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古诗文>陶渊明《杂诗其一》原文翻译鉴赏(推荐13篇)

陶渊明《杂诗其一》原文翻译鉴赏(推荐13篇)

时间:2023-12-17 10:34:21 古诗文

xxx《杂诗其一》原文翻译鉴赏 第1篇

原文:

荣华难久居,盛衰不可量。

昔为三春蕖,今作秋莲房。

严霜结野草,枯悴未遽央。

日月还复周,我去不再阳。

眷眷往昔时,忆此断人肠。

荣华难以长久停留,盛与衰也难以预量。

原是xxx丽的荷花,今成秋天结子的莲房。

寒霜打蔫了野草,形容枯萎尚未凋丧。

日月周而复始野草又会复生,我则一旦死去就不能重生世上。

眷恋着先前种种,想到这些真让人断肠。

秋莲:荷花。

遽央:终尽;完毕。

有环周:一作“还复周”。

眷眷:依恋反顾貌。

赏析:

本文是组诗中的第三首。这组诗共十二首,前八首“辞气一贯”,当作于同一年内,约作于xxx54岁时,即为晋安帝义熙十四年(公元4),后四首约作于晋安帝隆安五年(公元4),xxx37岁时。

xxx《杂诗其一》原文翻译鉴赏 第2篇

闻道xxx,频年不xxx。

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

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

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杂诗译文及注释

早就听说xxx有战争,连续多年不见双方撤兵。

可怜闺中寂寞独自看月,她们思念之心长在汉营。

今晚上少妇的相思情意,正是昨夜xxx想家之情。

何时高举战旗擂鼓进军,但愿一鼓作气取龙城。

①闻道:听说。xxx:即黄龙,在今辽宁开原县西北,此指边地。xxx:放下兵器。

②良人:古代妻子对丈夫的称呼。

③龙城:在今蒙古境内,这里借指敌方要地。

杂诗赏析

自汉xxx,诗人常以“杂诗”为题写诗,类似“无题”诗,内容多是慨叹人生或离别相思的。沈佺期写有《杂诗三首》,都写闺中怨情,流露出明显的反战情绪。这里选的是第三首, 首联“闻道xxx,频年不xxx”,语言平易似娓娓道来,给人以鲜明突出的印象。xxx战火连年,可以想见征人久xxx苦,强烈的怨战之情溢于xxx行间,“不解”与“频年”连用,增强语势,引起人们的联想与深思。

颔联“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是借月抒怀。说今夜闺中和营中同在这一轮明月的照耀下,有多少对xxx思妇两地对月相思。在xxx眼里,这个昔日和妻子在闺_同赏玩的明月,不断地到营里照着他,好像怀着无限深情;而在闺中思妇眼里,似乎这眼前明月,再不如往昔美好,因为那象征着昔日夫妻美好生活的圆月,早已离开深闺,随着良人远去汉家营了。这一联明明是写情,却偏要处处说月;字字是写月,却又笔笔见人。短短十个字,内涵极为丰富,既写出了夫妇分离的现在,也触及到了夫妇团聚的过去;既轮廓鲜明地画出了异地同视一轮明月的一幅月下相思图,也使人联想起夫妇相处时的月下双照的动人景象。通过暗寓着对比的画面,诗人不露声色地写出闺中人和xxx相互思念的绵邈深情。见月怀人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传统表现手法,而这里只写月不写人,意象反而更丰富生动。这“闺里月”既是思妇的眼中月,又是征人的眼中月,既有千里共婵娟之意,又有思妇心神飞度,想见征人之意。诗意双关,xxx、思妇相思之情之景俱在其中,显得清新别致。

颈联“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紧承上联进一步抒写离人相思。“春”而又“今”,“ 夜”而又“昨”,分别写出少妇“意”和良人“情”,其妙无比。四季之中最撩人情思的无过于春,而今春的大好光阴虚度,少妇不禁倍觉惆怅。万籁无声的长夜最为牵愁惹恨,那昨夜夫妻惜别的情景,仿佛此刻仍在xxx面前浮现。“今春意”与“昨夜情”虽是xxx对举,却可以作为“夜夜”来读。可是细味“今春意”却有着独特的表现力。“昨夜情”,也对得十分工巧,不仅表现出良人对妻子的一往情深,而且还表现出思念之切。他回忆往日夫妻的恩爱,觉得恍如昨夜事一般,不因经久分离而淡薄。可见他们的情意是多么美好、真挚、深厚而动人。

尾联“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抒写出了xxx、思妇的愿望。他们希望能有良将出马,xxx胜,结束他们长期分离的痛苦。但诗以问句的形式,倍增感慨深沉的意味。这里照应首联回答了“频年不xxx”的问题,表明是将领无能,指挥不得力以致连年征战,这是写透夫妇别离的痛苦以后自然生出的意思。

这首诗构思新颖精巧,特别是中间四句,在“情”、“意”二字上着力,翻出新意,更为前人所未道。诗中所抒之情与所传之意彼此关联,由情生意,由意足情,势若转圜,极为自然。从文气上看,一二联都是十字句,自然浑成,一气贯通,语势较和缓;第三联是对偶工巧的两个短句,有如急管繁弦,显得气势促迫;末联采用散行的句子,文气重新变得和缓起来。

xxx《杂诗其一》原文翻译鉴赏 第3篇

《杂诗其一》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xxx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注释】

陌:东西的路,这里泛指路。这两句是说人生在世没有根蒂,飘泊如路上的尘土。

逐:追,随着。

此已非常身:此,指此身。非常身,不是经久不变的身,即不再是xxx壮年之身。这句和上句是说生命随风飘转,此身历尽了艰难,已经不是原来的样子了。

落地:刚生下来。这句和下句是说,xxx生的同胞弟兄才能相亲呢?意思是世人都应当视同兄弟。

斗酒聚比邻:斗,饮酒的器具。比邻,近邻。这句和上句是说遇到高兴的事就应当作乐,有酒就要邀请近邻共饮。

xxx:壮年。

及时:趁xxx之时。这句和下句是说应当趁年富力强之时勉励自己,光阴流逝,并不等待人。

再:第二次。

【古诗今译】

人生在世就像路上的尘土,原本就像飘泊风尘,没有根蒂。生命随风飘转,此身历尽了艰难,已经不是原来的样子了。世间人人都应当视同兄弟,何必非要亲生的同胞弟兄才能相亲呢?遇到高兴的事就应当即使行乐,有酒就要邀请邻里朋友一起共饮。人生就xxx光一样,只要过去了,就不会重新再来,因此,要趁着年富力强,勉励自己,多做些应该做的事。

【赏析】

xxx(365—427),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潜,卒后亲友私谥靖节。东晋浔阳柴桑人(今九江市)人。年幼时,家庭衰微,八岁丧父,十二岁母病逝,与母妹三人度日。孤儿寡母,多在外祖父孟嘉家里生活。外祖父家里藏书多,给他提供了阅读古籍和了解历史的条件,在学者以《庄》《老》为宗而黜《六经》的两晋时代,他不仅像一般的士大夫那样学了《老子》《庄子》,而且还学了儒家的《六经》和文、xxx神话之类的“异书”。时代**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使他接受了儒家和道家两种不同的思想,培养了“猛志逸四海”和“性本爱丘山”的两种不同的志趣。xxx《杂诗》共有十二首,此为第一首。本诗作于晋安帝义熙十年(414),时xxx五十岁,距其辞官归田已有八年。

坎坷的经历造就了xxx对待世俗和人生与众不同的态度,因此,这首诗起笔就以人生命运之不可把握发出慨叹:“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读来使人感到伤感,令人心痛。然而,诗人xxx又不同于那些寻常之人,屈服于世事,而是执著地在生活中追求温暖的朋友之爱,、崇尚快乐,劝解人们”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尤其令后人感叹不已的是是人在作品的结束之时,以经久不衰致名句“xxx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警醒世人:时不我待,人当少时及时勉励自己,着实使人为之感奋。

全诗如朋友触膝长谈,朴实无华,丰富的人生哲理却深深地蕴含于其中,催人奋发,令人省思。

[说明]

按xxx先生考论,这组诗的前八首辞意一贯,内容多叹息家贫年衰,及力图自勉之意,当为晚年所作。第六首中说:“昔闻**言,掩耳每不喜;奈何五十年,忽已亲此事!”xxx五十岁当为晋安帝义熙十年(414),前八首即为这一年所作。后四首xxx旅途行役之苦,另系于晋安帝隆安五年。

(401),时xxx三十七岁。

其一(1)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2)。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3)。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4)!

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5)。

xxx不重来,一日难再晨(6)。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7)。

〔注释〕

(1)这首诗慨叹光阴易逝、人生无常,所以告诫人们,在短暂的人生之中,应相亲相善、及时行乐、努力做人。

(2)蒂(dì弟):花或瓜果跟枝茎相连的部分。陌(mò莫):田间小路,东西为陌。这里泛指道路。

(3)常:永恒不变。

(4)落地:降生,一生下来。为兄弟:语本《论语?颜渊》:“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5)聚:招集。比邻:近邻。

(6)xxx:壮年。

(7)待:等待。

〔译文〕

人生像是无根蒂,

飘荡犹如陌上尘。

聚散随风无定处,

此生不是永恒身。

人来世上皆兄弟,

何必骨肉才相亲!

得欢不妨及时乐,

有酒招来左右邻。

壮年一去不重来,

一日之中无两晨。

抓紧时间自努力,

从来岁月不待人!

xxx《杂诗其一》原文翻译鉴赏 第4篇

原文:

满目悲生事,因人作远游。

迟回度陇怯,浩荡及关愁。

水落鱼龙夜,山空鸟鼠秋。

西征问烽火,心折此淹留。

译文

关中大旱,满眼饥荒令人悲伤,为了投奔他人我才远游异乡。

怀着畏惧的心情翻越盘屈的陇坂,携着浩荡的愁思抵达陇关。

夜晚的鱼龙川河水浅落,秋天的鸟鼠山一片空荡冷寂。

西行途中不断询问秦州有无战事,留居此处内心伤痛已极。

注释

秦州:xxx省天水市。

“满目”句:史载关中大旱,斗米七千钱,人相食。

陇:陇山,又名陇坂陇坂九回,不知者七日乃得越。”

关:陇关,又名大震关,形势险峻。

鱼龙:川名,在秦州附近。

鸟鼠:山名,在秦州附近。

“西征”句:时秦州一带受吐蕃威胁。

赏析:

本首诗是组诗中的第一首。《秦州杂诗二十首》是xxx到秦州(xxx天水)后所作的大型组诗。xxx宗乾元二年(759)秋天,xxx抛弃华州司功参军的职务,开始了“因人作远游”的艰苦历程。他从长安出发,首先到了秦州。在秦州期间,他先后用五律形式写了二十首歌咏当地山川风物,抒写伤时感乱之情和个人身世遭遇之悲的诗篇,统题为“秦州杂诗”。据末首末二语,可知这组诗是以诗歌来代替书札的,大概是寄给朝廷旧日同僚。

此时是“安史之乱”的第五年,xxx*虽已收复,但河之南北仍在安史叛军的铁蹄下**,中原战火正炽,西北边境烽烟迭起,关辅又饥,确实是国不堪国民不聊生。在此时,仅以左拾遗身份任过京官的xxx,离职携眷西行,流寓秦州,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秦州杂诗二十首》就是其中的优秀篇章。

xxx《杂诗其一》原文翻译鉴赏 第5篇

《杂诗·人生无根蒂》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①。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②。

落地为兄弟③,何必骨肉亲!

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④。

xxx不重来⑤,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⑥,岁月不待人。

注释

①蒂(dì帝):瓜当、果鼻、花与枝茎相连处都叫蒂。陌:东西的路,这里泛指路。这两句是说人生在世没有根蒂,飘泊如路上的尘土。

②此:指此身。非常身:不是经久不变的身,即不再是xxx壮年之身。这句和上句是说生命随风飘转,此身历尽了艰难,已经不是原来的样子了。

③落地:刚生下来。这句和下句是说,世人都应当视同兄弟,xxx生的同胞弟兄才能相亲呢?

④斗:酒器。比邻:近邻。这句和上句是说,遇到高兴的事就应当作乐,有酒就要邀请近邻共饮。

⑤xxx:壮年。

⑥及时:趁xxx之时。这句和下句是说应当趁年富力强之时勉励自己,光阴流逝,并不等待人。

解释

人生在世没有根蒂,飘泊如路上的尘土。

生命随风飘转,此身历尽了艰难,已经不是原来的样子了。

世人都应当视同兄弟,xxx生的同胞弟兄才能相亲呢?

遇到高兴的事就应当作乐,有酒就要邀请近邻共饮。

应当趁年富力强之时勉励自己,光阴流逝,并不等待人。

鉴赏

《杂诗》共有十二首,此为第一首。xxx先生认为前八首“辞气一贯”,当作于同一年内。据其六“奈何五十年,忽已亲此事”句意,证知作于公元414年(晋安帝义熙十年),时xxx五十岁,距其辞官归田已有八年。

这组《杂诗》,实即“不拘流例,遇物即言”的杂感诗。正如明xxx《陶诗析义》卷四所云:“十二首中愁叹万端,第八首专叹贫困,余则慨叹老大,屡复不休,悲愤等于《楚辞》。”可以说,慨叹人生之无常,感喟生命之短暂,是这组《杂诗》的基调。

这种关于“人生无常”“生命短暂”的叹喟,是在《诗经》《楚辞》中即已能听到的,但只是到了汉末魏晋时代,这种悲伤才在更深更广的程度上扩展**,从《古诗十九首》到“三xxx,从“竹林xxx”到“二陆”,从刘琨到xxx,这种叹喟变得越发凄凉悲怆,越发深厚沉重,以至成为整个时代的典型音调。这种音调,在今天看来不无消极悲观的意味,但在当时特定的社会条件下,却反映了人的觉醒,是时代的进步。

“人生无根蒂”四句意本《古诗十九首》之“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飘尘”,感叹人生之无常。蒂,即花果与枝茎相连接的部分。人生在世即如无根之木、无蒂之花,没有着落,没有根柢,又好比是大路上随风飘转的尘土。由于命运变幻莫测,人生飘泊不定,种种遭遇和变故不断地改变着人,每一个人都已不再是最初的自我了。这四句诗,语虽寻常,却寓奇崛,将人生比作无根之木、无蒂之花,是为一喻,再比作陌上尘,又是一喻,比中之比,象外之象,直把诗人深刻的人生体验写了出来,透露出至为沉痛的悲怆。xxx虽然“少无适俗韵”,怀有“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的宏大抱负,但他生值晋宋易代前后,**黑暗,战乱频仍,国无宁日,民不聊生。迫于生计,他几度出仕,几度退隐,生活在矛盾痛苦之中,终于在四十一岁时辞职归田,不再出仕。如此世态,如此经历,使他对人生感到渺茫,不可把握。虽然在他的隐逸诗文中,读者可以感受到他的旷达超然之志,*和冲淡之情,但在他的内心深处,蕴藏着的是一种理想破灭的失落,一种人生如幻的绝望。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承前而来,既然每个人都已不是最初的自我,那又何必在乎骨肉之亲、血缘之情呢。来到这个世界上的都应该成为兄弟。这一层意思出自《论语》:“子夏曰:‘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这也是xxx在战乱年代对和*、泛爱的一种理想渴求。“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阅历的丰富往往使人对人生的悲剧性有更深刻的认识,年龄的增长常常使人更难以寻得生活中的欢乐和激动,处于**黑暗时期的xxx更是如此,这在他的诗中表露得非常明确:“荏苒岁月颓,此心稍已去。值欢无复娱,每每多忧虑。”(《杂诗》其五)但他毕竟没有完全放弃美好的人生理想,他转向官场宦海之外的自然去寻求美,转向仕途荣利之外的村居生活去寻求精神上的欢乐,这种欢乐*淡冲和、明净淳朴。“斗酒聚比邻”正是这种xxx式的.欢乐的写照,在xxx的诗中时有这种场景的描述,如:“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移居》)“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这是xxx式的及时行乐,与“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古诗十九首》)有着明显的差异,体现了更高的精神境界。

“xxx不重来”四句常被人们引用来勉励年轻人要抓紧时机,珍惜光阴,努力学习,奋发上进。在今天,一般读者若对此四句诗作此理解,也未尝不可。但xxx的本意却与此大相径庭,是鼓励人们要及时行乐。既然生命是这么短促,人生是这么不可把握,社会是这么黑暗,欢乐是这么不易寻得,那么,对生活中偶尔还能寻得的一点点欢乐,不要错过,要及时抓住它,尽情享受。这种及时行乐的思想,必须放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加以考察,“它实质上标志着一种人的觉醒,即在怀疑和否定旧有传统标准和信仰价值的条件下,人对自己生命、意义、命运的重新发现、思索、把握和追求。xxx在自然中发现了纯净的美,在村居生活中找到了质朴的人际关系,在田园劳动中得到了自我价值的实现。

这首诗起笔即命运之不可把握发出慨叹,读来使人感到迷惘、沉痛。继而稍稍振起,诗人执著地在生活中寻找着友爱,寻找着欢乐,给人一线希望。终篇慷慨激越,使人为之感奋。全诗用语朴实无华,取譬*常,质xxx,然而内蕴却极丰富,波澜跌宕,发人深省。

xxx《杂诗其一》原文翻译鉴赏 第6篇

原文:

秦州杂诗二十首·其五

唐代:xxx

南使宜天马,由来万xxx。

浮云连阵没,秋草遍山长。

闻说真龙种,仍残老骕骦。

哀鸣思战斗,xxx向苍苍。

译文:

南使宜天马,由来万xxx。

南使的统辖之地适宜牧养良马,牧养的数量总在万匹以上。

浮云连阵没,秋草遍山长。

然而邺城一仗那成群的骏马与阵同没,空留下秋草遍山高长。

闻说真龙种,仍残老骕骦。

听说此处的骏马群中,仍然剩有老驌驦。

哀鸣思战斗,xxx向苍苍。

它悲鸣着渴望去战斗,向苍天挺起坚强的脊梁。

注释:

南使宜天马,由来万xxx。

南使:唐代掌管陇右养牧马匹工作的官职名。南使的辖区在秦州北部。

浮云连阵没,秋草遍山长。

闻说真龙种,仍残老骕(sù)骦(shuāng)。

龙种:指骏马。古传骏马为龙所生。《开山图》云:陇西神马山有渊池,龙马所生。驌(sù)驦(shuāng):骏马名。

哀鸣思战斗,xxx向苍苍。

赏析:

这首诗是组诗中的第五首。《秦州杂诗二十首》是xxx到秦州(xxx天水)后所作的大型组诗。xxx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秋天,xxx抛弃华州司功参军的职务,开始了“因人作远游”的艰苦历程。他从长安出发,首先到了秦州。在秦州期间,他先后用五律形式写了二十首歌咏当地山川风物,抒写伤时感乱之情和个人身世遭遇之悲的诗篇,统题为“秦州杂诗”。据末首末二语,可知这组诗是以诗歌来代替书札的,大概是寄给朝廷旧日同僚。

此时是“安史之乱”的第五年,xxx朝虽已收复,但河之南北仍在安史叛军的铁蹄下呻吟,中原战火正炽,西北边境烽烟迭起,关辅又饥,确实是国不堪国民不聊生。在此时,仅以左拾遗身份任过京官的xxx,离职携眷西行,流寓秦州,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秦州杂诗二十首》就是其中的优秀 篇章。

xxx《杂诗其一》原文翻译鉴赏 第7篇

原文:

明代:xxx

悲风动中夜,边马嘶且惊。

壮士匣中刀,犹作风雨鸣。

飞将不见期,萧条阴北征。

关河空杳霭,烟草转纵横。

披衣视良夜,xxx已西倾。

国忧今未释,何用慰平生。

译文:

悲风动中夜,边马嘶且惊。

悲凉的北风在半夜里呼啸,边地的战马被惊起而嘶鸣。

壮士匣中刀,犹作风雨鸣。

壮士的宝刀在匣中发出风雨般的鸣叫声。

飞将不见期,萧条阴北征。

北上抗清的事业受阻,如同xxx一样英勇善战的飞将军不受重视,无法出征。

关河空杳霭,烟草转纵横。

祖国大地笼罩在迷茫的云雾里,到处是寒烟衰草一片凄清。

披衣视良夜,xxx已西倾。

我披衣起来看这美好的夜色,银河西倾,天已将明。

国忧今未释,何用慰平生。

国忧至今尚未解除消释,用什么来告慰我平生报国之心!

注释:

悲风动中夜,边马嘶(sī)且惊。

边马:边地前线的战马。

壮士匣(xiá)中刀,犹作风雨鸣。

匣中刀:古人以刀剑在匣喻壮士不得志,刀剑有声,表示不平。

飞将不见期,萧条阴北征。

期:期会,知遇,重视。

关河空杳(yǎo)霭(ǎi),烟草转纵横。

杳霭:云气深远迷茫的样子。

披衣视良夜,xxx已西倾。

国忧今未释,何用慰平生。

赏析:

这首五言古诗是《杂诗四首》中的第四首。顺治五年(公元648年)清军进入湘中,xxx参加衡山义军抗清,兵败后,南走投奔广东肇庆的南明桂王_,次年永历三年(公元1649年)被授于掌传旨、册封之职的“行人”职务。但桂王左右的一些官僚并不以国事为重,依然大搞党争。xxx对此极为愤慨,曾上书劾奏xxx澄党争误国,xxx澄等人恨之入骨,想借机害他。xxx乃北走桂林依瞿式耜。永历四年(公元1650年)桂林陷落,瞿式耜殉难,xxx辗转逃回家乡。这首诗大约写于1648—1650年之间。

xxx《杂诗其一》原文翻译鉴赏 第8篇

交流四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万家。

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

四条河流交错环抱着吴兴城,它们的流向与城墙偏斜。这四条河又分出许多溪水,溪水边居住着许多人家。

居民们利用这大好的自然条件,在水深的地方种上菱角,水浅的地方种植水稻,在那不深不浅的水域里种上荷花。

交流四水:即“四水交流”:四条河流交错地流通。交流,交叉沟通。四水,湖州城附近有西苕溪、东苕溪,二水合成霅溪,另有一条东去的运河。

抱城斜:绕着城斜流。斜,指环城的河流并不是和xxx成平行直线而是斜斜地流着。

散作:分散成。

千溪:很多条流水。千,与后面的“万”同用以形容数量多,均不是确数。

遍:遍及。

深处:水深的地方。

菱:水生草本植物,果实叫菱角,可食。

xxx《杂诗其一》原文翻译鉴赏 第9篇

原文:

满目悲生事,因人作远游。

迟回度陇怯,浩荡及关愁。

水落鱼龙夜,山空鸟鼠秋。

西征问烽火,心折此淹留。

关中大旱,满眼饥荒令人悲伤,为了投奔他人我才远游异乡。

怀着畏惧的心情翻越盘屈的陇坂,携着浩荡的愁思抵达陇关。

夜晚的鱼龙川河水浅落,秋天的鸟鼠山一片空荡冷寂。

西行途中不断询问秦州有无战事,留居此处内心伤痛已极。

秦州:xxx省天水市。

“满目”句:史载关中大旱,斗米七千钱,人相食。

陇:陇山,又名陇坂陇坂九回,不知者七日乃得越。”

关:陇关,又名大震关,形势险峻。

鱼龙:川名,在秦州附近。

鸟鼠:山名,在秦州附近。

“西征”句:时秦州一带受吐蕃威胁。

赏析:

本首诗是组诗中的第一首。《秦州杂诗二十首》是xxx到秦州(xxx天水)后所作的大型组诗。xxx宗乾元二年(759)秋天,xxx抛弃华州司功参军的职务,开始了“因人作远游”的艰苦历程。他从长安出发,首先到了秦州。在秦州期间,他先后用五律形式写了二十首歌咏当地山川风物,抒写伤时感乱之情和个人身世遭遇之悲的诗篇,统题为“秦州杂诗”。据末首末二语,可知这组诗是以诗歌来代替书札的,大概是寄给朝廷旧日同僚。

此时是“安史之乱”的第五年,xxx朝虽已收复,但河之南北仍在安史叛军的铁蹄下呻吟,中原战火正炽,西北边境烽烟迭起,关辅又饥,确实是国不堪国民不聊生。在此时,仅以左拾遗身份任过京官的xxx,离职携眷西行,流寓秦州,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秦州杂诗二十首》就是其中的优秀 篇章。

xxx《杂诗其一》原文翻译鉴赏 第10篇

原文:

杂诗七首·其一

宋代:xxx

此身天地一蘧庐,世事消磨绿鬓疏。

毕竟几人真得鹿,不知终日梦为鱼。

译文:

此身天地一蘧庐,世事消磨绿鬓疏。

天地犹如一间屋子身在其中,世间万事把我们乌黑亮丽的头发都消磨疏了。

毕竟几人真得鹿,不知终日梦为鱼。

世上有几个人能真正得到权势富贵呢?人们只是不知道自己终日活得像幻想中的自己罢了。

注释:

此身天地一蘧(qú)庐,世事消磨绿鬓(bìn)疏。

蘧庐:古代驿传中供人休息的房子。犹今言旅馆。绿鬓:乌黑而有光泽的鬓发。

毕竟几人真得鹿,不知终日梦为鱼。

赏析:

“毕竟几人真得鹿”中“鹿”喻指人世间虚幻的富贵。富贵不坚牢,让人魂牵梦绕,始终不知自己是活在现实还是梦中,不知道梦醒后自己是否真正拥有。“不知终日梦为鱼”你在梦里认为自己是鸟,所以飞;你在梦里认为自己是鱼,所以游。你认为中的自己,真的就是你吗?

一世到头,皆是虚空,不必太过计较成败与得失。其实我们所处的时代也仅仅是历史长河中的某个瞬间而已,顺着自己的心意去生活,就是最好的'生活。

xxx《杂诗其一》原文翻译鉴赏 第11篇

——己亥杂诗其一翻译(己亥杂诗原文鉴赏)

已亥杂诗

清:xxx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译文】

只有风雪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大地发出勃勃生气,

然而朝野臣民噤口不语终究是一种悲哀。

我奉劝天帝能重新振作精神,

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降下更多的人才。

【写作背景】

道光十九年(1831年)岁次已亥,xxx辞官返乡,又去北上迎接妻儿,在南北往来途中,感于清朝朝庭压抑、束缚人才的情况,作诗315首表达了变革社会的强烈愿望。

【赏析】

xxx《杂诗其一》原文翻译鉴赏 第12篇

原文:

丈夫志四海,我愿不知老。

亲戚共一处,子孙还相保。

觞弦肆朝日,樽中酒不燥。

缓带尽欢娱,起晚眠常早。

孰若当世时,冰炭满怀抱。

百年归丘垄,用此空名道!

大丈夫有志在四方,我愿不知老之将至。

和睦亲戚相共处,子孙相互爱护,相互依靠。

面前饮酒、奏乐终日列,杯中美酒从不干。

无拘无束尽情娱乐欢,常常早睡晚起床。

哪像当今世上人,满怀名利若冰炭。

身亡同样归坟墓,用此空名导向前!

志四海xxx在四方,谓志向远大。

不知老:不知老之将至。语本《论语·述而》:“其为人也,发愤忘忧,不知老之将至xxx。”

相保:相互爱护,相互依靠。

觞弦:代指饮酒与奏乐歌唱。肆:陈列,谓摆在面前。

朝日:当作“朝夕”,指终日。樽:酒杯。燥:干燥。

缓带:放松束带,谓无拘无束。《晋书xxx传》:xxx为彭泽令,时“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而xxx辞归,所以以缓带为愿。

孰若:哪像。

冰炭:比喻贪和求名两种相互矛盾的思想。《淮南子·齐俗训》:“贪禄者见利不顾身,而好名者xxx不苟得,此相为论,譬若冰炭钩绳也,xxx合?”

丘垄:指坟墓。道:同“导”,引导。

赏析:

本首诗是组诗中的第四首。这组诗共十二首,前八首“辞气一贯”,当作于同一年内,约作于xxx54岁时,即为晋安帝义熙十四年(公元418年),后四首约作于晋安帝隆安五年(公元401年),xxx37岁时。

由于人生失意,“有志不获骋”,诗人也只得退而求自乐,这首诗便写隐居安处的自得之乐,同时对那些贪利求名的“当世士”表示鄙视。

诗中“丈夫志四海,我愿不知老。亲戚共一处,子孙还相保。觞弦肆朝日,樽中酒不燥”几句所表现出来的美好生活正和《诗经》“妻子好合,如鼓琴瑟。兄弟既翕,和乐且湛。宜尔室家,乐尔妻孥”的理想人生态度与和谐家庭生活如出一辙。而“缓带尽欢娱,起晚眠常早”的安逸闲适与那些“汲汲于富贵”的“当世士”的战战兢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达诗人对眼前闲居之乐的满足。

xxx《杂诗其一》原文翻译鉴赏 第13篇

秦淮杂诗二十首·其一

年来肠断秣陵舟,梦绕秦淮水上楼。

十日雨丝风片里,浓春艳景似残秋。

翻译

一年多来那停泊秣陵画舫行舟让人想念,秦淮水上阁楼让人魂牵梦绕。

整个大地都笼罩在多日的细雨微风中,一片朦胧,本应是姹紫嫣红,如今却似残秋。

注释

秣陵:南京古名。

梦绕:往事萦怀。

雨丝风片:细雨微风。多指春景。

创作背景

秦淮河流贯南京城中,明末河畔歌馆舞榭特盛。公元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xxx以扬州推官奉命至南京谳狱,居河侧,感秦淮旧事,作此组诗,抒盛衰兴亡之感。本首诗即是其中一首。

赏析

秦淮河流贯南京城中,明末河畔歌馆舞榭特盛。公元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xxx以扬州推官奉命至南京谳狱,居河侧,感秦淮旧事,作此组诗,抒盛衰兴亡之感。诗流丽悱侧,情韵悠远。原作二十首,《渔洋精华录》删六首。此乃组诗之第一首,写作此组诗之缘由,奠定了组诗风格哀婉的基调。