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总结报告>政治知识点总结中考(4篇)

政治知识点总结中考(4篇)

时间:2024-04-08 10:07:21 总结报告

政治知识点总结中考 第1篇

第一框:造福人民的经济制度

1、经济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心。

2、“两个100”的目标: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

3、到20世纪末,我们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它的确立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

5、在我国多种所有制经济中,唱主角的是公有制经济。公有制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6、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7、国有经济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全体人民共同所有的公有制经济。

8、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9、集体经济是生产资料归一部分劳动者共同所有的一种公有制经济。

10、个体、私营等多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11、在我国,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同时,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12、各种所有制经济完全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的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第二框: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

1、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3、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过程。

4、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

5、在我们社会,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蔚然成风。

第三框:学会合理消费

我们参与社会经济生活,除关注国家经济建设外,主要表现于日常的消费和理财。

政治知识点总结中考 第2篇

理知识点,构建知识体系

根据历年政治中考试卷的分析,试题关注热点话题,立足泰州特色,贴近学生生活,做到了“题在书外,理在书中”,这就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中考考查七—九年级48个考点,看似杂乱,其实初中政治可分三个部分:即“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和集体”、“我与国家和社会”,分为四个模块,即“心理教育”、“道德教育”、“法律教育”、“国情教育”。复习时不拘泥考点现有的顺序,可按模块梳理,并注意考点间的联系,按关键词进行归类。

增强心理应对能力,疏导自己的情绪

面对中考的毕业生,会普遍出现不同程度的考试焦虑和考前忧郁等情况,为此在心理素质上做科学训练是非常必要的,既要了解历年来试题的安排结构,又要让自己有以一变应万变的心理准备,比如中间出现疑难怎么办,“跳过去”是最好的办法,先易后难,这样情绪就会比较稳定;在平时的训练中要有意安排难易程度不同的题目来练习,锻炼自己的心理应对能力;另外还可请老师或家长进行考前心理辅导,帮助自己疏导紧张情绪,以健康、积极、轻松的`心态面对中考。

学会审题,掌握必要的解题技巧,规范答题

1.审题是答题的前提和基础。审题的过程也就是获取题目中有效信息的过程。所谓信息,即试卷中的文字资料、图表、各种数据、画面、符号等,获取信息即发现、收集信息。要从试卷材料出发,认真读材料,并随手将有利于解决问题的关键字、词、句划出来,并在大脑中迅速查找所学过的相关考点知识。

2.明确题型,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中考试题中的几种题型——选择题、判断题、简析题、实践探究题。选择题一般采用排除法(排除本身表述错误的或不符合题意的);判断题如有表述错误,要尝试联系考点思考正确的表达方式;“简析题、实践探究题”一般情况下考查的是学生的归纳能力和分析能力,做到“一析二联三解”三大步。如主观性漫画类试题,“析”即通过对漫画画面的观察,分析漫画的本意,引申说明漫画所蕴涵的寓意;“联”即联系教材,看看漫画反映的主题与教材中的哪些知识点相联系,找准切合点,找准理论依据;“解”即根据以上的分析,恰当地运用教材中的有关知识解答题目所提出的问题,做到紧扣教材知识,结合漫画内容加以阐述。最后要从分数和答题空的大小出发,并将二者结合起来共同确定答题的要点条数。

3.对主观性试题做答时,还要紧扣主题、层次分明、简明扼要,组织答案时要注意逻辑清楚,语言规范。同时应有意识在老师评讲试卷时了解试卷的评卷标准,帮助自己进行科学合理的做答。

政治知识点总结中考 第3篇

1、如何认识中华文化?

(1)、中华各民族共同创造了博大精深,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

(2)、中华文明为什么能源远流长?

一个重要原因是: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3)、中华文化的构成:文化典籍、科技工艺、文学艺术、道德伦理

(4)、中华文化的深刻影响

①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远影响。

②对推动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重大作用。

2、我们要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3、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

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什么?(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

新时期: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

4、如何传承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为之增添富有生命力的内容。

政治知识点总结中考 第4篇

怎样正确理解公平与理智面对不公平?

答:(1)公平是在比较中产生的。人们心目中公平,意味着处理事情要合情合理,不偏袒某个人,即参与社会合作的每一个人承担他应分担的责任、得到他应得的利益

(2)公平体现着人们对自由的追求,对权利的尊重、对自身力量的肯定。

为什么要树立公平合作意识?

答:社会需要公平。

(1)公平能够使人稳定地合作。不公平则会使人与人之间信任降低导致彼此关系恶化,合作难以为继;会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甚至会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影响社会的长治久安。

(2)有了公平,社会才能为人的发展提供平等的权利和机会,每个社会成员的生存和发展才有保障;才可能通过诚实的劳动,得到自己应得的东西,满足自己的合理期望,从而充分调动自身的积极性。这样才能共同推动社会持续发展。

青少年怎样树立公平合作意识,维护社会稳定?

答:公平合作意识对于社会成员的共同生活非常重要,它关系到我们每个社会成员的利益和幸福。

(1)在日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我们有权要求得到公平的对待,这是我们的社会权利,我们也要公平地对待他人,这是我们的社会义务;

(2)对社会不公平的`现象,我们应该增强权利意识,善于寻找解决途径,用合作的手段去寻求帮助,解决问题,以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崇尚公平、主持公道,同破坏公平的行为作斗争,对受害者伸出援助之手。

什么是正义行为和非正义行为?

答:(1)凡是促进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维护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权益的行为,都是正义的行为;

(2)凡是阻碍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权益的行为,都是非正义的行为。

正义行为有什么要求?

答:(1)正义要求我们尊重人的基本权利,即人权,尤其要尊重人的生命健康权,公正地对待他人和自己,维护自己和他人的权利;(2)正义要求我们尊重人权、尊重规则、尊重自由、还要求我们承担社会责任。

如何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答:有正义感的人应该做的到:

(1)如果不正义的行为发生在自己身上,自己能够采用正当的方式,奋起抗争;

(2)如果看到不正义的事情发生在他人身上,我们能够见义勇为、匡扶正义,及时为受害者声援,救助;

(3)我们作为未年人,既要有见义勇为,又要做到见义巧为,要尽量在不伤害自己的前提下,维护正义;

(4)明辨正义和非正义行为,还能去感悟,升华道德境界,去践行,以伸张正义,为自己、为他人、为集体、为国家的正义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