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古诗文>杜甫《登兖州城楼》全诗翻译赏析(共8篇)

杜甫《登兖州城楼》全诗翻译赏析(共8篇)

时间:2023-12-19 09:53:07 古诗文

xxx《登兖州城楼》全诗翻译赏析 第1篇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高峻绵延的城墙上耸立着百尺高楼,站在高高的城楼上放眼望去,只见婆娑的xxx外,是无尽的水边*地。“迢递”,高远绵长。“汀洲”,水边*地。登高远眺,xxx荫,河水清清,洲青沙白,天地是那么广阔,山河是那么壮美,而xxx己的处境却是这样的局促,满目春色顿时化为满眼的凄迷。一个“尽”字,涵蕴无穷。面对此情此景,诗人不禁悲从中来,道出了xxx己压抑许久的悲伤。

贾生年少虚垂涕,xxx来更远游,想当年,xxx少年才俊,却只能空xxx垂泪,枉有满怀抱负;xxx才高,亦无用武之地,只能春日远游,写写《登楼赋》,在纸墨之间寄托忧思。这是诗人借xxx和xxx暗示xxx己的人生遭遇。

“贾生”,即xxx,西汉著名文学家。二十二岁就被汉文帝召为博士,可谓是少年英才。他曾向汉文帝上《xxx疏》,说道:“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xxx借“垂涕”来指代xxx的忧国忧时之情。可惜他的建议不仅没有被汉文帝采纳,而且还遭到排挤,被贬为长沙xxx,三十三岁即抑郁而死,未得汉室重用,所以说是“虚垂涕”。

xxx,汉魏间诗人,“建安七子”之一。少有才名,十七岁诏受黄门侍郎,因避三国战乱,离开长安到荆州去依附刘表,但一直未受重用。在一个春日,他登上城楼,写下传颂千古的《登楼赋》,抒发内心的抑郁苦闷。“春来更远游”一句是指xxx《登楼赋》中所言“华实蔽野,黍稷盈畴。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意思是田野里万物生发,欣欣向荣,虽然确实很美,但毕竟xxx己寄居异地,有志难申,不可稍留,而当远游。仔细体味,正与xxx寄居岳父之所,眼望泾州盛景、胸怀挫折之情相通。

xxx献策之日,xxx作赋之年,都与诗人一般年轻。诗人应博学宏词科考试而落第,其心境与xxx**未一样抑郁愁苦。诗人远赴泾州入王茂元幕府,与xxx一样寄人篱下,流落幕府。万般情怀,便由这两个典故准确地传达出来了。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常想白发年老时归隐江湖,披散头发,驾一叶扁舟,悠游于江湖之间,但需待xxx己扭转乾坤,回旋天地,建功立业之后。诗人虽然遭遇困顿,可是他的凌云之志并未减退。春秋时范蠡辅佐越王勾践成就霸王之业后,辞去爵位,乘一叶扁舟飘然而去,成为千古美谈。xxx借用这个典故,表明xxx己想学范蠡,建功立业,等到功成名就之后便引身而退。“欲回天地”说的是xxx己渴望有回天之力,以重振xxx*。“永忆江湖”强调xxx己并非贪慕功**禄,而有功成身退之心。“永”字表达的是诗人毕生的理想,“欲”字可见诗人强烈的用世之心。

这一联历来备受推崇,它不仅对仗工整、气势雄浑,而且具有高度的概括性,**着*传统知识分子理想的人生境界:既以***天下为己任,又追求xxx静的超远人生。有了前者,才能胸襟开阔,兼济天下;有了后者,就会区别于那些追名逐利之徒。xxx曾经盛赞此联“千锤百炼,出以xxx然,xxx不过如此”。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雏竟未休,不料死老鼠被当成美味,而秉性高洁的鹓雏竟然被猜疑个不休。“鹓雏”,凤凰一类的神鸟。这一联出xxx《庄子·秋水》。战国时惠施任xxx相,庄子准备去探望他。有人对惠施说,庄子是想来谋夺你的相位,惠施于是百般防范。庄子听到这事后,就对惠施说:南方有一种叫鹓雏的神鸟,从南海飞往北海。一路上非梧桐树不歇,非竹实不吃,非甘泉不饮。有只猫头鹰刚获得一只死老鼠,看到鹓雏飞过,怀疑它要来抢食,就仰头向它发出“吓吓”的怒叫声。现在你也想用xxx这只死老鼠来“吓”我吗?

诗人巧妙地借用庄子的典故,把本来很难用简短文字表达的意思说得委婉含蓄,耐人寻味。xxx应博学宏词科考试而落选,与某中书大人“此人不堪”这一含有道德人品的非议有关。诗中所用典故,大概正是对这种猜忌与中伤的愤慨。同时,也可能是讽刺那些企图把持利禄、xxx排斥**的朋***。

xxx《登兖州城楼》全诗翻译赏析 第2篇

xxx(712-770),字子美,xxx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xxx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xxx与xxx合称“xxx,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xxx与杜牧即“小xxx区别开来,xxx与xxx又合称“大xxx。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xxx草堂纪念。

xxx《登兖州城楼》全诗翻译赏析 第3篇

东郡趋庭日⑵,南楼纵目初⑶。

浮云连海岱⑷,平野入青xxx⑸。

孤嶂xxx在⑹,荒城鲁殿馀⑺。

从来多古意⑻,临眺独踌躇⑼。

【注释】

⑴兖州:唐代州名,在今山东省。xxx父亲xxx兖州司马。邵注:兖州,xxx,汉以封共xxx。《唐书》:兖州,xxx,属河南道。xxx:兖州,隋改为xxx,xxx曰兖州,后又改xxx。仇兆鳌按:唐之兖州治瑕丘县,即今之嵫阳县也。

⑵东郡趋庭:到兖州看望父亲。《前汉志》:东郡,xxx,属兖州。xxx寿诗:“趋庭尊教义。”xxx曰:公父闲尝为兖州司马,公时省侍,故有“趋庭”句。

⑶初:初次。《晋书·xxx传》:“乘秋夜往,共登南楼。”此借用其字。xxx《观象赋》:“尔乃纵目远览,傍通四维。”

⑷海岱:东海、泰山。古诗:“浮云蔽白日。”海岱青xxx,与兖州接壤。《禹贡》:“海岱惟青州。”

⑸入:是一直伸展到的意思。青xxx:青州、xxx州。鲍照诗:“平野起秋尘。”《海赋》:“西薄青xxx。”《唐书》:青州北海郡、xxx州xxx,俱属河南道。

⑹xxx:xxx命人所记得的歌颂他功德的石碑。xxx《小山赋》:“寸中孤嶂连还断。”《秦本纪》:“始皇二十八年,东行郡县,上xxx,刻石颂xxx。”

⑺鲁殿:汉时xxx在曲阜城修的灵光殿。馀:残馀。谢xxx诗:“荒城迥易阴。”xxx摛诗:“列楹登鲁殿。”xxx《鲁灵光殿赋》:“殿本景帝子鲁共xxx。”《后汉书注》:殿在兖州曲阜县城中。

⑻古意:伤古的意绪。《史记·龟策传》:“所从来久矣。”隋李密诗:“怅然怀古意。”

⑼踌躇:犹豫。xxx诗:“临眺殊复奇。”《庄子》:“圣人踌躇以兴事。”xxx曰:“踌躇,踯躅也。”《玉篇》:“犹豫也。”xxx曰:前半登楼之景,后半怀古之情,其驱使名胜古迹,能作第一种语。此与《岳阳楼》诗,并足凌轹千古。

【白话译文】

我在来到兖州看望我父亲的日子里,初次登上城楼放眼远眺,飘浮的白云连接着东海和泰山,一马平川的原野直入青州和xxx州。xxx的石碑像一座高高的山峰屹立在这里,xxx修的灵光殿只剩下一片荒芜的城池。我从来就有怀古伤感之情,在城楼上远眺,独xxx徘徊,心中十分感慨。

【创作背景】

xxx《登兖州城楼》全诗翻译赏析 第4篇

东郡趋庭日,

南楼纵目初;

浮云连海岱,

平野入青xxx;

孤嶂xxx在,

荒城鲁殿余。

从来多古意,

临眺独踌躇。

xxx诗鉴赏:

“兖州”在今山东省。“城楼”即州城南楼。这是xxx第一次游历齐xxx之作。他的父亲xxx时正在衮作司马。

首联点出登楼的缘由和时间。“东郡”,在汉代是兖州所辖九郡之一。“趋庭”用《论语·季氏》孔丘的儿子“鲤趋而过庭”的故事,指明是因探亲来到兖州,借此机会登城楼“纵目”观赏。“初”字确指这是首次登楼。

次联写“纵目”所见形势。“海”指渤海,“岱”指泰山,都在青州境。兖、青、xxx等州均在山东、江苏一带。“浮云”、“平野”四字,用烘托法表现兖与邻州都位于辽阔平野之中,浮云笼罩,难以分辨。

“连”“入”二字从地理角度加以定向,兖州往东与海“连”接,往西伸“入”楚地。不但壮观,且传神。

三联写纵目所见胜迹,并引起怀古之情。“孤嶂”指今山东邹县东南的峄山。“xxx”,指xxx登峄山时臣下“颂”德的石刻。“在”指尚在。“荒城”指曲阜。“鲁殿”,指县东二里的汉景帝子xxx所建鲁灵光殿,“余”指残存。“在”、“余”二字从历史角度进行选点,xxx、鲁殿在“孤嶂”、“荒城”中经受历史长河之冲刷,一存一残,个中原因是很能引起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反思的。

尾联是全诗的总结。“从来”意为向来如此。“古意”承三联“xxx”来。“多”说明深广。它包含两层意思。其一诗人xxx指,意为诗人向来怀古情深,其一指兖州,是说早在东汉开始兖州建置前,它就以古迹众多闻名。这就是xxx登楼远眺,会生起怀古情思的原因。“临眺”与次联“纵目”相照应。“踌躇”,徘徊。“独”字很能表现xxx不忍离去时的“独”特感受。前人解释:“曰‘从来’则平昔怀抱可知;曰‘独’则登楼者未必皆知”。(xxx汸)很能道出尾联的深沉含意。

此诗是xxx二十九岁时作,是xxx现存最早的一首五律诗。此诗已初次显露出他的艺术才华。明代xxx把“迭景者意必二”作为“律诗三昧”之一。xxx更以此诗中间两联“前景寓目,后景感怀”为xxx“变化莫测”之一例。此诗虽属旅游题材,但诗人从纵横两方面,即地理和历史的角度,分别进行观览与思考,从而表达出登楼临眺时触动的个人感受,是颇具特色的。诗人一方面广览祖国的山海壮观,一方面回顾前朝的历史胜迹,而更多的是由临眺而勾引起的怀“古”意识。

在艺术上此诗一、二、三联均运用了工整的对句。

xxx《登兖州城楼》全诗翻译赏析 第5篇

《登兖州城楼》xxx全诗鉴赏

【原文】

登兖州城楼⑴

东郡趋庭日⑵,南楼纵目初⑶。

浮云连海岱⑷,平野入青xxx⑸。

孤嶂xxx在⑹,荒城鲁殿馀⑺。

从来多古意⑻,临眺独踌躇⑼。

【注释】

⑴兖州:唐代州名,在今山东省。xxx父亲xxx兖州司马。邵注:兖州,xxx,汉以封共xxx。《唐书》:兖州,xxx,属河南道。xxx:兖州,隋改为xxx,xxx曰兖州,后又改xxx。仇兆鳌按:唐之兖州治瑕丘县,即今之嵫阳县也。

⑵东郡趋庭:到兖州看望父亲。《前汉志》:东郡,xxx,属兖州。xxx寿诗:“趋庭尊教义。”xxx曰:公父闲尝为兖州司马,公时省侍,故有“趋庭”句。

⑶初:初次。《晋书·xxx传》:“乘秋夜往,共登南楼。”此借用其字。xxx《观象赋》:“尔乃纵目远览,傍通四维。”

⑷海岱:东海、泰山。古诗:“浮云蔽白日。”海岱青xxx,与兖州接壤。《禹贡》:“海岱惟青州。”

⑸入:是一直伸展到的意思。青xxx:青州、xxx州。鲍照诗:“平野起秋尘。”《海赋》:“西薄青xxx。”《唐书》:青州北海郡、xxx州xxx,俱属河南道。

⑹xxx:xxx命人所记得的歌颂他功德的石碑。xxx《小山赋》:“寸中孤嶂连还断。”《秦本纪》:“始皇二十八年,东行郡县,上xxx,刻石颂xxx。”

⑺鲁殿:汉时xxx在曲阜城修的灵光殿。馀:残馀。谢xxx诗:“荒城迥易阴。”xxx摛诗:“列楹登鲁殿。”xxx《鲁灵光殿赋》:“殿本景帝子鲁共xxx。”《后汉书注》:殿在兖州曲阜县城中。

⑻古意:伤古的意绪。《史记·龟策传》:“所从来久矣。”隋李密诗:“怅然怀古意。”

⑼踌躇:犹豫。xxx诗:“临眺殊复奇。”《庄子》:“圣人踌躇以兴事。”xxx曰:“踌躇,踯躅也。”《玉篇》:“犹豫也。”xxx曰:前半登楼之景,后半怀古之情,其驱使名胜古迹,能作第一种语。此与《岳阳楼》诗,并足凌轹千古。

【白话译文】

我在来到兖州看望我父亲的日子里,初次登上城楼放眼远眺,飘浮的白云连接着东海和泰山,一马平川的原野直入青州和xxx州。xxx的石碑像一座高高的山峰屹立在这里,xxx修的灵光殿只剩下一片荒芜的城池。我从来就有怀古伤感之情,在城楼上远眺,独xxx徘徊,心中十分感慨。

【创作背景】

xxx《登兖州城楼》全诗翻译赏析 第6篇

溪回松风长,

苍鼠窜古瓦。

不知何王殿,

遗构绝壁下。

阴房鬼火青,

坏道哀湍泻。

万籁真笙竽,

秋色正潇洒。

美人为黄土,

况乃粉黛假。

当时侍金舆,

故物独石马。

忧来藉草坐,

浩歌泪盈把。

冉冉征途间,

谁是长年者?

xxx诗鉴赏

这首五言古诗,作于肃宗至德二年(757)闰八月。当时,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刚到第三个年头,国家破败不堪,人民灾难深重。诗人又横遭**上的打击,心头更增凄凉之意。他xxx长安回陕北鄜州探视妻子,路过残破的玉华宫,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诗。

诗人以凄绝之笔,记兴亡之慨,抒发了悲凉深长的人生喟叹,读来凄楚动人。

玉华宫,在宜君县西北,是xxx贞观二十一年(647)所建,依山临涧,环境十分幽美。高宗永徽二年(651),改宫观为庙宇,废为玉华寺。到xxx路过之时,已历经百余年,境地荒凉。但诗题不作《玉华寺》,而是写作《玉华宫》,正体现了诗人在兵连祸结,国家衰微之时,对贞观之治的无限缅怀和对荣华难驻人世沧桑的感叹,抚今追昔,不禁伤怀无尽。

诗中前八句描写旧宫的凄凉景象。先写旧宫外景:

xxx《登兖州城楼》全诗翻译赏析 第7篇

公元七五八年秋,xxx因营救房琯获罪,谪迁华州。冬末,他回到洛阳。此时,安禄山已被其子安庆绪杀死,安庆绪由洛阳败走,退守邺城(今河南安阳县),正被唐大将xxx等九节度使率领的六十万大军包围。但昏庸的肃宗害怕节度使**过大而不置元帅,只派了个不懂军事的宦官鱼朝恩做临军,使六十万大军陷入“进退无所禀”的涣散状态。使史思明有xxx魏州(今河北大名县东)来救邺城的机会,公元七五九年三月,两军大战于安阳一带,xxx大败。为补充兵力,唐**者强征百姓充军,造成百姓的困苦不安。xxx在这时xxx阳,返回华州任所,将途中的所见所闻,写成了著名的组诗《三吏》、《三别》。《石壕吏》是《三吏》中的一篇。诗中通过“捉人”揭露了官吏横暴拉兵的不合理**,反映了人民所承受的深重灾难,表现了诗人强烈的忧国爱民的思想感情。

全诗可分为三大段。

第一段xxx首句至“老妇出门看”,交待了事情发生的环境,是“捉人”的序幕。

诗一开头,就用“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两句点出了环境与事件。“暮投”反映出乱世动荡,人心不安,天刚一落黑就不敢继续赶路,赶快找地方投宿。“村”字透露**慌xxx的年月,行人不敢走大道,只有寻小路,歇荒村。然而就连这样的荒村僻壤,官府xxx都没有放过。“夜”字揭露出官府差吏抓人的凶狠和狡猾,知道白天捉不到人,只有在夜里强捕。

而饱经战乱的老百姓在这**不安的社会里也早有了经验,知道半夜三更来打门,定是又要抓人,所以“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第二段从“吏呼一何怒”至“犹得备晨炊”,写捉人的经过。开头两句用“吏呼”“妇啼”两相对照,极其形象地概括出了差吏的残暴和老妇的悲痛,连用两个“一何”更加重了感**彩,体现了投宿人对差吏的憎恶和对老妇的同情。

“听妇前致词”一句承上启下,一直贯到“如闻泣幽咽”,是投宿者在房间内听到老妇啼哭着回答差吏怒呼的内容。这十二句并非老妇一口气说下来的,而是“吏呼”逼问的一次次回答。先说三男从军、二男战死的遭遇及老妇的沉痛之情。两个儿子都为国**了,剩下的一个只能托人捎回家信。这样的家庭,三个儿子都献了出来,仍不放过,还一个劲地怒逼,足见其凶狠可恶了。“生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两句无限酸辛,无可奈何、活一天算一天的失望含悲之情表现得淋流尽致。

第二层从“室中更无人”至“出入无完裙”,写家中仅存孤儿寡母的贫穷生活。人民为战争,已付出了那么大的代价,难道仅剩下的一个可以依靠的老伴还不应该幸免吗?何况家中的孤儿寡母都过着衣不蔽体的生活,人民对这一苦难的现实不正应该愤怒和反抗吗?

第三层从“老妪力虽衰”至“犹得备晨炊”,写老妇为挽救家庭,舍身应役的决心。老妇见多般的诉苦不行,差役还是逼她非交出人来不可。叫儿媳去吧,小孙子得**,把老伴儿交出来吧,家中不能没有个男人,于是老妇决定xxx己舍身从军。对**阶级来说,无疑是一桩辛辣的讽刺、愤怒的控诉,就连这样一个“力衰”的“老妪”也没放过。

第三段xxx“夜久语声绝”至“独与老翁别”,交待出事情的结果,是尾声。

“语声绝”,说明老妇已被差吏带走了,“泣幽咽”是儿媳的哭声,“出入无完裙”的儿媳,死了丈夫,孩子又小,公公不在家,婆婆又被拉走,家破人亡。“如闻”二字用得形象,使我们看到投宿者对主人一家命运的关切,可推知他是悲愤激动得一夜不曾合眼的。最后一句“独与老翁别”含意丰富,它和诗开头第一句“暮投石壕村”遥相呼应。昨天投宿的时候,还有老翁老妇双双出迎,如今老妇**走,儿媳又无完裙,不便出入,只有刚刚溜回家的老翁一人出来送行,诗人的心情可想而知了。

《石壕吏》是一首杰出的现实**的.叙事诗,它最显著的艺术特色是寓褒贬于叙事之中,这首诗一百二十个字,叙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句句叙事,无抒情语,也无议论的话,但却通过叙事xxx情,表达了心中义愤。

其次,诗写得很精炼概括,前后照应,意见言表。

诗的开头部分和结尾部分都写得很简练,重点放在中间部分,其中心是老妇的申诉,写得具体详细。如开头只用一句写投宿,立刻转入“有吏夜捉人”的主题。

写投宿,只说“暮投石壕村”,没有写当时的情景,而后随着情节的发展,很xxx然地知道是宿在老妇老翁家。又如只写“老翁逾墙走”没写他何时归来;只写“请从吏夜归”,未写她是否***。但读到那句照应开头,结束全篇的“独与老翁别”一句,就完全领悟到:当“夜久语声绝”之后,老妇就***了,老翁也恐怕就在差吏走了之后才回到家的。

诗中老妇人的形象,主要是通过她的诉苦来完成的,刻划得栩栩如生。其他人如投宿者、差吏、老翁、儿媳等人物形象,虽着墨不多,但都很鲜明,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xxx《登兖州城楼》全诗翻译赏析 第8篇

xxx《登兖州城楼》译文和赏析

《登兖州城楼》是唐代诗人xxx早期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首联二句点出登楼。颔联两句写登楼纵目所见远景。颈联两句写登楼纵目时所见古迹。尾联二句总结,古意承上两句来,临眺与上纵目照应。凭高杯古,不免踌躇惆怅。因结构谨严,格律工稳,故前人多取以为式。

【原文】

登兖州城楼⑴

东郡趋庭日⑵,南楼纵目初⑶。

浮云连海岱⑷,平野入青xxx⑸。

孤嶂xxx在⑹,荒城鲁殿馀⑺。

从来多古意⑻,临眺独踌躇⑼。

【注释】

⑴兖州:唐代州名,在今山东省。xxx父亲xxx兖州司马。邵注:兖州,xxx,汉以封共xxx。《唐书》:兖州,xxx,属河南道。xxx:兖州,隋改为xxx,xxx曰兖州,后又改xxx。仇兆鳌按:唐之兖州治瑕丘县,即今之嵫阳县也。

⑵东郡趋庭:到兖州看望父亲。《前汉志》:东郡,xxx,属兖州。xxx寿诗:“趋庭尊教义。”xxx曰:公父闲尝为兖州司马,公时省侍,故有“趋庭”句。

⑶初:初次。《晋书·xxx传》:“乘秋夜往,共登南楼。”此借用其字。xxx《观象赋》:“尔乃纵目远览,傍通四维。”

⑷海岱:东海、泰山。古诗:“浮云蔽白日。”海岱青xxx,与兖州接壤。《禹贡》:“海岱惟青州。”

⑸入:是一直伸展到的意思。青xxx:青州、xxx州。鲍照诗:“平野起秋尘。”《海赋》:“西薄青xxx。”《唐书》:青州北海郡、xxx州xxx,俱属河南道。

⑹xxx:xxx命人所记得的歌颂他功德的石碑。xxx《小山赋》:“寸中孤嶂连还断。”《秦本纪》:“始皇二十八年,东行郡县,上xxx,刻石颂xxx。”

⑺鲁殿:汉时xxx在曲阜城修的灵光殿。馀:残馀。谢xxx诗:“荒城迥易阴。”xxx摛诗:“列楹登鲁殿。”xxx《鲁灵光殿赋》:“殿本景帝子鲁共xxx。”《后汉书注》:殿在兖州曲阜县城中。

⑻古意:伤古的意绪。《史记·龟策传》:“所从来久矣。”隋李密诗:“怅然怀古意。”

⑼踌躇:犹豫。xxx诗:“临眺殊复奇。”《庄子》:“圣人踌躇以兴事。”xxx曰:“踌躇,踯躅也。”《玉篇》:“犹豫也。”xxx曰:前半登楼之景,后半怀古之情,其驱使名胜古迹,能作第一种语。此与《岳阳楼》诗,并足凌轹千古。

【译文】

我在来到兖州看望我父亲的日子里,初次登上城楼放眼远眺,飘浮的白云连接着东海和泰山,一马平川的原野直入青州和xxx州。xxx的石碑像一座高高的山峰屹立在这里,xxx修的灵光殿只剩下一片荒芜的城池。我从来就有怀古伤感之情,在城楼上远眺,独xxx徘徊,心中十分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