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古诗文>明史列传第七十三的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24篇)

明史列传第七十三的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24篇)

时间:2023-11-27 10:05:10 古诗文

明史列传第七十三的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第1篇

明史列传第七十三的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徐恪,字公肃,常熟人。成化二年进士。授工科给事中。中官欲出领抽分厂,恪等疏争。中官怒,请即遣恪等,将摭其罪,无所得乃已。出为湖广左参议,迁河南右参政。陕西饥,当转粟数万石。恪以道远请输直,上下称便。

弘治初,历迁左、右布政使。徽王府承奉司违制置吏,恪革之。王奏恪侵侮,帝赐书诫王。河徙逼开封,有议迁籓府三司于许州者,恪言非便,遂寝。四年拜右副都御史,巡抚其地。

故事,王府有大丧,遣中官致祭,所过扰民。成化末,始就遣王府承奉。及帝即位,又复之。恪请如先帝制,并条上汰冗官、清赋税、禁科扰、定赎例、革抽分数事,多议行。户部督逋急,恪以灾变请缓其事。御史李兴请于郧阳别设三司,割南阳、荆州、襄阳、汉中、保宁、夔州隶之。恪陈五不可,乃止。

恪素刚正。所至,抑豪右,祛奸弊。及为巡抚,以所部多王府,持法尤严,宗人多不悦。平乐、义宁二王遂讦恪减禄米、改校尉诸事。勘无验,坐恪入王府误行端礼门,欲以平二王忿。帝知恪无他,而以二王幼,降敕切责,命湖广巡抚韩文与恪易任。吏民罢市,泣送数十里不绝。属吏以羡金赆,挥之去。至则值岐王之国,中使携盐数百艘,抑卖于民,为恪所持阻不行。其党密构于帝。居一岁,中旨改南京工部右侍郎。恪上疏曰:“大臣进用,宜出廷推,未闻有传奉得者。臣生平不敢由他途进,请赐罢黜。”帝慰留,乃拜命。势要家滥索工匠者,悉执不予。十一年考绩入都,得疾,遂致仕,卒。

明史列传第七十三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议迁籓府三司于许州者

于:到

B.恪言非便,遂寝

寝:停止

C.属吏以羡金赆,挥之去

以:因为

D.其党密构于帝

构:陷害

6.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徐恪刚正的一组是(3分)

①中官欲出领抽分厂,恪等疏争

②恪以道远请输直,上下称便

③徽王府承奉司违制置吏,恪革之

④户部督逋急,恪以灾变请缓其事

⑤吏民罢市,泣送数十里不绝

⑥势要家滥索工匠者,悉执不予

A.①②⑥

B.①③⑥

C.③④⑤

D.②④⑤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成化末年,王府有大丧,朝廷派中官致祭,经过之处骚扰百姓。皇帝即位,恢复过去的做法,就地派王府承办。

B.徐恪上奏,请求汰除冗官、清查赋税、禁止科扰、制定赎例、革除抽分等几件事,这些事经过讨论大多得以施行。

C.御史李兴请求在郧阳分别设置三司,割南阳、荆州、襄阳、汉中、保宁、夔州隶属它。徐恪陈述五点理由反对,此时最终被罢止了。

D.徐恪被调任南京工部右侍郎。他以“大臣晋升任用,应出于朝廷推荐”为理由请赐罢黜。皇帝宽慰挽留,他才接受任命。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请即遣恪等,将摭其罪,无所得乃已。(3分)

(2)降敕切责,命湖广巡抚韩文与恪易任。(3分)

(3)中使携盐数百艘,抑卖于民,为恪所持阻不行。(4分)

参考答案

(3分。以:把,拿。)

(3分)

(3分。应为“成化末年,开始就地派王府承办。到皇帝即位,又恢复过去派中官致祭的做法”。)

8.①请求立即驱遣徐恪等,想要搜集他的'罪证,无所得才作罢。(3分。“遗”“摭”“已”三个得分点。)②下敕令(或“颁诏书”)严厉斥责,命令湖广巡抚韩文与徐恪交换任地。(3分。“降”“切”“易”三个得分点。)③中使携带几百艘船的私盐,降低价格卖给百姓,被徐恪阻止不能施行。(4分。“携”“抑”“为……所”“行”四个得分点,“私盐数百艘”定语后置不作要求。)

【参考译文】

徐恪,字公肃,常熟人。成化二年考取进士。授官工科给事中。中官想出掌收税的部门,徐恪等上疏规劝。中官恼怒,请求立即驱遣徐恪等,想要搜集他的罪证,无所得才作罢。调离京城,任湖广左参议,晋升河南右参政。陕西饥荒,应当转运几万石粮食。徐恪以路远为由请求拨给与粮食等值的钱款,上下称便利。

弘治初年,历次升任左、右布政使。徽王府承奉司违反定制设置官吏,徐恪革除了它。徽王上奏徐恪侵犯侮辱,皇帝赐书告诫徽王。黄河改道逼迫开封,有人建议迁藩府三司到许州,徐恪说不便,于是停止。四年,任右副都御史,巡抚其地。

旧例,王府有大丧,派中官致祭,经过之处骚扰百姓。成化末年,开始就地派王府承办。至皇帝即位,又恢复过去的做法。徐恪请求按先帝旧制,逐一列出问题,上奏汰除冗官、清查赋税、禁止科扰、制定赎例、革除抽分等几件事,大多经讨论而得以施行。户部督责拖欠赋税很急,徐恪以灾变为由请求宽缓其事。御史李兴请求在郧阳分别设置三司,割南阳、荆州、襄阳、汉中、保宁、夔州隶属它。徐恪陈述“五不可”,于是罢止。

徐恪向来刚正。所到之处抑制豪强,去除奸弊。到担任巡抚,因管辖范围内多有王府,持法尤其严厉,皇室的人多不高兴。平乐、义宁二王于是揭发徐恪减少禄米、改任校尉等事。经查勘没有证据,判徐恪入王府时误得端礼门,想以此平息二王的忿恨。皇帝知道徐恪没有其他过失,而因二王年幼,下敕令严厉斥责,命令湖广巡抚韩文与徐恪交换任地。吏民因此而罢市,哭着送行几十里而不断绝。属吏用剩余的金钱赠送,徐恪将他们赶走。到任时正遇上岐王至封国,中使携带几百艘船的私盐,降低价格卖盐给百姓,被徐恪阻止不能施行。其同党私密向皇帝诬陷他。过了一年,宫中直接下旨将徐恪改调南京工部右侍郎。徐恪上疏说:“大臣晋升任用,应出于朝廷推荐,没有听说有内宫直接下令得官的。臣生平不敢由别的途径晋升,请求赐罢黜。”皇帝宽慰挽留,他才受命。权要人家滥索工匠的,徐恪都坚持不给。十一年,因考核政绩入京城,得病,于是辞职,(不久)去世。

明史列传第七十三的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第2篇

明史列传第四十阅读答案及翻译

文言文阅读(21分)

王英,字时彦,金溪人。永乐二年进士。选庶吉士,读书文渊阁。帝察其慎密,令与王直书机密文字。与修《太祖实录》,授翰林院修撰,进侍读。

二十年,扈从北征。师旋,过李陵城。帝闻城中有石碑,召英往视。既至,不识碑所。而城北门有石出土尺余。发之,乃元时李陵台驿令谢某德政碑也,碑阴刻达鲁花赤等名氏。具以奏。帝曰:“碑有蒙古名,异日且以为己地,启争端。”命再往击碎之。沉诸河,还奏。帝喜其详审,曰:“尔是二十八人中读书者,朕且用尔。”因问以北伐事。英曰:“天威亲征,彼必远遁,愿勿穷追。”帝笑曰:“秀才谓朕黩武邪?”因曰:“军中动静,有闻即入奏。”且谕中官勿阻。立功官军有过,命勿与粮,相聚泣。以英奏,复给予。仁宗即位,累进右春坊大学士,乞省亲归。

宣宗立,还朝。是时海内宴安,天子雅意文章,每与诸学士谈论文艺,赏花赋诗,礼接优渥。尝谓英曰:“洪武中,学士有宋濂、吴沉、朱善、刘三吾;永乐初,则解缙、胡广。汝勉之,毋俾前人独专其美。”修太宗、仁宗《实录》成,迁少詹事,赐麒麟带。母丧,特与葬祭,遣中官护归。寻起复。正统元年命侍经筵,总裁《宣宗实录》,进礼部侍郎。八年命理部事。浙江民疫,遣祭南镇。时久旱,英至,大雨,民呼“侍郎雨”。年七十,再乞休。不许。十二年,英子按察副使裕坐事下狱。英上疏待罪。宥不问。明年进南京礼部尚书,俾就闲逸。居二年卒,年七十五。赐祭葬,谥文安。

英端凝持重历仕四朝在翰林四十余年屡为会试考官朝廷制作多出其手四方求铭志碑记者不绝性直谅好规人过三杨皆不喜故不得柄用。裕后累官四川按察使。

(选自《明史列传第四十》)

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既至,不识碑所               识:知道

B.赏花赋诗,礼接优渥           渥:深厚

C.英上疏待罪。宥不问。         宥:宽恕

D.居二年卒,年七十五。         居:居住

1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王英“慎密”的一组是        (3分)

①令与王直书机密文字                      ②师旋,过李陵城

③沉诸河,还奏                            ④汝勉之,毋俾前人独专其美

⑤正统元年命侍经筵,总裁《宣宗实录》      ⑥时久旱,英至,大雨,民呼侍郎雨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④⑤⑥   D.③⑤⑥

15.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王英随皇帝北征路过李陵城,被召去查看石碑,王英发现碑上阴刻有鲁花赤等名氏,担心日后起争端,就将石碑击碎,沉入河底,受到了皇帝的赞扬。

B.皇帝询问王英北伐之事,王英认为皇帝亲征,敌人定会远逃,希望皇帝不要穷追。皇帝认为这是王英讥讽他穷兵黩武,因此怀恨在心。

C.宣宗之时,天下安定。天子常常与学士们谈论文艺,赏花赋诗,曾勉励王英,向宋濂、吴沉、解缙等学习,不要让前人独专其美。

D.王英细致谨慎,端庄稳重,正直宽容,受四位皇帝恩遇。正统十二年,其儿子按察副使王裕因事获罪入狱,王英上奏章等待治罪,皇上不问其罪。

16. 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3分)

英端凝持重历仕四朝在翰林四十余年屡为会试考官朝廷制作多出其手四方求铭志碑记者不绝性直谅好规人过三杨皆不喜故不得柄用。

17.翻译下面的句子。

(1)而城北门有石出土尺余。发之,乃元时李陵台驿令谢某德政碑也。(3分)

(2)立功官军有过,命勿与粮,相聚泣。以英奏,复给予。(3分)

(3)母丧,特与葬祭,遣中官护归。寻起复。(3分)

参考答案:

13.D   居,应为“停留,过了”。

14.B  “慎密”,为认真细致谨慎周密之意。②讲述北征的部队凯旋,经过李陵城,与王英无关;④是皇帝对王英的勉励和期望。⑥讲述王英到南镇祝祭的奇遇,与他的“慎密”无关。

15.D

A项“北征路过”应为“北征,凯旋,经过李陵城”,“担心日后起争端”的是皇帝而不是王英,“将石碑击碎”是皇帝的命令,原文只说“帝喜”,没说到“受到了皇帝的赞扬”。B“皇帝认为这是王英讥讽他穷兵黩武,因此怀恨在心”,原文没有“讥讽”之意,亦没有“怀恨在心”。C“向宋濂、吴沉、解缙等学习”原文无此意。

16.英端凝持重/历仕四朝/在翰林四十余年/屡为会试考官/朝廷制作多出其手/四方求铭志碑记者不绝/性直谅/好规人过/三杨皆不喜/故不得柄用。(3分)

17.(1)见译文(3分,“发”“乃”各1分,大意1分)

(2)见译文(3分,“过”“以”各1分,大意1分)

(3)见译文(3分,“特”“寻”各1分,大意1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王英,字时彦,金溪人。永乐二年进士,被选为庶吉士,进入文渊阁读书。皇上看他谨慎周密,让他和王直抄写机密文书。他参与修撰了《太祖实录》,被授予翰林院修撰职务,升迁为侍读。

二十年,王英随从皇上北征。军队回来时,经过李陵城。皇上听说城中有石碑,召王英前往查看。王英到后,不知道石碑在哪里,李陵城北门有一块石头露出地面一尺多,王英把它挖出来,发现是元朝时李陵台(在元朝时元上都至元大都间的主要干线驿道上的一个驿站,即今正蓝旗黑城子)驿令(驿站的行政长官)谢某的德政碑,碑上阴刻(刻文为凹形)有达鲁花赤等姓名。王英回来把情况详细地奏报皇上。皇上说:“碑上有蒙古人名,将来会说是他们的土地,引起争端。”便命王英再去把碑击碎。王英击碎石碑后还把它沉入河中,回来奏报皇上,皇上很高兴他能如此细心,说:“你是二十八人(太宗朱棣锐意育才,命翰林学士解缙选进士颖秀者,得二十八宿之数为翰林庶吉士,让他们在文渊阁研读古今藏书)中真正读书的人,朕将重用你。”于是问他北伐的`事。王英说:“皇上亲征,他们一定会远逃,希望您不要入险穷追。”皇上笑道:“秀才是说朕穷兵黩武吗?”于是对他说道:“如果军中有什么动静,你听到了就入朝奏报。”还传令中官不要阻拦他。一些立过功的军人有过失,皇上下令不分配给他们粮食,他们相聚哭泣。因为王英上奏替他们说情,才又给他们分配口粮。仁宗即位后,王英多次升迁为右春坊大学士,请求回乡探亲。

宣宗即位后,王英回朝。这时天下太平,天子雅兴喜好文章,常常与学士们谈论文艺,赏花赋诗,对他们的礼遇非常优厚。皇上曾对王英说:“洪武年间,学士有宋濂、吴沉、朱善、刘三吾;永乐初年,则有解缙、胡广。你要自勉,不要使前人独自专有美名。”太宗和仁宗《实录》修成以后,王英被提拔为少詹事,皇上赐给他麒麟带。王英的母亲去世时,皇上特地(特意,破例)赐予葬祭(命礼部赐祭、工部造坟安葬),派遣中官护送他回乡。不久又起用他让他官复原职。正统元年,命他侍奉经筵(机构名,正统初年,上开经筵,王英为讲官),总编《宣宗实录》,升迁为礼部侍郎。八年,奉旨代理礼部尚书。浙江百姓染上瘟疫,皇上派他到南镇祝祭。当时久旱,王英到后,下起大雨,百姓欢呼,称之为“侍郎雨”。他七十岁时,两次上书请求退休,皇上不许。十二年,王英的儿子按察副使王裕因犯罪入狱,王英上奏等待治罪,皇上宽恕了他不再问罪。第二年提拔他为南京礼部尚书,使他能有闲逸。过了两年,王英去世,终年七十五岁。皇帝赐给祭葬,谥号文安。

王英端庄稳重,历仕四朝。他在翰林院四十余年,多次担任会试考官,朝廷制度多出于他之手,四方前来向他求铭文碑记的人接连不断。他个性正直宽容,也好规劝别人的过错,三杨(指明代“台阁体”诗文的代表人物杨士奇、杨荣、杨溥。三人均历事永乐、洪熙、宣德、正统四朝,先后位至台阁重臣,正统时间时以大学士辅政)都不喜欢他,所以不能被信任而掌管大权。王裕后来多次升迁为四川按察使。

明史列传第七十三的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第3篇

A.曾鉴任刑部主事的时候,通州的十余个百姓被判罪为盗,虽然已经结案,曾鉴还是为他们辨明了冤情,并在不久后捕获了真盗。

B.曾鉴针对内府织工局招收工匠一千人的请求,举出多个部门借机效仿的例子,说明弊病的源头一开启,流弊就不会停止的道理。

C.陶谐等_陈贵、倪谦二人报请迁移马房是假公济私、阿谀依附,皇帝不听,曾鉴讲明事情原委与利害关系,皇帝才批答同意。

D.内织局请求设苏杭各府织造,上供锦绮两万四千多匹,太监许镛等携带皇帝敕令在浙江各地抽运木材,二事都受到曾鉴的反对。

明史列传第七十三的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第4篇

《明史列传第一百十八》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马孟祯,字泰符,桐城人。万历二十六年进士。授分宜知县。将内召,以征赋不及四分,为户部尚书赵世卿所劾,诏镌二秩①。甫三日,而民逋悉完,邹元标、万国钦辈亟称之。续授御史。文选郎王永光、仪制郎张嗣诚、都给事中姚文蔚、陈治则,以附政府②擢京卿,南京右都御史沈子木年几八十未谢政,孟祯并疏论之。

大学士李廷机被劾奏辨,言入仕以来,初无大谬。孟祯驳之曰:“廷机在礼部昵邪妄司官彭遵古,而聂云翰建言忤时(时,人名),则抑之至死。秉政未几,姜士昌、宋焘、郑振先皆得罪。姚文蔚等滥授京堂③,陈用宾等屡拟宽旨。犹不谓之谬哉?”王锡爵辞召,密疏痛诋言者。孟祯及南京给事中段然并上疏极论。寻陈佥商④之害,发工部郎陈民志、范钫黩货罪。又陈通壅蔽、录直臣、决用舍、恤民穷、急边饷五事。请召用邹元标,放廷机还田里。皆不报。

三十九年夏,怡神殿灾。孟祯言:“二十年来,郊庙、朝讲、召对、面议俱废,通下情者惟章奏。而疏入旨出悉由内侍,其彻御览与果出圣意否,不得而知,此朝政可虑也。臣子分流别户,入主出奴,爱憎由心,雌黄信口,流言蜚语,腾入禁庭,此士习可虑也。畿辅、山东、山西、河南,比岁旱饥。民间卖女鬻儿,食妻啖子,铤而走险,急何能择。一呼四应,则小盗合群,将为豪杰之藉,此民情可虑也。”帝亦不省。

吏部侍郎萧云举佐京察,有所庇,孟祯首疏攻之。论者日众、云举引击。山海参将李获阳忤税监,下狱死,孟祯为讼冤,因请贷卞孔时等在狱者,且言:“楚宗一狱,死者已多,今被锢高墙者,谁非高皇帝子孙,乃令至是。”皆弗听。四十二年冬,考选科道,中书舍人张光房、知县赵运昌,以言论忤时,抑不得与。孟祯不平,具疏论之。是时三党势张,忌孟祯谠直,出为广东副使。移疾不赴。天启初,起南京光禄少卿,召改太仆。以忧归。魏忠贤得志,为御史王业浩所论,遂削籍。崇祯初,复官。

孟祯少贫。既通显,家无赢资。惟衔赵世卿抑己,既入台即疏劾世卿,人以为隘。

[注]①镌二秩:指降二等职。②政府:指宰相府。③京堂:明清时称各衙门长官为京堂。④佥商:令商人办内府器物,佥名以进,谓之佥商。(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十八》)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发工部郎陈民忠、范钫黩货罪 发:揭发

B.皆不报 报:答复

C.因请贷卞孔时 贷:宽恕

D.以忧归 忧:忧虑

10.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以附政府擢京卿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B.则抑之至死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孟帧为讼冤 既自以心为形役

D.乃令至是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11.下列句子全都能表现马孟祯“谠直”的一项是( )

①以征赋不及四分,为户部尚书赵世卿所劾

②请召用邹元标,放廷机还田里

③吏部侍郎萧云举佐京察,有所庇,孟祯首疏攻之

④谁非高皇帝子孙,乃令至是

⑤为御史王业浩所论,遂削籍

⑥既通显,家无赢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④⑤⑥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甫三日,而民逋悉完,邹元标、万国钦辈亟称之。

(2)而疏入旨出悉由内侍,其彻御览与果出圣意否,不得而知。

(3)惟衔赵世卿抑己,既入台即疏劾世卿,人以为隘。

参考答案:

9. D(丁忧,父母去世)

10. A(A、连词,因为;B、连词表承接,就/连词表转折,却;C、介词,替/介词,被;D、副词,竟然/副词,是)

11. B

12.(1)刚过三天,老百姓拖欠的赋税全都缴纳了,邹元标、万国钦等人屡次称赞他。(给分点:甫、逋、亟各1分,大意1分。)

(2)可是奏章的传入与旨意的传出都经由内侍,这些奏章全部给皇上看了没有以及旨意是否果真出自皇上,都不得而知(疏入旨出、彻、果各1分,大意1分)

(3)只是记恨赵世卿曾经压制过自己,等到进入台阁后就立即上奏_赵世卿,人们都认为他心胸狭隘。(衔,疏,隘各1分,大意1分)

附参考译文:

马孟祯,字泰符,安徽桐城人。万历二十六年进士。被授为分宜知县。正将被召回朝中的时候,因为上交的赋税还不到总额的十分之四,被户部尚书赵世卿_,朝廷下诏削职二等。刚过三天,老百姓拖欠的赋税就全都缴纳了,邹元标、万国钦等人屡次称赞他。接着被授予御史之职。文选郎王永光、仪制郎张嗣诚、都给事中姚文蔚、陈治则等人,因为攀附宰相而被提拔为京官,南京右都御史沈子木年近八十还在继续为官,孟祯一并在奏章中论述这些事情。

大学士李廷机被_后上奏辩解,说自己从当官以来,一直没有什么大过错。孟祯反驳说:“李廷机在礼部的时候亲近邪恶不法的司官彭遵古,而聂云翰因为献言违背了申时行,廷机就将他一直打压直至死去。掌握朝政没多久,姜士昌、宋焘、郑振先皆先后获罪。姚文蔚等人随意授予京官职位,陈用宾等人多次拟写改变皇上意思的圣旨,难道不能说是他的过错吗?”王锡爵辞去朝廷的征召,暗中上疏痛骂言官。孟祯以及南京给事中段然一起上疏极力争论。不久又陈述佥商的危害,检举工部侍郎陈民志、范钫贪污纳贿的罪行。又向朝廷陈述广开言路、录用正直的臣子、决定人才的取舍、体恤百穷的穷苦、急筹边境粮饷等五件大事。请求下召任用邹元标,将李廷机削为平民。都没有得到回应。

三十九年夏天,怡神殿发生火灾。孟祯说:“二十年来,郊庙、朝讲、召对、面议等方式都废止了,了解下面情况的途径只剩下奏章了。可是奏章的传入与旨意的`传出都经由内侍,这些奏章全部给皇上看了没有以及旨意是否果真出自皇上,都不得而知,这种朝政值得忧虑啊。臣子们都分门别派,崇信一种学说排斥另一种学说,对外物的爱憎都全由自己的好恶,随口乱说妄作评论,各种流言蜚语涌入宫庭,这种士子习气值得忧虑啊。畿辅、山东、山西、河南,连年旱灾饥荒,民间老百姓卖儿卖女,甚至吃妻儿的肉,铤而走险,急迫之下还有什么可选择。一个人发个号召往往四下响应,于是小强盗聚合成群,最后就成了豪杰之流,这是民情方面值得忧虑的啊。”皇帝对此也不警醒。

吏部侍郎萧云举辅佐考察京官,对一些官员进行包庇,孟祯第一个上疏攻击他。谈论此事的人越来越多,萧云举只好辞职离开。山海参将李获阳因为冒犯了税监,被关进狱中而死,孟祯替他上诉申冤,趁机请求宽恕卞孔时等在狱中的人,并且说:“楚宗这一案件,死的人已经很多,现在被禁锢在高墙之内的人,谁不是高皇帝的子孙后代呢,竟然让他们到了这种程度。”皇帝都不听。四十二年冬天,考核选拔官员,中书舍人张光房、知县赵运昌因为言论忤逆申时行,被压制,没有能够得到认可。孟祯为之感到不平,全部写进奏章进行评论。当时三党的势力非常强大,害怕孟祯的正直,于是将他外放为广东副使。孟祯上书称病没去赴任。天启初年,起用为南京光禄少卿,接着改为太仆之职。因为丁忧而解官回家。魏忠贤上台后,被御史王业浩_,于是削去官籍。崇祯初年,重新起用为官。

孟祯年少时贫穷,等到后来通达显贵,家里还是没有多余的钱财。只是记恨赵世卿曾经压制过自己,等到进入台阁后就立即上疏_赵世卿,人们都认为他心胸狭隘。

明史列传第七十三的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第5篇

《晋书·卷四十三·列传十三》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郭舒,字稚行。幼请其母从师,岁余便归,粗识大义。乡人、宗人咸称舒当为后来之秀,终成国器。始为领军校尉,坐擅放司马彪,系廷尉,世多义之。

王澄闻其名,引为别驾。澄终日酣饮,不以众务在意,舒常切谏之。及天下大乱,又劝澄修德养威,保完州境。澄虽不能从,然重其忠亮。荆土士人宗庾廞尝因酒忤澄,澄怒,叱左右棒廞。舒厉色谓左右曰:“使君过醉,汝辈何敢妄动!”澄恚曰:“别驾狂邪,诳言我醉!”因遣掐其鼻,灸其眉头,舒跪而受之。澄意少释,而廞遂得免。

澄之奔败也,欲将舒东下,舒曰:“舒为万里纪纲,不能匡正,令使君奔亡,不忍渡江。”乃留屯沌口,采稆湖泽以自给。乡人盗食舒牛,事觉,来谢。舒曰:“卿饥,所以食牛耳,余肉可共啖之。”世以此服其弘量。

舒少与杜曾厚,曾尝召之,不往,曾衔之。至是,澄又转舒为顺阳太守,曾密遣兵袭舒,遁逃得免。

王敦召为参军,转从事中郎。敦谋为逆,舒谏不从,使守武昌。高官督护缪坦尝请武昌城西地为营,太守乐凯言于敦曰:“百姓久买此地,种菜自赡,不宜夺之。”敦大怒曰:“王处仲①不来江湖,当有武昌地不,而人云是我地邪!”凯惧,不敢言。舒曰:“公听舒一言。”敦曰:“平子②以卿病狂,故掐鼻灸眉头,旧疢③复发邪!”舒曰:“古之狂也直。昔尧立fei谤之木,舜置敢谏之鼓,然后事无枉纵。公为胜尧、舜邪?乃逆折舒,使不得言。何与古人相远!”敦曰:“卿欲何言?”舒曰:“缪坦可谓小人,疑误视听,夺人私地,以强陵弱。晏子称君曰其可臣献其否以成其可是以舒等不敢不言。”敦即使还地。众咸壮之。敦重舒公亮,给赐转丰,数诣其家,表为梁州刺史。 (选自《晋书·卷四十三·列传十三》,有删节)

【注】①处仲:王敦的字。②平子:王澄的字。③疢(chèn):病。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然重其忠亮 重:敬重 B.事觉,来谢 谢:感谢

C.种菜自赡 赡:供养 D.以强陵弱 陵:欺侮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宗庾廞尝因酒忤澄 因遣掐其鼻

B.汝辈何敢妄动 卿欲何言

C .乃留屯沌口 乃逆折舒

D.古之狂也直 舜置敢谏之鼓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舒年幼时拜师求学,学习的时间不长,但粗略懂得了为人治学的要旨;乡里人和宗族人都认为他会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B.郭舒认为,自己作为州郡官员不能匡正乱世,导致使君王澄失败而逃,于是以不忍渡江为由,谢绝了王澄带自己东下的要求。

C.郭舒在王澄的手下曾先后担任领军校尉、别驾、顺阳太守;后来又受到王敦的征召,历任参军、从事中郎及武昌太守等职。

D.王敦的手下强占了武昌百姓的`菜地,引起百姓的不满,后来王敦让手下退还了土地,人们知道原委后,都称赞郭舒为人豪壮。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晏 子 称 君 曰其 可 臣 献 其 否 以 成 其 可 是 以 舒 等 不 敢 不 言

20.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坐擅放司马彪,系廷尉,世多义之。(4分)

②舒少与杜曾厚,曾尝召之,不往,曾衔之。(3分)

参考答案

16.B 17.D 18.C

19.晏子称/君曰其可/臣献其否/以成其可/是以舒等不敢不言(3分)

20.①(郭舒)因为犯了擅自释放司马彪的罪过,被廷尉拘囚,当时的人大多认为他为

人仗义。(4分。“坐”“系”“义”各1分,大意1分。)

②郭舒年轻时与杜曾交情深厚,杜曾曾经征召郭舒,郭舒不肯前往,杜曾对他(这件事)

怀恨在心。(3分。“厚”“衔”各1分,大意1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郭舒,字稚行。他年幼的时候请求母亲让他拜师求学,学了一年多就回家了,粗略懂得了为人处事的要义。乡里人、宗族人都称他会是后起之秀,最终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郭舒开始做官担任领军校尉,因为犯了擅自释放司马彪的罪过,被廷尉拘囚,当时的人大多认为他为人仗义。

王澄听说了郭舒的声名,征召他担任别驾。王澄整天痛饮,不把政务放在心上。郭舒经常直言劝谏他。等到天下大乱的时候,郭舒又劝王澄修养德行,树立威望,保全州境。王澄虽然没有听从郭舒的劝告,但是敬重他的忠诚坚贞。荆州当地的读书人宗庾廞曾经因为饮酒得罪了王澄,王澄发怒,命令手下人棒打宗庾廞。郭舒神色严厉地对王澄的手下说:“使君喝得太多了,你们这些人怎么敢胡乱行动!”王澄发怒说:“别驾发狂了吗?诓骗说我醉了!”于是让人掐他的鼻子,烫他的眉头,郭舒跪着承受。王澄的怒气稍稍缓解,而宗庾廞也就免于处罚。

王澄失败奔逃的时候,想带郭舒渡江向东撤退,郭舒说:“我作为州郡官员,不能匡正乱世,却令使君奔逃,我不忍心渡江。”于是留守在沌口,在湖泽里采集野生的稻子养活自己。乡下人偷吃了郭舒的牛,事情被发觉,偷牛的人来谢罪。郭舒说:“你饿了,所以才吃我的牛,剩下的肉可以与我一起吃。”世人因此佩服他宽宏的度量。

郭舒年轻时与杜曾交情深厚,杜曾曾经征召郭舒,郭舒不肯前往,杜曾对他(这件事)怀恨在心。到这时候,王澄又调郭舒担任顺阳太守,杜曾暗中派兵袭击郭舒,郭舒逃走免于灾难。

王敦征召郭舒担任参军,又转任从事中郎。王敦谋划造反,郭舒劝谏他,王敦没有听从,就派郭舒驻守武昌。高官督护缪坦曾请求把武昌城西的土地设为营地,太守乐凯对王敦说:“老百姓很久以前就买了这块地,种菜供养自己,不应该夺走他们的土地。”王敦大怒说:“我王处仲不来湖北,会有武昌这个地方吗?人们说这就是我的土地!”乐凯畏惧,不敢说话。郭舒说:“请您听我一句话。”王敦说:“王澄因为你得了狂病,所以掐你的鼻子,烫你的眉头,你旧病复发了吧!”郭舒说:“古代的狂就是正直。从前尧立下让人进谏的木牌,舜设置让人进谏的鼓,这以后就不会有冤枉无辜和放纵有罪的事情了。您能超过尧舜吗?竟然阻止我,不让我说话,您怎么跟古人相差那么远!”王敦说:“你想说什么?”郭舒说:“缪坦可以说是个小人,迷惑贻误视听,夺走别人的私地,以强欺弱。晏子说:‘国君说可行,臣子说不行,这样才能成就国君的可行,因此我等不敢不说。’”王敦就让缪坦归还了土地。人们都称赞郭舒为人豪壮。王敦敬重郭舒公正诚信,赐予变得丰厚,多次到郭舒家拜访,上表推荐郭舒担任梁州刺史。

明史列传第七十三的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第6篇

《梁书·列传第七》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范云字彦龙,南乡舞阴人,晋平北将军汪六世孙也。梁台建,迁恃中。时高祖纳齐东昏余妃,颇妨政事,云尝以为言,未之纳也。后与王茂同入卧内,云又谏曰:“昔汉租居山东,贪财好色;及入关定秦,财帛无所取,妇女无所幸,范增以为其志大故也。今明公始定天下,海内想望风声,奈何袭昏乱之踪,以女德为累。”王茂因起拜曰:“范云言是,公必以天下为念,无宜留惜。”高祖默然。云便疏令以余氏赉茂,高祖贤其意而许之。明日,赐云、茂钱各百万。

天监元年,高祖受禅,柴燎于南郊,云以侍中参乘。礼毕,高祖升辇,谓云曰:“朕之今日,所谓懔乎若朽索之驭六马。”云对曰:“亦愿陛下日慎一日。”高祖善之。是日,迁散骑常侍、吏部尚书;以佐命功封霄城县侯,邑千户。云以旧恩见拔,超居佐命,尽诚翊亮,知无不为。高祖亦推心任之,所奏多允。尝侍宴,高祖谓临川王宏、鄱阳王恢曰:“我与范尚书少亲善,申四海之敬;今为天下主,此礼既革,汝宜代我呼范为兄。”二王下席拜,与云同车还尚书下省,时人荣之。

事竟陵王子良恩礼甚隆,云每献损益,未尝阿意。子良尝启齐武帝论云为郡。帝曰:“庸人,闻其恒相卖弄,不复穷法,当宥之以远。”子良曰:“不然。云动相规诲,谏书具存,请取以奏。”既至,有百余纸,辞皆切直。帝叹息,因谓子良曰:“不谓云能尔。方使弼汝,何宜出守。”齐文惠太子尝出东田观获,顾谓众宾曰:“刈此亦殊可观。”众皆唯唯。云独曰:“夫三时之务,实为长勤。伏愿殿下知稼穑之艰难,无徇一朝之宴逸。”既出,侍中萧缅先不相识,因就车握云手曰:“不图今日复闻谠言。”性颇激厉,少威重,有所是非,形于造次,士或以此少之。

二年,卒,时年五十三。高祖为之流涕,即日舆驾临殡。

(选自《梁书·列传第七》,有删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奈何袭昏乱之踪 袭:因袭

B.云以旧恩见拔 见:被

C.我与范尚书少亲善 善:友好

D.不复穷法 穷:困厄

5.以下六句话分别鳊为四组,全都属于范云“谠言”的一项是(3分)

①财帛无所取,妇女无所幸 ②奈何袭昏乱之踪,以女德为累

③公必以天下为念,无宜留惜 ④愿陛下日慎一日

⑤三时之务,窭为长勤 ⑥伏愿殿下知稼穑之艰难,无徇一朝之宴逸

A.②③⑤ B.①④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梁高祖将东昏侯的妃子余氏纳为己有,颇妨政事。范云进谏,高祖没有采纳,他就和王茂联合进谏,高祖才勉强接纳并给予赏赐。

B.高祖在受禅登基仪式结束后,对范云说他的心情是诚惶诚恐、如履薄冰,范云则希望皇上今后要一天比一天谨慎。

C.范云侍奉竟陵王萧子良,竟陵王萧子良对他非常礼遇,但是范云每次进言陈说其为政之得失,从未有一点的阿谀奉承。

D.齐文惠太子曾经到东田观看收获庄稼,他对身边的.人说收获庄稼值得观赏,身边的人都唯唯诺诺,唯独范云直言不讳,说太子更应该体会稼穑之艰难。

7.把原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及人关定秦,财帛无所取,妇女无所幸,范增以为其志大故也。

(2)云便疏令以余氏赉茂,高祖贤其意而许之。

(3)今为天下主,此礼既革,汝宜代我呼范为兄。

参考答案:

4.D 穷:彻底。

5.D ①是范云陈述史实,②是王茂的话;其他都最范云的正直之语。

6.A “他就和王茂联合进谏,高祖才勉强接纳并给予赏赐”说法有误,他和王茂联合进谏,高祖黔然,但并未答应。后来范云又上书进谏,高祖贤其意才接纳谏言并给予他们赏赐。

7.(1)等到汉高祖入关平定秦地之后,不收取财物,不宠爱女色,范增认为这是他志向远大的缘故。(得分点:幸、以为、故,句意)

(2)范云便上书建议把余氏赏赐给王茂,高祖认为他说的是忠正之言,就批准了。(得分点:疏、贤,句意)

(3)如今我成为天下之主,这种兄弟之礼已经变了,你们应代我称范云为兄长。(得分点:既、革,句意)

[参考译文]

范云字彦龙,南乡舞阴人,晋朝平北将军范汪的第六代子孙。梁朝建立后,范云升任侍中。当时粱高祖娶了齐东昏侯的余妃,此事严重影响了朝廷政务,范云曾经为此进谏,未被采纳。后来范云与王茂一起进入高祖卧室。范云再次进谏说:“昔日汉高祖在崤山以东的时候,贪图财物,爱慕女色;而等到他入关平定秦地之后,不收取财物,不宠爱女色,范增认为这是他志向远大的缘故。现在大王您刚刚安定天下,四海之内都仰慕您的声望,您怎么能步过去昏乱之君的后尘,被女色拖累呢!”王茂趁机起身下拜说:“范云所言极是,主公您一定要以天下大事为重,不应当为今后留下遗憾。”高祖听后,沉默不语。范云便上书建议把余氏赏赐结王茂,高祖认为他说的是忠正之言,就批准了,第二天,高相赏赐给范云王茂各百万钱。

王监元年,梁高祖受禅登基,在南部举行烧柴祭天仪式,范云以侍中的身份陪乘。祭礼结束后,高祖登上御辇,对范云说:“我今天的心情,就像古人所说的战战兢兢如同用朽烂的缰绳驾驭六匹马一样。”范云回答说:“希望陛下您一无比一天谨慎。”高祖很赞赏范云。当天范云就被授予散骑常侍、吏部尚书的职位,并因为辅佐高祖创立帝业有功而被封为霄城县侯,封邑千户。范云凭旧日与高祖的情谊而被提拔,官位超过其他的佐命大臣,他也竭尽忠诚辅佐君王,凡是他所知道了解的都会尽力去做。高祖也放大胆地任用他,凡范云奏请的事大多都批准。范云曾经陪侍御宴,高祖对临川王萧宏、鄱阳王萧恢说:“我和范尚书从年轻时起就亲善友好,情同兄弟;如今我成为天下之王,这种兄弟之礼已经变了,你们应代我称范云为兄长。”萧宏、萧恢两人离席向范云参拜施礼,并与范云同乘一辆车回到尚书下省,当时的人们都为范云赶到荣耀。

范云侍奉竟陵王萧子良时享受到的恩宠礼遇非常优厚,但范云每次进言陈说其为政之得失,从未有点的阿谀奉承。子良曾经奏请齐武帝选拔范云为郡守。武帝说:“范云是个平庸之人,我听说他经常卖弄自己的才学,我现在不再彻底追究,应当赦免他并让他到边远之地去任职。”子良回禀说:“不是这样的。范云常常对我进行规劝、教诲,他进谏的文书我都还保留着,请让我取来呈递给您。”拿来一看,有百余张,言辞都恳切而坦率。武帝无限感叹,于是对子良说:“想不到范云竟能如此。正好让他辅佐你,怎么可以让他外出当郡守呢?”齐文惠太子曾经到东田观看收获庄稼,回头对身边的随从说:“原来收割庄稼也很值得一看啊。”众人都点头称是。只有范云说:“一年三次的农忙,实在是长期辛苦的事。希望殿下能体察农业生产劳动的艰难,不要贪求一朝一日的闲适安逸。”从东田出来以后,侍中萧缅先前并不认识范云,于是他走到范云的车旁,握着他的说:“想不到今天又听到了忠正之言。”范云性格有点直率、急躁,缺少威严,心目中的是非曲直,都轻率地显露出来,有的士大夫就因此贬损他。

天监二年,范云去世,时年五十三岁。高祖闻讯为之流泪,当日就乘着车驾亲临吊唁。

明史列传第七十三的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第7篇

《宋史》列传第七十三的阅读答案及翻译

范纯仁字尧夫,始出仕,知襄城县。县有牧地,卫士牧马,以践民稼,纯仁捕一人杖之。牧地初不隶县,主者怒曰:“天子宿卫,令敢尔邪?”白其事于上,劾治甚急。纯仁言:“养兵出于税亩,若使暴民田而不得问,税安所出?”诏释之,且听牧地隶县。

拜同知谏院,奏言:“王安石变祖宗法度,掊注克财利,民心不宁。《书》曰:‘怨岂在明,不见是图。’愿陛下图不见之怨。”神宗曰:“何谓不见之怨?”对曰:“杜牧所谓‘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是也。”神宗嘉纳之,曰:“卿善论事,宜为朕条古今治乱可为鉴戒者。”富弼在相位,称疾家居。纯仁言:“弼受三朝眷倚,当自任天下之重,而恤己深于恤物,忧疾过于忧邦,致主处身,二者胥失。”其所上章疏,语多激切。

知庆州。秦中方饥,擅发常平粟赈贷。僚属请奏而须报,纯仁曰:“报至无及矣,吾当独任其责。”或谤其所全活不实,诏遣使按视。会秋大稔,民欢曰:“公实活我,忍累公邪?”昼夜争输还之。使者至,已无所负。移齐州,齐俗凶悍,人轻为盗劫。或谓:“此严治之犹不能戢,公一以宽,恐不胜其治矣。”纯仁曰:“宽出于性,若强以猛,则不能持久;猛而不久,以治凶民,取玩之道也。”有西司理院,系囚常满,皆屠贩盗窃而督偿者。纯仁曰:“此何不保外使输纳邪?”通判曰:“此释之,复紊,官司往往待其以疾毙于狱中,是与民除害尔。”纯仁曰:“法不至死,以情而杀之,岂理也邪?”尽呼至庭下,训使自新,即释去。期岁,盗减比年大半。

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纯仁凡荐引人材,必以天下公议,其人不知自纯仁所出。或曰:“为宰相,岂可不牢笼天下士,使知出于门下?”纯仁曰:“但朝廷进用不失正人,何必知出于我邪?”

纯仁性夷易宽简,不以声色加人,谊之所在,则挺然不少屈。每戒子弟曰:“人虽至愚责人则明虽有聪明恕己则昏苟能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不患不至圣贤地位也。”

(《宋史》列传第七十三)

注掊:搜括。

阅读题: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白其事于上          白:禀报

B.神宗嘉纳之 纳:采纳

C.擅发常平粟赈贷 发:征发

D.诏遣使按视   按:查究

9.以下四组句子,分别表现范纯仁“敢谏”和“爱民”的一组是( )

A.致主处身,二者胥失     纯仁性夷易宽简,不以声色加人

B.愿陛下图不见之怨    报至无及矣,吾当独任其责

C.此何不保外使输纳邪? 若使暴民田而不得问,税安所出

D.法不至死,以情而杀之,岂理也邪? 秦中方饥,擅发常平粟赈贷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范纯仁认为朝廷军费是由田税所出,故惩治了毁损百姓庄稼的宫廷卫士;他反对以变法搜括钱财,侵害百姓,认为这将使百姓不敢言而敢怒。

B.范纯仁敢于_权贵,他指出宰相富弼身为三朝重臣,深受朝廷恩顾倚重,却称病家居,这是不肯效力君主、担当重任的行为,也是立身处世方面的缺失。

C.范纯仁为政宽缓,对轻罪的囚犯,并不像一般官吏那样使他们在狱中疾病而死,而是给他们自新的机会。这样一年之后,被关押的囚犯大半出狱了。

D.范纯仁担任宰相时,依据公议荐举人才,并不为了将人才罗致到自己门下,也不要被举荐的人知晓感恩,只求朝廷所任用的是正直的人。

11.(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加波浪的部分断句。(3分)

人 虽 至 愚 责 人 则 明 虽 有 聪 明 恕 己 则 昏 苟 能 以 责人 之 心 责 己 恕 己 之 心 恕 人 不 患 不 至 圣 贤 地 位 也

(2)将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卿善论事,宜为朕条古今治乱可为鉴戒者。(4分)

②会秋大稔,民欢曰:“公实活我,忍累公邪?”(3分)

参考答案:

8.C(打开粮仓)

9.B(A.后句是说范纯仁性格平易宽厚,不以疾言厉色对待别人,不属于爱民。C.前句表现爱民,后句表现敢谏。D.前句是与下属通判论应依法处置囚犯,不属于敢谏)

10.C(“期岁,盗减比年大半”是说等到满了一年,盗窃案件比往年减少了大半)

11.(1)人 虽 至 愚/ 责 人 则 明/ 虽 有 聪 明/ 恕 己 则 昏/ 苟 能 以 责 人 之 心 责 己/ 恕 己之 心 恕 人/ 不 患 不 至 圣 贤 地 位 也

(2)①你善于分析政事,应该为我逐条分析上奏自古至今可以作为借鉴的天下安定和**的史实。(4分。“善”“宜”“条”各1分,定语后置句1分)

②正遇上秋季大丰收,百姓高兴地说:“您的确是救活了我们,怎么忍心连累您呢?”(3分。“会”“稔”“活”各1分)

阅读题二: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牧地初不隶县           甿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B.会秋大稔    会天大雨,道不通

C.忧疾过于忧邦           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D.或谤其所全活不实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5.以下四组句子,分别表现范纯仁“敢谏”和“爱民”的一组是

A.愿陛下图不见之怨     报至无及矣,吾当独任其责

B.宜为朕条古今治乱可为鉴戒者    纯仁性夷易宽简,不以声色加人

C.宽出于性,若强以猛,则不能持久  此何不保外使输纳邪

D.法不至死,以情而杀之,岂理也邪   秦中方饥,擅发常平粟赈贷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纯仁认为朝廷军费是由田税所出,故惩治了毁损百姓庄稼的宫廷卫士。他反对以变法搜括钱财,侵害百姓,认为这将使百姓不敢言而敢怒。

B.范纯仁敢于_权贵,他指出宰相富弼身为三朝重臣,深受朝廷恩顾倚重,却称病家居,这是不肯效力君主、担当重任的行为,也是立身处世方面的缺失。

C.范纯仁为政宽缓,对罪不至死的囚犯,并不像一般官吏那样将他们困死在狱中,为民除害,正因为如此,他才被授予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之职。

D.范纯仁担任宰相时,依据公议荐举人才,而不是将人才罗致到自己门下,也不要被举荐的人知晓感恩,只求朝廷能够录用正直的人。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尽呼至庭下,训使自新,即释去。期岁,盗减比年大半(5分)

(2)苟能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不患不至圣贤地位也。(5分)

参考答案

4.B(动词,适逢,正赶上。A.隶属,动词;奴隶,名词。C.介词,表示比较,可译为“比”;介词,对于。D.助词,在动词前与动词组成“所”字结构,属名词性短语,表示“所……的人”;助词,与介词“为”组成“为……所……”格式,表示被动)

5.A(B.前句是皇上对范纯仁敢谏的嘉许;后句是说范纯仁性格平易宽厚,不以疾言厉色对待别人,不属于爱民。C.前句是与人论治民的宽与严,不属于敢谏。D.前句是与下属通判论应依法处置囚犯,不属于敢谏)

6.C(“因此,他被授予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之职”是强加因果,文中前后两事没有直接因果关系。)

7.(1)范纯仁将囚犯召集到官府庭前,训诫他们,让他们改正错误,重新做人,并把他们都放走了。等到满了一年,盗窃案件比往年减少了大半。(补出省略成份1分,“自新”也可译为“改过自新”,1分;“释”也可译为“释放了”1分;“期年”,满一年,一年以后,1分;“盗减比年大半”,1分)

(2)如果能用要求别人的心思要求自己,用宽恕自己的心思宽恕别人,不用担心自己不会达到圣贤的境界。(“苟”1分,“责”1分, “恕”1分,“患”1分,语义流畅1分。)

参考译文:

范纯仁字尧夫,(范仲淹去世后),才出来做官。出任襄城县知县。县里有一处牧场,卫士在那里牧马,马践踏了百姓的庄稼,范纯仁抓捕了一个卫士处以杖刑。这牧场本来不隶属于县里,管理牧场的官员发怒说:“这是皇帝的宫廷值宿护卫,你一个县令怎么敢如此?”就把这事向皇上禀报,要立即予以审理治罪。范纯仁说:“供养军队的钱物是由田税所出,如果听任他们糟蹋百姓的农田而不许追究,那么税钱从哪里来呢?”皇上下诏释放了他,并且允许把牧场交由县里管理。

被任命为同知谏院。他上奏说:“王安石改变了祖宗法度,搜刮钱财,使民心不得安宁。《尚书》说:‘怨恨哪里在明处呢,要注意那些看不见的地方啊。’希望皇上能注意那些看不见的怨恨。”神宗说:“什么是你说的看不见的怨恨呢?”范纯仁回答说:“就是杜牧所说的‘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啊。”神宗赞许他,采纳了他的意见,说:“你善于分析政事,应该为我逐条分析上奏自古至今可以作为借鉴的天下安定和**的史实。”于是就写了一篇《尚书解》献给神宗皇上。富弼任宰相,称病在家闲居,不理政务。范纯仁说:“富弼蒙受三朝君主的恩顾和倚重,应当自己主动担当国家的重任,可他却为自己之事的忧虑超过了为众人之事的忧虑,为自己疾病的忧虑超过了为国家的忧虑,在报效君主和立身处世两个方面都有过失。”

出任庆州知州。当时秦中一带正遭饥荒,他自行决定打开常平仓放粮赈济灾民。下属官员请求先上奏朝廷并且等待批复,范纯仁说:“等到有批复时就来不及了,我会独自承担这个责任。”有人指责他保全救活的灾民数字不符合实际,皇上下诏派使臣来查办。正遇上秋季大丰收,百姓高兴地说:“您确实是救活了我们,我们怎么忍心连累您呢?”昼夜不停地争着送粮归还他。等到使臣到来时,常平仓的粮食已经没有亏欠了。调任齐州知州,齐州的民俗凶暴强悍,百姓任意偷盗劫掠。有人认为:“这种情况严厉处置还不能止息,您一概宽以待之,恐怕那里需要整治的违法乱纪事情不能穷尽了。”范纯仁说:“宽容出于人性,如果极力地严惩,就不能持久;严惩而不能持久,以此来管理凶暴的百姓,这是造成刁顽的方法啊。”有一处掌管刑狱的衙门常常关满了囚犯,都是犯了盗窃罪行的屠夫商贩之类的人,关押在这儿督促他们赔偿的。纯仁说:“这些人为什么不让他们保释后缴纳呢?”通判说:“这些人(如果)被释放,(就)又会作乱,官府往往会等他们因疾病死在狱中,这是为民除害啊。”纯仁说:“依照法律,他们所犯的罪不至于死罪,却因这样的意愿而杀死他们,这难道是依法处理吗?”将他们全部叫到官府庭前,训诫让他们改正错误,重新做人,就把他们都释放了。等到满了一年,盗窃案件比往年减少了大半。

纯仁凡是举荐人才,一定凭天下公众的议论,那些人并不知道自己是纯仁所推荐的。有人说:“担任宰相,怎么能不罗致天下的人才,使他们知道出自自己的门庭之下呢?”纯仁说:“只要朝廷用人不遗漏正直的人,为什么一定要让他知道是我所推荐的呢?”

纯仁的性格平易宽厚,不以疾言厉色对待别人,但认为是符合道义之处却挺拔特立,一点也不屈从。从布衣到宰相,廉洁勤俭始终如一。曾经说过:“我平生所学,得益忠恕二字一生受用不尽。以至于在朝廷侍奉君王,交接同僚朋友,和睦宗族等,不曾有一刻离了这两个字。”常常告诫子侄辈说:“即使是愚笨到了极点的人,要求别人时却是明察的;即使是聪明人,宽恕自己时也是糊涂的。如果能用要求别人的心思要求自己,用宽恕自已的心思宽恕别人,不用担心自己不会达到圣贤的境界。”

明史列传第七十三的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第8篇

《明史》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唐顺之,字应德,武进人。祖贵,户科给事中。父宝,永州知府。顺之生有异禀。稍长,洽贯群籍。年二十三,举嘉靖八年会试第一,改庶吉士。座主张璁疾翰林,出诸吉士为他曹,独欲留顺之。固辞,乃调兵部主事。引疾归。久之,除吏部。十二年秋,诏选朝官为翰林,乃改顺之编修,校累朝实录。事将竣,复以疾告,璁持其疏不下。有言顺之欲远璁者,璁发怒,拟旨以吏部主事罢归,永不复叙。至十八年选官僚,乃起故官兼春坊右司谏。与罗洪先、赵时春请朝太子,复削籍归。卜筑阳羡山中,读书十余年。中外论荐,并报寝。

倭躏江南北。赵文华出视师,疏荐顺之。起南京兵部主事。父忧未终,不果出。免丧召为职方员外郎进郎中出覈蓟镇兵籍还奏缺伍三万有奇见兵亦不任战因条上便宜九事。总督王忬以下俱贬秩。

寻命往南畿、浙江视师,与胡宗宪协谋讨贼。顺之以御贼上策,当截之海外,纵使登陆,则内地咸受祸。乃躬泛海,自江阴抵蛟门大洋,一昼夜行六七百里。从者咸惊呕,顺之意气自如。倭泊崇明三沙,督舟师邀之海外。斩馘一百二十,沉其舟十三。擢太仆少卿。宗宪言顺之权轻,乃加右通政。顺之闻贼犯江北,急令总兵官卢镗拒三沙,自率副总兵刘显驰援,与凤阳巡抚李遂大破之姚家荡。贼窘,退巢庙湾。顺之薄之,杀伤相当。遂欲列围困贼,顺之以为非计,麾兵薄其营,以火炮攻之,不能克。三沙又屡告急,顺之乃复援三沙,督镗、显进击,再失利。顺之愤,亲跃马布阵。贼构高楼望官军,见顺之军整,坚壁不出。显请退师,顺之不可,持刀直前,去贼营百余步。镗、显惧失利,固要顺之还。时盛暑,居海舟两月,遂得疾,返太仓。李遂改官南京,即擢顺之右佥都御史,代遂巡抚。顺之疾甚,以兵事棘,不敢辞。渡江,贼已为遂等所灭。淮、扬适大饥,条上海防善后九事。三十九年春,汛期至。力疾泛海,度焦山,至通州卒,年五十四。讣闻,予祭葬。故事,四品但赐祭,顺之以劳得赐葬云。

(节选自《明史》,有删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永不复叙

复叙:再度任用

B.督舟师邀之海外

督:督促

C.坚壁不出

壁:营垒

D.条上海防善后九事

条:分条陈述

答案:

B解析督:率领。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顺之随着年龄的增长,博览群书,而且融会贯通。二十三岁时,在会试中得了第一,改任翰林院庶吉士。

B.倭寇的船队,停泊在崇明和三沙,唐顺之率领水军,把倭寇引到海外予以全部歼灭,斩杀了一百二十个敌人,击沉十三艘敌船。

C.在姚家荡和三沙两战之后,由于李遂被调往南京任职,唐顺之就被提升为右佥都御史,代替李遂任凤阳巡抚。

D.淮、扬二州发生大饥荒时,唐顺之于是上书提出了加强海防、处理善后事宜等九条措施。汛期时,唐顺之带病巡海,后来病逝。

答案B解析

本题考查信息筛选和理解文意的能力,此役为小胜,不是“全部歼灭”。

6.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免丧/召为职方员外郎/进郎中/出覈蓟镇兵籍还/奏缺伍三万/有奇见兵亦不任战/因条上便宜九事。

B.免丧召/为职方员外郎进/郎中出覈蓟镇兵籍/还奏缺伍三万有奇/见兵亦不任战/因条上便宜九事。

C.免丧/召为职方员外郎/进郎中/出覈蓟镇兵籍/还奏缺伍三万有奇/见兵亦不任战/因条上便宜九事。

D.免丧/召为职方员外郎进/郎中出/覈蓟镇兵籍还/奏缺伍三万有奇/见兵亦不任战/因条上便宜九事。

C解析

文言文断句首先要通读文段,理解文段大意;其次要仔细体会词语的含义和词语之间的关系;三是先易后难,逐步缩小范围,直至断开整个文段。结合画线句所在文段可知,画线句主要交代唐顺之在父丧期满以后职务的变动及上书朝廷整顿军务的事宜。首先可由表示官职名称的'“职方员外郎”和“郎中”两个词语排除B、D两项。接下来,由交代唐顺之活动的词语“出覈”与“还奏”可以排除A项。据此得出答案应为C项。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事将竣,复以疾告,璁持其疏不下。(3分)

(2)遂欲列围困贼,顺之以为非计,麾兵薄其营。(3分)

(3)故事,四品但赐祭,顺之以劳得赐葬云。(4分)

参考答案

(1)当任务快要完工时,唐顺之又一次声称有病,想请假回家,张璁扣下了他的请求报告,没有给予答复。(得分点:“竣”“下”各1分,大意1分)

(2)李遂计划布置军队包围倭寇,将其围住,唐顺之则认为这样不妥,他率领部下迫近倭寇营垒。(得分点:“列”“薄”各1分,大意1分)

(3)按照旧例,四品官员只赐予祭奠,唐顺之因为有功劳,得到恩赐祭葬的待遇。(得分点:“故事”“以”各1分,大意4分)

【参考译文】

唐顺之,字应德,武进人。祖父唐贵,曾任户科给事中。父亲唐宝,做过永州知府。唐顺之颇有天赋。从小聪明异常,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博览了众多的文献典籍。在二十三岁时,他参知了嘉靖八年的会试,荣登榜首,(以进士资格入翰林院)任庶吉士。曾为会试主考官的张璁与翰林学士们过不去,将诸位翰林学士调任其他部门,只想留唐顺之继续供职于翰林院。唐顺之坚决地辞却这一特别恩惠,于是调任兵部主事。(为此唐顺之)称病归家休养。过了一段时间,唐顺之被任命为吏部官员。嘉靖十二年秋天,皇帝下诏从朝臣中选拔翰林学士,唐顺之改任翰林院编修,校订各朝实录。当任务快要完工时,唐顺之又一次声称有病,想请假回家,张璁扣下了他的请求报告,没有给予答复。有人进言说唐顺之是为了回避张璁,张璁(听说)大为恼火,为皇帝拟出一道圣旨,将唐顺之从吏部主事任上罢免放归,并永不起用。直到十八年,朝廷选拔宫廷官员,才以以前的官职起用兼任春坊右司谏。(后来唐顺之)与罗洪先、赵时春请求朝见皇太子,(惹恼了嘉靖皇帝)又被削职归田。(从此,唐顺之)在阳羡山中隐居读书十多年。虽然朝廷内外不停地有人推荐唐顺之,但皇帝一概不予理会。

当倭寇蹂躏大江南北时,赵文华(在浙江)督察剿倭战事,上书推荐了唐顺之。唐顺之被起用为南京兵部主事。由于父丧期限未满,唐顺之并未立即出山。丧期结束后,朝廷召用为职方员外郎,并晋职为兵部郎中。兵部派唐顺之到蓟州镇核查军籍情况。回京后,唐顺之上奏报告说该镇缺额三万多员。在籍兵员也没有什么战斗力。为此,他上书提出了九条解决办法。(由于唐顺之的报告,)蓟州镇总督王忬以下诸将都受到降级处罚。

不久又派唐顺之到南畿、浙江督察军务,与胡宗宪一道商议剿除海盗诸事。唐顺之认为抵御海盗的上策是将海盗阻截在海岸线外,如果让其登上陆地,内地就都会受到祸害。于是唐顺之亲自巡视海上,从江阴抵达蛟门,一昼夜行驶六七百里。随从人员都惊恐呕吐,唐顺之依然精神抖擞。倭寇屯集在崇明三沙岛,唐顺之亲自率领水军在海上对其拦截攻击,斩敌一百二十人,击沉敌船十三艘。(因战功唐顺之)升为太仆少卿。胡宗宪说唐顺之权力小,(不宜于指挥战事,)又加职为右通政。唐顺之听说海寇将进犯江北,于是急令总兵官卢镗在三沙岛阻击,自己率副总兵刘显迅速增援,与凤阳巡抚李遂合力大败海寇于姚家荡。海寇困窘,退驻庙湾。唐顺之乘势进击,敌我伤亡相等。李遂计划布置军队包围倭寇,将其围住,唐顺之则认为这样不妥,他率领部下迫近倭寇营垒,用火炮攻击,但没有攻克。三沙岛的官军又频频告急,唐顺之于是又率兵增援三沙,督率卢镗、刘显进攻,却再次失利。唐顺之十分愤恨,亲自跃马布阵。海寇构筑了高高的望楼。(在楼上)看见唐顺之军伍整齐,因而坚守阵地不出战。(见此情形)刘显请求退兵,唐顺之不同意,他手提战刀,冲到距敌人营地百多米处。卢镗、刘显担心出事,坚决要唐顺之退回。这时正值酷暑,唐顺之在海船中居留两月之久,患上了疾病,于是返回太仓。李遂调任南京,唐顺之即升为右佥都御史,并代替李遂为巡抚。唐顺之的病日益严重,由于战事棘手,他不便辞职归养。(唐顺之)到达江北时,海盗已被李遂等人剿灭。这时淮、扬二州正好发生了大饥荒,唐顺之因而上书提出了加强海防、处理善后事宜等九条措施。嘉靖三十九年春天,汛期到了,唐顺之带病巡视海上,过焦山,至通州病逝,时年五十四岁。讣告传到京师,皇帝令公祭安葬。按照旧例,四品官员只赐予祭奠,唐顺之因为有功劳,得到恩赐祭葬的待遇。

明史列传第七十三的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第9篇

《明史》列传第七十三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曾鉴,字克明,其先桂阳人,以戍籍居京师。天顺八年进士。授刑部主事。通州民十余人坐为盗,狱已具,鉴辨其诬。已,果获真盗。成化末,历右通政,累迁工部左侍郎。弘治十三年进尚书。

孝宗在位久,海内乐业,内府供奉渐广,司设监请改造龙毯、素毯一百有奇。鉴等言:“毯虽一物,然征毛毳于山、陕,采绵纱诸料于河南,召工匠于苏、松,经累岁,劳费百端。祈赐停止。”不听。内府针工局乞收幼匠千人,鉴等言:“往年尚衣监收匠千人,而兵仗局效之,收至二千人。军器局、司设监又效之,各收千人。弊源一开,其流无已。”于是命减其半。太监李兴请办元夕烟火,有诏裁省,因鉴奏尽罢之。十六年,帝纳诸大臣言召还织造中官,中官邓瑢以请,帝又许之。鉴等极言,乃命减三之一。其冬,言诸省方用兵,且水旱多盗贼,乞罢诸营缮及明年烟火、龙虎山上清宫工作。帝皆报从。

正德元年,雷震南京报恩寺塔,守备中官傅容请修之。鉴言天心示儆,不宜重兴土木以劳民力,乃止。御马监太监陈贵奏迁马房,钦天监官倪谦覆视,请从之。给事中陶谐等劾贵假公营私,并劾谦阿附,不听。鉴执奏,谓马房皆由钦天监相视营造,其后任意增置者,宜令拆毁改正,葺以己资,庶牧养无妨而民不劳。报可。内织染局请开苏、杭诸府织造,上供锦绮为数二万四千有奇。鉴力请停罢,得减三分之半。太监许镛等各赍敕于浙江诸处抽运木植,亦以鉴言得寝。

孝宗末,阁部大臣皆极一时选,鉴亦持正。及与韩文等请诛宦官不胜,诸大臣留者率巽顺避祸,鉴独守故操。有诏赐皇亲夏儒第,帝嫌其隘,欲拓之。鉴力争,不从。明年春,中官黄准守备凤阳,从其请,赐旗牌。鉴等言大将出征及诸边守将,乃有旗牌,内地守备无故事,乃寝。其年闰正月致仕。旋卒。赠太子太保。

《明史》列传第七十三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内府供奉渐广

广:增多

B.鉴等极言,乃命减三之一

言:进言

C.庶牧养无妨而民不劳

庶:希望

D.阁部大臣皆极一时选

选:选择

(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曾鉴体恤民力的一组是

①经累岁,劳费百端

②有诏裁省,因鉴奏尽罢之

③不宜重兴土木以劳民力

④宜令拆毁改正,葺以己资

⑤帝嫌其隘,欲拓之。鉴力争,不从

⑥内地守备无故事,乃寝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⑥

D.②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曾鉴任刑部主事的时候,通州的十余个百姓被判罪为盗,虽然已经结案,曾鉴还是为他们辨明了冤情,并在不久后捕获了真盗。

B.曾鉴针对内府织工局招收工匠一千人的请求,举出多个部门借机效仿的例子,说明弊病的源头一开启,流弊就不会停止的道理。

C.陶谐等_陈贵、倪谦二人报请迁移马房是假公济私、阿谀依附,皇帝不听,曾鉴讲明事情原委与利害关系,皇帝才批答同意。

D.内织局请求设苏杭各府织造,上供锦绮两万四千多匹,太监许镛等携带皇帝敕令在浙江各地抽运木材,二事都受到曾鉴的反对。

(4)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冬,言诸省方用兵,且水旱多盗贼,乞罢诸营缮及明年烟火、龙虎山上清宫工作。

(2)及与韩文等请诛宦官不胜,诸大臣留者率巽顺避祸,鉴独守故操。

【解析】(1)选:人选

(2)②表明曾鉴力求俭省;⑤表明曾鉴坚持节操;⑥表明曾鉴严格按制度办事

(3)是陈贵假公济私,倪谦阿谀依附。且事情本身是陈贵请求迁移马房,倪谦复查同意,说二人报请迁移马房表述不严谨。

【参考答案】

(1)D

(2)B

(3)C

(4)

(1)这年冬天,述说各省正在用兵,并且水灾旱灾不断多生盗贼,请求罢止各地营修工程及第二年烟火和龙虎山上清官工程。

(2)到与韩文等请求诛杀宦官不能成功,留下的诸大臣都恭顺避祸,只有曾鉴持守原来的节操。

参考译文:

曾鉴,字克明,其祖先是贵阳人,以戍边吏卒户籍居留京师。天顺八年考中进士。授官刑部主事。通州百姓十余人被判罪为盗,已经结案,曾鉴分辨他们的冤情。不久,果然捕获真盗。成化末年,历任右通政,多次晋升至工部左侍郎。弘治十三年晋升尚书。

孝宗在位久,海内乐业,内府供奉逐渐增多,司设监请求改造龙毯、素毯一百有余。曾鉴等说:“毯虽然只是一物,然而从山、陕征收毛皮,从河南采集绵纱等原料,从苏、松召集工匠,经历几年,百般劳民伤财,请赐命停止。”皇帝不听从。内府针工局请求收年幼工匠一千人,曾鉴等说:“往年尚衣监收匠一千人,而兵仗局效仿,招收达到二千人。军器局、司设监又效仿,各收一千人。弊病的源头一开启,其流弊就不会停止。”皇帝于是命令减去其中一半。太监李兴请求置办元宵烟火,皇帝有诏裁除减省,因曾鉴上奏而完全罢止。十六年,皇帝采纳诸大臣建议,召回织造中官,中官邓璇以此请求,皇帝又同意了他。曾鉴等极力进言,皇帝于是命令减去三分之一。这年冬天,述说各省正在用兵,并且水灾旱灾不断多生盗贼,请求罢止各地营修工程及第二年烟火和龙虎山上清官工程。皇帝都批答依从。

正德元年,雷震南京报恩寺塔,守备中宫傅容请求维修。曾鉴说天心示警,不应大兴土木而使民力劳顿,皇帝于是罢止。御马监太监陈贵奏请迁移马房,钦天监官倪谦复查,请求依从。给事中陶谐等_陈贵假公营私,并_倪谦阿谀依附,皇帝不听从。曾鉴坚持上奏,说马房都由钦天监监督测量地势营造,其后任意增置的,应命令拆毁改正,用自己的资金修葺,希望牧养不受妨碍而百姓不劳顿。皇帝批答同意。内织染局请求开设苏、杭诸府织造,上供锦绮二万四千多匹。曾鉴极力请求停罢,得以减去三分之半。太监许镛等各自携带皇帝敕令在浙江各地抽运木材,也因曾鉴上言得以罢止。

孝宗末年,合部大臣都是一时最好人选,曾鉴也坚持正义。到与韩文等请求诛杀宦官不能成功,留下的诸大臣都恭顺避祸,只有曾鉴持守原来的节操。有诏赐皇亲夏儒府第,皇帝嫌其狭小,想扩建。曾鉴极力争辩,皇帝不从。第二年春,中官黄准守备凤阳,皇帝依从其请求,赐旗牌。曾鉴等说大将出征及诸边守将,才有旗牌,内地守备没有这样的旧例,于是罢止。这年闰正月辞职,不久去世。追赠太子太保。

明史列传第七十三的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第10篇

明史列传第三十二的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顾成,字景韶,其先湘谭人。祖父业操舟,往来江、淮间,遂家江都。成少魁岸,膂力绝人,善马槊,文其身以自异。太祖渡江,来归,以勇选为帐前亲兵,擎盖出入。尝从上出,舟胶于沙,成负舟而行。从攻镇江,与勇士十人转斗入城,被执,十人皆死。成跃起断缚,仆持刀者,脱归。导众攻城,克之,授百户。大小数十战,皆有功,进坚城卫指挥佥缚。从伐蜀,攻罗江,擒元帅以下二十余人,进降汉州。蜀平,改成都后卫。洪武六年,擒重庆妖贼王元保。

八年调守贵州。时群蛮叛服不常,成连岁出兵,悉平之。已,从颍川侯傅友德征云南,为前锋,首克普定,留成列栅以守。蛮数万来攻,成出栅,手杀数十百人,贼退走。余贼犹在南城,成斩所俘而纵其一,曰:”吾夜二鼓来杀汝。”夜二鼓,吹角鸣砲,贼闻悉走,获器甲无算。进指挥使。诸蛮隶普定者悉平。十七年,平阿黑、螺蛳等十余寨。明年奏罢普定府,析其地为三州、六长官司。进贵州都指挥同知。有告其受赇及儹用玉器等物者,以久劳不问。二十九年迁右军都督佥事,佩征南将军印。会何福讨水西蛮,斩其酋居宗必登。明年,西堡、沧浪诸寨蛮乱,成遣指挥陆秉与其子统分道讨平之。成在贵州凡十余年,讨平诸苗洞寨以百数,皆诛其渠魁,抚绥余众。恩信大布,蛮人帖服。是年二月,召还京。

建文元年,为左军都督,从耿炳文御燕师。战真定,被执。燕王解其缚曰:“此天以尔授我也!”送北平,辅世子居守。南军围城,防御、调度一听于成。燕王即位,论功,封镇远侯,食禄千五百石,予世券。命仍镇贵州。

成性忠谨,涉猎书史。始居北平,多效谋画,然终不肯将兵,赐兵器亦不受。再镇贵州,屡平播州、都匀诸叛蛮,威镇南中,土人立生祠祀焉。其被召至京也,命辅太子监国。成顿首言:“太子仁明,廷臣皆贤,辅导之事非愚臣所及,请归备蛮。“时群小谋夺嫡,太子不自安。成入辞文华殿,因曰:“殿下但当竭诚孝敬,孳孳恤民。万事在天,小人不足措意。”十二年五月卒,年八十有五。赠夏国公,谥武毅。

(选自《明史.列传第三十二》)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克普定 克:攻下 B.有告其受赇 赇:贿赂

C.以久劳不问 问:询问 C.战定真,被执 执:捉住

6.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体现顾成作战英勇的一项是( )(3分)

①文其身以自异 ②攻罗江,擒元帅以下二十余人

③手杀数十百人,贼退走 ④夜二鼓,吹角鸣砲,贼闻悉走

⑤从耿炳文御燕师,战真定 ⑥威镇南中,土人立生祠祀焉

A.②③④ B.①⑤⑥ C.②④⑤ D.②④⑥

7.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太祖渡过长江,顾成归顺,被选为帐前亲兵,为太祖出人撑举华盖。

B.攻打镇江的时候,顾成和十名勇士转战人城,被俘,十人都被杀死,只有顾成挣断绑绳,杀死持刀的仆人,逃脱回来。

C.有一次,顾成故意放走了一个俘虏;告诉他夜晚二更去杀死他们,二更时,只吹号角放砲,就把贼人全都吓得逃走。

D.顾成镇守贵州十几年,恩威并用,用兵之中,兼用劝谕,以至当地人为他建生祠来祭祀。

8.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尝从上出,舟胶于沙,成负舟而行。(3分)

(2)皆诛其渠魁,抚绥余众。恩信大布,蛮人帖服。(4分)

(3)始居北平,多效谋画,然终不肯将兵,赐兵器亦不受。(3分)

参考答案

(问:责问,追究)

(①是顾成文身显示自已与众不同;⑤只是说他到真定作战,从后文看结果还战败了;⑥非直接体现。)

(“杀死持刀的仆人”有误,应为“打倒持刀要杀他的人”)

8.(1)曾经跟随皇上出征,船陷在沙中,顾成背负船只前行。(“从”“胶”各1分,句意1分,共3分)

(2)全都诛杀了他们的头领,安抚其余众人。广泛布施恩德信义,蛮人顺服。(“渠魁”“抚绥”“大布”各1分,句意1分,共4分)

(3)顾成当初在北平居住时,多出谋划策,然而始终不肯统率军队,赐给他兵器也不接受。(“始”“将”各1分,句意1分,共3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顾成,字景韶,祖先是相潭人。他的祖父以操舟为业,架船在长江、淮河之间往来谋生,于是就在江都安了家。顾成年少时身材魁伟高大,臂力超人,善于骑马使架,文身来显示自己与众不同。太祖渡过长江,前来归顺,因为英勇被选为帐前亲兵,为太祖出入撑举华盖。曾经跟随皇上出征,船陷在沙中,顾成背负船只前行。跟从攻打镇江,和十名勇士转战入城,被俘,那十人都死了。顾成跃起挣断绑绳,打倒持刀要杀他的人,逃脱回来。引导众人攻城,攻下了城池;授官百户。他参加大小战役数十次,都有功劳,进升为坚城卫指挥佥事。跟从讨伐蜀地,攻打罗江,擒获元帅以下二十余人;进军招降汉州。蜀地平定后,改任成都后卫。洪武六年,擒获重庆的妖贼王元保。

洪武八年调任驻守贵州。当时群蛮叛乱归服反复无常,顾成连年出兵,全都平定。不久,跟随颍川侯傅友德出征云南,做为前锋,首先攻下普定,留下顾成排列栅材栏防守。蛮族数万人来攻,顾成出栅迎战,亲手杀死数十百人,贼人逃走。余下地成人还在南城,顾成斩杀俘获的成寇而释放了一人,说:“我夜晚二更来杀死你们。”夜二更,吹起号角放起火砲,贼人听到后全都逃走,缴获器物甲衣无教。进升指挥使。普定的众蛮全都被平定,洪武十七年,平定阿黑、螺蛳等十余蛮寨。第二年上奏撤销普定府,把他所管棺的土地分为三个州、六个长官司。进升为贵州都指挥同知。有人告发他接受贿赂并且僭越使用玉器等物品,因为久有功劳而没有问罪。洪武二十九年迁任右军都督佥事,佩带征南将军印。会同何福讨伐水西蛮族,斩杀他们的酋长居宗必登。第二年,西堡、沧浪众寨蛮族叛乱,顾成派遣指挥陆秉及自己的.儿子顾统分道讨伐平定他们。顾成在贵州总共十余年,讨伐平定诸苗洞寨以百计,全都诛杀了他们的头领,安抚其余众人。广泛布施恩德信义,蛮人顺服。这年二月,被召回京。

建文元年,任左军都督,跟随耿文末抵御燕军,在真定作战,被俘。燕王解开他身上的绑绳说:“这是上天把你送给我啊!”送往北平,辅佐世子守卫。南军围困城池,防御、调度全都听从于顾成。燕王即位,论功行赏,封为镇远侯,俸禄一千五百石,给予世袭的文书。任命他仍旧镇守贵州。

顾成性情忠诚谨慎,广泛阅读史书。”当初在北平居住时,多出谋划策,然而始终不肯统率军队,赐给他兵器也不接受。再次镇守贵州,多次平定播州、都匀的叛乱蛮众,威镇南中,当地人建立生祠祭祀他。他被召回到京师,命令辅佐太子监国。顾成叩首说:“太子仁德圣明,朝中大臣都是贤才,辅导的事情不是我所做到的,请准予我回去防备蛮人。”当时有些奸臣阴谋改立太子,太子心中不安。顾成到文华殿向太子辞行,趁机说:“殿下只要竭诚孝敬皇帝,兢兢业业体恤百姓。万事在天,小人不值得忧虑。”永乐十二年五月去世,时年八十五岁。赠为夏国公,谥号为”武毅”。

明史列传第七十三的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第11篇

明史·列传第五十一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陈敬宗,字光世,慈溪人。永乐二年进士。选庶吉士,进学文渊阁,与修《永乐大典》。书成,授刑部主事。又与修《五经四书大全》,再修《太祖实录》,授翰林侍讲。内艰归。

宣德元年起修两朝实录。明年转南京国子监司业。帝谕之曰:“侍讲,清华之选;司业,师儒之席。位虽不崇,任则重矣。”九年,秩满,迁祭酒,正统三年上书言:“旧制,诸生以在监久近,送诸司历事。比来,有因事予告者,迁延累岁,至拨送之期始赴,实长奸惰。请以肄业多寡为次第。又近有愿就杂职之例,士风卑陋,诚非细故,请加禁止。”从之。

敬宗美须髯,容仪端整,步履有定则,力以师道自任。立教条,革陋习。六馆士千余人每升堂听讲设馔会食整肃如朝廷稍失容即令待罪堂下。僚属惮其严,诬以他事,讼之法司。周忱与敬宗善,曰:“盍具疏自理。”为属草,辞稍迁就。敬宗惊曰:“得无诳君耶?”不果上,事亦竟白。

满考,入京师,王振①欲见之,令忱道意。敬宗曰:“吾为诸生师表,而私谒中贵,何以对诸生?”振知不可屈,乃贻之文锦羊酒,求书程子《四箴》,冀其来谢。敬宗书讫,署名而已。返其币,终不往见。王直为吏部尚书,从容谓曰:“先生官司成久,将荐公为司寇。”敬宗曰:“公知我者,今与天下英才终日论议,顾不乐耶?”性善饮酒,至数斗不乱。襄城伯李隆守备南京,每留饮,声伎满左右。竟日举杯,未尝一盼,其严重如此。

十二年冬乞休,不允。景泰元年九月与尚书魏骥同引年致仕。家居不轻出。有被其容接者,莫不兴起。天顺三年五月卒,年八十三。后赠礼部侍郎,谥文定。

初,敬宗与李时勉同在翰林,袁忠彻尝相之。曳二人并列曰:“二公他日功名相埒。”敬宗仪观魁梧,时勉貌稍寝,后二人同时为两京祭酒。时勉平恕得士,敬宗方严。终明世称贤祭酒者,曰南陈北李。

(选自《明史·列传第五十一》)

①王振:明英宗时专权的宦官。

16.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修《永乐大典》与:参与

B.盍具疏自理理:道理ks5u

C.袁忠彻尝相之相:观察

D.时勉貌稍寝寝:丑陋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诬以他事,讼之法司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B.返其币,终不往见民到于今受其赐

C.位虽不崇,任则重矣欲速则不达

D.为属草,辞稍迁就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18.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敬宗任国子监司业时,锐意革除内部弊端陋习,他上书给皇上,请求按生员在监学习时间的长短安排外放历事的顺序,得到了准许。

B.陈敬宗对监生和僚属要求严格,所掌监馆纪律严明、秩序井然,且注重以身立范,因而遭到下属的诬陷,所幸并未因此丧失皇帝的信任。

C.大权在握的宦官王振想与陈敬宗增进私交,示意他去拜谒自己,敬宗不予理会;后又送来厚礼,求其抄书,敬宗却将礼物返还,可见其端肃耿直。

D.陈敬宗曾与李时勉分任南北两京的祭酒职务,两人仪容、个性和治校方式虽有不同,但贤德、才能都被人们称颂,并称“南陈北李”。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六馆 士 千 余 人 每 升 堂 听 讲 设 馔 会 食 整 肃 如 朝 廷 稍 失 容 即 令 待 罪 堂 下。

20.把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吾为诸生师表,而私谒中贵,何以对诸生?(4分)

(2)竟日举杯,未尝一盼,其严重如此。(3分)

参考答案

(理:申辩)

(前一个为介词,替、给;第二个为判断词“是”。A项,均为介词,拿、用;B项均为代词,他的,他们的;C项均为连词,表转折,却,但)

(陈敬宗上书皇帝请求革除国子监内部弊端陋习,不是在他任国子监司业时,而是在升任国子监祭酒之后。)

19. 六馆士千余人/每升堂听讲/设馔会食/整肃如朝廷/稍失容/即令待罪堂下(错一处扣1分,扣完为止)

20.(1)(4分)我是各位监生的老师和表率,却私底下去拜见得势的宦官,那我还有什么脸面去面对各位监生?

【评分标准】“表” 译为“表率”给1分,“私谒” 译为“ 私底下去拜见”给1分,“何以” 译为“凭什么”或“还有什么脸面”给1分。语意完整通顺给1分。

(2)(3分)敬宗整天举杯喝酒,从不看一眼歌伎。他严肃稳重到了这种地步。

【评分标准】“竟日”译为“整天”给1分,“盼”译为“看”给1分,“严重”译为“严肃稳重”给1分。

4.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与修《永乐大典》 与:参与

B.侍讲,清华之选 华:显贵

C.辞稍迁就 迁就:曲意求合

D.其严重如此 严重:程度很深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六馆士千余人/每升堂听讲/设馔/会食整肃如朝廷/稍失容/即令待罪堂下/

B.六馆士千余人/每升堂/听讲设馔会食/整肃如朝廷/稍失容/即令待罪堂下/

C.六馆士千余人/每升堂听讲/设馔会食/整肃如朝廷/稍失容/即令待罪堂下/

D.六馆士千余人/每升堂/听讲设馔会食/整肃如朝廷/稍失容/即令待罪堂下/

6.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陈敬宗任国子监司业时,锐意革除内部弊端陋习,他上书给皇上,请求按生员在监学习时间的长短安排外放历事的顺序,得到了准许。

B.陈敬宗对监生和僚属要求严格,所掌监馆纪律严明、秩序井然,且注重以身立范,因而遭到下属的'诬陷,所幸并未因此丧失皇帝的信任。

C.大权在握的宦官王振想与陈敬宗增进私交,示意他去拜谒,敬宗不予理会;后又送来厚礼,求其抄书,敬宗却将礼物返还,可见其端肃耿直。

D.陈敬宗曾与李时勉分任南北两京的祭酒职务,两人仪容、个性和治校方式虽有不同,但贤德、才能都被人们称颂,并称“南陈北李”。

7.把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比来,有因事予告者,迁延累岁,至拨送之期始赴,实长奸惰。(5分)

(2)吾为诸生师表,而私谒中贵,何以对诸生?(5分)

参考答案

4.【答案】D

【考查点】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

【解析】严重:严肃稳重。

5.【答案】C

【考查点】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断句的能力。

【解析】这道题只要理解了画线句子的意思,就可准确断句。首先通读全文,理解大意。再就是仔细研究画线句子,不难准确断句。

6.【答案】A

【考查点】本题考查对文段内容进行分析理解的能力。

【解析】陈敬宗上书皇帝请求革除国子监内部弊端陋习,不是在他任国子监司业时,而是在升任国子监祭酒之后。

7.(1)近来,有些监生因事请假,耽误了好几年的时间,到了快拨送历事时才赴监,(根本没有坐监学习)这实际上助长了奸猾懒惰的风气。

(2)我是各位监生的老师和表率,却私底下去拜见得势的宦官,那我还有什么脸面去面对各位监生?

【参考文言译文】

陈敬宗,字光世,浙江慈溪人。永乐二年中进士。被选拔为庶吉士,到文渊阁进学,参与编修《永乐大典》。该书编撰完成后,被授刑部主事。又参与编修《五经四书大全》,又修纂《太祖实录》,被授予翰林院侍讲一职。因为母丧而离职回家。

宣德元年起用他编修两朝史实记录。第二年转任南京国子监司业。黄帝对他说:“侍讲这职务,是清高显贵的位置;司业这职务,是学官的席位。职位虽然不高,但责任重大呀。”宣德九年,满了一秩(十年),被提升为祭酒。正统三年上奏章说:“按照旧例,各位监生按入国子监的时间长短,拨送给各个部门历事实习。近来,有些监生因事请假,耽误了好几年的时间,到了快拨送历事时才赴监,(根本没有坐监学习)这实际上助长了奸猾懒惰的风气,请求按他们在国子监学习时间的长短来安排(外放历事的)次序。近来又有些监生贪图眼前小利,愿意改就杂职,造成了读书人的学风卑陋,这真不是小事,请求加以禁止。”皇帝同意了。

陈敬宗须髯美丽,容貌端正,步态稳健,力求用老师的规范约束自己。立了教规,革除陋习。六个监馆有读书人一千多,每当开堂听讲,或是设宴会餐时,都整齐有序,威严肃穆像朝堂上一样。士人稍有仪容上的失误,敬宗就让他们在堂下等待受责罚。下属害怕他的严厉,就用其他的事诬陷他,把他讼告到法司。周忱和陈敬宗关系友好,说:“为什么不写奏疏来为自己辨白?”他替陈敬宗写了初稿,言辞显得曲意将就。敬宗吃惊地说:“这不是欺骗君主吗?”终究也没有上奏疏,他被诬告的事后来也终于真相大白。ks5u

到了要考查官吏政绩的时候,陈敬宗进京师,宦官王振想见他,拉拢他,让周忱示意。陈敬宗说:“我是各位监生的老师和表率,却私底下去拜见得势的宦官,那我还有什么脸面去面对各位监生?”王振知道不能使他屈服,就送给他漂亮的丝织品、羊、酒,求他抄写程颐的《四箴》,希望敬宗来道谢。敬宗写完,在后面署了名而已。把馈赠的礼品全部送还,最终也没有去见王振。王直当时是吏部尚书,随口对他说:“先生任祭酒一职很久了,想接下来推荐你做司寇。”敬宗说:“您是了解我的,现在能整天和天下有才华的人讨论切磋,难道不是快乐的事情吗?”敬宗生性爱喝酒,能喝几斗而不醉。襄城伯侯李隆守备南京城,每次留敬宗喝酒,召很多歌伎在旁边。敬宗整天举杯喝酒,从不看一眼歌伎。他严肃稳重到了这种地步。

正统十二年冬天,请求辞去官职,未得到允许。景泰元年九月,和尚书魏骥一同告老辞官。住在家里轻易不外出。有被他接见的人,没有不因而感动奋起的。天顺三年五月辞世,享年八十三岁。去世后被授予礼部侍郎的官衔,谥号文定。

当初,陈敬宗和李时勉同在翰林院,袁忠彻曾经观察过他们。拉着两个人并排说:“二位日后功名将相等。”敬宗仪态魁梧,时勉相貌稍显丑陋,后来两人同时分别做了南京和北京的祭酒。时勉平和宽容,敬宗则正直严厉。整个明代世人认为称得上贤明祭酒的,就只有南边的陈敬宗和北边的李时勉。

明史列传第七十三的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第12篇

《明史·魏忠贤列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魏忠贤,肃宁人。少无赖,与群恶少博,少胜,为所苦,恚而自宫,变姓名曰李进忠。其后乃复姓,赐名忠贤云。忠贤自万历中选入宫,隶太监孙暹,夤缘入甲字库,又求为皇长孙母王才人典膳,谄事魏朝。朝数称忠贤于安,安亦善遇之。长孙乳媪曰客氏,素私侍朝,所谓对食者也。及忠贤入,又通焉。客氏遂薄朝而爱忠贤,两人深相结。

光宗崩,长孙嗣立,是为熹宗。忠贤、客氏并有宠。未逾月,封客氏奉圣夫人,荫其子侯国兴、弟客光先及忠贤兄钊俱锦衣千户。忠贤寻自惜薪司迁司礼秉笔太监兼提督宝和三店。忠贤不识字,例不当入司礼,以客氏故,得之。

天启元年诏赐客氏香火田,叙忠贤治皇祖陵功。御史王心一谏,不听。及帝大婚,御史毕佐周、刘兰请遣客氏出外,大学士刘一燝亦言之。帝恋恋不忍舍,曰:“皇后幼,赖媪保护,俟皇祖大葬议之。”忠贤专客氏,逐魏朝。又忌王安持正,谋杀之,尽斥安名下诸阉。客氏淫而狠。

忠贤不知书,颇强记,猜忍阴毒,好谀。帝深信任此两人,两人势益张,用司礼临王体乾及李永贞、石元雅、涂文辅等为羽翼,宫中人莫敢忤。既而客氏出,复召入。御史周宗建、侍郎陈邦瞻、御史马鸣起、给事中侯震唠先后力诤,俱被诘责。给事中倪思辉、殊钦相、王心一复言之,并谪外,尚未指及忠贤也。忠贤乃劝帝选武阉、炼火器为内操,密结大学士沈纮为援。又日引帝为倡优声伎,狗马射猎。刑部主事刘宗周首劾之,帝大怒,赖大学士叶向高救免。

初,神宗在位久,怠于政事,章奏多不省。廷臣渐立门户,以危言激论相尚,国本之争,指斥营禁。宰辅大臣为言者所弹击,辄引疾避去。吏部郎顾宪成讲学东林书院,海内士大夫多附之,“东林”之名自是始。及忠贤势成,其党果谋倚之以倾东林。

(节选自《明史·魏忠贤列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恚而自宫

恚:怨恨

B.及忠贤人,又通焉

通:勾结。

C.尽斥安名下诸阉

斥:斥责。

D.章奏多不省

省:审阅。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其后乃复姓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B.安亦善遇之

蚓无爪牙之利

C.朝数称忠贤于安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

D.宰辅大臣为言者所弹击

既自以心为形役

【小题3】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

忠贤不识字,例不当入司礼,以客氏故,得之。(4分)

(2)

及忠贤势成,其党果谋倚之以倾东林。(4分)

【小题4】魏忠贤不识字,为何在宫中能“如鱼得水”?(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1)魏忠贤不识字,照惯例是没有资格进入司礼监的,完全是因为客氏的关系,才得到这个重要的职位。(句意通顺,译出大意2分;关键词“例”、“以”,一个1分。)

(2)到魏忠贤势力形成后,这些人果然图谋依靠他来打倒东林党。(句意通顺,译出大意2分;关键词“谋”、“倾”,一个1分)

【小题4】①巴结、攀附,对魏朝讨好奉承。(1分)②魏朝多次对王安讲魏忠贤的好话,王安对魏忠贤也很关心。(2分)③与客氏系很深。(2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意。文言实词是文言文常见考点,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多个知识点,对于常见文言实词,应熟练掌握。C项,斥:排斥。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3】

明史列传第七十三的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第13篇

(1)其冬,言诸省方用兵,且水旱多盗贼,乞罢诸营缮及明年烟火、龙虎山上清宫工作。

(2)及与韩文等请诛宦官不胜,诸大臣留者率巽顺避祸,鉴独守故操。

【解析】(1)选:人选

(2)②表明曾鉴力求俭省;⑤表明曾鉴坚持节操;⑥表明曾鉴严格按制度办事

(3)是陈贵假公济私,倪谦阿谀依附。且事情本身是陈贵请求迁移马房,倪谦复查同意,说二人报请迁移马房表述不严谨。

【参考答案】

(1)D

(2)B

(3)C

(4)

(1)这年冬天,述说各省正在用兵,并且水灾旱灾不断多生盗贼,请求罢止各地营修工程及第二年烟火和龙虎山上清官工程。

(2)到与韩文等请求诛杀宦官不能成功,留下的诸大臣都恭顺避祸,只有曾鉴持守原来的节操。

参考译文:

曾鉴,字克明,其祖先是贵阳人,以戍边吏卒户籍居留京师。天顺八年考中进士。授官刑部主事。通州百姓十余人被判罪为盗,已经结案,曾鉴分辨他们的'冤情。不久,果然捕获真盗。成化末年,历任右通政,多次晋升至工部左侍郎。弘治十三年晋升尚书。

孝宗在位久,海内乐业,内府供奉逐渐增多,司设监请求改造龙毯、素毯一百有余。曾鉴等说:“毯虽然只是一物,然而从山、陕征收毛皮,从河南采集绵纱等原料,从苏、松召集工匠,经历几年,百般劳民伤财,请赐命停止。”皇帝不听从。内府针工局请求收年幼工匠一千人,曾鉴等说:“往年尚衣监收匠一千人,而兵仗局效仿,招收达到二千人。军器局、司设监又效仿,各收一千人。弊病的源头一开启,其流弊就不会停止。”皇帝于是命令减去其中一半。太监李兴请求置办元宵烟火,皇帝有诏裁除减省,因曾鉴上奏而完全罢止。十六年,皇帝采纳诸大臣建议,召回织造中官,中官邓璇以此请求,皇帝又同意了他。曾鉴等极力进言,皇帝于是命令减去三分之一。这年冬天,述说各省正在用兵,并且水灾旱灾不断多生盗贼,请求罢止各地营修工程及第二年烟火和龙虎山上清官工程。皇帝都批答依从。

正德元年,雷震南京报恩寺塔,守备中宫傅容请求维修。曾鉴说天心示警,不应大兴土木而使民力劳顿,皇帝于是罢止。御马监太监陈贵奏请迁移马房,钦天监官倪谦复查,请求依从。给事中陶谐等_陈贵假公营私,并_倪谦阿谀依附,皇帝不听从。曾鉴坚持上奏,说马房都由钦天监监督测量地势营造,其后任意增置的,应命令拆毁改正,用自己的资金修葺,希望牧养不受妨碍而百姓不劳顿。皇帝批答同意。内织染局请求开设苏、杭诸府织造,上供锦绮二万四千多匹。曾鉴极力请求停罢,得以减去三分之半。太监许镛等各自携带皇帝敕令在浙江各地抽运木材,也因曾鉴上言得以罢止。

孝宗末年,合部大臣都是一时最好人选,曾鉴也坚持正义。到与韩文等请求诛杀宦官不能成功,留下的诸大臣都恭顺避祸,只有曾鉴持守原来的节操。有诏赐皇亲夏儒府第,皇帝嫌其狭小,想扩建。曾鉴极力争辩,皇帝不从。第二年春,中官黄准守备凤阳,皇帝依从其请求,赐旗牌。曾鉴等说大将出征及诸边守将,才有旗牌,内地守备没有这样的旧例,于是罢止。这年闰正月辞职,不久去世。追赠太子太保。

明史列传第七十三的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第14篇

徐恪,字公肃,常熟人。成化二年考取进士。授官工科给事中。中官想出掌收税的部门,徐恪等上疏规劝。中官恼怒,请求立即驱遣徐恪等,想要搜集他的罪证,无所得才作罢。调离京城,任湖广左参议,晋升河南右参政。陕西饥荒,应当转运几万石粮食。徐恪以路远为由请求拨给与粮食等值的钱款,上下称便利。

弘治初年,历次升任左、右布政使。徽王府承奉司违反定制设置官吏,徐恪革除了它。徽王上奏徐恪侵犯侮辱,皇帝赐书告诫徽王。黄河改道逼迫开封,有人建议迁藩府三司到许州,徐恪说不便,于是停止。四年,任右副都御史,巡抚其地。

旧例,王府有大丧,派中官致祭,经过之处骚扰百姓。成化末年,开始就地派王府承办。至皇帝即位,又恢复过去的做法。徐恪请求按先帝旧制,逐一列出问题,上奏汰除冗官、清查赋税、禁止科扰、制定赎例、革除抽分等几件事,大多经讨论而得以施行。户部督责拖欠赋税很急,徐恪以灾变为由请求宽缓其事。御史李兴请求在郧阳分别设置三司,割南阳、荆州、襄阳、汉中、保宁、夔州隶属它。徐恪陈述“五不可”,于是罢止。

徐恪向来刚正。所到之处抑制豪强,去除奸弊。到担任巡抚,因管辖范围内多有王府,持法尤其严厉,皇室的人多不高兴。平乐、义宁二王于是揭发徐恪减少禄米、改任校尉等事。经查勘没有证据,判徐恪入王府时误得端礼门,想以此平息二王的忿恨。皇帝知道徐恪没有其他过失,而因二王年幼,下敕令严厉斥责,命令湖广巡抚韩文与徐恪交换任地。吏民因此而罢市,哭着送行几十里而不断绝。属吏用剩余的金钱赠送,徐恪将他们赶走。到任时正遇上岐王至封国,中使携带几百艘船的私盐,降低价格卖盐给百姓,被徐恪阻止不能施行。其同党私密向皇帝诬陷他。过了一年,宫中直接下旨将徐恪改调南京工部右侍郎。徐恪上疏说:“大臣晋升任用,应出于朝廷推荐,没有听说有内宫直接下令得官的。臣生平不敢由别的途径晋升,请求赐罢黜。”皇帝宽慰挽留,他才受命。权要人家滥索工匠的,徐恪都坚持不给。十一年,因考核政绩入京城,得病,于是辞职,(不久)去世。

明史列传第七十三的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第15篇

(1)其冬,言诸省方用兵,且水旱多盗贼,乞罢诸营缮及明年烟火、龙虎山上清宫工作。

(2)及与韩文等请诛宦官不胜,诸大臣留者率巽顺避祸,鉴独守故操。

【解析】(1)选:人选

(2)②表明曾鉴力求俭省;⑤表明曾鉴坚持节操;⑥表明曾鉴严格按制度办事

(3)是陈贵假公济私,倪谦阿谀依附。且事情本身是陈贵请求迁移马房,倪谦复查同意,说二人报请迁移马房表述不严谨。

【参考答案】

(1)D

(2)B

(3)C

(4)

(1)这年冬天,述说各省正在用兵,并且水灾旱灾不断多生盗贼,请求罢止各地营修工程及第二年烟火和龙虎山上清官工程。

(2)到与韩文等请求诛杀宦官不能成功,留下的诸大臣都恭顺避祸,只有曾鉴持守原来的节操。

参考译文:

曾鉴,字克明,其祖先是贵阳人,以戍边吏卒户籍居留京师。天顺八年考中进士。授官刑部主事。通州百姓十余人被判罪为盗,已经结案,曾鉴分辨他们的冤情。不久,果然捕获真盗。成化末年,历任右通政,多次晋升至工部左侍郎。弘治十三年晋升尚书。

孝宗在位久,海内乐业,内府供奉逐渐增多,司设监请求改造龙毯、素毯一百有余。曾鉴等说:“毯虽然只是一物,然而从山、陕征收毛皮,从河南采集绵纱等原料,从苏、松召集工匠,经历几年,百般劳民伤财,请赐命停止。”皇帝不听从。内府针工局请求收年幼工匠一千人,曾鉴等说:“往年尚衣监收匠一千人,而兵仗局效仿,招收达到二千人。军器局、司设监又效仿,各收一千人。弊病的'源头一开启,其流弊就不会停止。”皇帝于是命令减去其中一半。太监李兴请求置办元宵烟火,皇帝有诏裁除减省,因曾鉴上奏而完全罢止。十六年,皇帝采纳诸大臣建议,召回织造中官,中官邓璇以此请求,皇帝又同意了他。曾鉴等极力进言,皇帝于是命令减去三分之一。这年冬天,述说各省正在用兵,并且水灾旱灾不断多生盗贼,请求罢止各地营修工程及第二年烟火和龙虎山上清官工程。皇帝都批答依从。

正德元年,雷震南京报恩寺塔,守备中宫傅容请求维修。曾鉴说天心示警,不应大兴土木而使民力劳顿,皇帝于是罢止。御马监太监陈贵奏请迁移马房,钦天监官倪谦复查,请求依从。给事中陶谐等_陈贵假公营私,并_倪谦阿谀依附,皇帝不听从。曾鉴坚持上奏,说马房都由钦天监监督测量地势营造,其后任意增置的,应命令拆毁改正,用自己的资金修葺,希望牧养不受妨碍而百姓不劳顿。皇帝批答同意。内织染局请求开设苏、杭诸府织造,上供锦绮二万四千多匹。曾鉴极力请求停罢,得以减去三分之半。太监许镛等各自携带皇帝敕令在浙江各地抽运木材,也因曾鉴上言得以罢止。

孝宗末年,合部大臣都是一时最好人选,曾鉴也坚持正义。到与韩文等请求诛杀宦官不能成功,留下的诸大臣都恭顺避祸,只有曾鉴持守原来的节操。有诏赐皇亲夏儒府第,皇帝嫌其狭小,想扩建。曾鉴极力争辩,皇帝不从。第二年春,中官黄准守备凤阳,皇帝依从其请求,赐旗牌。曾鉴等说大将出征及诸边守将,才有旗牌,内地守备没有这样的旧例,于是罢止。这年闰正月辞职,不久去世。追赠太子太保。

明史列传第七十三的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明史列传第七十三的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徐恪,字公肃,常熟人。成化二年进士。授工科给事中。中官欲出领抽分厂,恪等疏争。中官怒,请即遣恪等,将摭其罪,无所得乃已。出为湖广左参议,迁......

《宋史》列传第七十三的阅读答案及翻译范纯仁字尧夫,始出仕,知襄城县。县有牧地,卫士牧马,以践民稼,纯仁捕一人杖之。牧地初不隶县,主者怒曰:“天子宿卫,令敢尔邪?”白其事于上,劾治甚......

《明史·魏忠贤列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魏忠贤,肃宁人。少无赖,与群恶少博,少胜,为所苦,恚而自宫,变姓名曰李进忠。其后乃复姓,赐名忠贤云。忠贤自万历中选入宫,隶太监孙暹,夤缘入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