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总结报告>四年级德育总结(优选11篇)

四年级德育总结(优选11篇)

时间:2024-04-26 09:23:55 总结报告

四年级德育总结 第1篇

光阴飞逝,一学期的工作又临近尾声,本学期为了上好品德与社会这门课,我遵照课标的指引切切实实把每个目标落到实处。现就对这学期《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

一、联系生活,调动学生情趣。

生活既指人在生物学上的生存、活动,又包括人的思想、情感、愿望等精神内涵。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任何一节课,包括《品德与社会》课,不管课是怎样上的,学生都在生活。因此,要想提高《品德与社会》课的实效,就必须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关注社会生活中与学生内心世界的联系。于是,我针对三年级学生对事物的认识还基本处于形象的、具体的感性思维阶段的特点,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件、生活情境,运用生动有趣的生活方法,激发他们的认识情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二、尽心尽职,干好本职工作

本学期我担任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深感肩负责任之重大,虽工作繁杂,但不敢懈怠,唯恐有负家长和学生。为此,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中营造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等。在教学中渗透德育,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好的内容进行思想教育,培养爱祖国、爱社会的情感,力争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教学中能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多表扬鼓励,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取知识。

三、严格执行学校常规,做好教师的本职工作

一学期来,我能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严格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坚持早到校,晚离校,自始至终协助做好工作,坚决服从上级安排,做好各项工作,与教师搞好团结。

四、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

在课堂上,我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在导入新课时,我尽量引用一些学生熟悉并比较感兴趣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并经常引用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比较有意思的例子加深学生理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总之,回顾四个多月来,我按照规定的计划,扎扎实实地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我将在这教育事业上继续努力,继续前行。工作中常总结,常反思,是自己不断成长和提高。

四年级德育总结 第2篇

本学期我担任四年级品社课的教学任务。中年级的教学注重学生参与能力的培养。教学侧重点是为“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本着这种理念,此学期在教学上总结如下。

一、撰写计划,完善教学

开学初,在学校德育工作思想的指导下,我细心地学习了《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领会其教育思想,认真撰写教学计划,做到有目的,有步骤地实施。把握教材特点,联系学生实际,适时拓展资源,注重人文关怀,做到有的放矢。

二、以人为本,营造课堂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给予学生一个自主的空间,师生平等、民主、安全、愉悦,才能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心灵得到释放,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得以调动,课堂得以真正“活”起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是一个有生命的个体,要让其活力都得到充分的展示,就要让课堂完全成为他们自我发展和自我展示的舞台。对他们而言,课堂不能是一个简单的探求知识的过程,而是他们快乐生活的一部分。因此,他们不能是“配角”,不能只是在老师的指挥下沿固定轨道前进去捕获某个答案,而是实际的参与者,教育教学中的主角。课堂是他们的,自由而且快乐,他们是在快乐中学习。这样,每个学生作为有生命的个体,作为活生生的人,才能得到充分的尊重,才能让他们的生命的活力得以充分的发挥。

三、创设生活情境

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我通过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身边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

四、拓展训练,指导行为

课堂上在认真学习教科书的知识之外,精心设计课外阅读资料:如国家大事,身边模范等,用品德与社会的眼光给予学生拓展训练,打开他们的思路,使课本知识得以有效的补充。让他们进一步了解我们这个社会,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与辉煌,感受社会,感受历史,让他们对社会中的是与非,善与恶有一个更加感性的认识。这样潜移默化地指导着学生的思想与行为,收到事半功倍的课堂教学效果。

本学期由于改革了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听其声”、“观其形”、“动其情”、“悟其理”,从而强化了感知理解,丰富了想象思维和情感,深化了道德观念,但是在教学中还存在着不足的地方,如:教学内容的设计不够丰富,教学媒体的设计还有待提高,个别学生的耐心辅导还欠缺等等。在以后的工作中还要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学习,做好课后的反思。

四年级德育总结 第3篇

本学期我根据《品德与社会》教材的指导思想和教学目标制定了教学工作计划。全学期依照教材内容和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现总结如下:

一、明确课程性质,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本课程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定为总目标,实现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培养的内在统一,尤其关注正确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和行为规范的养成,使学生既学会做事,更学会做人,在做事中学做人,在做人的指导下学做事。在教学过程中,我能全面把握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

二、让品德教育回归生活,突出课程的'经验性。

道德不是抽象的概念,它存在于生活之中,由于社会生活中处理人们相互关系的需要才产生道德。同时,社会常识和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也只有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儿时的生活经验会给人的一生带来深远的影响。因此,我们在上课时都特别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都以贴近学生生活,反映学生需要为根本。让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感受社会生活的美好,懂得社会生活的规范,掌握参与社会生活的知识和能力。如《齐心真好》这一课,我在教学时充分地让学生谈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体会到团结就是力量。

三、关心学生,促进发展

一个学期来,本人善于做好培优较差的思想工作。对于优秀的学生要求加强课外阅读,在课内进行演讲展示;对于后进生,表现不好的不厌其烦地进行说服教育;对于学习困难的,如朗读问答方面,就利用全体读、分组读、分行读、个别读,发挥传帮带的作用,让学生迎头赶上;对于拼图、制作有困难的学生需及时热心指导帮助;并适时地表扬他们的“闪光点”。下课常问一些学生的学习、生活、玩乐的情况,贴近关心他们,这样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有利于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和谐发展。

总之,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已顺利完成,学生在本学科的学习中收获了很多,当然,对孩子思想意识的影响和教育是个长期的工作,不是一册书就可以完全解决的,但我在教学中对学生潜期兴趣和发掘,却可以使孩子对本学科保持着一种喜欢的兴趣,相信这兴趣可以让孩子慢慢懂得,品社学科真的影响了自己的认知。

四年级德育总结 第4篇

我校德育工作以学校工作计划为指导,认真落实市教委、县教育局xxxx年下半年工作补充意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重点,扎实推进“两纲”教育,深入开展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以xxxx教育中长期规划为引领,系统谋划崇明德育工作的科学发展;以世博会为契机,充分发挥文化育人、实践育人的重要作用,针对学校实际情况,努力做好学校德育工作。

(一)、以“世博实践年”为契机,唱响时代主旋律

2、坚持行规教育与训练,提高学生文明素养。继续坚持德育工作“小一点、近一点、实一点”的工作思路,发挥了学生身边榜样的作用,坚持一般号召和榜样示范相结合,启发自觉与制度约束相结合,表扬与批评相结合。开学第一个月,各班利用班会组织学生认真学习贯彻《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少先队大队部以不同形式进行检查。通过对学生集中进行行为规范系列教育,强化训练,培养学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能力。通过具体的强化训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组织活动、管理评价,逐步使学生从“要我这样做”转变为“我应该这样做”,使良好的行为习惯内化为自觉的行动,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让学生终身受益。

(二)实施重点突破,深化“两纲”教育

1、我校深入开展了x月份“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进一步规范学校升降旗制度,结合教师节、国庆节等重大节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

学校营造传唱爱国歌曲、优秀童谣的氛围,开展了“爱国歌曲大家唱──祖国万岁”歌咏及优秀童谣传唱活动,引导每个学生把好歌、好童谣带进校园、带回家庭、带进社区。x月份,学校一份童谣作品参与了上一级层面的评比活动

2、进一步推进学科德育建设。我校深入贯彻《xxxx市中小学民族精神和生命教育教学指导意见》,通过德育联合体等途径,学习了兄弟学校学科落实“两纲”的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推动了我校学科德育建设。

四年级德育总结 第5篇

在这一学期我承担了四年级品德与社会课的教育教学工作,在教育教学任务中,我尽职尽责。按照大纲要求制定并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做到开学有计划,学期末有总结,质量分析。教学中论题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有效的教学途径。教学中把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本学期四年级的`思品教学总结如下:

一、取得的成绩与经验

1、 培养学生从小爱学习的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课文教学内容和班的实际情况,教育学生向xxx学习。在学习上要多动脑,不懂就问,课后多看课外书,汲取营养,增长知识,还要认真完成作业。结合教学内容在班上搞了一次“优秀作业评比”活动,对被选到优秀作业的同学给予奖励,对没有选上的同学教育他们今后要努力,争取下次被选上。

2、 培养学生爱国家和爱家乡的情感。

在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家乡,知道家乡有美丽的风光和丰富的物产。引导学生保护家乡的环境和公共财物,做一个关心集体、爱护公物的好市民。

3、 培养学生心中有他人,遇事互相谦让的社会公德。

在教学中结合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认识哪些应该做,哪些不应该做,通过讲故事,辨一辨,说一说的活动形式引导和教育学生,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有一种良好的社会公德,心中有他人,遇事互相谦让,见到别人有困难要乐于助人。

4、 培养学生讲道理,不任性,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

在教学中结合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要养成一个好习惯。遇事要讲道理,不任性,还要懂得尊敬老人、爱护幼小。生活要节俭,不浪费,做一个讲道理、懂礼貌、勤俭节约的好孩子。

5、 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交通安全的重要性,从而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二、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1、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研究为手段,以个性发展为目标的教育观,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形成。

2、重视了常规媒体和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丰富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活跃了学生参与教学的形式;扩大了教学资源。

3、注意创设情景,把课上“活”;开发教学资源,把课上“实”;组织学生活动,把课上“乐”。

4、比较重视师生之间的双向交往。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

经过一个学期学习,同学们的思想觉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帮助别人,拾到东西上交学校,好人好事不断出现。今后应进一步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提高科研能力和组织教学的能力。应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学科教学的整合,提高课堂效率。课堂教学应把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上(搜集材料的能力、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运用能力)。

四年级德育总结 第6篇

本学期,我承担了四年级的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按照课程特点制定实施了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对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教学措施:

本学期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等直观教具和挂图,使学生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注重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从他们常见的社会事物和现象入手由远及近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堂上让学生联系自己、班级、自然社会多讲、多讨论,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在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培养教育。

二、多样化的情境式表演。

我们可以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开展多种形式的“情境表演”。教学中分别让学生角色扮演,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内容。当学生有了一定的道德认识,这时更应该给他们创设一定的情境。

情境表演对于学生来说比较真实、亲切,能使学生充分参与、积极表现,融入课堂教学,比较自然地主动发展,从而深化道德认识,内化道德情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四、互动的小组讨论。

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展开小组合作,使学生的主体得到了充分发挥,学生得到了“全身心”的投入上,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兴趣和注意力,特别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在有了更为真切的情感体验,有利于道德认识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同时也培养了合作意识,增强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节思品课就能解决的问题,为配合好思品教学,应有一定的强化规范训练,结合思品教学制定每周每月的规范目标,使课堂上的热情延伸到课外。经常不断地进行课后导行、巩固,才能使学生把热情倾注到所接受教育的内容上,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一学期的教育教学,教学效果良好,达到了预期效果。

四年级德育总结 第7篇

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和教育管理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是联系各任课教师的纽带。班主任工作既是艰巨的,也是光荣的,有乐趣的。本学期我担任了四年级1班的班主任工作。一学期的时光转瞬即逝,在领导的关心帮助下,在老师们的大力支持下,在家长的配合下,我较好的完成了我的语文教学工作以及班主任工作。为了能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好的工作,及时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总结前段工作。

一、积极了解学生情况,使其融入集体

学生是教育教学的主体,我们任何一种教育活动最终都要着力于学生,所以在刚接手班级工作的时候,我就在第一时间开始观察和了解本班学生的性格和爱好,以及家庭背景和学习动机等方面。从期初到期中,都以沟通了解为主,这是我们做好其他所有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我们尽量多去关心孩子的生活,从吃饭到穿衣这些小事着手,通过谈心、在班xxx生日等活动让孩子在这个陌生的环境中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使孩子有了归属感,对于老师和同学之间都建立一种信任的关系,真正融入到我们的集体之中。

二、组建有力班委,做好班级管理常规工作,形成良好班风

学生要进步,班风很重要。我深知班级体建设的重要性,班级是一个整体,我们的孩子要在这个整体中学习、生活、成长,良好的班风可以为学生的成长进步提供好的环境,激励学生的进步。这一方面需要班主任的有力领导,当然也离不开班干部的支持和配合。所以,我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尽量根据孩子本身的特点选拔班干部,来协助我管理班级。这些孩子通过这一学期的`锻炼也渐渐树立了自己的威信。慢慢达到“不令而行”,形成自觉的效果。尤其是在经历了校运会以后,我们班学生能够团结起来,共同维护班级荣誉,纪律、卫生和学习情况都有了明显的改善,以至于在后来的班级量化评比中多次获得“文明班级”的流动红旗。

三、重视养成教育,培养良好习惯

在这一学期的教育中,我除了安全教育常抓不懈,培优辅差努力着手外,还深刻的认识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对学生的成长进步是十分必要的,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一个人的终生发展受益匪浅。因此在这一学期里,我很重视对于孩子日常生活和学习习惯的培养,而这些都源自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如:孩子们养的金鱼死了,我就和他们探讨了“向鱼儿道歉”这个话题,让孩子明白:动物也有生存的权利,应该学会爱护他们以及他们生存的环境等。利用这些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可以让他们学会自我检讨,以一个纯净的眼光去看待这个世界,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四、逐步完善班级管理制度

在班级管理中,除了依靠以班主任为核心的班干部,另外在班里设立一些创意小岗位,如“小小电教员”“图书管理员”等。使每个孩子都承担一定的班级责任,尽量使得每一个孩子都发挥在集体中的作用,让他们具有主人翁意识。班级管理中极力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经过这一学期的实行,孩子们能够互相配合,维护集体荣誉。我们以集章积分的形式对孩子进行奖励与批评。目的都是以鼓励为主、引导学生改正缺点、不断进步,激励所有学生争取更大的成绩。这样的教育方式孩子更能接受。

五、做好各方面沟通,发挥桥梁作用

班主任是学校、家庭和学生的纽带,为了加强班级管理,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除了自己长期坚持外,更离不开xxx老师的支持和家长的配合。身为班主任,我在家长中成立了“家长委员会”,让家长参与到班级的管理中,也尽量积极及时的找xxx老师和家长了解孩子近期的学习以及生活习惯的变化。对孩子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引导孩子调整学习和生活状态、改进学习方法、排解学习和生活上的一些困扰,使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这一学期,本班的xxx老师和学生也相处融洽,老师和家长也有较好的互动,在开放日、运动会、元旦汇演等活动中家长、老师都能够积极为班级建设和学生发展出谋划策,共同管理。

在这一学期里,我有所收获,也有一些不足,班级里面还个别男孩子喜欢打架,屡教不改,在学习上孩子们学习的主动性不强,有些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上的行为习惯虽然有所好转但是还没有完全养成,这些情况时有反复,都影响着孩子的进步。我知道这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孩子的进步需要我们长期努力的,所以在

今后的班主任工作中,我也将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思想道德修养,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用爱心、耐心和细心来对待我们的学生,让他们发挥其主体性作用,争取在班级管理上有所突破,真正成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导师。

四年级德育总结 第8篇

德育工作以建立“知行文化”德育体系和机制,培养人格健全有智慧,勇于创新有能力、全面发展有特长、知行合一的优秀初中毕业生为总目标,两年来主要在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并取得一定成效

一、建立健全完善有关学生和班级、班主任的各项考核、评价制度和机制,形成量化的考核评价激励机制,将学生品德素养评价和班主任工作考核评价纳入其中,有效促进和保障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班级精细化管理的落实。

1.按《学生合作小组量化考核办法》进行班级、年级、校级考核评价,做好月考、期中、期末后三次大型表彰。

2.按《学生德育百分量化考核办法》,评选出校级孝老爱亲之星、诚实守信之星、劳动创造之星、阅读之星、合作探究之星。

3.从学校实际出发,对《班主任工作量化考核办法》进行微调,加大学习成绩和公共财产保护的比例,按照考核方法考核班级管理工作。

二、开创学生习惯养成和班级管理德育工作新思路,探索建立了比较适合本校实际的管理模式。

探索学校、班级精细化管理过程中,紧紧围绕学校“知行合一”教育理念,重视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开展了以“双创”活动为“抓手”的德育管理和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系列活动。2016年10月10日正式启动了创“学生行为习惯达标(示范)班”活动,2017年10月11日又启动了创“温馨教室”的“双创”活动,并分别出台《关于开展创行为习惯达标(示范)班、创行为习惯达标(示范)生活动的实施方案》和《北京师范大学鄂尔多斯附属学校初中部“温馨教室”创建方案》。

将学生的道德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锻炼习惯纳入学生综合素养评价指标体系中,并制定了《学生行为习惯达标班(生)、示范班(生)认定办法》,每个月以“星级滚动”方式展开班级、学生两个层次的创优达标活动。每个月都要在班级考核基础上,新晋级一批达标班(生)、示范班(生),在升旗仪式上隆重授牌。新晋级的xxx都要填写“行为习惯自我评价量表”由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家长评价、老师评价,最后由教育处审核通过。从“双创”活动开展至今,全校三个年级已经开展了15轮学生行为习惯达标班(示范班)的评比表彰。截止2018年6月份,在现有的26个班级中已经评选产生了3个二星级行为示范班,6个三星级行为习惯示范班,3个四星级行为习惯示范班和1个五星级行为习惯示范班。以及5个一星级行为习惯达标班和3个三星级行为习惯达标班。达标班和xxx比例占到总班数和总学生数的近90%,示范生和示范班的比例占到总班数和总学生数的近50%.从“物质环境好、人际环境好、心理环境好、课堂环境好”四个维度的对班级开展“温馨教室”创建进行检查评比,采取定期集中检查与不定期随机抽查、问卷调查、访谈、查阅班级管理、考核资料方式检查班级的硬环境和软环境建设情况。每个学年末,每个年级评出 “年度校级温馨教室” 2个,颁发奖状并授牌。并推荐申报区级“温馨教室”、市级“温馨教室”。

两年来,结合“双创”活动,在班主任工作考核基础上的坚持开展和持续推进“温馨教室”创建,共评选产生了4个市级“温馨教室”和6个区级“温馨教室”8个校级“温馨教室”。 “双创”活动的坚持开展,使得全校班容班貌,学生的仪容仪表、精神风貌和行为习惯有了巨大改变,良好的校风正在形成。2018年8月份被康巴什教体局授予“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示范校”称号。

三、大力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努力开创附校“知行文化”的文化育人新方式。初步实现班级文化建设的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目标,并积极探索小组合作文化建设、坚持做好宿舍文化建设。

对班主任进行班级文化建设的专题培训和研修学习,并通过教室文化布置、走廊文化设计评比和班级管理制度检查等方式,教育引导提升全体班主任在班级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两个方面的能力和水平。积极推动学生合作小组的建设,培训培养好小组长,按照《学生合作小组量化考核办法》对全校各年级各班的合作小组进行定期评价奖励。完善了《文明宿舍评比办法》,坚持做好文明宿舍创建工作,定期开展文明宿舍评比,并与班主任考核挂钩。

全校各班全部做到根据班级实际进行班级文化定位,确定符合本班学生实际的班名、班训、班徽、班歌等外显的“班级标志”;从教室内外环境布置等外显的物质标志,到制定班级制度、班风班训等体现班级精神的需要内化的文化因素,都做到统一协调,初步形成“一班一品一班一特色”的班级文化准确定位。每月、每期定期对各年级本班级的合作小组建设和评价进行总结表彰,教育处专门定制含有学校文化标志的各类奖品奖状对优秀小组和小组长进行奖励。

四年级德育总结 第9篇

一、基本情况概述

我担任四年级的思品教学。xxx学生30人,通过上学期的学习生活的锻炼,他们已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加强,涌现出了一大批品学兼优的优秀生,但是也有极少数的学生,表现出娇惯,好吃懒做、任性、主动性差,自私的 特点。这些行为习惯是今后教育的主要方面。另外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道理,不能有效的落实到行动上,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实践。

二、成绩和经验

1、在这一学年中,在教育教学任务中,本人尽职尽责。按照大纲要求制定并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做到开学有计划,学期末有总结,质量分析。

2、教学中论题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效的教学途径。所任科目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成绩良好,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3、教学中把思品与生活课的教学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4、在课堂上,xxx行不良表现的学生,及时调动班级和教师的力量帮助他们认识错误,认识错误造成的严重后果,从而校正自己的言行。平时注重培养他们养成俭朴,文明礼貌,尊老爱幼,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的道德行为习惯,个性心理方面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总之,通过一学年的品德课教学,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5、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在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教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班级管理和思想教育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教育效果明显。

6、教学的实际效果比较好,学生的养成教育进一步加强,主要是学习习惯、纪律习惯、卫生习惯、文明礼貌、学习习惯和两操习惯,环境卫生的教育,都不同程度的得到提高。教学取得了较好的实际效果。

三、今后努力方向

1、紧密结合班级管理和学生的.实际,进一步加强养成教育,这是思想品德

教学的关键所在。

2、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运用好电教手段,活跃课堂教学的气氛,必要时使学生有效的接触大自然,接触生活,接触社会,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3、和家长做好联系,不断了解学生在家中的表现,同时结合学校的活动如:家长会等有效的把学校 教育和家庭教育结合在一起。

4、把学校的德育工作和思品教学结合在一起

5、注意学生的一言一行,及时纠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出现。作到防患于未然。

6、加强备课的力度,上好每一节课。讲求上课的形式,活跃课堂氛围,使学生能真正的上好每堂课,学到扎实的知识。

四年级德育总结 第10篇

本学期我任教小四年级《品德与社会》的课程。在教学中,我结合三年级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以及实际学情,设计教学方案,扎扎实实抓教学。在工作中,我不断反思,总结,在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下面我对本学期的《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进行总结。

一、加强理论学习,为课前备课教学指明方向

抓好教学,掌握理论是关键。我认真学习《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掌握本学科教学理念,我深知备课要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并能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学习经验出发,根据教材内容设计不同类型的课,认真预设教学,为上好每一堂课做好充分的准备,更懂得了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二、读透教材,严抓教学,力争课堂的有序、有趣、有效

在教学活动中,我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案,帮助学生展开活动。小学生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中我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小学生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作为教师,我首先是对自己有信心,对学生有信心,始终牢记自己是一名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以尊重学生、热爱学生的态度投入到实际教学当中。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深感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帮、导、带的重要作用,努力确保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促使教学最终实现它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学习、学有成效的目的,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三、以鼓励性评价为主,讲究评价方式多样化。

评价应求“全”,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生活动和实践过程等,进行全面而有针对性和合理性的'评价。其次是评价渠道多样化,采用教师评、学生小组互评、自评、家长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并且评价讲究及时、适度,这样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很多情况下都能得到老师的鼓励和学习引导,充分地发挥评价的功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受到老师及时的表扬、激励,在本学期的教学中,我通过《品德与社会》课与班级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大部分保持良好的品德与生活学习兴趣,并养成了良好的品德与生活习惯。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加强专业教学水平。教师的专业即是教师之本,我将是具体的教研活动中,在教案编写、课堂教学、课后反思等方面加强钻研,不断提升自己的教研能力、教学水平,并通过听课加强互相学习,通过撰写反思、教学论文等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让《品德与社会》教学更有趣、有效,更富创新思想,更能促进学生的成长。

四年级德育总结 第11篇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尤其是沿海开放地区,社会变革步伐更快。这种变革必然会影响家庭和家庭教育,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孩子的品德发展。本文根据广东、福建和浙江三省沿海城镇地区初中和小学中高年级(4-6年级)学生品德状况和家庭德育状况的抽样调查数据,研究家庭因素对孩子品德的影响。

品德是个体按照一定社会的道德、政治、思想、法纪等社会意识和行为规范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特征和倾向,是一定社会价值观念体系内化为个人人格的重要体现,具有鲜明的社会性、时代性和阶级性。有关学生品德发展和家庭因素的关系,国内有一些新近的研究,国外的有关研究就更多。这种以客观存在的事实为基础所构架的理论和实证的结论,有些有普遍的意义,但更多的带有明显的时间性和地域性。时过境迁,许多结论会与现实不符。所以研究我国现代化程度较高的沿海开放地区家庭德育因素对孩子品德的影响是一项很有意义的课题。

一、学生品德和家庭德育指标

对于在校的儿童少年,主要研究他们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依据原国家教委颁布的《小学德育纲要》、《中学德育大纲》及有关文件,在调查中将热爱祖国、遵守公德、遵法守纪、团结友爱、勤奋学习、勤劳俭朴、孝敬父母和文明生活八项作为评价学生品德的一级指标。每个一级指标下有四个二级指标(题目),由低到高以1、2、3计分。全部二级指标值的总和作为学生品德分(简称品德)。

家庭德育是指家庭生活诸因素影响孩子品德发展的过程。在调查中将家庭德育分成狭义家庭德育和广义家庭德育。狭义家庭德育是指家长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品德的活动,属于显性教育、其一级评估指标取为:家长教育观念、家庭德育目标、家庭德育内容、家庭德育途径和家庭德育策略。广义德育是指家长素质和家庭环境对xxx德的影响,属“无主体”的隐性教育。其一级评估指标取为:家长学历和职业、家长道德素质、家庭生活条件、家庭生活方式和家庭人际关系。每个一级指标下有4至5个二级指标(题目)作为测量变量,以1、2、3、4、5计分。按一定的理论、经验和设想,有利于学生品德发展的选项分值较高。狭义德育的二级指标值的总和为狭义德育分,广义德育的二级指标值的总和为广义德育分,两者之和作为家庭德育总分。此外,还有两个参考一级指标:家庭与学校的联系,社区环境状况。

沿海城镇地区儿童少年品德状况和家庭德育状况的调查是在广东、福建、浙江三省12个城镇抽样进行的,21间学校60个班级(初中和小学4—6年级)共有2000多学生和他们的家长接受了问卷调查,去除从测谎题看出来没有配合的答卷,有效样品2105个(但有些样品在某些变量上有缺失值,数据分析时样品可能没有这么多,并且在分析不同的变量时缺失的样品数也可能不同)。调查结束后,随机抽取了两个班共81名学生进行重测,得到重测信度如下:学生品德,家庭德育。

二、家庭德育的重要性分析

按我们的家庭德育指标,学生品德与家庭德育的相关系数为,呈非常显著的正相关(P

三、家庭德育对孩子品德影响的分析

学生品德与狭义家庭德育的相关系数,远大于品德与广义家庭德育的相关系数,尽管后者也是非常显著(P

为了研究家庭德育对孩子品德的影响,我们先考虑家庭德育的类型。我们用聚类分析的方法进行分类。聚类变量是狭义家庭德育和广义家庭德育。分成多少类合适呢?我们自然是希望分类以后,同一类中的两种家庭德育指标都比较接近,而不同类的德育指标有较大差异。用统计语言描述就是,希望各类类中心远离,同一类内的样品紧靠类中心。经过统计分析和比较,我们发现分成4类比较恰当(分析过程略)。

我们用SPSS统计软件快速聚类程序将家庭德育分成4类,表1列出了各类样品个数和类中心。

表1四类家庭德育的类中心和频数分析

类别1234总数

类中心(狭义)

类中心(广义)

频数5529241672791922

百分比

缺失值183

第一类家庭狭义德育均值为,在四类中是最高的;广义德育均值为。在四类中也是最高的。这一类家庭不仅德育的客观条件优越、对孩子品德的正常发展有潜在的积极影响,而且家长主观上也很重视对孩子的品德教育。第二类家庭狭义德育均值为,在四类中居第二;广义德育均值为,在四类中排第三。这一类家庭德育的客观条件在平均水平()之下,但家长比较重视家庭德育,狭义家庭德育在平均水平()之上。第三类与第二类正好相反,这类家庭有较好的客观条件,广义德育的均值为,比第二类的高出分,但放松了对孩子的品德教育,狭义德育均值只有,比第二类的低了10分。第四类家庭是客观条件不好,对孩子管教也少,广义和狭义德育均值分别为和,在四类中都是最低的。我们可以将这四类家庭的德育情况归纳一下,列成一个简表(表2)。

表2 四类家庭的德育情况

类别1234

狭义德育好较好差差

广义德育好一般较好差

百分比

通过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可以证明表2对各类家庭德育情况的定性是合理的。这里采用DUNCAN多重比较检验法,取α=,比较结果见表3,两类交叉处有“*”表示两类差异显著。对于狭义德育,第3和第4类没有显著差异,其他类别之间差异显著;对于广义德育,任两类之间差异显著。

表3 四类家庭德育的多重比较结果

从表2可以看出,有的家庭客观条件好或较好,的家庭客观条件差,其余的为一般。但高达的家庭重视或比较重视孩子的品德教育,其余的不重视或重视不够。

表4 学生品德分类汇总

类别均值标准差学生数

各类家庭孩子的品德状况如何呢?我们以类别为变量对学生品德进行分类汇总,结果见表4。F检验结果差异非常显著(F=,相伴概率P=),即家庭德育类型对学生品德有非常显著的影响。取α=,用DUNCAN法进行多重比较检验,结果见表5。第3和第4类没有显著差异,其他类别之间差异显著。由表1、表3、表4和表5知四类家庭孩子品德平均分的排序和类别之间的差异显著性与四类家庭狭义德育的统计分析结果一致。这说明家庭狭义德育对孩子品德的影响至关重要。相比之下,广义德育是次要的。这说明家庭有意识的教育比家庭潜在的影响更有利于孩子的品德发展。这可以解释为什么个别客观条件优越的家庭会有品行不端的孩子。

为了了解家庭德育中的哪些因素对学生的品德有较大的影响,我们做学生品德与家庭德育10个一级指标及2个参考一级指标的相关分析,见表6。

从线性相关的角度说,狭义家庭德育指标中的德育内容与学生品德有最大的相关系数,德育策略次之,广义家庭德育指标中的家长素质位居第三。而家校联系、生活条件、社区环境等与学生品德的相关性不显著。转贴于

表6学生品德与家庭德育一级指标的相关系数

德育内容德育策略家长素质教育观念人际关系教育目标

学生品德************

德育途径生活方式学历职业家校联系生活条件社区环境

学生品德*****

**P

1.家庭德育内容反映了家庭对孩子德育的重视程度

目前的学校品德教育基本上改变了过去曾被人讽刺的那种“对小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教育,对中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对大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对研究生进行卫生教育”的状况,对儿童少年的品德教育不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根据他们的心理生理特点从具体的一项项事情做起,不断强化。如小学,《小学生守则》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既是对学生的规范要求,也是对学生品德教育的主要内容。要求小学生热爱祖国。具体表现就是尊敬国旗、国徽,会唱国歌,了解一些基本国情等;要求小学生尊敬师长,具体表现就是见面行礼,主动问好,使用尊称等。

这样,德育有了很强的操作性和可行性。除了有思想品德课程外,德育形式多种多样,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在班队活动中、在课外活动中都可以潜移默化进行。对学生品德教育的基本内容(也是我们评价学生品德的主要指标),如热爱祖国、勤奋学习、遵守纪律、尊敬师长、孝敬父母、团结友爱、礼貌待人、爱护公物、讲究卫生、勤劳俭朴等等,其实也是对公民的基本要求。家长未必很清楚学校的具体要求,但他们会以社会对公民的规范为参照系,根据他们自己的理解教育和约束孩子。因而家庭德育与学校德育的内容绝大部分是一致的,都反映了社会对未来公民的规范要求。注重德育的家庭有意无意都会以上述基本内容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所以,家庭德育内容这个一级指标不仅反映了家长对德育内容的了解程度,更重要的是反映了家长对xxx德教育的重视程度。这就容易理解这个一级指标与学生品德有最大的相关系数。

它告诉我们,xxx德表现与家庭是否重视德育关系相当密切。

2.家庭德育策略影响家庭德育的效果

家庭德育策略对家庭德育的效果有重要影响。从分析二级指标可以看出,如果家长能在教育子女问题上注意相互配合,保持意见一致,家庭德育的效果较好。如果家长学习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家庭教育知识,效果较好。如果家长能掌握批评教育的策略,让孩子多数时候能诚心接受,效果较好。如果家长对孩子既严格要求,又尊重爱护,效果较好。下面给出前两个结论的数据分析,其他的分析相似。

以家长相互配合、意见一致的程度(简称家长配合)为因素,从低到高共有5个水平,以学生品德为因变量作单向方差分析,F检验说明有些水平的平均数之间差异非常显著(F=,P=)。取α=作Duncan多重比较检验,结果见表7。

表7说明,在水平1、2、3之间差异不显著,水平4、5之间的差异不显著,但1、2、3中任一水平与4、5中任一水平之间的差异都显著。就是说,在教育子女问题上,家长非常注意或比较注意保持意见一致的家庭的小孩的平均品德分显著高于其他家庭的小孩。并且,水平3(中间水平)与低水平接近,说明家长应当有意识地协调对孩子的德育。

以家长学习家庭教育知识的情况为因素、学生品德为因变量做方差分析,F检验说明家长的家教知识对孩子品德有非常显著的影响(F=,P=),多重比较(α=)结果见表8。从多重比较知,水平3接近高水平(这一点与前面以家长配合为因素的多重比较结果不同),说明家长对家教知识有一般的学习和了解就可以了。但很少或没有学习家教知识的家长,平均来说,孩子的品德分要显著地低。从调查数据看,近三分之一的家长还很少或没有学习过家教知识,看来有关部门继续推广家长学校和采取适当措施促使家长学习基本的家教知识是很有必要的。

3.家长道德素质对孩子品德的潜在影响显著

家长素质,尤其是家长的道德水准,对孩子的品德有重要影响。在二级指标中,以家长的职业道德最能说明问题。以家长职业道德为因素、学生品德为因变量做方差分析,F检验表明家长职业道德对孩子品德的影响非常显著(F=,P=),多重比较(α=)见表9。

表9说明对应于家长职业道德的5个水平,学生品德有3个级别,家长职业道德差或较差的学生平均品德分显著低于家长职业道德一般的学生,而后者又低于家长职业道德好或较好的学生。家长职业道德与家长的其他道德指标高度相关,基本上可以反映家长的道德素质,所以上面的分析结果也揭示了家长道德素质对学生品德的影响情况。

五、对学生品德影响不显著的因素

自古以来,人们非常重视环境对育人的作用,“xxx三迁择邻处”的故事可谓妇孺皆知。但我们的调查数据显示,品德与社区环境的相关系数为,不到显著水平。我们将社区环境的二级指标作为因素,以品德为因变量分别进行方差分析,F检验结果见表10,在的水平上所有四个指标对学生品德的影响都不显著。主要原因:1.我们的调查范围是沿海开放地区的城镇,近年来已陆续进入小康水平,社区之间的环境相差一般不很悬殊。2.我们的调查对象是儿童少年,他们的活动场所主要是家庭和学校,社会对他们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家庭和学校间接进行的,所以现在的家长是择学校代替了“择邻处”。3.现代社会资讯发达,信息传播快,学生通过媒体可以接触外面的世界,视野比较开阔,知识面广,社区的影响自然被冲淡。

表10 社区环境二级指标的F检验结果

因素居住地段环境卫生治安状况生活设施

传统观念和以往的许多调查结果都认为,家长的学历和职业对孩子的品德有显著的影响。我们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家长的学历对孩子的品德仍然有非常显著的影响,但家长职业的影响不显著,F检验结果见表11。

表11家长学历职业的F检验结果

因素父亲学历母亲学历父亲职业母亲职业

即使在的水平上,父母职业对孩子品德的影响都不显著。直到几年前,一个人的职业与学历还是密切相关的,大学毕业生由国家分配工作,自动成为专业技术人员或机关干部,不会去当工人、职员,更不会去当农民;个体户则意味着低学历。所以职业影响孩子的品德只是表面现象,本质上还是学历的影响。今天的沿海开放地区,农村的城市化程度很高,城乡差别缩小,工农差别几乎不再存在。一方面,许多大学毕业生自谋职业,不少高级知识分子下海经商,部分高学历者走向基层,出现了博士镇长、教授书记和硕士花农、果农、菜农和养鱼专业户;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工人、职员、农民和个体户通过函授、自学考试等途径获得了高等教育学历,职业与学历的相关性式微。在这种形势下,家长职业不再是影响孩子品德的因素是很正常的。

学生品德与家庭生活条件的相关系数为,不到显著水平。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家庭生活条件中的二级指标都不是影响孩子品德的因素,F检验结果见表12。这个结果与前人的许多研究结果一致,即对于解决了温饱问题的家庭来说,孩子品德与生活条件无关。但有一项与生活条件有关的二级指标“自费订阅报刊杂志种数”对孩子品德有显著影响:F值为,相伴概率为P=。

表12家庭生活条件对孩子品德影响的F检验

因素人均月收入人均住房面积大件文化娱乐用品数孩子月均文教费用

六、结语

综上所述可知,家庭德育对孩子的品德形成和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家庭有意识的品德教育比家庭的潜在影响作用更大;家庭对孩子品德教育的重视程度、家庭德育策略和家长素质是影响孩子品德最重要的家庭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