料,进行校本教材开发,使得教学内容应有针对性与适用性,具体如下:

教材建设要体现为体育职业院校专业培养目标服务的特点

体育职业院校专业的课程教学要体现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学生掌握运动人体科学基础知识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为重点,突出运动训练专业的课程特色,为运动训练专业培养体育职业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服务。

体育职业院校专业培养目标是运动员、基层教练员、社会体育健身指导人员,因此,《概论》课程的教学内容,应该使学生掌握运动训练实践中所具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方法。课程教学要体现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知行统一,学以致用,提高学生教学训练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科学性,从而提高教学训练质量,促进专项训练水平的不断提高,达到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目的。

教材建设要体现体育职业院校学生的年龄特点

体育职业院校学生比其他职业院校的学生年龄相对偏小,文化基础较低,属青少年时期。因此,《概论》课程教学内容既要反映出运动员的生长发育特点和教学训练规律,又要考虑到青少年时期的教学训练特点和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生理特点。

教材建设要体现为运动训练专业实践服务的教学内容体系

原有的《概论》课程安排未摆脱“完整”、“系统”和“全面”的教学内容模式,通过教学实践,发现教学内容体系既脱离培养目标又缺乏针对性和实践性,不能充分反映体育职业院校专业的实践要求。因此,《概论》课程的教材建设要体现为运动训练专业实践服务的教学内容体系。

师资建设

教师是进行课程建设和实施课程教学的主体,建立一支素质高、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是搞好课程建设的关键。建立一支责任心强、教学与科研能力水平高,理念先进、重视实践、有凝聚力、科研成果丰富的教学团队,并在学历、职称、年龄结构等方面形成合理的师资梯队是《概论》课程建设的重要保证。

《概论》课程建设中,争取选派中青年教师进修培训,全面提升教师结构和教研、科研能力,打造一支学术造诣深,动手能力强,教学水平高的师资队伍。教师要到体育行业进行实践锻炼。教师能针对该课程的建设开展教学科研工作,注重教学成果的积累、整理、完善和经验交流。为了提高少数民族教师的教研、科研能力,应进一步开展和加强双语教学,创造条件,尽快提高少数民族教师的汉语水平,启用民族教师给汉语班讲授课程。

实验室建设

过去,体育职业院校分为解剖、生理、保健三门课程的实验室。为了满足课程教学需要的理论验证、模拟职业实训环境和课程技能操作,还需在原有基础上再增加一间课程实验室,并投入资金购置实验室教学仪器、设备,尤其要加大运动营养所需仪器设备的购置,完善实验室的配置与开发。此外,还需要能满足课程实验要求的实验实习指导教师。

教学模式构建

为了使教学内容突出学以致用,将《概论》课程的教学内容分解为四个模块:第一模块:运动人体科学基础知识(56学时);第二模块:人体运动科学规律(16学时);第三模块:运动与营养(12学时);第四模块:运动与恢复(40学时)。《概论》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具体见表1。

《概论》课程建设以培养学生体育职业技能为导向,创立“三位一体”的课程模式,即融课程与实习、实训为一体,融知识领悟与亲身体验为一体、融知识点与技能点为一体。在这一模式下,提供真实的运动训练专业的实践环境和现场操作的场景,实现“教、学、做”一体化,让学生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来提高对本课程的基础知识、认知能力和技能操作的掌握,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并让学生亲身体验,体现出运动训练主干课程为体育职业技能培养服务的理念。

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在《概论》课程建设中,教学方法应灵活多样,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改变基础理论知识“教与学”的传统方式,使课堂教学和实践环节相结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学中练、练中学、练学结合”过程中,充分体现“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还必须辅以直观教学方法,如:图片、挂图、模型、电动展示板等。

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应用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能够使用多媒体技术及相应的教学软件、数字影音技术,通过多媒体课件、各种相关图片、音像视频资料的展示,以图片、动画、电动展示板等来生动、形象地显示教学内容;以丰富的“声、像、色”从视、听、触觉来全面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掌握,以提高本课程的教学效果。

课程建设保障措施

对于学生而言,《人体解剖学》、《人体生理学》和《体育保健学》这三门课的知识点通过《概论》课程这一门课程的教学要达到融会贯通是不可能的。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概论》课程现有的课时量难以保证教学需要,应分别增加理论和实践授课时数。

教学团队在教学过程中要认真研究,分析课程建设的基本情况、成绩与问题,建立课程建设档案。通过教学督导、教学考评、教学检查观摩、听课评课、听取学生意见、考试成绩分析和人员培训等一系列措施,加强课程建设和其它教学基本建设,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严格教学管理,增强课程的管理意识,强化教师的质量意识。

综上所述,《概论》课程建设是体育职业院校教学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实用的教材、一流的教学团队、丰富的教学内容、多样的教学方法、严谨的教学管理,科学的教学模式,是课程建设的重中之重。只要我们扎实工作和总结经验就能把课程建设抓出成效,为体育职业院校培养合格人才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xxx运动人体科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xxx,xxx扶.普通高等学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课程建设的调查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26―30.

监理概论总结 第6篇

【关键词】公路工程 投资 控制 管理 造价控制

在通常情况下,对公路工程建设的投资造价实行有效控制应抓住四个环节:一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阶段的投资估算;二是依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初步设计阶段的设计概算;三是依据初步设计编制施工图阶段的施工图预算;四是项目实施完成、竣工验收后阶段的工程结算。四个环节贯穿于公路工程建设的整个过程中,都围绕追求公路工程建设投资控制目标,以达到所建的公路工程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阶段的投资估算,是为投资业主和项目审批机关对项目是否进行投资建设决策的重要基础阶段。

一、策划与决策阶段工程造价的概算控制

由于我国体制和认识上的原因,项目法人普遍忽视策划和决策阶段的造价控制工作,可行性研究不真实,缺乏科学论证,或虚设工程使用功能骗取上级批准,实际上把可行性研究变成了可批性研究。为了消除这些矛盾和弊端,对于公路项目建议将决策权上交并与项目实施者进行分离,决策权交由实施单位的上级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工程可行性研究应委托有资质的咨询单位完成,编制的估算由后阶段设计阶段编制的概算与估算按合理比例对比来论证其正确性,过程中若发现估算阶段存在的不足应及时纠编。在策划与决策阶段工程造价的概算控制要求是要做好建设项目的投资估算的编制与审查,经审查批准后作为建设项目总投资的计划控制额,作为后续各阶段的总控制依据。具体的建议措施包括:(1)是在决策阶段引入专业咨询机构进行决策咨询,以更广泛地获取各行业专家的指导意见,并保证充分广泛地听取各方意见,实现决策的科学化。(2)严格按照程序进行操作,保证有足够的时间、足够的人员进行充分的论证,严格执行项目可行性研究调查,提高决策的科学准确性。(3)重视和切实加强对工程可行性研究的监督与论证,使工程项目决策做到实处,做得深入,避免无为决策现象的发生。

施工图预算是在批准的初步设计概算的基础上,设计和绘制出更加详细部位构造尺寸等施工图纸,并进行投资控制。施工图预算既是工程招投标的依据,也是进行工程施工的依据。施工图预算是继初步设计概算之后的更进一步延伸和细化,为施工操作进行直接的准备。一般情况下编制的施工图预算应经有关部门审查批准。公路工程施工图设计阶段预算控制措施包括:

(1)重视公路工程项目资料的收集工作。

(2)监理机构全面介入。

(3)积极推行“限额设计”制度。

二、公路工程实施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

通过实践,在公路工程实施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择优选择施工单位,制定严密的合同条款。

2.工程计量需科学准确。

3.注意施工中工程变更项目。

4.加强工程造价的动态投资控制。

我国工程造价确定和编制主要是由国家确定的造价定额、规定的费用、颁布的价格及费率来完成。但是应该看到公路施工工期较长,而市场的变化和工程本身的变更都对整个工程造价产生影响,投资控制人员应及时根据市场和现场情况,综合已发生和将发生的费用现状,对工程造价进行跟踪,及时调整合同价款,每月出具一份工程动态投资控制表,分别列出概算价、合同价、变更后总价等内容,为项目公司的资金安排和使用提供依据。

公路建设项目工程投资估算、初步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工程完工验收后结算的“四算”编制,是公路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控制工程造价必不可少的工作程序。在市场经济多元化投入体制下,强化“四算”控制公路工程造价对全面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经济建设快速发展显得更加重要。如何坚持建设项目“四算”,强化公路工程造价的监控与管理还存在许多不适应和应解决的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主动控制工程造价意识不强。

(2)工程造价管理部门进行其阶段性的造价控制与管理还不够完善。

(3)工程造价管理的有关基础工作较薄弱。

(4)公路工程造价管理全局性或区域性政策法规文件以及有关公路工程造价的具体管理办法尚不健全和配套,缺乏市场管理规范。

(5)编制公路“四算”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直接影响了对公路工程造价的技术水平。

公路工程项目建设中的“四算”阶段是进行公路建设程序必须履行的步骤,对“四算”阶段进行工程造价管理与监督是一个系统工程,相互间既连续又制约,必须做到密切配合,一环扣一环,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使所建设的项目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加强对公路工程造价的主动控制,强化其全过程的动态管理和监督,对进一步提高公路建设项目投资效益具有很重要的意义,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深化,特别是入世以后,面对国内外两个市场的激烈竞争,迫切需要进一步强化对公路工程建设项目的投资造价控制与管理。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对公路工程造价各个阶段的控制与监督意识,增强主动控制造价的自觉性。

(二)强化公路工程造价管理部门的配合与协作。

(三)不断提高公路工程造价人员素质。

(四)推行造价工程师持证上岗制度,规范公路工程造价咨询市场。

监理概论总结 第7篇

关键词:政府投资项目;代建模式;项目管理;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研究背景

政府投资项目作为固定资产投资的中坚力量近几年的建设力度日益加大,而政府项目建设中“三超”(超标准、超概算、超工期)问题也普遍存在,这就要求政府要对政府投资的非经营性项目要有一个统一的、专业的管理。近几年国内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也逐渐形成由传统项目管理模式向代建管理模式转变的一种趋势。国内的代建模式上分为两种,一种是以北京、上海等东部地区为代表的采用公开招标形式选择项目代建公司的市场代建模式,这要求当地建筑业市场要发展的足够成熟,要有足够的项目咨询管理公司或是施工企业等转型成立的项目管理公司参与项目代建投标,这些公司既在相互竞争而又要具备专业的管理团队和较强的垫资能力。还有一种是我国中西部及华南普遍采用的政府集中代建制,这种模式更类似于最早的深圳工务署、香港建筑署这样一类由政府成立的,代表政府行使业利、履行代建职责的机构,现在各地级市常见政府集中代建机构的叫法有“代建办”、“代建局”,“项目管理中心”等。

二、政府集中代建制的优势

在很多中小城市由于整个建筑市场的大环境还不够成熟,不具备招标选择代建管理或项目管理公司的条件,采用市场代建制也就无从谈起,所以这类地区普遍采用政府集中代建制。与传统的管理模式相比,采用政府集中代建制管理政府项目更符合当前复杂形势下项目管理的需要,它有着各种管理模式都无法替代的多方面的优点:

1、廉政风险的控制方面。“投、建、管、用”相分离,各项目专款专户,代建机构仅负责政府财政部门拨款后的工程款支付和审批,可以有效防止使用单位自用自建而导致的工程资金和办公经费互相调用,资金管理混乱现象的发生。同时在政府、监察、审计等部门的监督下,代建机构的介入极大的避免了过去 “建一栋楼,倒下一批干部”这类腐败现象的发生。

2、专业管理经验及成本控制方面。代建机构拥有着大量专业的、经验丰富的项目管理人员,他们熟悉建设流程,能够按照投资人的要求严格控制投资成本。传统自筹自建的模式的结果往往是“组建一个班子,花国家钱买一些教训,解散一班子人”,难以完成经验的积累。而过去的建设单位由于没有专门的专业人员,兼职管理项目一方面会影响其做好本职工作,另一方面又使其难以投入充分精力管好项目,加上管理人员本身就处于学习阶段,“外行管内行“自然会产生不科学合理的签证、变更,建设单位也可能会出现按照不正规的程序采购设备、签订取费标准不合理的委托合同的现象,导致财政资金的浪大量费和损失。传统模式下,使用单位法人代表可对自己单位的设计规模、装饰及设备器具采购等直接拍板,从而执行高标准、新要求。而代建机构依靠科学的管理思想指导工作,在多个部门的监督下严格按国家规定对工程各环节把关,可以有效的遏制浪费财政资金现象的发生,比如:代建机构可以按照国家党政机关的人均建筑面积设计标准及装修档次的规定监督设计单位完善初步设计,一次到位,可有效减少规模超标准、预算超概算的发生。另外代建管理的一个很大的优势便是其可以完成知识的积累这个重要步骤,会使得教训变成经验,使积累的经验变为熟练而优质的管理。

3、建设过程中责任的认定方面。多数的基建处、指挥部等由于是临时机构,一旦工程完工后机构解散,很多工程事故责任或者是工程保修方面没有一个专门的法人单位来承担和协调,会导致各单位部门之间的相互推诿,难以认定责任归属。解散的兼职人员都各司其职,对以往的责任不闻不问,而很多外聘的专业技术人员解散后产生的遗留问题或责任事故也没有一个牵头部门进行责任的落实和追究。而这样一个既是法人机构又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项目代建管理部门比各种临时机构既拿得住事,又担得起责。不光是对工程质量的终身负责,对后期的保修服务及协调工作都有很大的好处。

4、管理效率及管理水平方面。使用单位自建不具备代建部门特有的政府机构的优势,由于代建部门是政府授权的行使业主职能的机构,在协调沟通方面能容易和高效的多。比如前期的国土、规划等手续办理和开工前的三通一平和后期供水、供电、供暖及各类专项验收等,代建机构以政府部门身份协调办理相关手续十分便捷,快速。政府干预的模式下,相关单位都是一路绿灯,非常配合。这一点是所有使用单位自筹建所无法具备的一个优势,但是这也对代建机构领导班子的个人素质和交际能力也有着很高的要求。同时,政府代建部门对项目实行集中“批量”管理、平行运作,能使资源共享,高效管理,便于专业分工,协同管理。由于其本身所具备的开放性,使得其又能做到随进随出,随时保持一部分项目在建,一部分项目竣工收尾,一部分项目开展前期工作这样一种格局。这种批量的管理是任何指挥部、基建处不能实现的。

三、对政府集中代建项目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建议

监理概论总结 第8篇

(1)教学对象是大一新生。大一学生主要学习的是《大学英语》、《高等数学》、《计算机基础》等通识教育课程,接触的第一门专业课程就是《工程管理概论》。《工程管理概论》一般安排在大一下学期。作为学生入校后的第一门专业课程,势必在整个专业教学体系中起着重要的先导作用,引导完全外行的学生认识工程、工程管理和工程管理专业,清楚地了解工程管理的专业特点、专业内容,培养其专业兴趣,明确专业学习目的,为今后的大学学习做出合理的安排和考虑,甚至对将来的就业和执业也会形成初步的思考。

(2)涉及知识面广,概括性强。由于_工程管理_本身是一门交叉学科,涉及工程技术、管理、经济和法律等专业知识,而《工程管理概论》课程主要介绍工程、工程管理和工程管理专业的相关知识。该课程针对工程管理专业的特点,归纳了工程管理专业的各相关知识,课程涵盖内容多,涉及知识面广,包括工程材料、工程结构、工程施工、工程力学等工程技术知识,包括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和监督等管理职能在工程项目中的应用,包括工程项目建设和运营过程中涉及的经济知识、法律知识、计算机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此外还包括学习方法建议、执业资格认证制度与就业领域等相关知识,综合性很强,教学具有一定的难度。

(3)团队教学模式。正是由于《工程管理概论》课程涉及知识面广、概括性强的特点,同时考虑到计算机技术、工程技术和管理知识以及相关法律政策等知识的更新,在《工程管理概论》课程教学中,改变了如其他专业课程中只有一位教师单独授课的教学模式,而是采用由工程管理各主要研究领域的几位专任教师合上该门课程的团队教学模式,即《工程管理概论》课程不同章节按照授课教师的专业特长分别由不同专业领域的教师授课,让更多专业教师及早介人培养学生。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提前熟悉和了解本专业教师的专业领域和教学风格,而且更重要的是,团队中的各任课教师对自己专业领域有较高的造诣,能够将涉及的专业知识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传授给学生,同时通过对讲授知识的合理安排也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与后续专业课程的重复。

(4)课时安排少。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工程管理概论》教学总学时只有16学时,时间很短,而内容较多,如何在教学计划中合理安排课程知识结构,并注重前后知识的衔接,是一个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2构建《工程管理概论》课程体系

根据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工程管理概论》课程的总学时由以前的32学时减少到16学时,因此教学计划也应做相应的调整。根据《工程管理概论》课程的特点,构建了新的课程体系,以满足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1)导论,包括工程和管理两大内容。其中工程的基本概念包括工程的起源与发展、定义、分类、工程系统结构、工程相关学科专业的结构和工程相关企业和建筑业。管理的基本概念包括管理的起源与发展、定义及基本职能。重点知识是工程的定义、分类和系统结构,管理的基本职能,同时了解工程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宜安排2个学时。

(2)工程管理概述,内容包括工程管理的基本概念、工程管理的历史沿革和主要发展趋势、工程管理的行业特点和参与主体、建设项目的生命周期和建设程序。将_工程管理的主要发展趋势_和古代、近代、现代的工程管理发展放在一起,使学生对工程管理的整个发展及特点有个全面的了解和把握,并形成对比,加深认识,同时对将来的专业研究有个初步的思考,激发专业学习兴趣。重点知识是工程管理的定义、内涵、特点,工程管理的职能和主要任务,工程管理的建设程序和生命周期,同时了解并熟悉其他内容。宜安排2个学时。

(3)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和教学体系,内容包括工程管理专业发展沿革、工程管理专业培养目标、教学体系与教学安排、主要课程课程设置以及学习方法建议。在讲解这一章的内容时,尤其要注意和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比如教育部在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对_工程管理_的专业代码、专业方向和学士授予类型做了相应的调整:专业代码改为120103;将房地产开发与管理、工程造价从工程管理专业中分离出来,这样工程管理专业涉及的专业方向就缩小了;工程管理专业依据各学校的情况可选择授予管理学或者工学学士学位,因此培养目标、教学体系与主要课程应结合新的专业目录以及学校制订的新的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讲解。同时在这一章中还应介绍工程管理_四个平台_体系结构及其构建的必要性,避免下一章各个专业教师分别讲授各平台知识的孤立、零散,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专业课程体系。此外,_学习方法建议_这一部分知识也是必需的,首先学好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注重技术、经济、管理和法律各方面知识的融合,同时增强专业实践技能的培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遵循学习规律,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宜安排2个学时。

(4)工程管理的四大支撑平台,分为技术平台、管理平台、经济平台和法律平台,具体包括技术平台涉及的工程力学、工程材料、工程结构、工程施工等知识;计划、协调、组织、控制和监督等管理职能在工程项目中的应用;工程项目的经济性和适用性;我国工程相关法律体系,如与工程相关的重要法律、重要法规和规章、规范,工程管理体制和制度等。重点知识是工程管理专业的工程技术平台、管理平台、经济平台和法律平台体系结构及各自发挥的作用,即必要性。对后续会涉及到的专业课程,如工程力学、工程结构、工程材料等,只强调课程设置的目的和作用,尽量避免知识的重复。宜安排8个学时,每个平台2个学时。

(5)工程管理执业资格认证制度与择业导向,内容包括工程管理执业资格认证制度、工程管理行业人才的需求、工程管理行业择业导向。重点了解和把握工程管理相关执业资格的类别及资格认证的主要程序,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职位的基本情况和主要要求等。通过了解工程管理的人才需求和执业资质制度,有助于加强学校专业教育与市场需求和人才要求的有机结合,有助于学生把握就业的主动性,以提高将来毕业后适应市场需求的能力。宜安排2个学时。

3《工程管理概论》课程体系改革中的几点建议

监理概论总结 第9篇

关键词 :信息化 工程监理 工程管理 建设市场

信息化工程监理要比一般的建设工程监理要复杂的多,在信息化的工程监理中,一些工作内容、工作环节都是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所以操作起来比较困难。但是有效的信息化工程监理却能在最大程度上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项目的成功率,同时提高企业的效益。然而,我国在信息化工程监理方面研究还处在初步的探索阶段。所以,我国信息化工程监理的相关领域专业人士要加强对信息化工程监理的重视,并且不断的研究出更好、更有效的运用方式和方法,促进信息化工程监理方面的发展和应用。

一. 信息化工程监理综述

信息化工程监理的概念

信息化工程监理能为信息化工程的建设单位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是信息化工程领域的一种社会治理结构,是独立第三方机构为信息化工程提供的规划与组织、协调与沟通、控制与管理、监督与评价方面的服务,其目的是支持与保证信息化工程成功地达到预期的目标。信息化工程监理可以对项目全程监理,监理内容从需求分析开始,到方案优选、设备和技术选型、投资控制、组织管理、验收和测试,甚至包括对纠纷的调解等。

信息化工程监理的特点

信息化工程监理虽然是一种近几年来才兴起的,但是信息化监理却比其他传统的建设工程监理要复杂的多,因而有其自身所具备的特殊的特点。本文在此提出了几点信息化工程监理的特点,希望能够为信息化工程监理的相关研究提供一些借鉴意义。

(1)信息化工程监理的工作内容、业务范围具有外延性。信息化工程监理为了要达到预期的目标,无论是在工作内容上,还是在业务范围上,都向外延伸,其内容和范围要远远超过一般的施工监理的内容和范围。

(3)信息化工程监理对从业人员的素质水平和业务水平要求较高。由于信息化对工程监理具有很高的技术难度,所以要求信息化监理的技术人员必须具备丰富的经验,以及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号召能力。

二. 信息化工程监理的目标和任务

信息化工程监理的目标是: 使信息化工程投资少、进度快、质量好。

信息化工程监理的主要任务是运用信息化、且科学、合理的方式帮助建设方进行一些相关工作。这些工作包括审核承包合同、监督和控制施工的进度和质量,同时进行成本核算、其工作行为要符合相关的法律规定,本着以建设单位为本的认真、负责的态度,协助建设方降低建设成本,提高施工质量。

三. 信息化在工程监理中的运用

信息化工程监理的事前监理

信息化工程监理不仅要重视事中的监理,更要重视事前的监理。信息化工程监理的事前监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信息化监理的有效性。因此,必须加以重视。事前监理主要有方面的工作内容,一方面,信息化监理方要为相关建设单位提供必要的咨询服务;另一方面,信息化监理方要对工程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

信息化工程监理的事中监理

(1)招投标阶段

招标投标阶段是信息化监理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信息化监理方需要从技术方面以及非技术方面来帮助建设方编制招标文件,同时还要协助建设方进行评标,以及鉴定合同,确保建设方的利益。

(2)总体规划阶段

在选定投标人并鉴定完合同后,整个项目需要一个合理的、科学的总体规划。在总体规划中,要明确三方即建设方,施工方和信息化监理方三方的权利、义务、责任等相关事宜。

(3)需求分析阶段

这一阶段是整个项目建设的基础之一。在这一阶段,信息化监理方要进行相关需求的分析。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开展工作时,不应干涉到施工方的自。

(4)概要设计阶段

概要设计具有较高的技术难度。所谓的概要设计就是将软件的需求转化为两种结构,一种为数据结构,一种为系统结构。两种结构的侧重点不同,因此在概要设计时要加以注意。

(5)详细设计阶段

详细设计阶段是信息化监理的一个主要阶段。主要是指由信息化监理方编写较为详细的设计说明书,并且在施工进度上加以控制。同时,在这一阶段,信息化监理方还应在定期检查的基础上,记录监理日记或xxx,保证设计说明的顺利进行。

(6)编码阶段

编码阶段是信息化工程监理运用到信息技术的一个阶段。主要是利用特殊的计算机语言将设计阶段的设计思想进行编码。

(7)系统试运行阶段

系统试运行的目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通过试运行,可以对系统进行查缺补漏;另一方面,通过试运行,可以增强用户对系统的适应感。

信息化事中工程监理的实际内容要远比以上叙述的七个阶段要复杂的多。这七个阶段中的每一个阶段对于信息化工程监理来说都是极为重要的。因此,在进行时,不允许错误的出现。所以,信息化工程监理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对这方面的探索和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综上所述,信息化在工程监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信息化在工程监理中的运用是一个内容复杂、难度系数高的一项工作,加之我国在信息化工程监理方面的研究还处在初步的探索阶段,所以,要想达到信息化工程监理的有效性还是一项比较难的工作。所以,我国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要加强对信息化工程监理的重视,不断的研究信息化工程监理的相关内容,从而促进信息化工程监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xxx. 论如何加强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督工作[J]. 科技与企业. 20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